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区畜牧业生产潜力及发展对策_畜牧业论文

我国农区畜牧业的生产潜力与发展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畜牧业论文,对策论文,潜力论文,我国论文,农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摘要 本文在分析了我国农区畜牧业生产的现状、问题和潜力后认为,农区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发展畜牧业的关键是要充分、合理有效地利用各种饲料(草)资源,选育优良畜种和推广应用新的科学技术,建立一个高效节粮型的畜牧业生产体系。

关键词 农区畜牧业 生产潜力 发展对策

综观世界,农业高度发达国家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例都很高。例如,加拿大为55%,法国57%,澳大利亚和美国60%,英国70%,丹麦和新西兰90%。因此,加速我国畜牧业、特别是农区畜牧业生产的发展,无疑是我国农业再上一个新台阶的突破口。

农区畜牧业是发展农村商品经济,增加肉、蛋、奶等畜产品的供给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资源开发利用上,注重农牧结合,形成高产、优质、高效的农业生态体系和良性循环,对加速农业的综合开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我国畜牧业现状与问题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畜牧业取得了巨大成就。1993年,肉类总产量达3780万吨,比上年增产了10.2%;禽蛋增长10%,达1122.4万吨;奶类达564万吨;畜牧业产值在农业总产值中达30%。与1978年比,1993年人均占有肉类增加了23.4公斤,蛋增加了7.4公斤,分别达到32.3和9.6公斤,达到和超过了世界平均水平。总之,我国畜牧业开始从传统的自给性畜牧业向现代的商品性畜牧业转化,逐步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产业。它的发展为改善人民生活、稳定社会作出了很大贡献。但是,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我国畜牧业的发展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主要有:①畜牧生产总体水平较低。以每头存栏畜产肉量为例:牛,世界平均为34公斤,我国为5.4公斤;羊,世界平均为5.3公斤,我国为3.8公斤;猪,世界平均为71公斤,我国为50公斤;每只禽的产肉量,世界平均为3.6公斤,我国为0.8公斤;每只禽的产蛋量,世界平均为3.5公斤,我国为2.7公斤。②畜禽结构不合理。表现为一是畜种结构不合理,猪饲养量太大,猪肉占肉类总产量的80%左右,禽肉只占9%(世界平均为20%),牛羊肉更少;二是畜禽质量结构不合理,良种畜禽的比例约10%,90%左右都是土杂种。③饲料粮紧缺。据对我国近40年来粮食产量与猪出栏相关分析表明,其相关系数为0.9以上。1979-1984年我国粮食增产1亿吨,同期肉类产量增长97.3%。但是,据预测到2000年人均占有粮食仍只有400公斤左右,不可能拿出更多粮食来发展畜牧业。如果要达到预期的人平肉蛋奶占有量,2000年饲料需求量应为2.55亿吨,而资源的可供量为1.89亿吨,缺口0.66亿吨。由此可知,如果我国畜牧业过分依赖粮食,其发展将受到很大的限制。

2 我国农区畜牧业的地位

我国农区和农牧交错区,共有土地面积472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土地面积的50%。其中:农区占全国总面积31.17%;农牧交错区占19.34%。农区畜牧业具有自然、经济、市场和技术优势,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2.1 农区饲养的猪、禽和牛、羊占全国总饲养量的比例大 据统计,1988年农区饲养的猪、禽分别占全国总饲养量的71.8%和81.2%;农牧交错区分别占26.3%和16.2%;牧区仅分别占1.9%和2.2%。农区饲养的牛羊分别占全国总饲养量的62.9%和67.5%;农牧交错区分别占18.9%和10.7%;牧区仅分别占18.2%和21.8%。1993年全国养牛11201万头,其中农区达9000万头,占全国养牛量的80%以上(见表1)。

表1 农区畜禽占全国的比例(1988年)

2.2 农区是肉蛋奶的主要供应地 据统计,1988年农区和农牧交错区,肉类产量分别占全国肉类总产量的72.1%和24.4%,而牧区仅占3.5%;奶类产量分别占41.7%和35.2%,而牧区仅占23.1%;禽蛋产量分别占77.8%和19.5%,而牧区仅占2.7%(见表2)。在1993年增产的52万吨牛肉中,农区占98%,“四大牧区”只占2%。

表2农区肉蛋奶占全国的比重(1988年) 单位:万吨

肉类 奶类禽蛋

产量 占全国(%)产量占全国(%)产量

占全国(%)

