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关后勤部门应对WTO的思考

机关后勤部门应对WTO的思考

赵志东[1]2004年在《机关后勤部门应对WTO的思考》文中研究说明经过15年漫长的入世历程,我国终于融入了世界经济主流,参与了经济全球化行列。入世以后,我国得到了无条件的最惠国待遇,分享了发展中国家应有的权益,提高了对多边经济事务的影响力,并能够妥然解决各种国际经贸纠纷。但是,在分享权利的同时,也必须承担相应的义务:我国将大大降低进口关税,消除各种非关税措施,进一步降低服务领域的外资准入标准,大力改革地方保护和行政垄断的现象等。毫无疑问,加入WTO是一场触及中国社会、经济和生活每个角落的重大变革。 建国以来,我国机关后勤服务都是自行管理,传统的管理方式为党政机关履行职责、满足职工生活需要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传统的管理方式暴露出许多弊端。入世以后,机关后勤部门必须乘势而上抓住机遇,认真应对面临的严峻挑战,积极探索建立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后勤管理方式,大力推进机关后勤服务改革,使机关后勤服务实现社会化、市场化和专业化。本文针对入世以后机关后勤部门面临的挑战,结合我国机关后勤部门实际,提出了构建新型的适应WTO的机关后勤管理体制和机制,指出了入世以后机关后勤部门面临的困难、问题和对策,以期对机关后勤部门适应WTO和市场经济的要求,实现机关后勤社会化、专业化和市场化有所借鉴和参考。

张喜军[2]2007年在《中国政府采购:理论与实践的制度性探索》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世界范围,政府采购制度的发展已经有200多年的历史,不过政府采购制度的全面完善以及政府采购相关法律体系的成熟却是在20世纪后半期,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随着各个发达国家国内政府采购市场的扩大以及国家间贸易壁垒的打破,政府采购成为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市场交易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政府采购经过西方国家的实践和发展,其适用范围从国内延伸到国际,构成了国际政治经济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因此政府采购虽然是一国的内政,但却受制于市场经济发展的牵动,受到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在促进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逐步进入一个新的良性发展阶段,为顺应这一趋势,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开展政府采购,建立比较完善的政府采购制度已势在必行。本文试图在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加入WTO的国际化背景下,探讨我国政府采购制度变革中面临的具体问题和一般趋势。论文主要有两条重要的线索贯穿全文,其一是从经济全球化的本质以及WTO的宗旨的贸易自由化趋势出发来阐述我国政府采购制度面临的国际压力,这一压力是促使我国政府采购制度改革的重要动力之一。具体而言,我国政府采购制度改革正是在某种程度上适应WTO《政府采购协议》以及其他相关国际规则的要求而进行应时性的改革。其二,政府采购制度作为一种公共管理制度和公共政策性的管制制度有着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要求。公共性、效率、透明、回应性等等都是当代政府采购制度发展的内在标准,关于政府采购制度的这些标准正是为了能够有效的利用公共支出而最大程度地实现公共利益。我国政府采购制度的变革不仅要应对国际压力,还应该顺应政府采购制度发展的一般趋势,建立更符合公共性、高效、透明、回应性的先进的政府采购制度,这是本文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李海瑞[3]2015年在《中俄对外贸易救济制度比较研究》文中认为随着俄罗斯正式加入世贸组织,中国和俄罗斯之间经贸往来将在两国双边贸易原有基础之上更加频繁。加之,当前俄罗斯遭到欧美诸国的经济制裁,将在客观上进一步促进中国和俄罗斯之间的经贸联系更加密切。这也意味着两国贸易争端可能随之增多。那么中俄两国在妥善处理双边贸易争端时,便应将其置于现行的各自国内贸易救济法律制度和世界贸易组织(以下简称“WTO”)法律规则框架之下来解决。因此,了解并掌握两国的贸易救济制度对于解决好双边贸易争端就显得格外重要。本文主要运用比较分析、文本分析和法社会学等方法,以WTO的相关规则为衡量标准,比较两国通常意义上的贸易救济制度的相关内容,在实体法和程序法层面上的异同。通过比较,找到俄罗斯在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制度上较为可行合理之规定,为我国完善相关立法所借鉴。同时对俄罗斯现行贸易救济制度中有待改进之处,我国立法中应予以避免。而且我国企业要力求做到知己知彼,在熟练掌握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前提下,认真分析俄罗斯现行的贸易救济制度规定,并在实践中及时防范可能引发的法律风险。

