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一点思考论文_王翠菊

关于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一点思考论文_王翠菊

河北高阳建新小学

口语交际是人们运用口头语言进行交谈、演讲、辩论等的一种言语交际活动,具备直接、简便、迅速的特点,使用最多最广,是基本的语言信息交流手段。生活就是口语交际的内容,口语交际就是生活的工具,所以口语交际训练的天地是广阔的,途径是多样的。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口语交际的目标:使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的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由于目前大部分学生的生活面窄并且生活单调,教学方式未能创新,教育思想还没转变等原因,口语交际训练存在这与新课标要求不相协调,与学生发展不相适应的状况。

因此,在语文课中,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越来越得到重视,口语交际成了语文课中的重要课题。然而在课堂教学中,口语交际教学却存在着很多问题:

第一,重视程度不够。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虽然部分老师对口语交际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理解,但是因为缺乏深入的思考和研究,因此并没有重视口语交际的实际训练。对于小学语文交际教学,更多的老师认为口语交际就是平常的口头作文课,在课堂教学中,老师的普遍做法就是,先给学生安排训练的理论题目,然后再对学生的练习结果进行浏览性的检查,这样错误的认识不仅没有达到口语交际的目的还造成了教学时间的浪费。

第二,学生缺乏主动性。我国的教育模式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这不仅使老师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只单纯的重视对学生知识水平的提高,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创造性能力,而且也限制了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并没有主动的参与意识,这不仅不利于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也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第三,缺乏实践性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设口语交际课程的目的是为了在日常交际的活动过程中促进学生综合能力、行为习惯以及待人态度的培养。然而,实际的口语交际教学中对学生实践性的交际训练依然十分缺乏。这主要体现在,首先,老师没有准确理解口语交际训练的实质内容,大多时候老师都错误的将口语交际当作口头式作文课,因此在口语交际的训练中,不仅没有发挥口语交际的实效性,还使学生的交际训练仅仅是停留在表面上。然后,口语交际的训练只限于部分成绩好、思维活跃的学生,而绝大多数却处于被动的接受状态。

针对以上问题,我认为可以从下面几方面抓口语交际教学。

第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口语交际兴趣。口语交际训练虽然包括听、说训练,但不同于“听话、说话”训练,它重要的是训练学生在交际过程中的口语能力。它具有时间突发性、思维及时性,情趣特定性、能力综合性的特点,它需要交际者的心理适应。这就要求口语交际教学要走进学生的情感记忆,结合自己生活经验,进而产生表达的欲望。在口语交际教学中,主要可采用创设情景的方法来激发学生口语交际兴趣,因为创设情境对培养学生情感、启迪思维、发展相象、开发智力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学生能在情境中体验到学习语文的快乐,从而乐学,有话想说,有话可说。

人的语言在现实生活中,脱离了生活就学不会语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教师可利用日常生活场景,唤起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口语交际兴趣,我把课堂变成一个浓缩的微型表演舞台,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看到,感受到,都能用语文说出来。可以创设模拟现实的情境,也可以创设生活现实的情境。让原本不是发生在教室里的活动、事件、情境,通过创设性设置使其在课堂里再现。这样的模拟情境源于生活,具有真实性,又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在此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在学生掌握较好基础上,让学生试着模拟此情境或再创编并表演。

2、注意平时积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只有不断丰富学生的语言储备,才会达到“思风发于胸膛,言泉流于唇齿”的境界。日本心理学家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人拥有的词汇量和智商成正比。这个结果正印证了“口语交际”能力必须注重平时积累,从学校拓展到社会,所学知识不仅局限于教科书,语文课外书、语文报刊、语文杂志等都是学习语言的材料。语文作为一门语言,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逐步深入到生活各个领域。学生可以从中汲取积累下来。任何一种语言都有规范,语文作为外来语言,学生在学习中会遇到困难,语感不强,语法不好容易出错,教师要重视良好习惯的培养。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判断力,做到“察言观色”,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我想小学汉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从这几点出发并落于实处,学生会敢说、想说,有地方说,有机会说从而“秀”出他们的口彩,“哑巴”现象将不复存在。

3、提供足够交流空间。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充分的互动是必要的前提和基础,因此,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灵活运用多样化的互动方式,如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这是通过学生间的交流,来达到思想意识交换的目的;也如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这个主要体现在老师和学生之间角色的互换来进行一种思想上的平等交流,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老师处于课堂的主体地位,学生被动的接受老师口述的教学过程。在口语交际教学中,老师应该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发挥课堂教学的主体作用,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到口语交际的活动中。再如集体式互动,集体式互动包括小组学习模式的交流、全班学生的共同交流以及面向社会的广泛交流等。这种集体式的交流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交际面,还能有效地促进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

4、引导学生掌握交际方法。在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时,老师应该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引导作用,通过传授口语交际相关的方法和技巧,使学生在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的同时更好的进行口语交际。在学生的训练过程中,老师应该积极地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在不断地尝试中,体会口语交际的实际价值。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从存在的问题出发,改进不足并加强学生的口语交际学习和实际训练,这不仅能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以及创造性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

5、师生互动,重在引指、规范语言。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更是学生的学习伙伴。“口语交际”中教师必须从“说话能力”上对学生的言语进行指导、修正,并做好典范。《介绍健康的小常识》中,教师先介绍预防秋噪的方法,从而引导学生明白必须说清楚要预防什么,治疗什么,用什么药(方法),注意把药名、药量介绍清楚。学生互动,重在实践,发展口头语言。面向全体,人人练说,生生互动是最好的形式。教师可以组织同桌之间、小组之间互说互议,全班再说再议,让学生在问、说、评、议、辩中互动交流,各自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在交际的过程中培养良好的听说习惯、发展交际语言。扩大互动,重在检验,巩固口语语言。口语交际能力的形成不是一个短期行为,他个有长效性。

总之,口语交际是现代社会对人才要求的一项基本能力,从小学开始就应该注重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使他们能够掌握与人际交往的方法和策略,具备富有感染力和顺服力的口语交际能力。培养学生文明得体的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与人沟通的能力,是每一个小学语文教师的重要责任。

论文作者:王翠菊

论文发表刊物:《语言文字学》2018年第4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5/11

标签:;  ;  ;  ;  ;  ;  ;  ;  

关于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一点思考论文_王翠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