全国 2479.5 100418.9 100695.5100

农区 1787.2 72.1

174.5 41.7

540.877.8

农牧区605.1 24.4

147.5 35.2

135.819.5

牧区

87.2 3.596.9 23.118.9 2.7

2.3 农区是畜产品加工原料和出口货源的重要基地 农区畜牧业的发展,为我国畜产品加工业、食品工业、纺织业、制革工业和医药工业等提供了大量的原料。如江西已建成羽绒厂55家,加工原毛1.5万吨,年产值3亿元。农区11个省年供应港澳的生猪有250万头,占市场供应量的90%,年出口畜禽产品及其加工业原料创汇12.25亿美元。

3 农区畜牧业发展潜力巨大

3.1 利用农作物秸秆发展草食性畜潜力巨大 我国年产4亿多吨粮食,同时也产出5.7亿吨作物秸秆料(相当于北方草原每年打草量的50倍)。充分合理而有效地利用农作物秸秆,能大大促进草食牲畜的发展,已被事实证明:①据调查,平均每亩耕地作物秸杆,可以负担2个羊单位。全国以15亿亩耕地计,可负担30亿个羊单位,即5亿头牛加5亿只羊。若养牛5亿头,出栏率按20%计,每年出栏肉牛1亿头,年产牛肉1137万吨,可少养1.83亿头猪,每头猪以耗饲料粮300公斤计,可节约饲料粮约5490万吨。②据统计,1993年全国氨化秸秆1169.15万吨,节约饲料粮467.7万吨,青贮饲料5885.8万吨,节粮891.8万吨。两者合计,年节粮可达1359.5万吨。如到2000年,把氨化秸秆提高到6000万吨,青贮饲料1.2亿吨。这样,一年节粮可达4200多万吨,相当于新增4200多万亩“吨粮田”,而所需投入还不到建设吨粮田的千分之一。即使这样,青贮、氨化秸秆的利用率还只有秸秆总量的31.6%。③秸秆养牛过腹还田,农牧结合,实现良性循环,可促进粮食作物的增产。据统计,农区养牛9000万头,年产有机肥9.9亿吨,相当于1452万吨化肥的肥效。如以每标吨化肥增产1.5吨粮食计,可增产2178万吨粮食。这就形成了“牛多、肥多、草(秸秆)多、粮多”的良性循环。

3.2 开发南方草地,发展畜禽前途广阔 据统计,全国农区有草山草坡和滩涂1.16亿ha,其中可利用面积8733.33万ha,占总面积的75.7%。已利用的有5406.67万ha,占可利用面积61.7%。据对我国南方12个省(市)、自治区统计,面积20ha以上成片草地6600万ha,相当于5个新西兰的草地面积。这些草地每公顷产青草达30000公斤以上,1ha草场相当于北方3ha。南方人工草场,每公顷可养1头奶牛,每0.53ha可养1头肉牛,0.2ha可养1只羊。如果到2000年,在南方建设66.67万ha豆科草粉生产基地,年产草粉750万吨,按6-30%配方作鸡、猪配合饲料,可节约饲料粮750万吨。如在今后10年,在南方开发建设333.33万ha人工草地,可相当发展奶牛65万头、羊400万只,肉牛80万头、鹅1.5亿只,则年增产牛奶120万吨、羊毛1.6万吨、牛肉3.35万吨、鹅肉60万吨、羽绒1.5万吨。

3.3 利用农副产品发展畜牧业也有很大潜力 据统计,我国年产各种饼粕约2000万吨,糠(原字麦加夫)5000万吨,糟渣2000万吨和薯类3000万吨,但目前用作饲料的饼粕仅30%,糠(原字麦加夫)70%。如果把饼粕的利用率提高到60%,可增产饲用饼粕600万吨;糠(原字麦加夫)提高到90%,可增加1000万吨。上述饲料可加工成配合饲料8000万吨,是发展畜禽的主要精饲料来源。

3.4 青绿饲料有待开发 农区绿肥作物总产量达9300万吨,用作饲料的仅20%左右,各种水生饲料约6000万吨。如把绿肥“过腹还田”提高到40%,可增加饲料用绿肥1860万吨。

