农村学生辍学现状分析及控辍保学对策思考论文_卢巧巧

农村学生辍学现状分析及控辍保学对策思考论文_卢巧巧

西和县何坝镇河口九年制学校 甘肃 陇南 742100

摘 要:近年来,随着政府部门对适龄儿童接受教育的重视,特别是习总书记明确提出“两不愁,三保障”的政策指向,其中最重要的就包含了农村适龄儿童“上学有保障”。各级各类政府的焦点就集中在了这些有辍学意向的学生身上,对这些学生的研究重新成为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首要话题。为此,我结合教学案例,做了一下研究。

关键词:厌学 现状 策略

一、现状分析

当前,初中学生的厌学现象日益严重。紧张的学习、繁多的科目、枯燥的课堂、沉重的课业、家长老师的过高要求和升学的压力等,使得不少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强烈的反感情绪和厌恶心理。初中学生的厌学现象不仅会影响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学质量,而且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健全人格的形成,因此必须引起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二、成因分析

造成初中学生厌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学生自身方面、家庭教育方面、学校管理方面、教师教育方面、社会环境方面等。

1.家庭原因:(1)家长的教育观念以及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期望值是主要原因。家庭环境对儿童的成长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家长对教育的理解以及对学生学习的期望值是学生学业发展是否成功的关键。特别是在农村,受打工潮的影响,中学生对新鲜事物的认识不够全面,很容易受到别人的影响,导致辍学。如果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期望值很高,对孩子的教育影响就大,外界的这种诱惑就微乎其微,辍学也就不会发生。但在我们农村,却适得其反,有很多学生家长认识不到教育的重要性,加之对孩子教育期望值不高,从而导致中学生辍学。(2)家庭教育的缺失是重要原因。在现代社会,随着政府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反映到农村显得格外分明。农村绝大多数学生监护人迫于生活的压力不得不外出打工谋求发展,把孩子的教育全部推向了学校,许多中小学生被迫成为了留守儿童,只有自己的爷爷奶奶在家照顾生活。学生心理发展缺少了家长教育的环节,变得任性妄为、无所顾忌。父母为了弥补对孩子的爱,更加溺爱学生,所有事情都顺从学生的意愿,长此以往,学生对学习的态度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恶劣心态得不到根本的转变,许多孩子成了管不下的孩子,由着自己的性子做任何事情。特别当学生到八、九年级学段,这种思想更恶劣,以至于产生了厌学、辍学势头;并且当这种势头出现,学校、家长很难改变过来。这对国家义务教育完成率造成了很大的冲击。

2.社会风气:(1)打工热现象直接导致农村学生辍学。父母外出打工,由于爷爷奶奶对孩子很溺爱,加之他们文化水平较低,在学习上对孩子关注较少更不用说指导了;即使父母一方留在家中,由于承担了全部家务和劳动,也没时间和精力关心孩子的学习。孩子在学习上缺乏监护人的监督和指导,导致了学习的自主性、自觉性和自控性较差,出现辍学。(2)读书无用论沉淀在农村教育的大环境中改变了学生学习的初衷。大学毕业就业难是造成的社会原因之一。近年来, 随着各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 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也日益凸显。 特别是在农村,许多家庭花很大的代价供孩子上学,但当学生毕业后就业压力大,学生不能按父母的期望值一样就业,家长的教育付出得不到及时的回报,在农村许多家长为此产生了“读书无用论”思想。因此,一部分家长对孩子教育成功的期望值不高, 不少家长让子女退学赚钱或在家务农, 这也导致了中学生的辍学。(3)中小学生玩手机已经逐渐成为导致农村学生辍学的主要因素。对边远山区中学生而言,父母亲大多数常年在外务工,父母为了体现自己的关爱,给孩子买手机。由于许多学生在家无人监管,许多中学生抵制不了社会的诱惑,拿手机玩游戏、聊微信、上QQ聊天、拍视频、玩直播,废寝忘食,夜以继日,并且学生之间进行攀比。这些中学生根本不把学习放在眼里,导致学业成绩直线下滑。同时,家长不了解内情,一味地责骂学生成绩差,加之八、九年级正是学生的叛逆期,长此以往,导致学生的厌学情绪和辍学心理。

