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利用益气健脾汤治疗的疗效论文_魏春生

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利用益气健脾汤治疗的疗效论文_魏春生

(四川省广元市昭化区妇幼保健院 四川 广元 628021)

【摘要】目的: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利用益气健脾汤治疗的疗效。方法:筛选2015年2月—2016年2月126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纳入分析。随机分成两组进行对照试验研究。中药组患者给予益气健脾汤治疗,参照组患者给予西药治疗。分析1个月后两组的疗效。结果:服药前,中药组的症状积分比参照组无显著差异(17.7±2.8比18.3±3.3,P>0.05)。服药1个月后中药组的症状积分比服药前减少(8.1±3.5比17.7±2.8,P<0.05)。服药1个月后,中药组的症状积分比参照组低(8.1±3.5比13.9±4.5,P<0.05)。服药1个月后中药组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状缓解率比参照组高(93.7%比79.4%,P<0.05)。中药组总体疗效率比参照组高(95.2%比84.1%,P<0.05)。结论:功能性消化不良利用益气健脾汤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功能性消化不良;益气健脾汤;疗效

【中图分类号】R2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13-0016-02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icacy of functional dyspepsia by Yiqi Jianpi Decoction treatment.Methods Into the analysis of screening of the February 2015-2016 year in February 126 cases of patients with functional dyspepsia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Experimental study on Yiqi Jianpi Decoction Treatment,control group patients treated by western medicine.Clinical analysis the two groups after 1 months.Results Before treatment,symptoms of Chinese medicine group than the reference group ha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17.7±2.8 to 18.3±3.3,P>0.05).1 months after taking medicine group than before treatment to reduce the symptom score(8.1±3.5 to 17.7±2.8,P<0.05).After 1 months of treatment,the symptom score in TCM group compared with the placebo group(8.1±3.5 lower than the 13.9±4.5,P<0.05).1 months after taking Chinese medicine group of functional dyspepsia symptom remission rate higher than the reference group(93.7%vs79.4%,P<0.05)Chinese medicine group total.Treatment efficiency than the reference group(95.2%vs 84.1%,P<0.05).Conclusion Functional dyspepsia with effect of Yiqi Jianpi Decoction is significant,worthy of promotion.

【Key words】Functional dyspepsia;Yiqi Jianpi Decoction;Curative effect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一种长期、反复发展的症候群。患者可出现恶心、饱胀感、腹痛等表现[1]。西药控制是常用的治疗方法,但容易反复发作,控制效果不甚满意。中医药在调节胃肠不适方面有丰富的经验,功能性消化不良在中医中可归为“痞满”、“胃脘痛”等范畴[2]。我们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使用过益气健脾汤治疗,效果比较满意。总结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筛选2015年2月—2016年2月126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纳入分析。纳入的患者年龄为18~70岁,至确诊时,症状最少维持8个月。对于有以下条件者给予剔除:有肠易激综合症者、反流性胃疾病者、有胃部手术史者、合并消化性溃疡者以及精神疾病者。将患者分为中药组63例和参照组63例进行对照试验。中药组的男性和女性病例分别为28例、35例,年龄18~67岁,平均(40.3±4.7)岁,病程8个月~22年,平均(5.2±1.3)年。参照组的男性和女性病例分别为24例、39例,年龄20~70岁,平均(39.6±4.5)岁,病程8个月~25年,平均(5.7±1.6)年。两组有可比性,但中药组的基础资料和参照组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

1.2 方法

参照组患者给予多潘立酮10mg,3次/d口服。患者遵医治疗1个月。中药组给予益气健脾汤治疗,方用白芍20g,陈皮15g,白术15g,延胡索10g,枳实10g,茯苓10g,党参10g,甘草6g。临症加减:胃寒者给予荜茇10g,桂枝10g,高良姜10g。淤血者给予三七3g。肝郁脾虚者给予佛手10g、香附10g,柴胡10g。胃湿热者给予黄连6g,茱萸5g,沙参15g。每日煎1剂取200ml药液,早晚分服,连续煎服1个月。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 观察指标

症状评分:将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状进行积分,包括餐后饱胀、腹部疼痛不适、烧灼感、早饱感、纳差、乏力、反酸、呃逆8个症状。评分时,按照严重程度评分,无症状计0分;症状很重,严重影响生活计3分;症状严重程度为中等,部分影响生活计2分,症状较轻,对生活几乎无影响计1分。8个观察症状分值0-24分。减分率k=(用药前总积分-用药1个月总积分)/用药前总积分×100%。主要症状疗效评估:疗效显著:k≥80%或症状总积分变为0分。疗效一般:50%≤k≤79%。基本无效:k≤49%。缓解率=(+)/63×100%。临床总体疗效评价:a临床治愈:功能性消化不良所有不适症状消失,半年内无发作现象。b好转:功能性消化不良不适症状明显好转,发作次数减少。c无效:功能性消化不良不适症状与治疗前无明显改善或加重。总体疗效率=(a+b)/63×100%。

1.4 统计方法

使用SPSS 15.0软件对两组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用n(%)和-x±s统计。两组数据分析用t和χ2。P<0.05说明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疗效积分变化情况

