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健全人格,促进师生和谐发展论文_王洪香

培养学生健全人格,促进师生和谐发展论文_王洪香

王洪香 山东烟台市栖霞庄园中学 265300

当前,以人为本的理念为人民所广泛认同。尤其是素质教育时代,将人培养成对社会有益的健全的人,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笔者认为,要使学生成为一个健全的个体的“人”,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的和谐发展至关重要。

一、阻碍师生互动的人格要素

就教师而言,其人格障碍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权威意识。传统中的“师道尊严”,强调了教师处于主动地位,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只是一种单向的言听计从的关系,教师的一切都是学生的楷模与标准。这种权威意识严重影响着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造意识的形成。(2)统治意识。在教育实践中,弱化了“平等”意识,在教育行为中,教师始终处于一种居高临下的统治地位,往往很难去换位考虑,难以与学生平等交流,而这样就很难互动,也就很难出现一种非常和谐的关系。(3)偏爱意识。教师往往都偏爱优秀学生,这种偏爱意识必然会导致教师在施教的过程中很难用同一种眼光去看待所有学生,往往就会出现远近亲疏之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必然会造成学生的心理障碍,尤其是一些个别学生,就更加难以与之交流互动,其关系也一定是不和谐的。

就学生而言,其人格障碍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缺乏远大而正确的人生目标。现在的中学生中并非每一个人都树立了远大而正确的人生目标,有的急功近利,阻碍了人格健康发展。(2)缺乏良好的意志品质。现在的中学生人格中缺乏一些优秀的意志品质,诸如坚强的毅力,刻苦勤奋的精神,不怕挫折、愈挫愈奋的向上气质。这种良好的意志品质对个人成长极为重要,没有良好的意志品质也就可以说不具备一个健全的人格。(3)以自我为中心。学生中的人格障碍表现为,以自我为中心的狭隘自私意识,凡事都以自我为中心来判定人的行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必然会导致其价值取向的自私、狭隘,形成的是一种“人人为我”的思想,很难顾及集体、他人,更难具有奉献精神了。(4)盲目服从,缺少自信。这种障碍严重地阻碍了学生的创造性,只是盲目地从众,大家都这样我也这样,对事情往往缺乏深入地思索,缺少自主意识,很难形成一种创新意识。(5)责任感差。缺乏责任感,对什么事情都缺乏负责的精神,对自己、对他人、对集体、对社会、对国家、对民族都缺乏一种极强的责任意识。

二、促进师生互动的人格要素

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师生关系是各种教育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班级中的师生关系对每个学生和教师的情绪、学习、工作和生活都有着重大影响。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形成健康和谐的班风,有利于完成教育教学目标。对教师而言,一是要尊重学生,即要摆正师生的位置,用平等的观念去看待学生,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要尊重他们;不要把自己当作真理的化身,敢于在学生面前袒露与承认不足;要用一种民主的作风去让学生放言,树立一种互为师长的理念,相互学习,共同提高。二是要理解学生,即心胸豁达,容纳与自己不同的意见、思想与感情,用海纳百川的胸襟来接纳所有的学生。对身体、智力、感知、运动以及情绪上各自有异的学生表示关切,并同他们和睦相处。三是要与学生和谐相处。要真正达到和谐,教师要在以下几个方面注意:(1)真诚,开诚布公,不以个人的权威或职业地位做掩护;(2)非权势,教师不持居高临下、盛气凌人的态度;(3)积极相待,准确地评价他人的表现,并向他表露出自己的情感价值与是非观念。

学生的人格品质中也需要有一些重要的人格要素,这些要素往往会对互动产生影响。(1)积极向上,有不断进取的人生态度;(2)大胆质疑,有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3)相互理解,有相互尊重的平等意识。

三、健全人格和谐发展的途径

一是自我尊爱。自我尊爱是互尊互爱的基础。不同的人对自尊自爱的表现有所差异。高自尊者意味着能接纳、开放自我,自我展示,自我赞许,自我超越;低自尊者对自己往往持否定态度,看不起自己,不喜欢自己,甚至自轻自贱。

二是自我展示。人们并不是自发、随意地进行活动,往往有意识地修饰自己的行为,并不断地调整自己的行为,以便更好地表现自己。这种有意识地公开自己,即自我展示或叫自我推荐。展示过程是一种实现并完善自我的实践过程,在展示的过程中会不断展现优秀品质和暴露不良品质。只有在不断的展示实践过程中才会使其优势得到更大的发挥,同时也会使其不良品质在自我控制下一点一点地消失。

三是自我评价。自我评价往往以其他人的评价为参照,在相互交往中,不断深化对自己的认识,或褒或贬。这种评价会对自我评价产生极大的影响,要求自我有一个清醒的头脑,客观地审视别人的评价,而不是盲从轻信别人,导致评价的失真而误导。

四是自我完善。自我完善是健全人格很重要的一环。自我完善就是要从多方面去努力实现理想中的自我。首先,要提高对自己及自己周围的人或事物的认识能力,要正确认识自己所处的地位身份以及社会、群体、家庭对自己的期望和要求,认识自己的人格特征以及如何运用自己的特长创造性地为社会做贡献。其次,充分了解自我,不断认识自我,正确评价自我。要认真分析自己人格特征中的优势与劣势,扬长避短,培养自己的优秀品质,从消极的心态中摆脱出来,不断完善自我。再次,要培养一种积极向上、拼搏进取的奋斗意识。在自我完善的过程中往往需要一个人做出很大的努力,克服弱点,去掉缺点,杜绝不良的思想与行为;积极地保持优点,发挥优势,增强特长,不断地克服前进中的障碍,最终实现自我完善。

论文作者:王洪香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5年7月总第213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8/7

标签:;  ;  ;  ;  ;  ;  ;  ;  

培养学生健全人格,促进师生和谐发展论文_王洪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