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胡同资源打造文化品牌探索社区建设中的公民教育新途径_社区建设论文

挖掘胡同资源打造文化品牌探索社区建设中的公民教育新途径_社区建设论文

挖掘胡同资源 打造文化品牌 探索社区建设中市民教育工作新途径,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教育工作论文,胡同论文,新途径论文,市民论文,品牌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建国门街道地处北京中心城区腹地,面积2.6平方公里,总人口6.6万。由于地处老城区,地域格局以明清胡同为主,历史风貌比较完整,历史文化资源丰厚,历史上重大事件发生地和名人故居众多。如何彰显人文、留存历史,真正使社区群众知社区、爱社区、建社区,成为市民教育的重要课题。自2001年开始,针对社区的人文特点,建国门街道分别在辖区内禄米仓胡同和总布胡同举办了两次胡同展览,尝试利用胡同今昔图片展这一载体,挖掘胡同资源,打造文化品牌,探索市民教育工作的新途径。

一、胡同今昔展是开展市民教育,打造社区文化品牌,增强凝聚力的重要载体

《禄米仓胡同今昔展》和《总布胡同今昔图片展》两次展览共制作展板73块,分别反映社区建设、特色活动、社区单位、社区体育活动等现代建设成果和历史遗存、地灵人杰等历史记载。其主旨在于依托胡同历史文化资源丰富的优势,辑录时代变迁的烙印,讴歌新时期文明社区建设所取得的成绩,在充分了解社区历史和现实的基础上,激发群众爱社区,建社区的热情。

展览一经展出,就在群众中产生了极大的反响,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仅以《总布胡同展》为例,在为时一个月的办展期间,前来参观的社区群众达5000多人,观众留言五本近百份。展览让社区群众更爱自己居住的家园,由此,他们积极投身于社区的各项活动中,社区的凝聚力明显增强。《北京日报》、《北京晚报》、《光明日报》、《北京青年报》、《中国青年报》、《北京社会报》、《京华时报》、《北京电视台》、《世界日报》、美国《侨报》均对此进行了报道。

二、胡同今昔展是创新教育形式,增强社区群众荣誉感的有效途径

由于街道辖区内以老城区的老式建筑为主,大杂院、老房子居多,多数居民院中空间狭窄,居住环境拥挤不堪,邻里之间为了扩展居住空间不免会产生矛盾和发生摩擦。怎样融洽邻里关系,提升社区居民的文明程度,成为街道市民教育工作的重要课题。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的思想观念的变化,传统的说教式的宣传教育方法显然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通过实践,我们认为作为市民教育工作创新实践活动的一种尝试,深入挖掘胡同历史,把发生在百姓身边的历史故事展示出来,依托胡同历史文化资源丰富的优势,辑录时代变迁的烙印,讴歌新时期文明社区建设所取得的成绩,以此来教育市民,增强社区群众荣誉感,提升社区凝聚力,是我们办展的主要目的。事实证明,每次办展来参观的人几乎都发出同样的感慨:如果不是看了这个展览,真不知道我们这社区出过这么多名人,发生过这么多故事,作为总布人,我们感到骄傲。更让社区干部们感到欣慰的是:图片展推出后,支持社区工作的人多了,讲怪话、发牢骚的人少了;居民们自觉维护环境的多了;私搭、乱建、闹矛盾的少了,他们积极参加社区活动,文明素质明显提高。

三、胡同今昔展为彰显人文、弘扬健康文化、开展市民教育搭建了广阔的舞台

由于展览内容所反映的都是社区群众身边的人和事,从胡同的形成到今天的巨大变化,再现了发生在每条胡同的重大历史事件和人们所熟知的中国近、现代史上的名人踪迹,使得教育活动令社区群众感到既新鲜又亲切,易于接受,他们主动前往观看。在此基础上,街道策划了一系列的教育活动,通过这些系列活动,彰显社区人文特点,营造健康文化氛围。同时还开展社区居民才艺展示活动。展示内容包括编织、布艺、玻璃镶嵌等手工艺品以及字画、古琴弹奏、戏曲演唱、健身表演等多种形式,展示作品全部来自社区居民及居住在社区的社区名人,曾在此居住的评剧艺术家筱玉霜参加了活动并作精彩表演。此外,我们还举行了精神文明先进表彰暨《歌声·爱·家园-建国门街道精神文明建设侧记》首发式,表彰了13个社区的3个精神文明最佳活动和5个提名、28位道德建设先进个人,通过系列活动充分展示了市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的丰硕成果。

利用胡同今昔图片展这一形式开展市民教育,是我街道对市民教育工作的一种新的探索和尝试,今后我们还将深入挖掘辖区内的胡同资源,积极探索新时期开展市民教育工作的新途径,及市民教育工作如何在文明社区建设中发挥凝聚人心、集中民智、外树形象、内鼓士气的作用,更希望在这个尝试上能使市民教育再上一个新台阶!

标签:;  ;  ;  

挖掘胡同资源打造文化品牌探索社区建设中的公民教育新途径_社区建设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