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不育患者生活质量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论文_白艳 马丽华 魏素文 袁小萱 陈瑞睿 柳陆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 甘肃 兰州 730000)

【摘要】目的:探讨男性不育患者生活质量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随机抽取甘肃省三级(床位数多于500张)甲等综合医院共6家;应用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对符合标准的男性不育患者进行调查。结果:男性不育患者生活质量低于对照组,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文化程度、城乡差异、病程长短为男性不育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结论:男性不育患者生活质量的整体状况较差,护理人员应针对其影响因素,早期进行护理干预,以提高男性不育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男性不育患者; 生活质量; 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R698.2;R395 文献标识码:A

本研究探讨男性不育患者生活质量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将为我国男性不育患者生活质量的研究打下一定的理论基础。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随机抽取甘肃省三级(床位数多于500张)甲等综合医院共6家门诊就诊的男性不育患者,实验组纳入标准:(1)确诊为不育患者,符合世界卫生组织不育诊断标准;(2)年龄23-40岁,自愿参加研究。排除标准:既往有性功能异常者,包括阳痿、夫妻性交有射精延迟、逆行射精、精液量少者。

1.2方法

1.2.1研究工具

1.2.1.1男性不育患者一般情况调查表:包括年龄、文化程度等。

1.2.1.2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包括生理功能(PF)、生理职能(RP)、躯体疼痛(BP)等,分值越高说明生活质量越高。

1.2.2研究方法

随机抽取甘肃省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共6家;其次,按照门诊挂号顺序,使用随机数字表对生殖医学中心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男性不育患者每周一至周五进行调查,本研究共选取450名符合入组条件的不育患者进行测查,共获有效问卷435份,回收率为96.7%。对照组共收回问卷150份,问卷回收率90.9%。

1.2.3统计方法

用epidata3.0建立数据库,运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独立样本资料的t检验。

2.结果

2.1基本特征:实验组和对照组人口学资料及均衡性比较见表1

本研究的实验组年龄23~40,平均年龄28.48士3.42岁,平均婚龄4.99士3.08年,对照组平均年龄29.01士3.34岁,平均婚龄5.28士3.70年,具有可比性。

2.2不育患者生活质量状况分析

2.2.1不育患者生活质量的总体状况

本研究显示,不育患者的生活质量总分及各因子均分明显低于已婚已育健康者,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育患者对自己一般健康状况的评价得分均数<60分。(见表1)

2.2.2不同人口学变量的不育患者生活质量的差异

2.2.2.1不同教育程度不育患者生活质量的差异

结果显示,不同教育程度不育患者除生理功能、生理职能两因子外,受教育程度高的患者各因子得分均高于低教育程度者,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3.1不育患者的生活质量整体状况较差

本研究发现不育患者的生活质量总分及各因子均分明显低于已婚已育健康者。不育是一种生殖无能的状态,其治疗过程涉及患者最隐私的部位和行为,渗透着患者最衷心的希望和最深刻的失望【1】。

3.2不同人口学变量的不育患者生活质量状况存在较大差异

3.2.1本研究结果提示低学历患者心理健康状况较差。

其原因正如闵丽华【2】所述:高学历患者较低高学历患者一方面对不育相关知识的了解全面,另一方面对不育事实的心理承受能力强,他们会积极地寻求治疗措施,并善于用生活中的其他事务或成就来填补或补偿未育的缺陷。

该研究结果提示我们,我们在治疗时不仅要将每位患者看作一个整体,而且要进行个体化、针对性治疗,进一步研究需要证实针对不育男性患者生活质量影响因素干预措施的有效性【2】。

参考文献

[1]王玲,孙宏伟,庄娜.不孕不育患者人格特征、应对方式与其生活质量状况的相关研究[J].医学与社会,2008,21(6):35-37.

[2]闵丽华,张安琴,晋云花,等.不孕症患者的社会支持状况调查研究[J].临床护理杂志,2007,6(4):10-11.

[3]辛钟成.我国男科学的建设与发展展望[J].中国男科学杂志,2006,20(3):1-3..

论文作者:白艳 马丽华 魏素文 袁小萱 陈瑞睿 柳陆

论文发表刊物:《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5年第1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2/25

标签:;  ;  ;  ;  ;  ;  ;  ;  

男性不育患者生活质量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论文_白艳 马丽华 魏素文 袁小萱 陈瑞睿 柳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