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段中重度智障学生如厕训练的个案研究论文_叶志刚

【摘要】独立如厕是重要的生活自理技能之一。中重度智力落后儿童由于智力缺陷,再加上家长的长期包办,始终无法学会独立如厕。本文从中重度智力落后儿童实际如厕问题出发,通过改变家长的想法,采用任务分析法,依靠团队的力量,用了三个月的时间共同干预,让个案的如厕问题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关键词】中重度智力落后儿童 如厕训练

智力落后儿童是特殊儿童中的一类。这类儿童心理发育迟缓,智力低下,且伴有适应性行为问题。对智力落后儿童的教育,具体到不同类型和程度,他们的教育目的和任务也有较大的区别。对于中重度智力落后儿童的教育,主要应以培养学生的生活自理和在受保护的环境下参加生产劳动为目的。他们只有在生活上独立了,才能在其他方面独立,才能为个人幸福打下基础。.因此,我们要重视对智力落后儿童尤其是中重度智力落后儿童生活自理能力的训练。

如厕训练是生活自理中很重要的一项内容。普通儿童如厕能力会随着个体的动作发展、发育成熟逐步提高和获得,最终达到独立完成。中重度智力落后儿童由于智力损伤,掌握如厕这个技能有困难,而且智力损伤程度程度越重,掌握如厕这个技能的难度越大,并且需要进行专门的训练。通过对如厕的训练,可以促进中重度智力落后儿童身心机能的发展,克服智力落后儿童的身心缺陷,可以促进智力落后儿童潜能的开发,使感知机能得到发展,掌握生活的基本技能和技巧,为智力落后儿童独立而幸福的生活打下基础.。

一、个案基本情况

小奕,女,2008年出生,现就读于我校七年级。小奕智力残疾二级,接受过气道扩张手术。刚入校的时候,个案母亲就和教导主任反复强调,说孩子不能独自上下楼梯,要求放到楼下的班级。由于生活自理几乎是妈妈全包揽,目前由其母亲在校陪读。个案不会自己吃饭,不会穿衣裤、鞋袜,最让人头疼的是不会自己如厕。每次课间,个案母亲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询问并带着个案去如厕。个案的这种行为严重影响了她适应学校生活,也增加了家长的负担。

二、探讨行为原因

(一)父亲的放任,母亲的溺爱

个案父亲是工程师,平时工作应酬较多,几乎不陪孩子,养育方式打骂较多。个案母亲曾就职于某珠宝店。个案由她大姨和保姆一手带大,五年前,个案母亲因为孩子这个情况实在无心工作,辞职在家全职带孩子。这时候的个案已经5岁,但生活自理能力极差。母亲虽然意识到这个问题,但从未尝试过去训练培养。母亲觉得这么多年亏欠个案许多,又认为这样的孩子怎么教都是学不会的,所以干脆包办。在家里,溺爱孩子的母亲包办代替了一切,平时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力所能及的事都被母亲好心地包办了,包括如厕,这使个案一些本应该得到锻炼的生活技能都在无形中被剥夺了。

(二)孩子的自身因素

个案智商检测是智力残疾二级,属于中重度智力落后。她的智力落后造成她的认知、精细、感知、大运动都不好,这一系列问题也是造成她不会如厕的主要原因。

三、训练策略和过程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一旦父母对孩子采取溺爱、迁就的教育方式,把孩子放到比父母还高的位置上,包办孩子的一切,孩子就会变得依赖且以自我为中心,这样的孩子往往软弱,也不会过多地考虑别人的感受。中重度智力落后的孩子心智发育很慢,他们的动手能力本来就比普通孩子差,如果家长再一味溺爱,什么事情都包办,长久以来孩子的能力会越来越弱,基本的生活自理都无法完成。针对个案的情况,我尝试做了这些努力。

(一)与父母谈心,从心里改变

娇宠溺爱孩子的父母主观上认为这是爱孩子,讨孩子欢心是天经地义。其实溺爱是害而不是爱。过渡的保护必然会造成孩子懒惰,本来可以培养的能力都没培养,使孩子本来就具有的依赖心理更加巩固和强化,而教育所期盼的独立性迟迟不能到来,犯了教育之大忌。想要改变,首先就要从个案母亲的想法入手。

我主动加了个案母亲的微信,经常和她分享一些个案在学校活动的照片,也常有意无意地与她分享一些育儿知识。个案母亲已然把我当成朋友。某一天放学,我假借教导主任要了解个案在家情况之名邀请个案母亲同我一起去教导主任叶老师办公室。个案母亲抱怨了个案的某些不好的行为习惯,同时也和我们诉苦带这个孩子太辛苦了。每天起床刷牙、洗脸、穿衣服、穿裤子、穿鞋子、吃饭、晚上洗头洗澡都由母亲一手料理,带个案犹如带一个2岁的孩子。

听到个案母亲的抱怨,叶老师很直接的指出了个案生活自己能力弱和母亲的溺爱有直接有关。我们不能因为孩子智力缺陷,就在其他方面无原则满足,该给孩子训练的能力不加以训练,长久以往,孩子自然什么都依赖父母,什么都学不会。孩子总是要长大,家长不可能一辈子跟着,只有放手让孩子去学,只有孩子学会了,她才能在这个社会上很好的生活下去。个案母亲听了我们的一席话,表示愿意放手,和我们一起努力。

(二)专业团队支撑,从策略改变

改变了个案母亲的想法之后,我开始寻找策略。我一改以往的单打独斗,去寻求学校专业团队的帮助。我首先要找到个案不会自己上厕所的真正原因,接着才能对症下药去寻找策略?

