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安排和增加份量--论中央电视台“新闻广播”编排的特点_中央电视台论文

精心安排和增加份量--论中央电视台“新闻广播”编排的特点_中央电视台论文

精心编排 增加分量——谈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的编排特点,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央电视台论文,新闻联播论文,分量论文,精心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是我国收视率最高、最具权威性的电视节目。为了提高节目质量,增强新闻宣传的分量,这个节目从内容到形式的诸多方面都作了很多努力,形成了一些特点。

从近期的《新闻联播》节目中,可以看到它在编排中的几个特点:

1.简讯集纳增加

年初,中央电视台在对《新闻联播》的改进意见中提出,要增强新闻报道的分量,让有价值的新闻说够说透,可以适当长些,而有些消息则可以压缩成简讯。这里,人们更多地注意了《新闻联播》对长消息的处理方式。其实,它对简讯的编排很多时候也是费了心思、花了功夫的。

编入《新闻联播》的新闻,即便是简讯,也是具有相当新闻价值的。如何使这些拧干了水分的东西在宣传上更具分量,“简讯集纳”就是一种很有效的形式。它把同一主题、同类题材的短新闻编排在一起,以若干个点构成一个面,由若干部分组成一个整体,给受众的感觉也变零散、琐碎为精练、集中、多角度、多侧面,形成一种整体感。这样,它在宣传上产生的效果就不只是几条简讯的简单相加。就像一颗颗炸弹能量有限,而一个集束炸弹就威力巨大了。

比如6月2日,《新闻联播》的“简讯”中编排了京九铁路天津段某大桥竣工、浙赣复线控制工程樟树特大桥通车等几条消息,这就是一个我国基础工程建设的新闻集纳,看过之后不仅了解了信息,而且感到京九线、浙赣复线的建设进展迅速,我国交通运输事业蓬勃发展。这类宣传潜移默化,润物无声,不是妙手偶得,就是匠心独运。类似的例子还有不少。

2.综合式报道增加

作为国家级台,中央电视台必须站在全国、全局的高度来审视每一条新闻,判断新闻的价值和意义。有的在地方很有新闻价值的消息,放到中央台也许就要打折扣,单独编发似无必要。而且,一俟逢上节日、纪念日、全国性活动,各地方台几乎都把本地的活动情况向中央台传送,《新闻联播》每天就那么30分钟(还包括了国际新闻在内),要逐条编发,也不可能。因此,我们看到《新闻联播》中出现了“这是中央台综合报道的”的说法。中央台把各地方台送来的同一主题的片子打乱混编,合并“同类项”,同戴一顶帽,同穿一双靴。各地的新闻片被作为素材带,用来表现同一个主题。如5月4日《全国各地开展活动纪念五四运动》一条,围绕纪念五四运动的共同主题,分岗位建功立业、青年志愿者活动、文艺演出等几个方面,把十多个省市地区地方台的新闻精选精编,或用几个画面,或用一组镜头,重新归类组合,多角度、多方位地展现了全国各地纪念五四运动的情况。6月5日的《各地采取措施治理环境污染》。选编了十多个省市关于治理环境污染的措施和成效的报道,使这条新闻材料充实,点多面广,颇有分量。

这种编排方式集合了各片中最有价值的部分,省略了多条同类题材新闻中的重复部分,通过归纳和重新组合,使新闻显得更加精练,更加全面,更具思想深度和宣传力度。在目前各地方台争上中央台的形势下,这种编排方式增多也有利于地方台多上稿。同时,精练和简约使节目容纳了更多的新闻,提高了《新闻联播》的信息量。

3.对比式编排效果好

今年5月,《新闻联播》播出了两条新闻, 一条是山西某县化肥市场混乱,农民买高价肥不堪其苦,一条是山西另一县化肥市场井然有序,农民买到平价肥满心欢喜。两条新闻一前一后,紧接着播出。这种对比式的编排就是刻意追求一种宣传效果,通过新闻事实的对比,展示两种截然相反的社会行为和社会现象,使受众对孰是孰非一目了然。这样的编排通过强烈的对比反差,产生了显著的宣传效果。从宣传艺术上说是成功的。

4.编后话和后缀短评增加

《史记》诸篇后有一段“太史公曰”,对前述文字作简要评述,阐发了深刻的道理。《新闻联播》有时也在新闻后配发短评和编后话,针对报道中的重点进行分析和评述,旗帜鲜明地表明对某一事件和问题的态度,进而以小见大,由点及面,提出对当前工作具有指导意义的意见。这种编排方式突出和深化了新闻的主题意义,增加了新闻的分量。好的短评、编后语可谓画龙点睛。

如前述关于山西化肥供应问题的报道后配发的编后话,分析了差别产生的原因,赞扬了保护农民利益的做法,鞭挞了坑农误农的行为,正确引导了社会舆论,对当时的工作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新闻评论是新闻机构的旗帜。《新闻联播》中短评、编后话的增加,可说是中央电视台“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的又一动作。

5.开辟专栏,进行系列报道

细心的人们也许还能记得1987年《新闻联播》中的《改革在你身边》专栏,它每天编排一条某方面的综述性报道,形成一个系列,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成就,通过各条战线、各个方面一个个的点,构成了全国改革开放总形势的面,从而体现了这组系列报道的深度,新闻的分量自然不言而喻了。

到现在,这种编排手法被运用得很充分,也更有计划性。如不久前开辟的《中国经济效益纵深行》、《搞活国有大中型企业》、《强国之举》、《三夏时节》等专栏,都是在一定的时期,围绕某一主题,集中编排一批多角度、多侧面地反映主题的报道,一个系列一般都有几集、十几集。这样,在受众接受心理上形成一个强势,在宣传上也造成了一定的声势,具有一定的分量,关于孔繁森的报道也是这样,一个连续四天、每天编排一集的连续报道,展现了孔繁森感人至深的事迹,宣传效果很好。

《新闻联播》的这些编排特点表明,在各新闻媒体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报刊、广播、电视的编排形式也正互相借鉴,互相兼融,取长补短。报纸提倡视觉新闻,搞现场短新闻大赛,就是要取广播、电视的直观性强、现场感强、时效性强之“长”来补己之短。而广播电视则应向报纸的长于言论、长于深度报道、长于集纳综合学习,不断丰富编排手段和形式,增加报道的分量,增强宣传效果。

新闻节目是一个信息总汇,更是党和政府的重要宣传舆论阵地。要把这档节目办成名牌节目,重视新闻报道的选题工作当然至关重要,同时还应看到,加强新闻的编排艺术也将事半功倍。就像一篮子好菜,得有好的厨师来精心烹制,才会有一桌美味佳肴。

标签:;  ;  ;  ;  

精心安排和增加份量--论中央电视台“新闻广播”编排的特点_中央电视台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