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84例孕产妇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感染情况调查分析论文_董庆焕 郑小红 金正伟

董庆焕,郑小红,金正伟

(安陆市普爱医院检验科,湖北孝感432600)

摘要:目的 通过对安陆市普爱医院门诊及住院孕产妇进行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血清学筛查及相关知识的问卷调查,了解孕产妇以上几种疾病的感染率,并指导干预其治疗。方法 对2012年至2015年间7084 例孕产妇外周静脉血,用酶联免疫法检测HBsAg(乙肝表面抗原)、抗-HCV(丙肝抗体)、抗-TP(梅毒螺旋体抗体)、抗-HIV(艾滋病抗体);另外抗-TP 阳性标本用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进行血清滴度试验。并对筛查对象进行4 种疾病相关知识问卷调查。结果 7084例孕产妇HBsAg阳性者453例,感染率6.39%;抗-TP 阳性者50例,感染率为0.71%;抗-HIV 阳性者0 例,感染率为0.00%; 疑似丙肝患者327例,而抗-HCV 阳性4 例, 阳性率为1.2%。结论 孕产妇是血源性疾病垂直传播的重要因素,安陆市孕产妇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感染状况不容轻视,要加大感染性疾病筛查和相关知识宣传力度,降低孕产妇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感染率,降低围产儿感染率。

关键词:孕产妇; 乙肝; 丙肝; 梅毒; 艾滋病

近年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感染率呈上升趋势,其危害已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而孕产妇是血源性疾病垂直传播的重要因素,因此阻断母婴垂直传播已成为一个世界性问题。自卫生部办公厅印发《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实施方案》以来,各地相继建立以卫生部门为主体、各相关部门参与的协作机制,为孕产妇提供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的综合防治服务,最大程度减少由此造成的新生儿感染。为提高安陆市人口质量,将母婴传播类感染性疾病风险降到最低,同时有效控制医源性感染,我们对2012年1月—2015年3月年在安陆市普爱医院进行产前检查和待产的孕妇进行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血清学筛查及相关知识问卷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1 对象

2012 年1 月至2015年3月在安陆市普爱医院进行产前检查和待产的孕产妇共7084 例。年龄18~42岁,平均28岁。采集静脉血5ml,分别检测HBsAg、抗HCV、抗HIV和梅毒抗体。

1.2 调查方法

1.2.1 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孕产妇血清中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HBsAg阳性者视为乙肝感染者。试剂盒由上海科华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1.2.2 用ELISA法检测孕产妇血清中抗HCV,抗HCV阳性者视为丙肝感染者。试剂盒由上海科华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1.2.3 用ELISA法检测孕产妇血清中抗TP,抗-TP 阳性标本进行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通过倍比稀释血清检测反应素的滴度,同时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血清中梅毒螺旋抗体的含量。两项结果均为阳性者报告为阳性。酶联免疫试剂盒由珠海,丽珠试剂股份有限公司提供,RPR试剂由上海科华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1.2.4 用ELISA法检测孕产妇血清中抗HIV抗体,阳性者送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复检,复检方法为免疫印迹(WB)试验。HIV抗体确证试验阳性者视为艾滋病毒感染者。酶联免疫试剂盒由珠海丽珠试剂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同时对被调查者进行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相关知识问卷调查。

以上每项检验均严格按照试剂说明操作,本实验室参加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室间质评成绩合格。

1.3 仪器

雅培i2000全自动微粒子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汇松MB-580酶标仪,汇松PW-960全自动酶标洗板机,HSX-350恒温恒湿箱,TD5A-WS台式低速离心机,数显梅毒旋转仪(RPR振荡器)TYZD-IIIA,KJ-201C微量振荡器,青岛海尔低温冷柜。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0.0 软件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

2 结果

2.1 7084 例孕产妇中,HBsAg 阳性453例,阳性率6.39%;抗-TP 阳性50 例,阳性率为0.71%;抗-HIV 阳性0 例,阳性率为0.00%;疑似丙肝患者327例,抗-HCV 阳性4 例。4年间HBsAg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见表1。

3讨论

3.1 调查结果显示,7084 例孕产妇中HBsAg 阳性453例,阳性率6.39%,几年间变化不大,但仍处在高感染率状态。HBsAg 阳性的孕妇,可在妊娠期及围产期通过垂直传播使胎儿、新生儿、婴儿感染HBsAg,特别是HBV-PCR 阳性的孕产妇,垂直传播几率为80%~90%[1]。因此,阻断母婴垂直传播对控制乙肝病毒感染非常重要,建议HBsAg阳性女性在准备孕育时,提前进行HBV-DNA病毒载体检测,积极配合正规抗病毒治疗,待HBV-DNA定量转为正常再妊娠,并在孕中晚期实施母婴阻断[2]。另外有研究表明,通过乙肝疫苗联合乙肝免疫球蛋白的使用,可以使新生儿携带乙肝病毒的概率大大降低[3]。