黄远[4]2003年在《入世对我国国家审计环境的影响分析及应对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国家审计作为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和民主政治的重要链环,必将受到加入WTO所带来的审计环境变化的影响。深入研究入世对我国国家审计环境的影响及应对问题,目的在于正确把握WTO规则,优化国家审计环境,加快中国审计的国际化步伐。 论文通过对研究我国国家审计应对入世的必要性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的系统分析,论述了该研究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提出总体研究思路。然后深入研究了入世对我国国家审计环境的影响。阐述了国家审计环境的科学内涵、构成要素及层次结构,通过实地调查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我国国家审计环境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对WTO规则与我国国家审计环境进行了相关性研究,总结出加入WTO国家审计环境的变化及其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接着对国家审计进行了国际比较研究。通过对不同国家审计环境下的立法型、独立型、司法型、行政型四类国家审计模式从体制与职能、机构设置、业务内容及对质量的控制、人员的构成与素质等角度的系统比较,总结出诸多经验与启示。最后在综合考虑现实性与合理性因素的基础上,创新性地提出了适应WTO规则的我国国家审计环境优化实施对策,设计了应对入世的国家审计环境优化对策体系。

潘杰庆[5]2002年在《“入世”后我国公安后勤保障工作的战略思路与方法论对策》文中认为公安后勤保障工作是公安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公安工作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公安后勤工作是公安工作“车之两轮”,“鸟之两翼”,直接牵动和影响公安工作全局。要落实中央关于建设强大的公安工作的要求,必须建设强有力的公安后勤保障体系。入世后,公安后勤工作必然要发生很大的改变,不论是在思想观念、人员素质、经费保障和基础设备管理上都要整理思路,进行战略思考,并制定应对之策,以维护我国的政治稳定和社会安定,特别是在打击刑事犯罪斗争中发挥重要作用。 本文以入世后我国公安后勤保障工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考察国外一些国家警察部门的有关情况,对公安后勤工作今后的发展战略进行了思考,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全文由五章组成,其中各章的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章,从入世与公安后勤工作两个方面提出了本文要研究的问题,并对国内外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最后给出了本文的研究内容及框架。 第二章,分别考察了美国、欧洲等国家的警察体制和警察后勤工作,最后总结了我国公安警察体制,并找出了我国警察后勤工作的差距。 第叁章,先对我国公安后勤工作的地位及作用进行了分析,指出其重要性。然后从后勤管理工作和后勤队伍建设两方面进行了发展战略思考,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了说明。 第四章,从公安后勤工作的叁个主要方面:经费管理、基础设施管理、队伍素质管理,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入世后的对策。 第五章,对全文进行了总结,并展望了本研究的后续工作。