服药前,中药组症状积分为(17.7±2.8)分,服药1个月,症状积分(8.1±3.5)分。服药前,参照组症状积分为(18.3±3.3)分,服药1个月,症状积分(13.9±4.5)分。服药前,两组的症状积分无显著差异(P>0.05)。服药1个月后中药组的症状积分比服药前减少,有显著差异(P<0.05)。服药1个月后,中药组的症状积分比参照组低,有显著差异(P<0.05)。

2.2 两组主要症状疗效统计

服药1个月后,中药组疗效显著44例(69.8%),疗效一般15例(23.8%),基本无效4例(6.3%),主要症状缓解率93.7%。参照组效显著27例(42.9%),疗效一般23例(36.5%),基本无效13例(20.6%),主要症状缓解率79.4%。中药组功能性消化不良主要症状缓解率比参照组高,有显著差异(P<0.05)。

2.3 总体疗效结果

服药一个月后,中药组临床治愈34例(53.9%),好转26例(41.3%),无效3例(4.8%),总体疗效率95.2%。参照组临床治愈25例(39.7%),好转28例(44.4%),无效10例(15.9%),总体疗效率84.1%。中药组总体疗效率比参照组高,有显著差异(P<0.05)。

3.讨论

功能性消化不良本身并非是器质性病变疾病,但可出现胃肠道不适症状,如腹痛、早饱、纳差等等[3]。而且该病是长期性、反复发作的症候群,有的患者甚至因症状过于严重扰乱正常生活。临床中主要用多潘立酮、奥美拉唑等西药进行控制,但药物控制效果不甚理想,而且十分容易反复。有的患者即使接受服用药物,其症状也没有什么改善[4]。相关研究显示,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生与心理因素、胃酸分泌异常等紧密相关[5]。在中医学中,功能性消化不良可归为“痞满”、“胃脘痛”“纳呆”等范畴。本病多因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倦过度而诱发。而病机则主要因患者本身脾虚,脾胃是后天之本,且脾胃互为表里,病理上能够相互影响。脾气不足,脾运化失常,水谷精微不化,转而为湿,加重脾的负担。脾运化失常,进而可造成胃纳差,化物失职,胃气阻滞,久而脾胃虚弱,患者病情更重。因此,本病多兼具虚实之症,个别患者夹杂寒热、湿痰、淤血。临床可见患者出现食欲减退、乏力、胃胀满等等。因此,功能性消化不良辨证论治,应从脾胃入手同治。在此基础上,应对患者进行个性化施治,达到更好的疗效。

本研究中在中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方面,主要运用益气健脾汤治疗。方用白芍、陈皮、白术、延胡索、枳实、茯苓、党参、甘草。本病既是脾虚,胃气阻滞,益气、健脾极为重要。本方中茯苓、白术、党参、甘草为益气健脾四君子,是有长期、丰富的应用经验,其益气健脾的功效是广大医者认可的。该方可用于多种气虚之症的治疗。外加枳实、陈皮、延胡索等。其中枳实具有破气消胀之功效。陈皮性温,其可通健脾、利湿、化痰,还有降逆止呕的功用。延胡索具有行气、止痛之功效,可用于治疗脘腹疼痛。由于患者个人的病情有所不同,为增强疗效,我们给予个性化临症加减。胃寒者给予性温药物中和,使用桂枝、高良姜以及荜茇。胃部淤血者给予三七止血、消炎。肝郁脾虚者给予香附、柴胡、佛手理顺气机。胃湿热者给予黄连、茱萸、沙参去热、化湿。综观主方,具有健脾、补气、理气的功效,加上临症加减治疗,对症患者症状,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

在本次对照试验中,中药组用益气健脾汤服用,而参照组用西药多潘立酮治疗。治疗前后调查患者功能性消化不良主要症状的积分。结果显示,中药组患者的临床主要症状积分在治疗1个月后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提示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服用益气健脾汤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乏力、反酸、呃逆等胃部不适症状。在治疗1个月后,将中药组患者的主要症状总积分和参照组比较发现,中药组总积分比参照组低。提示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中,使用益气健脾汤对患者主要症状的改善控制效果优于多潘立酮。在两组的疗效比较中,中药组缓解率为93.7%,明显高于参照组的79.4%。说明益气健脾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确切,能显著减少反复发作。

综上所述,功能性消化不良病之根本是脾气不足,脾胃运化失常所致。治疗上应脾胃同治,益气健脾,归复脾胃运化之职。而益气健脾汤在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总体疗效中,其有效率也高于多潘立酮。因此,临床中对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益气健脾汤是一个可用的有效方子,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卢红治.健脾理气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46例[J].河南中医,2013,33(11):1968-1969.

[2]韦朝霞,刘洁娴.自拟健脾化湿和胃方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观察[J].蛇志,2014,26(2):179-181.

[3]周成如,董筠.浅谈中医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认识[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4,19(4):243-246.

[4]周翠红.升降健脾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40例疗效观察[J].湖南中医杂志,2015,31(12):54-55.

[5]王亚.中医疏肝健脾和胃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应用研究[J].中医临床研究,2015,10(13):114-115.

论文作者:魏春生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5月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17

标签:;  ;  ;  ;  ;  ;  ;  ;  

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利用益气健脾汤治疗的疗效论文_魏春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