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语课堂上培养高中生举手说话习惯的行动研究--形成性评价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_英语论文

培养高中生英语课堂举手发言习惯的行动研究——形成性评价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英语论文,课堂教学中论文,习惯论文,评价论文,英语课堂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提高学生英语课堂的参与度是提升英语教学效益的关键。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的一项调查结果表明,我国目前高中教与学的方式,以被动接受式为主要特征,具体表现在:(1)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要特征,很少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与实践来获得知识、得到发展;(2)教学满堂灌,而依靠查阅资料、集体讨论方式为主的学习活动很少;(3)学生很少有机会根据自己的理解发表看法和见解(廖哲勋,2014)。刘道义(2015)认为,英语教育遭受最多的诟病就是“哑巴英语”,学了多年英语开不了口。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因素有:我国缺少外语环境,仅靠有限的课堂英语教学的输入量非常有限,加上大班上课,每个学生的口语实践量微乎其微;民族文化差异大,中国人一般来说不那么张扬,爱面子,显得“胆小皮薄”,怕出错、焦虑多,这样就会形成英语学习的心理障碍;由于长期以来外语统考没有口试,口语训练(尤其在高中)得不到足够的重视。

      英语课程既具有工具性,也具有人文性,承担着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任务。英语既然是一种语言交流工具,培养学生在课堂上用英语与他人口头交流思想的习惯就是十分必要的,因为养成主动说英语的习惯,可以逐步提高说英语的能力,也能增强英语写作能力,同时还会促进英语听、读能力的发展。但是,笔者通过问卷调查、个别访谈发现,由于“缺乏自信”、“英语基础弱”、“怕出错”、“过去的学习习惯”等种种原因,许多高中生在英语课堂上不愿主动发言。本文尝试探讨运用形成性评价促进高中学生英语课堂举手发言习惯的养成问题。

      二、研究假设

      长期以来,学生每学期期末学科成绩的评定主要是看他们的笔试成绩(特别是期中、期末考试成绩)。这种偏重(常常是只关注)纸笔考试成绩的评价方法,是导致学生平时课堂上不积极发言的重要原因,因为学生认为只要笔试取得好成绩就可以了。《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评价应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既关注过程,又关注结果,使对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评价达到和谐统一”(教育部,2012:34)。形成性评价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获得有关学生学习的反馈信息,对学生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学生的学习行为与能力发展所进行的过程性评价(鲁子问、王笃勤,2006)。它有多种形式,如课堂学习活动评比、日常家庭作业评定、课外活动参与等。如果我们把学生课堂举手发言的表现纳入他们的期末学科总成绩,或许会促使他们转变课堂学习观念,变被动为主动,重视学习过程,进而逐步养成课堂举手发言的习惯,同时,也会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使他们体验到学习进步的成就感。

      三、研究设计

      1.研究对象:笔者所教的南京外国语学校仙林分校国际高中2014级中澳10A、10B、10C三个班学生,共67人。

      2.研究时间:2014年9月1日至2015年2月7日。

      3.研究计划:(1)2014年9月,日-7日进行书面调查、访谈,了解学生英语课堂不愿发言的原因,然后,师生商讨“课堂举手发言的意义及实施方案”;(2)2014年9月8日至2015年2月1日,正式实施;(3)2014年10月8日-13日,阶段小结,修改完善“课堂举手发言的评分标准”;(4)2014年11月17日-21日,期中小结,进一步讨论这一方案实施中的问题与对策;(5)2015年2月2日-6日,学生进行书面反思,评价自己的成长得失。

      四、研究实施

      “课堂教学是师生在真正民主、平等、尊重、信任的氛围中,以表达、倾听、理解、反思等对话互动方式,合作创造知识的意义和有意义生活的一种活动过程”(李召存,2012)。为了实施“把课上举手发言情况纳入期末学科成绩”这一方案,笔者与学生沟通了这一做法的意义,以期得到他们的理解、支持,达成明确课堂学习目标的共识,共同商讨制订了具体的操作方法。

      (一)转变观念,改进教与学的方式

      首先,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学生是自己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激发者、引导者、组织者和帮助者。“在‘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中,教师的精力集中在深入观察每个学生,提出具体的学习任务以诱发学习,组织交流各种各样的意见或发现,开展多样化的与学生的互动,以让学习活动更丰富,让学生的经验更深刻”(佐藤学,2014:30)。