许敏[6]2005年在《新形势下上海公安教育训练工作所面临的问题与对策》文中提出我国加入WTO,上海建设国际化大都市,将带动社会、经济、文化、教育以及人们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的深刻变革,对上海公安工作和公安队伍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公安教育训练工作也面临着改革和发展的严峻挑战。在这样的形势下,上海公安机关只有贯彻科教强警的方针,加快公安教育训练改革,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公安人才队伍,才是上海公安机关应对新态势和新挑战的必由之路。因此,上海公安教育训练的发展,要有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紧迫感,公安教育训练的指导思想、运作模式、教学管理、教学方法都要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才能培养出道德、能力、知识结构与时代特征相吻合的高素质的警务应用人才,本论文从上海公安工作和上海公安队伍建设的全局出发,着力研究上海公安教育训练工作所面临的问题,注重借鉴国内外警察职业培训的成功经验,探索和提出上海公安教育训练体制、机制和教育训练方法改革的一系列设想,努力推动上海公安教育训练工作的全面发展。 本论文首先对上海公安教育训练面临的外部环境进行分析,研究我国加入WTO和上海建设国际化大都市对上海公安工作和公安队伍建设带来的巨大影响,阐述上海公安教育训练工作所处的重要战略地位。其次,通过问卷调查、调研报告等方式对上海公安教育训练面临的内部环境分析也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当前上海公安教育训练工作存在的问题,并概括为教育训练理念上的不适应、教育训练管理体制上的不适应、教育训练工作机制上的不适应、教育训练标准设定上的不适应、教育训练资源保障上的不适应、教育训练师资状况不适应、公安教育训练模式上的不适应、教学方法上的不适应和院校办学管理上的不适应。另外,本论文对美国、德国、香港等国家(地区)的警察培训的成功经验也予以了关注。 在此基础上,本论文提出了上海公安教育训练改革的指导思想、目标和具体内容:一是建立适应实战需要的教育训练体系;二是创立适应学习型组织要求的教育训练机制;叁是建设高质量的公安师资队伍;四是大力实施上海公安教育训练课程的创新;五是努力探索公安职前人才培养新模式,从而为上海公安教育训练的改革与创新提供有益的借鉴。

花长友[7]2001年在《高校内部管理体制创新的理论与模式》文中认为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已成为整个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本论文立足市场化、网络化和全球化的外部环境变化,综合运用经济学、管理学和教育学的理论和方法,全面系统地分析了高校内部管理体制创新的历史脉络、战略构想以及教学科研和支撑保障体系等两大领域创新的具体模式,并对高校内部管理体制创新的绩效进行了分析和评价,最后从宏观的角度提出了高校内部管理体制创新的政策建议。 本研究以委托代理理论、科层理论、人力资本理论和竞争优势与核心能力理论等作为理论基础,通过对我国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特别是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轨迹和经验教训的研究来构建新一轮体制创新的逻辑起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现代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创新的内涵与方向以及我国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应处理好的八大关系,主要包括管理与服务的关系、合理激励与有效竞争的关系、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关系、教育与科研的关系、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规模效益与结构效益的关系、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的关系、外部环境与内部条件的关系。本研究着重考察高校内部管理的两大重点,即教学科研管理和支撑保障管理的体制创新问题。前者包括学分制与弹性学制、导师制与创新教育、专业教育与学科建设、高校人才培养职能与服务及引导社会职能等:后者包括校院系管理职能、人力资源管理创新和内部管理市场化问题。同时,在研究内部管理评估的基本理论、原则和方法的基础上,建立了综合性的评估指标体系。

郭秀晶[8]2008年在《我国高等教育境外消费出口市场研究》文中认为面对开放、合作与竞争并存的国际教育服务贸易市场,我国高等教育境外消费出口市场的发展可谓机遇与挑战并存。在GATS框架下研究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境外消费出口市场的理论框架和战略途径,具有极强的现实紧迫性和深远的理论意义。为此,本文在对经济学、市场学、国际服务贸易理论以及系统科学等相关理论的多学科综合研究的基础上,立足我国高等教育境外消费出口市场的发展实践,力求能够初步构建起包括我国高等教育境外消费出口市场的基本理论、系统分析、博弈分析、政策评价等较为完整的理论框架,并通过实证研究,力图为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境外消费出口市场发展提供决策依据和理论参考。本文在以下四个方面有所创新:其一,构建了来华留学教育的市场学理论分析框架。开展了对我国高等教育境外消费出口市场的定性分析,并明确了市场供需模型、调控机制以及市场定位。转变了长期以来我国仅从政治、外交、援助的角度认识来华留学教育的性质和功能的状况。其二,构建了“ExCAHEd-Ec”复合系统的协调度模型和指标体系。重点运用复杂系统理论与方法,对“ExCAHEd-Ec”复合系统进行了系统分析与研究。运用协同学理论构建出了“ExCAHEd-Ec”复合系统的协调度模型和指标体系,并开展了对我国“十五”时期“ExCAHEd-Ec”复合系统的协调发展指标评价研究。其叁,建立了我国高等教育境外消费出口市场双层博弈的分析模式。双层博弈模型的应用为本文提供了一种在动态的和交互影响的国内和国际环境中分析我国高等教育境外消费出口贸易政策形成机制的重要方法。其四,提出了北京市高等教育境外消费出口市场发展的战略构想。在对北京市高等教育境外消费出口市场的规模、结构、细分、竞争等研究基础上,通过市场调查研究和市场环境分析,提出了北京市高等教育境外消费出口市场的“差异化营销战略”和“领导者与挑战者综合营销战略”,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叁大市场营销策略,即“服务组合策略”、“渠道创新策略”、“整合传播策略”。

