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科普创作的理念创新和发展思考论文

新时代科普创作的理念创新和发展思考论文

新时代科普创作的理念创新和发展思考

黄丹斌 1蔡奕生 2

(1.汕头市金平区科协,广东 汕头 515041;2.汕头市金平区安居社区,广东 汕头 515021)

[摘 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科普创新迈开跨越式新步伐,为科普创作注入新活力。但由于创新动能转化薄弱,科普作品未能满足公众对科普作品的渴求,成为国家科普能力提升的短板。针对这一弊端,该文从四个层面提出新时代科普创作的理念创新和发展建议。

[关键词 ]科普创作 理念创新 发展建议

一 、科普创作理念创新的定位共识

理念是人类以自己的语言形式诠释事与物现象时归纳或总结的意念、观念、概念与法则,是思维活动的结果。正确的意念形成观念,观念上升到理性高度则为理念,其引申的概念是“人们对某种目标和价值的追求,也是行动的依据”。科普创作理念创新是基于公民科学素质建设优势,科普创作短板以及新时代科普创作理念共融共享双叠加新机遇应运而生的。

当前,我国科普发展进入全面提速推进的新阶段,至2020年,我国公民具有科学素质的目标比例将由2018年的8.47%提升到10%以上,10%是世界各国进入创新型国家的战略标志。2018年第四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抽样测评结果显示,达标已有坚实的基础,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15年之差,因此厚植科学素质、厚植创新沃土,任重道远,超常规、跨越式发展仍是一个新考量。

双叠加新机遇决定新时代背景下科普创作的基本定位,为此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大幅度提升科学素质为总基调,以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科普创作的终极目标。

《山西省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概(估)算编制规定》(晋水规计[2003]716号)、《水利建筑工程预算定额》(2002)、《水利工程施工机械台时费定额》(2002)、《水利工程概算补充定额》(2005)、《晋中市工程建设标准定额信息》(2015年2期),实地调查的材料价格及其它相关资料。

创新定位要确立四个精准:(1)要确立新旧动能精准转换的创新本质。(2)要确立人民的需求为科普创作的精准方向。 (3)要确立科普服务的精准途径。(4)要实时精准传播科技信息和科普作品。

使科技知识飞进群众家中的科普小说《股份农民》,把晦涩难懂的科学道理以平民化、对话方式形成通俗易懂的语言,群众争先购买阅读。

科普创作品牌是科普作家和群众在科普传播活动中以自主创新观实践的创造过程,是科学传播的成果升华,显示出推动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强大的战斗力和生命力。品牌体系的创作路径最受人民理解和接受,以品牌战略主动谋取科普创作发展先机,精准务实推进科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创新要素和动能的优配,在“互联网+科普创作”的新型传播渠道中实现对科学生活和生产方式的重构,这是新时代背景下中国特色科学传播学的蝶式变革和华丽转型。

二、科普文化的策略导向

围绕人民最关心的提高生活质量问题开展科普创作,如科学艺术创意形式的科普话剧《幸福的烦恼》将科学性与趣味性相结合,以新传播方式引发关注度,震动千家万户。

大力宣传科普文化,加大力度深化科普文化元素,使科普创作闪烁着创新文化的永恒光环,要从科普传播四个节点上加大频率,扩大覆盖面:(1)在科普活动中注入文化内涵,其本质是以科普传播为中心的科普文化运作。(2)促进科普和人文精神深度融合。倡导科普与人文结合,科学与艺术联姻,发展富有生命力的科普文化。(3)科普文化是“满足大众对美好生活向往”落地实施的重要途径,因此要以群众喜闻乐见的科学形式提高生活和生产水平。(4)文化建设要奏响科普文化主旋律,在文化建设中推送出科普传播八大新举措,实现科普创作和文化建设双赢新格局。

