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废旧瓶子与其它材料的趣味性结合论文_张莉

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废旧瓶子与其它材料的趣味性结合论文_张莉

张莉(乌鲁木齐市八十二小学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摘要:每一种废旧瓶子对学生来说都具有意想不到的教育价值,拿它们再与其它废旧材料相结合会创作出许多新的艺术品,对这一课程的开发能够使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养料,也为美术创作提供了主动地课程资源,将废旧材料和新疆少数民族装饰花纹图案结合创作出新颖的艺术品。

关键词:废旧瓶子、其它材料、趣味性结合、变废为宝、环保意识、发现美、创造美。

中图分类号:G65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257-2826(2018)03-0008-01

我们常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生活中你扔掉的垃圾,在美术老师的眼睛里却视为 “珍宝”。捡剩下的废纸张、扔掉的冰棍棒、一些瓶瓶罐罐、干掉的水彩笔、甚至是一些废旧鞋袜都可以变废为宝,物尽其用。《朱子家训》有言: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对于废旧材料的利用正是映衬了这句话的意义。《美术课程标准》指出:“尽可能运用自然环境资源(如自然景观、自然材料等)以及校园和生活社会中的资源(如活动、时间和环境等)进行美术教学。”所以废旧材料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的巧妙使用是我们研究的重点,而废旧材料因为多样性范围之广可操作的形式非常多,所以我又从众多的废旧材料中选取了各种废旧瓶子、瓶盖作为主要研究的对象,将废旧瓶子、瓶盖与其他废旧材料趣味性结合,将美术创作从生活中来,这样学生会带着兴趣走进课堂;让美术作品应用到生活中去,学生就会将所学知识美化生活,从而产生强烈的成就感。

生活是创造的源泉,废旧瓶瓶罐罐在每个家庭中随处可见,它们有不同材质的,玻璃的、塑料的、金属的、从外形上看又各不相同,高的矮的、胖的瘦的、大的小的。瓶盖的大小、颜色、材质又各不相同,造型多样。很多家庭把这些废旧瓶子当做无用的垃圾处理掉,只有个别有环保意识的家庭把这些废旧瓶子当做再生资源进行回收利用。其实每种废旧瓶子对学生来说都具有意想不到的教育价值,拿它们再与其它废旧材料相结合会创作出许多意想不到的美,从而使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养料,也为美术创作提供了主动地课程资源。

巧用各种废旧材料来制作,不但可以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还可以从小树立环保意识,对于其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动手能力的培养都有重要的意义。所以我选择了贴近学生生活的废旧材料中的瓶子瓶盖作为课程资源加以开发和探索,为美术作品的创作奠定坚实的基础。重要的是学生在寻找废旧瓶罐创作的过程中会发现生活中“万物皆材料”。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那么,我们要如何在美术课堂上运用这些材料呢?

1、根据美术课程标准的要求来运用

美术课程标准说以新课程倡导改变“三个中心”,其中之一为改变以教材为中心(另两个为:改变以课堂为中心、改变以教师为中心),提出,教师就是课程,教师就是教材,教师就要做教材的主人的新课程理念,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处理教材问题上一定要有灵活性,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在实施新课程的实践中不拘泥于教材注重课程资源的扩展、开发和利用与学习活动的综合性、探索性紧密结合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环境的联系因地制宜扩展新的课程资源补充一些学生愿意学习且材料经济、安全、方便的学习内容。基于上述原因我选择了利用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废旧物如:随手丢弃的矿泉水瓶子、玻璃瓶子等各种不同材质的瓶子、瓶盖与其他常见材料完美地统一起来通过对各种不同材料的、收集与使用能够帮助少儿学习美术发展其兴趣与创新精神。多种废旧材料相结合充分启发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挖掘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认识到美无处不在。

2、根据瓶子和瓶盖的的材质以及特性来运用

在人美版教材,三年级和四年级的课程中,有十四节课都和废旧瓶子变废为宝有关,比如:二年级下册《节节虫》、《做笔筒》、三年级《别致的小花瓶》、《变垃为宝》四年级《我给瓶子穿外衣》、《有人脸的器物》等课程,通过分析我们发现这些课程多数集中在二、三、四年级中,说明在这个年龄段的学生老师们要更多的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与动手的能力,激发学生从身边的物品出发,发现美,创造美。瓶子的材质是多样的造型也是丰富的,瓶盖的大小和颜色又不同,我们要利用这些材料的特性充分激发学生的想法,启发学生,瓶子可以和那些身边材料相结合,比如:纸张、黏土、软陶、纽扣、沙子、麻绳、树枝、石头、等自然材料,创作出不同的具有实用观性的艺术品,使学生感受到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又回归到生活。

3、根据本校学生情况以及新疆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特色来运用。

本地区属于多民族聚居地,学校也是一个规模较大的民汉合校,要利用这一特点充分将学生的民族性与地区性展示与作品上,为此老师们设计了《民族风花瓶》、《瓶子阿凡提》等课程是学生感受到我们的教学是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本身的。并且我们还利用好这一资源,让民族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常见民族图案融入到瓶子、瓶盖的创作中,使瓶子艺术品更具有本地区的特色。

提升学生的废旧材料的利用能力在小学美术课程的教学中占据着很重要的作用与意义。教师要给学生正确的教学引导,要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各种看似无用的废旧材料可以发挥的作用。教师也可以结合一些具体的教学任务的创设来培养学生废旧材料的利用能力,这同样能够促进学生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发挥。

参考文献:

[1]茅菁文.浅谈学生工艺造型的“创意与提升”[J].中国美术教育.2014(5)

[2]巩平 杨嘉栋.多种材料的艺术创造[Z].北京出版社.2009

论文作者:张莉

论文发表刊物:《基础教育课程》2018年3月0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24

标签:;  ;  ;  ;  ;  ;  ;  ;  

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废旧瓶子与其它材料的趣味性结合论文_张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