凌慧明[9]2005年在《中国加入WTO后法律服务及其制度研究》文中提出法律服务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商业服务,为服务贸易中商业服务项下的专业服务,其市场开放问题属于《服务贸易总协定》的调整范围。各方应通过谈判方式逐步开放法律服务市场,使外国律师有可能对本国的公司、企业或个人提供法律服务。从各国法律服务的实践看,法律服务实际上主要是律师所提供的服务,在服务范围上,包括民事、刑事、经济等多种领域,主要表现为代为诉讼、仲裁及非诉讼法律事务等。本文结合作者从事的实际工作,从理论和实务相结合的角度,在WTO服务贸易法律框架下对中国加入WTO后法律服务业所面临的机遇、挑战、应对策略及中国法律服务贸易制度的调整作相关研究和探讨,并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全文共分为六部分。 第一章为导论,对法律服务的范畴、特征、国际性法律服务的提供方式以及职业化法律服务的意义作了论述,比较分析了关于服务贸易的各种学说,归纳了服务贸易总协定的意义与作用。通过对法律服务的内涵和法律服务贸易壁垒的分析,揭示了法律服务贸易发展的趋势。 法律服务具有高度专业性,法律服务属专业服务,一般只有取得律师资格和执业证书者方能提供。法律服务具有地域专属性,法律服务与当事人所在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语言及法律制度密切相关。法律服务还具有广泛的社会性,律师从事的法律业务中,绝大多数均需与当事人直接接触,涉及到社会与经济的所有主体。国际性的服务贸易有跨境提供、境外消费、商业存在和人员进入四种提供方式。律师参与诉讼和非诉讼法律服务的意义在于,通过最有针对性和最见成效的法制宣传和法律救济,可以有效地预防犯罪和减少诉讼,有利于化解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和维护社会的稳定。 通过对国际服务贸易的基本概念、国际服务贸易法的产生、《服务贸易总协定》的基本内容、法律地位和在推进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意义的分析,从对各国学者有关国际服务贸易的基本概念所提出的不同理论和学术观点入手,结合国际贸易原理对于服务贸易的适用性的比较分析,通过国际服务贸易的决定因素的分析推导出国际贸易自由化的必然趋势。国际服务贸易法的产生与国际服务贸易壁垒是密切

