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化对中学政治教学的影响及应对策略论文_吴雯晴

浅谈信息化对中学政治教学的影响及应对策略论文_吴雯晴

摘要: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这对教育的变革产生了巨大影响,它不仅带来教育形式和学习方式的重要变化,更重要的是对教育的思想、观念、模式、内容和方式产生深刻影响。本文论述了信息化对中学政治教学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简单分析了中学政治教师应对信息化的策略。

关键词:中学政治教学 信息化 影响与应对

21世纪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将是不可估量的,它不仅带来教育形式和学习方式的重要变化,更重要的是对教育的思想、观念、模式、内容和方式产生深刻影响。下面我想谈谈信息化对中学政治教学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一、信息化对中学政治教学的影响

以前的行为主义教学理论指导下我们的教学是一种填鸭式的教育,因为行为主义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过分强调外界刺激对人影响。而在认知主义的教学理论指下,我们开始试着让学生学会自我去感知,从自己的感知经验中得到正确的答案,这样就开始流行学生的自由式学习,教师变成了一个可有可无的人物,我们的教育者变得茫然起来!再后来就是现在流行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习就是学习者认知结构不断改变的过程,也是学习者主动建构内部心理特征的过程。表现有二:一是学习者对新的信息与意义的建构,二是对原有经验的改造与重组。这样一种学习理论环境下所产生的教育方式是启发式教学,学习者的自我知识的建构是第一位的,同时也把教师放在一个相对重要的位置,教师也是学习者完成学习过程不可缺的一部分。

当现代信息技术广泛运用以来,在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领导下,新的教学理论也同时产生,虽然在大多数教师的心目中,现代教育理论还没有一个完全定型的概念,但提起现代教育技术已经不是一个陌生的话题。会有很多人认为现代教育技术就是一些相对先进的教学媒介,如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数字化等。其实,现代教育技术的概念最主要的不是这些媒介,而是先进的现代教育理论,还是我们先来看看什么是现代教育技术,在美国1993国家教育机构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定义是:“现代教育技术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以优化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的理论与实践。”显而易见的是现代教育技术的主要目标是探索和建构新的教学模式,通过建构新型教学模式促进信息化环境和信息化资源的建设,从而达到教育最优化。

在我国专家们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定义,从教学媒介上提出了要求,同时紧紧与信息化相结合。“教育信息化是在教育过程中比较全面地运用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通讯为基础的现代化信息技术,促进教育的全面改革,使之适应于正在到来的信息化社会对于教育发展的新要求。创设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环境,是教育信息化过程的一个尝试,现代教育技术就是全面教育信息化,它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挑战。” 目前在我区小学阶段开设的信息技术课程,要求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和条件,选择不同的学习内容,独立自主地进行信息交流,从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这种信息课程的突出特征是学生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自由创造,自主探究和自由学习”,体现了建构主义教育理论的学习环境要求。我们在前面提到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但在教学的过程中由于我们的教师水平发展不平衡,很容易把信息课上成计算机操作课,上成一堂纯技术的传僠课。学生的自主学习性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应对信息化教学的策略

1、 信息化环境下教师要让培养现代化的思想、意识和观念

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打破了传统教育教学模式,改变课堂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从纵横两个方面极大地扩展与延伸了教育的空间与时间,又从教育教学的理论、观念、内容、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创新,更加丰富多彩,更富有现代的气息。

2、信息化环境下教师要转变角色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的主要职能是传道,授业,解惑。信息技术使教师的角色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从“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导者、启发者、帮助者和促进者,其作用力来自信息技术。从教学规律看,信息技术都采用超文本形式,克服了传统教学知识结构的缺陷,具有呈现信息多种形式非线性结构的特点,符合现代教育认知规律;从教学模式看,信息技术既可以进行个别化自主学习,又能形成相互协作学习;从教学内容看,信息技术集声、文、图、像于一体,使知识容量大、内容充实形象、更具吸引力,为学习者创造了一个更大的时空范围;从教学手段看,信息技术强调以计算机为中心的作用,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教师、学生、教材的格局,学校的功能和结构、教与学的功能和结构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信息技术使教师教学观念、思想行为发生巨大变化。 信息技术的应用,教师就成为教学活动的设计者、教学软件的编制者、教学活动的策划者、操作者和组织者。

3、 信息化环境下教师要掌握现代化的基本功和技能技巧

信息技术使教师这个“角色”的职能更新更趋向于多元化,对教师教学基本功的要求就更高。除了具有原来的基本功外,还要具有信息技术的基本功。如编写电化教育教案、电化教育流程图;熟悉操作各种媒体;会收集、处理各种信息;会对信息资源进行及时调控、反馈等等。

4、信息化环境下教师要展望现代化的教学方法

信息技术的应用使教师教学方法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CMAI)、网络教学手段,和幻灯、投影、电影、录音、录像等手段,使教学手段更加灵活多样。如我区开展的小学语文“四结合”教学法,以计算机为手段,做到“识字、查字、编码、打声”相结合,优化了教学过程,教学效果十分显著。

5、信息化环境下学校要努力培养一支现代化的教师队伍

教育技术的革新与发展推动了教师队伍的现代化,信息技术应用与教师队伍的现代化把教育改变成一个从观念、思想到方法、手段都不同于以往的全新的教育。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教育的信息化已席卷全球。掌握多媒体教学和利用丰富的网络信息资源,已成为每一个教师必备的基本技能。

主要参考文献

[1] 王吉庆. 《信息素养论》[M].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2] 汪风雄.《现代教育技术简明教程》[M].四川: 四川大学出版社,1998.

论文作者:吴雯晴

论文发表刊物:《青年生活》2018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26

标签:;  ;  ;  ;  ;  ;  ;  ;  

浅谈信息化对中学政治教学的影响及应对策略论文_吴雯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