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育低幼化的现状及对策论文_翁双飞

小学科学教育低幼化的现状及对策论文_翁双飞

(义乌市廿三里第二小学)

摘要:本文通过调查影响小学科学教育低幼化的原因,对当前低年级段教师对低幼化科学教育的态度进行分析归纳,并总结出相应举措。

关键词:科学教育;低幼化;培养

一、引言

科学教育对于贯彻科教兴国这一思想具有重大意义。要培养孩子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个人行为和正确认识事物的意识与态度,就要从低段科学教育做起,为孩子灌输基础科学概念知识,引导他们参与科学探索,使孩子养成独立思考,自觉动手及科学探究的精神。因此,提高孩子们的学习和创新能力至关重要,分析调查科学教育低幼化现状和完善低幼化科学课程这一系列措施也具有巨大意义。

二、科学低幼化下的教师现状

针对目前小学科学教师师资力量严重缺乏这一状况,对孩子进行科学课基础教育显得尤为重要。该课程能培养孩子各方面的能力提高,比如观察力,创新力,逻辑思维能力及动手探究能力,其中对于孩子观察力的培养及提高将具有显著效果。但是,对于处于学前过渡阶段的一年级孩子来说,很多老师都认为没必要开设该课程,因为他们各方面能力还不成熟,理解能力和动手能力都不完善,还不足以接受该课程相关方面的知识。长期以来,由于对一二年级孩子开设科学课相关教学经验不足,我国都是从三年级开始开设此课程,因此,对于教师来说,给低年级小孩开设此课程具有很大的压力[1]。

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问题是教学设备不足,但是该问题在现实授课中产生影响微乎其微,因为低段科学课孩子主要完成一些简单的观察和实验课题,比如测量,手绘和收集等等,老师更多只需要借助多媒体和口述方法完成教学。

三、学校是科学教育低幼化实施的重要保障

(二)课程设置是内在因素

小学阶段,一年级就开始开设科学课程,并且每周课程不低于一课时。但是通过进行调查问卷检查,我们发现有的学校给一年级孩子开设该课程很少,一周仅有一节课,有的甚至不开设该课程。一年级孩子对该课程认识欠缺,初次接触也不易学习,如果开设课程太少,上课连贯性就较差,孩子们很难将知识掌握扎实。对于不开设该课程的学校而言,有怎么会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2]。

(三)教师是科学教育低幼化的推动力量

教师的知识储备,教学方式及素养对学生的知识水平,学习效果和成长会产生直接影响。但是,低年级教师在全新的课程体系和教学环境下,也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学经验匮乏,集体探索和反思教学效果不足,教学质量也无从参考,无法及时发现问题,提出改正措施,共享资源更是缺少,给教师教学造成严重障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四)学生是科学教育低幼化的培育对象

1.大脑发育限制理解程度

经过采访得知,科学教师们认为年龄段较低的学生无法长时间专注于某件事物,对于学习也没有较强的目的性,而且他们的想象力也像学龄前儿童一样具有较强的情境性。这是因为一年级和二年级的学生还没将大脑(前额部分)发育完全,因此神经系统的抑制过程以及兴奋过程发展得还不够平衡,所以在自制力上面依旧有所欠缺。该年龄段的学生依旧以形象思维为主,通常需要通过具体、直观而又形象实物才能进行想象与思考。因此学生无法准确课本中信息量较大的图片所表达的关键信息。例如,一年级的课本中有一篇课文名为《巧用绳》,文中以图片的形式介绍了多种较为复杂的结绳方式,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单纯观察这些图片是很难理解这些打结方式的。

2. 年龄特点限制动手能力

低年级的学生犹豫尚不具备完整的逻辑思维以及形象思维,故而在动手能力上有所欠缺,一些难度较大的科学实验是无法让他们独立进行的。比如:二年级的教材中有一堂课叫做为《水的游戏》,在这堂课上学生需要自己动手完成“让水往上爬”的科学实验,但是该实验的难度系数已经达到了初中物理的水平,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如何正确、规范地操作实验中的各类仪器是一个难度较大的挑战。

四、建议与对策

(一)政策保障,强化师资

应当强化在校教学的科学教师,提高他们在科学知识上的专业程度,同时还要开展入职后的教师个人素质培训以及教育培训,保证他们入职前与入职后能够有效进行对接。与此同时,学校还可以积极邀请有关的专家与小学的科学教师进行科学上的探讨与沟通,多加巩固学校与各大高校间的合作关系。

(二)模式创新,深化课程

有教师曾为了教授一年级的课程《这是谁的叶》,而提前准备了在叶脉、形状以及叶缘上都有细微差异的30种不同植物的叶子,并为了能让学生深刻理解到“叶子形态繁多,且同一种植物的叶子在各种特征上都具有高度相似性”这一科学小常识,教师特意设计了一个名为“为叶宝宝找家”的课堂小游戏。老师在课上给每位学生分发5种不同的叶子,学生们在进行细致的观察后便能对叶子的基本特征有一个充分的认识,随后让学生们带着叶子进入校园中,根据他们观察到的特征来判断这些叶子本来属于哪些植物,最后让学生们做一个简单的记录(图画或文字形式)。通过以上例子再结合笔者对诸多学校的实地调查,最后总结出了一个比较新颖的授课方法——游戏化教学。

(三)家长参与,协化教学

考虑到低年级的学生在有关动手能力的活动上仍需大人的帮助,因此许多课后进行的科学活动是需要各位家长积极参与配合的。以杭州市的杭州长江试验小学为例:该校曾开展过一个动员全校学生参与的建筑设计以及建筑搭建的活动,这一活动中的建筑设计环节是需要每一位学生家长都参与进来,为学生提供指导、帮助学生完成建筑的整个设计方案的,有了家长在经验以及知识上的帮助才能保证该活动后期的搭建工作能够实施。此外,家长的参与度越高越能帮助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提升他们的科学素养。就天性而言,孩子们一直都是这个世界的发现者以及探索者,而家长们正是孩子在遨游于星辰大海时的支持者以及领路人。家长的陪伴能让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得到助力,使他们在成长之路上得以扬帆起航。

参考文献

[1]浅谈《道德与法治》在小学教育中的重要性[N]. 尹润娟.发展导报. 2018-05-15 (023)

[2]小学教育,更重要的是培养习惯[N].刘守凤.发展导报. 2017-08-08 (027)

论文作者:翁双飞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8月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7

标签:;  ;  ;  ;  ;  ;  ;  ;  

小学科学教育低幼化的现状及对策论文_翁双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