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38例体会论文_袁洪涛

贵阳市第一人民医院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76例接受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平均分成两组,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则接受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的平均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的平均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的淋巴结清扫个数相当,差异不具显著性(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52%,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0.00%。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关键词】腹腔镜;结肠癌;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临床疗效

流行病学相关研究结果显示,亚洲的结肠癌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且多发于女性及老年患者。伴随右半结肠癌发病率的升高,接受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患者比例也逐渐增多[1]。自1992年以来,腹腔镜技术在我国外科领域获得了广泛应用,其中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因具有创伤小、出血量少和术后恢复快等临床优势,获得了医务工作者的广泛认可,并且发展迅速。我科通过长期的临床观察与实践,在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应用方面,积累了较多的临床经验,并发现该法疗效显著,现将相关经验和观察结果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1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科接受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治疗的76例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自愿参与本研究,在知情同意基础上,将这76例患者平均分成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8例患者中,男性17例,女性21例,年龄范围为18~66岁,平均年龄为(59.5±2.6)岁。对照组38例患者中,男性16例,女性22例,年龄范围为19~65岁,平均年龄为(58.9±2.9)岁。所有患者术前均行全结肠镜检查,经术前组织活检或术后病理证实为恶性肿瘤,排除良性病变及肿瘤有远处转移者。两组患者在性别和年龄等一般临床资料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因此可以进行比较。

1.2研究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则接受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治疗,手术操作步骤参考2006年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腹腔镜与内镜外科学组制定的《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手术操作指南》的相关要求[2]。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并发症情况。

1.3疗效评价 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加以评价,观察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淋巴结清扫个数等。观察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情况,包括术后出血、肠梗阻、吻合口漏、泌尿系感染、肺部感染和切口感染等。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行T检验,并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采取χ2 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显著性。

2. 结果

2.1临床治疗效果 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死亡病例,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如表1所示。观察组的平均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的平均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的淋巴结清扫个数相当,差异不具显著性(P>0.05)。

2.2并发症情况比较 对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情况进行比较,如表2所示。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52%,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0.00%。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3.讨论

在本研究中,我科发现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这是由于腔镜的放大的术野,超声刀等精细的腹腔镜手术器械,对微小的毛细血管均能及时有效的止血,因此出血量显著低于开腹手术操作,进一步的确保了手术治疗的安全性。除此之外,腹腔镜手术还可有效避免术中对周围器官造成不必要的干扰[3]。由于开腹手术较长时间的术野暴露,使得医生在手术操作过程中,易对周围组织,如小肠等带来不良的物理刺激,这将明显增加手术操作的创伤风险,进而影响术后肠功能的正常恢复,且会增加术后腹腔粘连的发生机会。本组研究证实,观察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显著性。尽管观察组的平均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但相信伴随手术技巧及熟练程度的提高,腹腔镜组与开腹手术组的手术时间差距将会逐步缩短。

我科通过临床实践发现,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与传统的开腹手术相比较,临床疗效显著,且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庞绍春,吴国忠,潘天生. 回结肠血管为入路标志的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95例报告[J]. 中国实用医药,2014, (9) : 86-87.

[2]王俊江,姚学清,吴伍林,等.腹腔镜辅助与开腹右半结肠癌根治术192例临床分析[J].广州医学院学报,2011, 39(5):40-41.

[3]马冰,杜晓辉,夏绍友,等. 回结肠血管为入路标志的腹腔镜辅助下右半结肠根治术24例报告[J].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13, 13(6): 481-482

论文作者:袁洪涛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5/9/29

标签:;  ;  ;  ;  ;  ;  ;  ;  

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38例体会论文_袁洪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