三、品牌体系的创作路径

从上述的研究现状来看,当前现有的飞机数据库虽然在飞机总体设计中覆盖范围广,专业性与技术性较强,在某些方面也达到了很好的效果。但其大多都是本地数据库,只能在开发者附近的小范围内得到应用,虽然此举对于涉密数据的保护有一定的作用,但是使得数据库开发成果的受益范围大大缩小,调取和使用数据的难度大大增加,不利于信息的传递和共享,不利于初学者以及普通大众的使用和学习。

(一)科学生活质量型品牌作品创作

科普传播是科普创作的精髓,科普传播的上层目标是在全社会倡导科普文化,使全民具有科学理性精神,以科学眼光看待和处理一切事务,培植出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肥沃土壤,充分体现科普创作价值最大化的转化作用。科普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有悠久的历史和群众基础,是世界科学传播重要组成部分。科普文化的长效运作,把传统科普创作提升到科普传播行动的最高层面,融入先进文化涌流中,成为科普创作创新的策略导向。实践证明,只有把科普创作提升到科普文化的高度,借力新时代,才能营造出优质高效的头雁效应;造势新时代,才能营造出社会环境良好氛围的蝴蝶效应。在国家科普能力建设中,任何淡化科普文化的言行都是科学素质和科普能力提升缓慢的致命伤。

(二)寓科学知识于故事型品牌作品创作

理念创新要形成科普创作社会性、大众性、跨越性的共识,危中寻机,主动谋划,以理念创新带动手段创新,彰显科普传播天天新,科普创作日日变,确保科普创作的新鲜度。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变为现实更需要全民全方位、多层次的不懈努力。要加大国际科学素质促进活动,不断增强科普创作的影响度和吸引力。要提高国家科普能力,充分发挥科普作品示范辐射作用,并在科普作品的熏陶下,整体性跨越式提高全民科学素质。

作为一代报人,《明报》的创办人,他的离世毫无疑问带走了文人论政的时代,虽然那个时代早在近三十年前即已谢幕。自1981年来,我在雁荡山中第一次接触到《射雕英雄传》,三十七年来他的武侠作品曾滋润过我许多幽暗的夜晚,二十余年来,他的《明报》社评也曾一次次打动过我。十五年来,我的《金庸传》出过四个版本,我不断地逼近真实的查良镛,逼近他所处的时代,无论是欢喜还是忧患。

(三)综合协同创新型作品创作平台

要广泛宣传,跨界联合,组成科普创作联盟军,把优秀人才资源汇聚起来,以协同创新机制构筑科普创作社会公共服务平台。要凝聚合力,启动学习沙龙,交流学术,凝炼高端创作,创出示范作品。

(四 )以 “科普中国 ”为中心的互动型短视频品牌创作作品

抖音、快手等传播平台受到大众的热捧,适应了人们碎片化学习、快速阅读的需求,展示出未来科普有更多的无限可能。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家协会九大开幕式所说:“中国不乏生动的故事,关键要有讲好故事的能力;中国不乏史诗般的实践,关键要有创作史诗的雄心。”中国科技传播源远流长,孕育着现代化、品牌化、体系化的新雏形,坚信只要努力,中国科普创作品牌系列一定能拔地而起,繁荣昌盛。

四、科普创作人才的培育机制

人才队伍是科普创作的中坚,是支撑科普作品的关键,既重要,又紧迫。科普作家的传播能力、水平和科学素质,是影响科普作品传播质量的重要因素,探索科普创作人才的培育和运行机制极为关键,为此笔者提出如下建议,确保科普创作人才队伍建设领跑公民科学素质建设。

从表1可知,不同受水区水资源费差距很大,除北京、天津外,其他省征收标准都不高。河北等四省自来水厂地表水水资源费尚不到北京、天津的1/3,自备取水水资源费除北京市外也是很低的。从分类用水来看,各类地表水水资源费差距也不大,与这些地区地表水资源匮乏情况不适应。受水区已有的很多水利工程供水价格高于地表水水资源费,各类现状水源供水价格水平和价格构成存在严重不合理的问题。