季诚钧[10]2004年在《大学组织属性与结构研究》文中指出本论文以组织理论为基础,从历史与现实相嫁接、国内与国外相比较、个别与一般相融合的研究手段与叙述手法对大学组织特性与组织构建等问题展开了深入讨论,力图解决以下问题:1、大学的根本属性是什么,大学具有哪些基本属性?2、如何根据组织结构理论与大学组织特性设计大学组织结构?3、大学各种属性的特征是什么,各种不同属性的组织该如何构建?4、组织的发展趋势及对大学组织与组织结构的影响。 对上述问题的回答构成了本论文的基本框架。本论文共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导论。论述了论文研究的缘由、意义、内容、方法、创新点等问题,主要分析了与论文相关的前期研究成果,指出从组织理论角度研究大学组织属性与结构的优势与长处。是对论文研究的总体说明与概括。 第二部分即第一章,组织理论与大学组织的历史考察。通过对组织理论的历史现状、各流派的回顾,梳理了组织理论的发展脉络及辨析不同流派观点之间的异同,从而分析组织理论发展的基本线索和变化轨迹。从组织结构变迁、管理机构设置这一独特视角分析和概括了大学组织的演变历程。这是关于组织理论与实践的历史阐述。 第叁部分共有两章,第二章和第叁章。第二章为大学组织属性分析。通过对大学组织的整体考察与内部组织分析,以组织理论术语概括了大学组织的一般特征,指出大学组织具有异质结构的特征。在此基础上,论文从影响大学发展的力量、大学管理模式、大学成员构成几个维度分析了大学特性,提出了现代大学具有学术属性、行政属性、产业属性叁重属性这一论断,并分析了叁重属性产生的原因、基本特征及相互关系。第叁章为大学组织结构分析。从组织结构设计理论入手对大学组织结构的设计作了分析概括,具体探讨了大学组织规模、战略、环境、工作与组织结构的关系,探讨了不同组织理论下的组织结构设计原则,不同组织结构形式的优缺点与适用范围,对大学组织结构设计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认为要重视委员会制、事业部制、矩阵制等组织结构形式。 第四部分共有叁章,从第四章到第六章。第四章为学术属性及其学术组织构建,从组织形态、组织活动、组织功能、组织人员、组织管理等角度提出了大学学术属性的特点,并对学术委员会、学院制、系科制等组织架构问题作了具体探讨,提出大学学术组织构建要强调扁平化、矩阵化、分散化的建议。第五章为行政属性及其行政组织构建,分析了大学行政管理、行政权力的特点,行政属性的具体表现,结合中国大学实际情况对大学行政理念作了剖析,并对国内外大学行政机构设置作了现状调查与比较分析。第六章为产业属性及其产业组织构建,对大学产业属性的原因与特征作了分析,认为大学具有生产性、商品性和收益性等反映产业性质的特征,尤其是中国大学,在“产学研一体化”和“校办工厂”的制度安排下具有“准营利组织”特性,并着重对科技产业和后勤组织的构建作了阐述。 第五部分为第七章,大学组织及其结构的发展趋势。根据组织理论关于未来组织发展的研究,分析了大学组织从功能到形态出现的变化趋势,对虚拟大学、巨型大学、企业大学及大学组织的发展趋势作了具体阐述。 论文主要以承担叁大职能、教学型大学以上层次的公立大学为主要研究对象,既有国际视野,又具本土情怀,探讨世界各国大学的共性,以世界各国大学作为探讨大学组织属性与结构的背景与对象;同时关注中国大学的现实情况,在具体问题讨论中大多以中国大学为分析对象,试图解决中国大学现实中存在的一些实际问题。 大学作为一个古老而常青的组织,以组织理论这一视角进行剖析,将使我们从理论上更为准确把握大学组织的独特性质,从而为大学组织构建与管理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 机关后勤部门应对WTO的思考[D]. 赵志东. 河北大学. 2004

[2]. 中国政府采购:理论与实践的制度性探索[D]. 张喜军. 吉林大学. 2007

[3]. 中俄对外贸易救济制度比较研究[D]. 李海瑞. 新疆大学. 2015

[4]. 入世对我国国家审计环境的影响分析及应对研究[D]. 黄远. 中南大学. 2003

[5]. “入世”后我国公安后勤保障工作的战略思路与方法论对策[D]. 潘杰庆. 大连理工大学. 2002

[6]. 新形势下上海公安教育训练工作所面临的问题与对策[D]. 许敏. 华东师范大学. 2005

[7]. 高校内部管理体制创新的理论与模式[D]. 花长友. 河海大学. 2001

[8]. 我国高等教育境外消费出口市场研究[D]. 郭秀晶. 天津大学. 2008

[9]. 中国加入WTO后法律服务及其制度研究[D]. 凌慧明. 武汉大学. 2005

[10]. 大学组织属性与结构研究[D]. 季诚钧. 华东师范大学. 2004

标签:;  ;  ;  ;  ;  ;  ;  ;  ;  ;  ;  ;  

机关后勤部门应对WTO的思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