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创伤的急救护理论文_李亚芳,欧利芳

多发性创伤的急救护理论文_李亚芳,欧利芳

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南院肿瘤内科一区 423000

摘要:目的:探讨和总结多发性创伤急救与护理的方法。方法:对我院自 2015年7月至 2016 年10 月抢救的 80 例多发性创伤患者的急救护理情况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救治急诊多发伤的患者,做到科学判断病人病情,确保病人呼吸道通畅、止血科学到位、保持病人的有效循环,有针对性进行抢救治疗和护理。结论:外科护士对多发性创伤的认识和熟悉程度对多发性创伤的及时有效护理十分重要,加强对多发性创伤患者生命体征的监测和护理,可以有效提高救治成功率。

关键词:多发性创伤;急救;护理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发生多发性创伤的几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多发性创伤属于急救中常见的疾病,即由于人体在人为或意外的机械力量的作用下,使得两个以上的脏器或部位受到严重的创伤。其临床特点是病情变化极为迅速,病情复杂,伤势较重,失血量大,通常情况下会发生失血性休克 [1-2],生理功能紊乱等症状,患者通常死于感染或多脏器衰竭,呼吸衰竭等,病死率极高。若没有积极有效的抢救措施,极有可能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或留下相当严重的后遗症,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对其进行及时有效的抢救是降低患者致死率和致残率的关键因素,可以有效保证患者的预后状况和生活质量。因此,我院选取 2015 年7月 至2016年 10月间收治的80例多发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后,对患者的抢救成功率进行统计,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患者 80 例,其中男 50 例,女 30 例,青壮年多见。车祸伤 51 例,刀刺伤15例,坠落伤3 例,挤压伤11 例,其中有4例入院后经抢救无效死亡,其他病人经急诊手术,抗休克处理及精心护理,病人痊愈出院。

2 临床特点

2.1 伤情复杂,诊断困难

多发性损伤的受伤部位多,在发生骨折的同时常伴有多部位、多脏器的组织结构的损伤,明显外伤与隐蔽伤共存,从而增加了伤情的复杂性和隐匿性,容易造成诊断困难、漏诊、和误诊。

2.2 低氧血症发生率较高

多发创伤的早期低氧血症发病率高达90%,常常表现为呼吸困难,躁动不安等。

2.3 并发症和感染发病率较高

机体在受到多发性创伤后的免疫功能降低,伤口污染严重,容易受到感染,还易并发多系统器官功能得衰竭,常常累及肺、肝、消化道等。

3急救护理措施

3.1 快速评估伤情

多发伤是一种变化迅速,伤情复杂的动态损伤,当多发伤患者到达急诊抢救时,护士应简单询问病史,分秒必争地迅速评估伤情,严格按ABBCS法进行:检查患者(A 气道)有无堵塞、是否开放,(B呼吸)动度和频率,(B 出血)体表主要出血部位,(C循环)脉搏、血压和末梢循环,(S感知觉)患者意识情况、对刺激反应状态[3]。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 观察神志与表情

患者在创伤和失血早期,机体代偿功能 尚 好,神志一般清醒,精 神 紧张或 有烦躁、焦虑;随着休克加重逐渐进入失代偿期,患者脑组织供血逐渐减少,缺氧加重,表现为表情淡漠、意识模糊、感觉迟钝,甚至昏迷,表示病情恶化。因此,要严密观察患者的神志与表情。

3.3 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快速补充血容量

休克对严重多发伤患者生命的威胁最大,本组患者大多有不同程度的休克状态。加快补充有效循环血量是抢救严重多发伤休克的重要措施[4]。迅速建立双静脉通道,选用肘静脉或颈静脉,采用18~22号静脉套管针,保证大量输血、输液通畅。

3.4 保持呼吸道通畅

保证呼吸道得通畅是急救过程中最基础和最主要的措施。多发性创伤,尤其是那些伴有颅脑、胸部外伤的患者,常因舌后坠、血液、痰液及其他一些污物阻塞气道导致患者呼吸困难,常伴有呼吸道阻塞以致窒息。所以,首先要检查呼吸道并迅速、及时的清理口咽分泌物、呕吐物、血凝块、痰液等分泌物,向前托起患者下颌,同时把舌头拉出并将头转向一侧,可以快速的解除窒息。对于呼吸困难或呼吸衰竭的患者要立即进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手术等,建立人工气道,必要时使用呼吸机,以保证呼吸道通畅和充分持续的给氧,促进循环复苏。

3.5 有效的控制活动性大出血

有效的控制活动性大出血是早期进行急救护护理的重要手段[5]。最常用和最有效的办法就是用手指压迫出血伤口或肢体指端的主要血管,然后迅速在伤口处用敷料加压包扎,并将伤部抬高,并根据具体情况及时给以清创缝合。患者在发生大量出血时,当班护士要当机立断,直接加压止血,然后用敷料加压包扎同时配合医师清创缝合止血,并在30min内输入2000~3000m L的平衡盐水,保证患者重要器官重新得到充足的血液灌注。

3.6心理护理

突发和意外的创伤不但给患者同时也给患者的家属造成极大的身心痛苦。患者可能会产生恐惧、悲观等情绪,甚至有自杀倾向的异常行为,不配合治疗,有些家属甚至产生过激行为,所以护理人员要以热情、诚恳的态度安慰患者,想方设法采取措施稳定患者和家属的情绪,及时提供抢救信息,给予家属理解心理支持,说明患者的病情、发展、预后以及可能出现的后果,树立患者战胜疾病信心,极配合治疗。

3.7 做好病情监测和术前准备

多发性创伤的患者患者一般情况下伤情复杂,病情变化快,所以护士要严密细致的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等的变化,及时采血,进行各种实验室检查,准确记录,向医师提供有效的监护数据,同时做好交叉配血、备血等各项术前准备工作。

4 结果

在本组80例患者中,成功抢救76例,死亡4例,抢救成功率为95%。

5 讨论

通过对多发性创伤的急救护理研究中可以看出,通过对患者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明显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并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在临床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值得向社会推广。护士在急救过程中要努力维持患者的生命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对患者的创伤,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刘付位成,叶亲润,李金莲 . 骨科急诊手术治疗多发性创伤的临床效果[J]. 中外医学研究,2014,12(1):104-105.

[2]熊涛 . 严重多发性创伤患者 82 例临床特点及治疗措施分析 [J]. 中外医学研究,2015,13(5):148-150.

[3]贺欣,李群,童新明.严重多发性创伤 74例的急救护理[J].临床医学工程,2010,17(6):91-92

[4]张亚卓,赵文静,张凯春,等.严重创伤急救护理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1996,31(1):4

[3]翟晓珍,郑淑萍.心理护理对分娩的影响探讨[J].中国医药导报,2009,6(1):101-102.

论文作者:李亚芳,欧利芳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8年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24

标签:;  ;  ;  ;  ;  ;  ;  ;  

多发性创伤的急救护理论文_李亚芳,欧利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