      外语课堂教学应该是学生获得语言输入、进行语言操练、展示学习成果的场所(束定芳,2014)。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只有在获得必要的基础知识、进行大量的言语训练的前提下才能逐步提升。

      其次,学生应该明白,课堂上开口说英语,是学好英语的重要策略,因为“说得对,就可能写得好,进而也会促进听、读能力的提高”;“听/读得懂、想得快、说得对、写得好”,应该是学生英语课堂学习追求的重要目标:英语课堂的学习目标除了掌握英语知识、提高运用英语的技能外,还要培养认真倾听的习惯,提高独立思考的能力,增强与人合作的意识,发展健康积极的个性(自信、开朗、坦诚等),体验不断成长的快乐。

      (二)巧用评价,引领学生举手发言

      我们运用形成性评价,把学生课上举手发言的情况纳入他们期末的学科成绩中,促使他们积极争取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英语课堂学习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要让学生有足够的运用英语交流的机会。由于我国基础教育的学情所致,每个班级的人数相对较多,这就让每个学生课堂上获得口语实践的时间很少。小组活动(四人组、三人组、两人组等)是成倍增加学生课堂说英语机会的重要策略。据估计,如果教师把一半课堂时间用在小组活动上,每个学生个体所得到的活动时间就会比在全班活动的传统教学方法中获得的语言实践时间提高五倍(Brown,2001)。小组活动也是培养学生团队意识、与人沟通能力的重要方法。为了充分发挥小组活动的作用,我们把小组活动情况与个人课堂成长表现的评价紧密挂钩。

      学习小组的构成可以是“教师兼顾学生情况统一调配”(尽量让各小组整体实力均衡),可以是“学生自愿组合”,可以是“课堂上临时随机组合”(籍以培养学生“与任何人都能友好合作”的品质)。一个学期至少采用两种分组办法,为学生创造能与多人合作的成长机会。经过协商,学生达成了共识:小组一旦成立,每一位组员都要有责任意识,对自己负责,对其他组员负责,对团队负责。

      笔者所在的学校采用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办法,评定学生每学期的各学科成绩,具体方案见表1:

      

      经过与全班学生商量后,我们把“课堂举手发言得分情况”作为“平时成绩”,占学期总评成绩的15%,即满分为15分。

      课堂上举手发言重在参与,只要是举手并且获得发言机会的,不管回答的情况如何,都可以得相应的分数。对于封闭式问题(Closed questions),回答者答对问题时,再额外加分;对于开放式问题(Open-ended questions),为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辩证思维能力及想象力,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不管回答者作答的具体内容如何,均以相应分值计分;“举手背课文”、“个人主动提问”、“小组合作后代表团队发言”等,都以较多的分值计分,借以引导学生努力培养记忆能力、提高思维品质、增强合作意识。学生课上根据“评分标准”及时记录自己的课堂参与得分,课后及时填入张贴在教室“信息栏”里的《英语课堂参与成绩记载表》中,周末由英语课代表进行统计,报送给老师输入成绩汇总表。让学生及时登记自己当天英语课上的得分情况,一方面可以培养他们诚信做人的品质,另一方面也可以培养他们对自己的学习负责的态度,鼓励他们自己思考,使他们看到自己取得的成绩以及需要提高的地方(罗少茜,2003)。

      学期末计算“平时成绩”时,我们把全班学生一学期来的课堂参与得分的班级均分算出来,然后,用每位学生的个人得分除以班级均分,再乘以15(“平时成绩”总分),就得到个人的实际得分。凡是达到班级均分的80%(即,15×80%=12分)以上分数的,都以满分15分计入学期学科成绩(因为学生一致同意,能够得到80%的分数就可以作为“优秀”看待);得分低于12分的学生,就以他们的实际得分作为“平时成绩”计入学期学科成绩。