3.2 7084例孕产妇中疑似丙肝患者327例,其中抗-HCV阳性4 例,阳性率为1.2%,比其他地区报道的结果略高[1]。我国约3800万人感染丙型病毒性肝炎,并呈急速上升趋势。丙肝已成为乙型肝炎之后我国第二大类病毒性肝病,约40%的患者发展为慢性肝炎、肝硬化及肝癌,由于丙肝的基因序列存在着很大的变异性,以至于目前尚没有丙肝疫苗以预防丙肝的发生[4][5]。因此切断传染源是预防丙型肝炎传播和发病的主要手段。因此,要尽早了解孕产妇丙肝病毒感染状况,进行HCV-RNA病毒载体检测,并配合正规抗病毒治疗,实施母婴隔,切断母婴传播,降低丙肝病毒感染率。目前虽然没有证据表明母乳喂养导致婴儿感染丙肝,但如果母亲乳头有破损、出血则有可能降病毒传染给婴儿[1]。

3.3 7084例孕产妇中抗-TP 阳性者50例,阳性率为0.71%,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感染人体所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性疾病,早期梅毒患者的临床症状不明显,而妊娠期梅毒绝大多数为潜伏期梅毒,易造成漏诊、误诊。本次试验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和梅毒RPR联合检测,最大限度降低了误诊和漏诊率[6]。妊娠期梅毒若未得到及时诊治,可通过胎盘传播导致宫内感染,引起流产、早产、死胎或分娩出先天性梅毒新生儿,先天性梅毒可引起神经性耳聋和智力障碍。通过生产、哺乳或生活密切接触而感染梅毒螺旋体的患儿,至儿童期或成人期开始出现典型先天性梅毒体征。早期梅毒孕妇若不治疗,婴儿有50%的几率发生胎传梅毒,甚至死产;若能及时治疗,则大部分婴儿可正常。所以对孕产妇进行梅毒血清学检查尤为重要,有利于临床医生对患有梅毒的孕产妇进行及时有效的诊治和科学指导,有效控制梅毒在孕产妇中的传播。另外母亲血清学检测的滴度较低或是怀孕后期被感染新生儿或胎儿的梅毒血清学试验可能为阴性,故对母亲进行梅毒血清学检测优于对新生儿合胎儿的血清学检测[7]。

3.4 7084 例孕产妇抗-HIV 均显示为阴性。儿童HIV 感染约有90%是通过母婴传播而获得。如果胎儿在宫内感染HIV,容易发生流产或胎儿一出生就是慢性艾滋病感染者。但是对该类孕妇在其妊娠14周时开始进行抗病毒治疗,采用选择性剖腹产分娩,可以把母婴传播率降至1%-2%,由此可见对孕妇孕期进行HIV筛查十分重要[8]。虽然近三年孕产妇抗-HIV 均显示为阴性,但仍需提高警惕,加大性健康教育宣传力度,降低出生缺陷率,提高人口质量。

3.5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安陆市孕产妇对乙肝、丙肝相关知识知晓率较高,梅毒和艾滋病知识知晓率相对较低,孕前主动检测意识仍较薄弱,因此加大相关知识宣传力度,提倡孕产前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筛查,降低安陆市围产儿感染率。另外人体感染乙肝、丙肝病毒以后,病毒的复制是一个动态过程,与自身免疫耐受、免疫清除以及药物使用等多种因素有关,因而对于HBsAg 阳性或丙肝抗体阳性的孕产妇有必要进一步检测HBV-DNA定量或HCV-RNA含量,并配合抗病毒治疗。

3.6孕产妇是血源性疾病垂直传播的重要因素,要想预防和杜绝血源性疾病,就要减少血源性疾病的垂直传播,积极宣传推广孕产妇在产前进行四项传染性疾病的检测,对检测结果阳性的孕产妇及时进行干预治疗,避免母婴传播,并避免接生时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防止院内感染[9],贯彻落实《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实施方案》。

参考文献

[1]贺玉梅,王雁.9831例孕产妇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感染情况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14,32(23):116-117.

[2]高卓,俞洋.孕妇HBV-DNA定量与母婴垂直传播的临床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1):130-131.

[3]牛新海.乙肝疫苗联合乙肝免疫球蛋白阻断乙肝病毒传播的临床应用评价[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5,36(4):538—539.

[4]谭英.丙型病毒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防治对策[J].当代医学,2015,21(4):162-163.

[5]张红梅,张小玉,李红艳,等.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病毒基因分型及HCV RNA相关性研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11(24)3395-3397.

[6]王薇薇,陈鑫,韩亚琴.梅毒螺旋体抗体含量与RPR检测结果相关性分析[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5,33(1):88-90.

[7]索庆丽,胡晞江,胡睿,等.武汉市41709例孕产妇梅毒感染状况的调查分析[J],重庆医学,2013,42(1):57-59.

[8]杨少鹏,李静.386例孕妇艾滋病健康教育干预效果分析[J].慢性病学杂志,2015,16(1):99-100.

[9]陈军,李自兰,刘淑秀.陕西省安康地区3200名孕妇四种传染病检测结果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14,30(20):3193-3194.

论文作者:董庆焕 郑小红 金正伟

论文发表刊物:《名医》(学术版)2016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4/29

标签:;  ;  ;  ;  ;  ;  ;  ;  

7084例孕产妇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感染情况调查分析论文_董庆焕 郑小红 金正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