新生入校两周之后学校都会单独给每个孩子开研判会。研判会之前我们都会对孩子各个方面进行评估。评估过程中,我发现个案可以自己脱掉裤子(所有的裤子一起脱掉)、可以自己上下楼梯、可以蹲下如厕、可以拉起裤子(所有的裤子一起)。但个案为什么还是不会自己如厕呢?我和相关老师一起利用观察记录的方式找到了真正的原因。

观察记录第一天:我和母亲说了今天的所有如厕都由老师来领。

经过一天的观察记录,我们发现个案并非如她母亲所说不会自己上厕所。个案基本的穿脱裤子、蹲下如厕的能力还是有的,只是不认识去厕所的路,也不认识上完厕所回教室的路。假如没人带领,个案会就地找一个类似于桶装的物体直接坐着如厕。我们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帮助个案认识来回教室和厕所的路。

我们把一天的观察记录表给个案母亲看,她母亲提出,在校陪读了两周时间,每天平均带着个案去厕所7-8次,个案怎么可能还没熟悉教室和厕所之间的路程呢?我这样解释:中重度智障学生记忆能力和方向感都特别的差,所以经常会出现把自己走丢的现象。给智力落后孩子训练不能用我们常规的方法,觉得多走几次孩子自然就认识了。这些孩子依赖心理都很重,家长一味带着,孩子不会主动去记忆、去学习,自然学不会。我们要去寻找更科学的方法——任务分析法。

(三)任务分析法,从行动改变

任务分析法从行为主义出发,关注儿童的具体任务表现。在运用任务分析法时,我们教育者首先要尽可能详细地解释任务的本身,把任务的完成过程分解为具体步骤,或把完成任务所需技能分解为各个方面,然后鉴别导致儿童在该任务上失败的步骤或技能上的问题。通俗地说就是把一个行为具体分成若干步骤,小步子训练,最终让儿童习得这个行为。

找到了不会上厕所的根本原因,我决定用任务分析法帮助个案习得这个行为。教室在二楼,我把个案会自己去厕所、会自己回教室这个行为分解成若干阶段:

第一阶段:教师带着去厕所,结束后带着回教室。

第二阶段:教师带着走到厕所门口,让个案自己进厕所,结束后带回教室。

第三阶段:教师带着走到一楼楼梯口,让个案自己去厕所,结束后带回教室。

第四阶段:教师带着走到一楼和二楼之间,让个案自己去厕所,结束后带回教室。第五阶段:教师带着走到二楼楼梯口,让个案自己去厕所,结束后带回教室。

第六阶段:教师带着走到教室门口,让个案自己去厕所,结束后带回教室。

第七阶段:教师发指令——去厕所,让个案自己去厕所,结束后带回教室。

第八阶段:教师发指令——去厕所,让个案自己去厕所,结束后在厕所门口等待,然后带回教室。

第九阶段:教师发指令——去厕所,让个案自己去厕所,结束后在一楼楼梯口等待,然后带回教室。

第十阶段:教师发指令——去厕所,让个案自己去厕所,结束后在一楼楼梯和二楼楼梯之间等待,然后带回教室。

第十一阶段:教师发指令——去厕所,让个案自己去厕所,结束后在二楼楼梯口等待,然后带回教室。

第十二阶段:教师发指令——去厕所,让个案自己去厕所,结束后在教室门口等待,然后带回教室。

第十三阶段:教师发指令——去厕所,让个案自己去厕所,结束后自己回班。

以下表格是阶段二第二天的记录情况。

阶段二:教师带着走到厕所门口,让个案自己进厕所,结束后带回教室。

所。

独立完成:☆ 口头支持:△ 动作支持:○

四、训练结果分析

经过将近三个月的训练,现在的个案可以独立去厕所,但回教室还需要辅助。训练结果如下:

阶段七:教师发指令——去厕所,让个案自己去厕所,结束后带回教室。

独立完成:☆ 口头支持:△ 动作支持:○

五、研究总结

如厕训练是每个儿童成长过程中一个重要而必经的发展项目,中重度智力落后儿童若不能自己如厕,将不利于自身的发展,且给家长带来极大的负担。有效的如厕训练不仅能中重度智力落后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还能提升儿童的自我控制与管理,交流与表达能力,认知,动作等其他各项技能,以及家庭的和谐关系。当然个案如厕的过程中还有其他方面问题,如不能很好的蹲坑、不能把裤子穿整齐、不知道如厕结束要洗手等,这一系列问题都是今后需要一一帮助个案解决的!

【参考文献】

1、郭延庆,《应用行为分析与儿童行为管理》,华夏出版社,2012.

2、玛利亚惠勒,《孤独症儿童及相关障碍人士如厕训练指南》,华夏出版社,2015.

3、茅于燕,《智力落后与早期干预》,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作者:叶志刚

单位: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润智学校

邮编:324000

电话:15957008939

电子邮箱:2603233385@qq.com

论文作者:叶志刚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20年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14

标签:;  ;  ;  ;  ;  ;  ;  ;  

低段中重度智障学生如厕训练的个案研究论文_叶志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