      我们的期望是:全班每一位学生的得分基本上能接近班级均分或达到班级均分的80%,这就意味着,每一位学生得到了几乎差不多的课堂发言机会(这也是“教育公平”的一种追求),因为尽管学生的英语基础、个性特点、学习习惯等有差异,但是“课堂举手发言的计分角度”是多方面的,并不只以对错为标准,所以,每位学生都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我们要让学生明白,分数并不是最重要的,但是分数背后的东西(如,课堂上专注听\读\写、积极思考、勇于合作、大胆发言等)完全可以掌控在自己手中,主动争取锻炼机会,就可以做更好的自己。

      (三)创造机会,丰富学生英语实践

      “思考是教学的中心”(罗恩·理查德等,2014:42)。教师应该为学生创造用英语思考、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语言实践活动中成长。实践活动是最好的老师,在活动中学生能够体现遵守规则、克服困难、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和同伴的交往等能力(顾明远,2015)。

      在每一节英语课开始的几分钟内,让学生轮流做Daily report(Oral presentation),是训练他们说英语能力的一个重要策略。学生要培养公开演讲和思辨的能力,但是中国学生这方面能力较弱,中国人的特点就是内敛、好面子,这是中国文化,但总这样容易吃亏(包天仁,2013)。学生英语演讲能力差的主要原因,是他们锻炼得不够,不敢(或不愿)公开表达自己的思想。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提出“八级目标的‘说’的要求”是“学生能经过准备就一般话题作3分钟演讲”(教育部,2003)。为了增加学生课堂举手发言、口头运用英语的机会,在每节课开始时一个学生(也可以是两个人或一个小组自愿合作)就自己课前自主选择的话题进行2-3分钟的演讲;然后,全班学生针对演讲内容进行1-2分钟的讨论,大胆提问、主动回答、小组代表自愿点评演讲者的表现。

      演讲者自主选择的话题,或是关注国内外的时事,或是贴近自己的生活,或是拓展近期所学的内容。课外学习是课堂学习的延伸,课外的语言实践对外语学习尤为重要;教师在课堂上应该给学生展示其课外学习成果的机会,并在课堂上加以评估(束定芳,2014)。我们把演讲者的表现得分作为“活动表现”成绩纳入其期末的学科总成绩(占10%)。通过短短5分钟左右的演讲与讨论,学生关注时事、积极思考、勇于提问、主动交流的习惯得到了培养,自信心得到了提升,运用英语表达思想的能力得到了锻炼。

      除了每节课开始时的“演讲与讨论”外,我们在依据课程标准、结合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活动时,努力引导学生发现语言学习的规律,尽量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法,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最大限度地为学生创造语言实践的机会,为他们的成长搭建展示的平台。

      五、研究结果分析

      (一)数据分析

      我们把学生每周英语课上举手发言的得分情况及时作了统计,每个月向他们反馈一次,以便他们动态把握自己的得分情况,有助于他们更好地养成课上举手发言、挑战自我的习惯。现以一个班级学生一学期的得分情况为例,反思这一方案实施的效果。

      统计结果显示,到学期结束时,该班22名学生中只有4名学生的“课堂举手发言得分”低于12分(即满分15分的80%),占总人数的18.18%;其他学生得分都高于12分,占了81.82%,都以满分15分计入学科总成绩,也就是说,他们都获得了“优秀”。在这4名没有达到12分的学生中,有两位(S3、S4)是同一个小组的,他们组只有两个人,比其他小组少了一半人数,这在客观上让他们吃了一些亏,因为在“评分标准”里,“两人合作学习”后,组员举手获得发言机会时,发言者及其同伴都只得4分;但“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后,组员举手获得发言机会时,发言者及其同伴都得8分,而且,“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几乎是每一节课都存在的。还有两位学生得分分别是10.81(S1)、11.67(S2),这已经很接近12分了。

      如果没有出现这一分组人数有别的特殊情况的话,最后能以满分(15分)计入学期总成绩的人数可能会更多,比率可能会接近90%,这就基本上达到了我们最初的“全班每一位学生的得分基本上能接近班级均分或达到班级均分的80%”的愿望,也就是说,绝大部分学生有了“举手发言的习惯”,获得了差不多的课上展示机会。