3.学校原因:(1)农村办学水平不尽人意、条件差留不住优秀教师导致学生、家长对学习的满意度不高。(2)部分教师不良的教学态度和方法让学生厌恶学习导致辍学。教师不良的教学态度和方法让学生厌恶学习导致辍学是主要因素,因此,从教师自身做起,不断纠正教育方式的缺陷,减少教育失误所造成的厌学,是一个极为现实和有效的途径。作为教师高度重视学生教育,尽量摆脱错误理念的束缚,必须深刻认识到教育偏失对学生身心的挫伤,尊重学生,赏识学生,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从而最大限度降低厌学比例和厌学程度至为重要。(3)学生自身的学习压力让学生产生了辍学的念头。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部分学生是由于基础较差,学习成绩低,跟不上学习进度,因害怕老师、同学看不起,不肯求教,问题越集越多,上课越来越听不懂,学习没兴趣,加之教师、学生家长对孩子的关注度不够,没能及时解决这些学生的心理问题,产生了辍学的想法。

三、教育策略

1.学校教育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宣传,建立健全问责机制,及时控制辍学行为。学校及社会要大力宣传义务教育法,让社会、家长、学生都知道,完成九年义务教育是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未完成九年制义务教育,对家长、对学生都属违法行为,使广大农民真正理解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严肃性与必要性;同时认识到义务教育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利用农村和农民生活中的例子,向农民说明初中教育对孩子的作用。

2.加大教师队伍培训力度,形成高素质教师队伍。教师队伍教育理念、态度和方法集中地反映到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上,教师队伍素质的高低也会直接影响学生对学习的态度和看法。为了确保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正常、顺利完成学业,我们应该努力做好以下几点:(1)要树立正确的教育教学观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考虑的是自己的责任而不是利益,不能片面追求升学率和高成绩,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要尊重、信任每一个学生。(2)要全面了解和恰当评价学生。教师需要熟悉每个学生全方位的信息,用一颗责任心发现每个学生的“亮点”。对于学生的成绩,教师要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让学生感受到被尊重,体验到成功的愉悦。(3)教师要注重良好的师生互动。师生关系是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一个重要因素,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于学生的学习动机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4)在课堂上通过有效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学校教育学生正确看待手机与学习的关系,教育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现代通信设备。

4.对有辍学苗头的学生一对一帮扶,实行“一生一策”帮扶措施,建立帮扶档案。通过对部分有辍学倾向的中学生入户调查发现,这部分学生中大多数的父母双方常年在外打工,家庭教育缺失;同时学校教育以升学率为依据,逐渐忽视了其个人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这些学生的辍学动机来源于对学习的漠视、对教师教育方式的不满、对教育理想的认识不足,以及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特别是手机的影响很大,但这些学生通过学校、老师、家长和当地政府的教育引导,都能够重新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重返校园。

为了在以后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时刻关注学生动态,了解学生心理,对有辍学表现的学生应由学校教师及班主任出面逐一实施“一生一策”帮扶措施和建立学生发展档案,时刻教育辅导他们的学习心理和学习热情,以达到控辍保学的目的。比如说我们学校有位学生名叫刘凯,男,14岁,小学学习成绩较好,家长也在家;但上初中之后,家长开始外出打工,无暇顾及学生的学习,只有过年回来一次,学生的学习成绩明显下滑。与此同时,班主任老师对这类学生的关注度不高,家长也找不到很好的教育方法,任其发展。上八年级之后,这位学生性格大变,开始和部分社会青年交往,多次违反学校纪律,经多次教育之后依然效果不大。特别是到八年级下半学期,他开始找各种理由请假、逃学;同时,为了能向父母索要手机,可以连续一周不上学,待在家里和爷爷奶奶闹矛盾,甚至和父母大打出手。在无可奈何之下,父母只好给买了部手机,并且是非常高档的智能手机,直接导致了学生学习成绩直线下滑。父母、老师无所适从,家长直接放弃了教育要求,让他在学校混日子,最终出现了无法挽回的辍学结局。学校为了杜绝这类辍学隐患,要求班主任对本班学生进行全方位监控,特别是学习成绩明显下滑的学生,注意建立心理、学习帮扶档案,派专人进行心理辅导,及时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并把所有过程逐一记录,和学生共同找出问题所在,和家长沟通,了解学生在家表现,及时进行有效的教育引导,为家长制定教育方式和教育方案,长时间监控教育过程,帮助他们朝好的方面发展。

四、政府行为

1.继续加大农村教育投入力度,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让学生喜欢学校和老师。

2.逐渐提高农村教师待遇,创造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解决教师的后顾之忧,使他们全心全意搞教育。

3.营造全社会控辍保学的良好氛围,让所有人都为控辍保学出力。

4.全面落实控辍保学责任,明确政府、学校及家长的责任,逐一核查,通过家庭、学校、社会、政府多方努力,形成控辍保学合力,让所有适龄儿童都能够顺利完成九年义务教育,提高控辍保学成效。

论文作者:卢巧巧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8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4

标签:;  ;  ;  ;  ;  ;  ;  ;  

农村学生辍学现状分析及控辍保学对策思考论文_卢巧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