(一)更优惠的政策激励

政策是根本。要以更优惠的政策把科普创作人才培养提高到落实国策和提高国家科普能力的高度加以谋划,推出一批扶助工程和助创计划,推动科普创新工作,挖掘创作人才的活力和潜力,使科普人才脱颖而出。

(二)创造宽松的工作环境

创造优质高效的科普作品,工作条件和创作环境是重要的条件,因为宽松的条件能激活创作人才的灵感。

自2013年上海市自由贸易试验区在浦东正式成立后,其开始承担起了我国自贸区建设实验田的重要职能,也取得了非常瞩目的成就。今年也是上海市自贸区成立的第五周年,上海自贸试验区承载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在政府职能转变、金融创新、自由贸易发展、投资项目吸引等众多领域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更具历史意义的是,随着我国多地自贸区的建设,上海市自贸区也将其制度创新的成果推广到了全国,为我国总体自由贸易的发展提供了保障[3]。

(三)广泛宣传,协同创新

上海世博会上,2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及城市参展方申报的1000多台科普演出,是科普共同体和社会力量投入科普创作,构建科普创作与社会互动的协同创新机制,凸显出科普创作协同平台新样板。

(四)建设各类科普创作基地

要因地制宜建设各类科普创作基地和体验场所,动员退休科技工作者、新媒体创作人员、社会“两创”人员组成众筹众创联合体,全民开展科普创作。

(五)关注科普企业和科普产业

要重点关注科普企业和科普产业,因为他们创作的科普产品大部分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又别具一格,有雄厚的资金、人才、设施支撑,后发创新力强大,是科普事业社会化兴旺发达的标志。

同为唐朝的历史名人唐太宗李世民提出的有传世价值的警示也与做为物流动力的水相关:“水能载舟也能覆舟”。这话己经成了历朝历代的警句,是一个国家统制阶级和有识之士牢记于心的历史名言。这虽然明确指的是水与舟船的关系,但是说到了水与物流动力相关的本质问题,水做为舟船物流运行的依托,作用是全方位的:不仅有承载舟船做物流运行的力量而且也还有颠覆毁灭破坏之力。如果去除这句话中的哲理及喻世因素,实际表述了水与物流关系的科学现象,并以此警示于世人。

(六)造科普创作人才之势

以新时代创新驱动发展的大局之势,造科普创作人才之势,表彰和宣传出色、有贡献的科普作品和创作人才,营造尊重科普、尊重人才的浓烈氛围。

(七)有计划、有步骤的专业培训

有计划、有步骤地对专兼职科普人员、科协骨干以及科普志愿者队伍进行科普创作专业培训,提高其科普创作能力和科普创作管理水平。

(八)开展科普人才理论研究

要开展科普人才理论研究,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研究氛围,打好理论基础,加大评估力度,建设一支高水平的科普创作队伍。

参考文献

[1]齐培潇,郑念.我国科普能力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J].科普论坛,2018(6):4-8.

[2]黄丹斌,苏晓生.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打造科普文化新品牌[C].第十三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暨首届海峡两岸科普论坛,2006.

[3]黄丹斌.建设文化大省要奏响科普文化主旋律[C].第十三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暨首届海峡两岸科普论坛,2006.

[4]黄丹斌,姚小明.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县与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理论和实践探索[A]//中国科普理论与实践探索——2008《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论坛暨第十五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文集[C].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2008.

[5]黄丹斌,洪祥武.构建中国特色科普理论的思考和探索——基于新常态下的科普创新[A]//中国科普理论与实践探索——第二十二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暨面向2020的科学传播国际论坛论文集[C].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2016.

[中图分类号 ]N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1-9596(2019)02-0062-03

标签:;  ;  ;  ;  ;  

新时代科普创作的理念创新和发展思考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