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14年冷水江市饮食行业食(饮)具微生物检测与分析论文_刘璀

湖南省冷水江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湖南冷水江 417500

摘要:目的:了解冷水江市饮食行业食(饮)具微生物污染情况。方法:于2010年至2014年对本市饮食行业的食(饮)具按国家标准方法进行随机抽样检测。结果:2010年至2014年冷水江市的食(饮)具微生物检测合格率逐年升高,总合格率为 74.23%,各年度食(饮)具微生物检测合格率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54.96 ,P<0.005)。大中型酒店、饭馆、餐厅的食(饮)具微生物检测合格率高于小型餐馆(包括街头摊点),二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 180.32 ,P<0.005)。不同消毒方法食(饮)具微生物检测合格率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955.21 ,P<0.005),湿热(煮沸、蒸汽)消毒合格率最高。结论:冷水江市饮食行业食(饮)具微生物检测总合格率偏低,尤其是小型餐馆(包括街头摊点)的食(饮)具微生物污染比较严重,应引起高度重视,加强监督管理。提倡各餐饮单位采用湿热(煮沸、蒸汽)消毒方法。

关键词:食(饮)具;微生物;检测;分析

公共餐具在不同人群进餐过程中,往往受到某些病原菌的污染,可引起食源性疾病在就餐者中发生[1],因此食(饮)具的卫生状况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为了解我市饮食行业食(饮)具的微生物污染情况,我们于2010年至2014年对本市饮食行业的食(饮)具进行了微生物检测,现将检测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样品来源 2010年至2014年间本市76家饮食单位随机抽检的食(饮)具样品共1599 份。其中大中型酒店、饭馆、餐厅16家,抽检食(饮)具688 份;小型餐馆(包括街头摊点)60家,抽检食(饮)具911 份。

1.2检验项目 大肠菌群、致病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1.3采样方法 按照GB14934-1994食(饮)具消毒卫生标准[2]中的发酵法进行采样。

1.3.1食(饮)具抽检碗、盘、口杯,将2.0cm×2.5cm(5cm2)灭菌滤纸片紧贴内面各10张(总面积50cm2),碟、匙、酒杯以每5件为1份,每件内面紧贴灭菌滤纸片各2张(总面积50cm2/份),经1min,按序取置入50mL灭菌盐水试管中,充分振荡后,制成原液。

1.3.2 筷:取每双的下段12cm处约50cm2(12cm×2cm×2cm),置入50mL灭菌盐水试管中,充分振荡20次,制成原液。

1.4检验方法 按照国家标准方法[3-6]对食(饮)具样品进行检验。

1.5评价依据 参照GB14934-1994食(饮)具消毒卫生标准予以评价,即大肠菌群<3个/100 cm²;致病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不得检出;其中任意一项不合格即判定为该样品不合格。

2 结果

2.1不同年度食(饮)具微生物检测结果

2010年至2014年间本市共抽检食(饮)具样品1599 份。合格1187 份,合格率为74.23 % 。1599份食(饮)具样品中均未检出致病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菌群超标412份,超标率为25.77 %,表明本市食(饮)具的微生物污染以大肠菌群为主。将5年来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后发现,本市的食(饮)具微生物检测合格率呈逐年上升趋势,2010年合格率仅为61.54 % ,到2014年时合格率已经升为82.70 % 。经分析,各年度食(饮)具微生物检测合格率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54.96 ,P<0.005)。见表1。

3 讨论

3.1 2010年至2014年的食(饮)具微生物检测结果表明,5年来本市饮食行业的食(饮)具微生物检测合格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但总合格率偏低,仅为74.23 %。其中大中型酒店、饭馆、餐厅的食(饮)具微生物检测合格率较高,为91.13 %,卫生状况较好,而小型餐馆(包括街头摊点)的食(饮)具微生物检测合格率只有61.47 %,微生物污染比较严重。不同消毒方法中以湿热消毒合格率最高。

3.2 从这5年的检测结果来看,本市饮食行业的食(饮)具仍然存在较严重的卫生隐患,形势不容乐观,尤其是小型餐馆(包括街头摊点)的情况最为严重。分析其原因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①饮食行业良莠不齐,往往大中型酒店、饭馆、餐厅的消毒设施齐备;而小型餐馆特别是街头摊点为节约成本对消毒设备和餐具投入不足,甚至根本没有消毒设备[7]。②从业人员卫生意识淡薄,对食(饮)具的卫生标准只停留在肉眼看上去干净的水平上,对消毒工作敷衍了事,甚至根本不消毒。③洗消程序不大规范,消毒管理落实不到位,有的消毒设施形同虚设,另做它用。

3.3 建议今后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大力开展宣传教育,定期开设餐饮管理人员培训班,加强对卫生知识、卫生操作技能的培训[8],使他们真正懂得一洗二刷三冲四消毒五保洁的洗消程序[9],增强卫生观念,防止餐具二次污染。加大监督执法力度,定期和不定期地对食(饮)具的消毒效果进行监测,对存在的问题责令整改,必要时给予行政处罚,防治不洁餐具引起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陈绍运,刘学锋,陈维,韦学东.南宁市集中式消毒餐具规模与消毒效果的研究[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6:318-319.

[2]GB14934-1994, 食(饮)具消毒卫生标准[S].

[3]GB4789.3-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大肠菌群计数[S].

[4]GB4789.4-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沙门氏菌检验[S].

[5]GB/T4789.5-2003,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志贺氏菌检验[S].

[6]GB4789.10-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S].

[7]朱美芳.临海市1998-2001年饮食业餐食具消毒效果测定结果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2,18(5):410-411.

[8]敬素寒,朱飞,钟天辉.德阳市餐饮业食(饮)具消毒效果监测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03,30(6):838-840..

[9]孙祥庆.海拉尔铁路辖区2004-2008年餐饮具消毒效果监测结果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09,16(6):1849.

论文作者:刘璀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3/15

标签:;  ;  ;  ;  ;  ;  ;  ;  

2010~2014年冷水江市饮食行业食(饮)具微生物检测与分析论文_刘璀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