4 主要对策

通过以上分析,说明广辟饲料资源,提高饲料利用率,大力发展以秸秆畜牧业为主要特征的农区畜牧业,是事关农业发展的重大问题。为此,可考虑采取以下对策。

4.1 大力发展秸秆畜牧业,建立三大区域肉牛带 1988年以来,中国科学院协助山东省禹城市,开展秸秆青贮氨化发展以养牛为龙头的草食畜牧业,已取得了很大进展。牛从1988年存栏8.69万头发展到1994年的20.3万头,存栏量增加了1.4倍。目前,全市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已达35%,人均牧业收入达420元。秸秆利用率从原来的20%左右上升到40%以上,个别乡村达70%。今年被国家定为全国秸秆养牛示范县之一。在全国59个养牛示范县中,有10个县牛肉产量已超过万吨。如果全国其它县能达到它们的一半,全国牛肉总产量将超过1000万吨,居世界第一位。

就全国而言,肉牛生产应本着“发展中原肉牛珲,开发东北肉牛带,开辟华南肉牛带的战略部署进行。目前我国农区肉牛生产主要集中在冀、鲁、豫、皖、陕、晋、苏北、鄂北一带(占全国牛肉产量一半以上),中原肉牛带是我国养牛的最大基地,应继续巩固和发展。东北三省饲草和饲料资源丰富,养牛有基础,应采取科学措施,迅速发展。华南地区牛存栏数大,如广西1993年牛存栏量达757万头,是东北三省的总和,但牛肉产量地只有东北三省的19%,发展潜力大,应加速开发,要求在3-5年内初具规模。

4.2 广辟饲料资源,提高饲料转化率 ①充分合理有效地利用农副产品。在近期内把棉饼、菜饼的利用率提高到80%,豆饼提高到90%以上,糠、糟渣提高到70%左右。②改革耕作制度,建立粮食-经济作物-饲料作物三元耕作制。据统计,我国有22.2%的粮食用作饲料,如直接将部分粮食用地改种优良饲料作物(或牧草),可比种粮提高20%的饲料量。建议到2000年,把这三类作物种植面积调整为:粮食作物占59%,经济作物占20%,饲料作物占21%。建议将南方3000万亩双季稻或低产稻田改为水稻、玉米、豆类、饲草或饲料作物轮作制,北方改玉米单作为玉米、豆类、牧草间套种。③充分利用非耕地增加饲料生产。我国有宜垦荒地3200万ha,如开发16.7-20万ha种饲料作物,可增产1000万吨饲料。充分利用0.13亿ha零星水面种植水生饲料;利用占耕地7-12%的田埂种植大豆等饲料作物。④在南方草山草坡建立人工草地。⑤大力发展饲料工业。全国1978-1993年生产配合饲料3亿多吨,节约粮食达7500多万吨,平均每年节约500多万吨。要求到2000年,年产配(混)合饲料达1亿吨,浓缩饲料300万吨,预混料100万吨。

4.3 大力发展地方畜产品加工工业,开发拳头产品 例如大力发展肉(奶)产品系列加工、制革、医药、羽绒等加工工业,可成倍地增加产值。各地至少应有1-2个特有的名优特畜(禽)拳头产品,以形成优质、提高效益。

4.4 十分重视优良畜种的引进与选育 山东省禹城市1992年从法国引进了18头优良肉用种牛利木赞,已纯繁种牛50多头,用来与鲁西黄牛杂交改良10多万头,商品肉牛生产性能提高30%以上,效果十分明显。各地应据具体情况,调整畜禽品种结构,选优汰劣扩大优良畜(禽)饲养量。合理安排母畜比例,提高商品畜比重。

4.5 严格控制畜禽疫病 我国农区猪死亡率8-10%,禽的死亡率高达20-30%,每年要死亡上千万头猪,上亿只禽,损失饲料粮成千上万吨,是一笔巨大的浪费。

4.6 推广应用科技新技术 如在发展养牛羊业时,在繁殖上可广泛推广应用同步发情、人工授精、胚胎移植和多胎激素等技术。在饲养管理上推广应用阶段饲养、轮牧、营养物质添补和增肉素或瘦肉素等技术。

提出以上建议,目的是要求在我国农区建立一个高效节粮型畜牧业生产体系。就一个县的范围而言,这个体系到2000年,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40%以上,人均畜牧业产值达400元,草食牲畜饲养量(以标准畜计)占整个畜禽饲养量的40%,逐步把我国人民的肉食结构改为“三三制”(即猪肉:牛羊兔:禽肉=1:1:1)。

标签:;  ;  ;  ;  ;  ;  

我国农区畜牧业生产潜力及发展对策_畜牧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