      从每周的“班级均分”变化情况来看,第2周的班级均分是12分,随后各周基本上都高于12分,而且上升幅度较大,这说明学生“上课举手发言的意识越来越强”。

      (二)学生反思

      单从成绩记入角度来看,学期结束时,81.82%的学生得到了满分15分的“平时成绩”,他们对这一成绩是很满意的,另外还有四人没有得到满分,他们可能对这一“以‘举手发言情况’算‘平时成绩’”的方案有意见。为了了解学生对这一评价方法的真实想法,我们进行了书面调查,让每个人在课上写了两篇限时作文(因为是限时写,他们没有受别人看法的影响,应该是写出了自己的真实想法),题目分别是“My Opinion on Including Classroom Participation in the Semester Study Score”和“My Progress in Volunteering to Express My Ideas in Class”。

      通过学生的作文,笔者发现,他们对“‘课上举手发言得分’纳入学期总分的评价方案”是持赞成看法的,即使是那些在这一方面没有得到满分的学生,对此也能有积极的态度。这一方案改变了学生的课堂学习习惯,一方面,他们敢于挑战自我、变得自信了,另一方面也促使他们在课堂上更加积极主动、更加愿意与他人合作,因为课堂举手发言表现与他们的期末学科成绩是直接挂钩的。学生对自己的进步作了客观的分析,有了一定的成就感,也对今后的学习有了坚定的决心。

      (三)教师反思

      1.这一行动研究促使笔者成了在职学习者,为了解决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去研读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行为,在专业发展上有了一定的成长。

      2.这一行动研究也让笔者认识到,教学要想真正取得较好的效果,一定要做到“心中有观念、眼前有学生”,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发扬教学民主,尊重他们的想法,充分借助他们的智慧来制定评价方案、设计教学活动——我们的“课堂举手发言评分标准”和“课堂学习小组的建立办法”都是在不断采纳学生建议的基础上逐步完善的。

      3.经过师生一学期的共同努力,参与这一行动研究的三个班学生的“课堂举手发言成绩”总体上是令人满意的,这说明学生“英语课堂举手发言的习惯”是可以借助“形成性评价”来帮助养成的。

      4.从学生的反思作文中可以看出,他们赞成“课堂举手发言”的评价方法的原因之一,是这一方法让他们在课堂上更有“安全感”,因为“(暂时)不知问题的答案”时基本上不用担心被教师叫起来当众回答,造成窘境。课堂上给学生“安全感”十分重要,因为教学过程既是认识过程,也是心理变化过程;认识的效果常取决于心理的变化,认识活动以积极的智力活动为前提,进行创造性思维必须具备富有安全感的心理环境;“和谐的教育”也是为了“安全感”的需要(张正东,1999)。

      5.“课上举手发言得分计入个人学习成绩”,容易造成学生为了自己得分而争抢发言机会,但把“个人得分”与“小组得分”紧密挂钩后,我们经常发现,小组活动后,许多课堂得分已经较多的学生会把发言机会主动让给“性格内向”或“口头表达能力相对较弱”的同伴,鼓励其代表小组举手发言。这种“善解人意、替他人着想”的品质,在英语课堂上也得到了很好的培养。

      6.在教学中,给每一个学生以平等的机会,是教师必须遵守的基本原则,但是,我们也需要对那些处于“弱势”的学生给予特别的关爱,对学生既要锦上添花,更要雪中送炭。

      7.研究发现,学生就所学(或讨论)内容主动提出问题的能力较弱,提出有深度的问题的能力更弱。在英语教学中,如何引导、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思考,特别是进行辩证思维,是我们今后课堂教学应关注的重点之一。

      六、结束语

      研究高中英语教与学的方式,可以提高学生英语课堂学习的效益;培养高中生英语课堂举手发言的习惯,不仅可以改变“哑巴英语”现象,还可以帮助他们形成学会倾听、快速思考、敢于表达自己思想等品质。运用形成性评价,把学生英语课堂举手发言的情况纳入他们的学期英语成绩,不但符合英语课程标准的评价要求,而且可以有效促进学生举手发言习惯的形成,增强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提高他们的英语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同时也会提升他们的其他英语技能。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高中生课堂举手发言的习惯不仅在英语、语文等“语言类”学科教学中需要培养,而且在历史、地理等文科教学中也是必要的,进而在数学、物理等理科教学中,它也是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的一种方法。

标签:;  ;  ;  ;  ;  ;  ;  ;  ;  ;  

在英语课堂上培养高中生举手说话习惯的行动研究--形成性评价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_英语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