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手机网络使用及思想动态调查报告——以烟台工贸技师学院为例论文_柴丹丹

烟台工贸技师学院 山东 烟台 264000

摘 要:随着手机的不断普及及其功能的不断开发升级,手机上网成为学生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本次调查,了解学生手机使用情况,掌握学生网络动向,从中了解手机使用对学生思想、生活、学习等方面造成的影响,进一步加强学生网络舆情监管和网络思政教育,引导学生文明上网,自觉远离有害信息。

关键词:学生 网络 生态 舆情 思政

一、调查背景

随着手机的不断普及及其功能的不断开发升级,手机上网成为学生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网络信息的开放性、自主性和多元性在方便生活的同时,容易让学生对其产生过度依赖,不良网站、有害信息更是对学生身心健康成长造成不良影响。为了解学生手机使用情况,掌握学生网络动向,从中了解手机使用对学生思想、生活、学习等方面造成的影响,进一步加强学生网络舆情监管和网络思政教育,引导学生文明上网,远离有害信息,我们进行了此次问卷调查。

二、调查目的

1.了解学生对于手机上网的态度及喜好,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

2.分析学生手机上网的主要目的,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

3.进一步了解学生手机上网的基本情况,并就此提出合理建议,以引导学生文明上网,促进网络文明和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促进和谐校园建设。

三、调查方法及范围

本次调查问卷设计针对学生群体,由10个问题组成,主要询问学生是否手机上网、流量使用、关心的主题、对网络舆论的了解等等。本次问卷调查主体为我院全体学生,共收回问卷1836份,有效问卷1836份。

四、问卷分析

表一

由表一可知,学生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总人群的98.64%,只有不足2%的同学不使用手机上网。由此看出,学生群体手机上网普遍,手机成为学生上网的主要渠道。

由题二学生手机上网流量统计表明,每个月手机流量100M-200M的占5.34%,200M-500M的占3.32%,500M-1G的占9.2%,1G以上的占82.14%。通过数据对比可以看出,学生上网流量普遍较高,高流量反映出大部分同学长时间或者经常性手机上网,手机上网已成为日常习惯。

在“你的流量够用吗?”提问中,“基本够用”所占比例最大,不限量套餐次之,超额使用和“不够用,用完为止”占比最少。结合上一题调查数据,说明学生上网需求大、频率高,网络对学生的吸引力足够深,学生对手机上网的依赖性非常强。

在“你每天上网时长多少?”提问中,超过一半的学生每天的手机上网时间在2小时以上,其次是1-2小时,而手机上网时长在1小时以内的学生不到两成。按照学院学生作息安排推算,毫无疑问,这完全能影响学生的学习和休息。

在“你一般什么时间上网?”中,接近60%的学生碎片时间都会上网,37.96%的学生喜欢在午休晚休前玩会手机。将碎片时间和休息时间用于手机上网的学生占全体学生的九成以上。面对手机屏幕产生视觉疲劳的同时,大脑接受五花八门的信息极易变得异常兴奋,尤其在晚上,很容易导致失眠或者睡眠质量不高,直接影响第二天的学习状态。长此以往,人的精神状态就会出现萎靡等一系列不良反应。学生应该控制手机上网时长和时段,合理使用手机,将其消极影响降至最低。

由题六可知,上课期间偶尔使用手机和经常使用手机的学生占比约三分之一。这一方面说明课堂使用手机的情况较为普遍,侧面也反映出老师讲课可能存在吸引力不足的问题。同时,上课收手机并不是解决学生上课玩手机问题的根本之策。在实行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进程中,教师要真正把自己看作是教书育人、传道授业的育人工匠,将热情与热爱投入到教育工作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让课堂展现应有的魅力。学生也应该提高自觉性,将课堂知识学懂、弄通,与老师一起打造高质量、高效率的课堂。

在“你上网时都做什么?”提问中,社交平台是学生最为活跃的网络区域,占比46.57%,QQ、微信等网络社交平台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方便沟通交流,同时也节约成本,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学生在网络上“畅聊”,但在现实生活中“沉默”的怪现象。其次,打游戏、听音乐、看电影等娱乐休闲是学生手机上网的第二选择。同时,有16.18%的学生选择上网是为了打发时间,而浏览新闻或者学习相关知识的不足10%。数据分析说明,学生手机上网娱乐性很强,还不能充分利用网络优势进行自主学习、提高。

对于网络不当言论,绝大多数学生未曾参与,其中,42.21%的学生对不当言论能够做到不予理会,一半以上的学生不会太在意网络不当言论,同时,极少学生偶尔会参与其中。由此可以看出,大多数学生对网络舆论保持关注,不当言论对学生影响不大,学生基本能够保持理性使用网络。

在网络信息判断上,学生对于信息来源最为看重,其次是“以自己感觉为主”,同时,有五分之一的学生会根据表达方式进行判断,将近8%的学生会根据网络大V的言论对信息进行判断。综合数据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学生对网络信息具有一定的辨别意识和识别能力,但是依靠信息来源和网络大V评论进行信息判断的学生占比接近50%,说明正处在价值观、世界观形成期的学生对“权威”表现依赖。

在对网络生态评价方面,60%以上的学生认为网络环境整体良中向好,有害信息有所减少,网络诚信、网络道德问题得到缓解,网络安全程度变化喜人,25.71%的学生觉得“网络环境一般,有害信息没有减少,对网络诚信、网络道德问题的约束一般,网络安全程度没有变化”,而只有10%左右的学生认为“网络环境很差,有害信息大量,网络诚信、网络道德问题糟糕,网络安全程度低”,这说明,学生对“有害信息”、“网络诚信”、“网络道德”等网络生态问题较为关注,对其变化较为敏感。

五、调查结论与建议

根据对以上调查结果的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学生手机使用普遍,上课期间使用手机现象常见,手机上网程度接近100%。

2.学生使用手机时间较长、频率较高,对其依赖性很强。

3.学生使用手机上网主要目的是休闲娱乐、打发时间,网络诸多优势发挥不明显。

4.学生对网络舆论保持关注,对“权威”依赖程度较高,对目前网络生态保持乐观。

作为学生,第一要树立目标,做好学业规划,珍惜在校学习的有限时间,用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职业素养武装自己,为将来走进职场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二要走下网络,走出宿舍,广泛参加各种丰富多彩的校内外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第三要坚定理想信念,理性上网,自觉远离有害信息,文明使用网络。

在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一是要做好学生网络舆论教育与引导,通过开展主题班会、举办讲座等方式,强化学生网络素养教育和认知能力建设。二是要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意识,引导学生自觉远离不良信息。三是要结合时代要求和学生发展需要开展学生真正喜闻乐见的教育教学活动,让学生的课余时间真正活起来。

论文作者:柴丹丹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4月总第29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2/18

标签:;  ;  ;  ;  ;  ;  ;  ;  

学生手机网络使用及思想动态调查报告——以烟台工贸技师学院为例论文_柴丹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