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模式面临瓶颈中小银行转向零售业务_银行论文

供应链模式面临瓶颈中小银行转向零售业务_银行论文

供应链模式遭遇瓶颈 中小银行转向零售业务,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供应链论文,瓶颈论文,模式论文,零售业务论文,银行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一个银根快速紧缩的年代,中小银行不得不频繁调动自身的适应力来应对动荡的变化。

去年,力推“1+N供应链金融模式”的深圳发展银行已经悄悄收紧它的口风,其内部人士向记者表示,“目前,深发展正在使原先的模式更加成熟化,不久,深发展将向媒体透露最新的供应链制度创新模式。”

5月17日,深圳发展银行公告称与沃尔沃公司签订全面合作协议。深发展的官方稿件中宣称:正是由于深发展具有快速反应能力和创新的“CPS企业短期融资解决方案”和“1+N供应链金融模式”,赢得了沃尔沃的芳心。

深发展人士透露,深发展同沃尔沃的合作将不局限于车贷上,还将在沃尔沃上游配件供应商和沃尔沃员工的个人金融上深度合作。

深发展广州分行是最先与沃尔沃做“供应链金融模式”业务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深发展总行同沃尔沃签订的总体合作框架有拷贝广州分行经验的意思。

记者从沃尔沃方面了解到,深发展广州分行一直在给沃尔沃的汽车经销商做车贷。沃尔沃内部人士透露,广州市场的沃尔沃汽车按揭贷款,主要由深发展来做。“不过,我们也给急于降低坏帐率的深发展提供某种协议保证,即如果贷款客户供款不及时或者中断,那么沃尔沃承诺赎回车,通过这种方式,来控制深发展供应链模式中的车贷风险。”显然,在这个隐秘的协议里,沃尔沃承担了类似于汽车金融公司的部分职能。而深发展用更优惠的放贷条件来与之交换,扩大沃尔沃车的贷款购买量。

变形的供应链

尽管,深发展在2004年还定下了新增100家优质大客户的任务。但是,具体做法将与原先设计的针对大客户的“1+N供应链金融模式”有所不同。

在原来的“1+N供应链金融模式”里,是不存在某种“核心企业对银行的隐含保证的”。

深发展所谓的“供应链的融资模式”,基于这样一个思想:只要不是某种市场上的产品的终端客户,就一定存在贸易行为。如果银行能够把握这些连续的贸易行为,就能知道这笔贸易的真实情况背景和上下游客户的规模信誉和实力。而银行掌握的贸易发生的票据则能提供资金流物流和信息流的各项细节。根据这些信息,银行就能帮助那些中小企业客户以单笔授信的方式,配合短期金融产品和封闭贷款操作,为客户提供专项的自偿性贸易融资服务,以客户的该笔贸易的销售收入为第一还款来源。

原深发展总行批发业务部总经理仇卫平(现调至深发展南京分行)对记者说,最关键的是,这些想得到银行融资的小企业必须和一家值得银行信赖的大企业发生业务往来,这类似于“某种资格认定”,“因为,小企业的资信是没价值的,它与大企业发生业务后资信才有价值。”仇认为,每个产业每个行业都有一家或者几家核心大企业。比如沃尔玛就是零售的核心,而TCL也可以看作家电手机行业的核心企业。“我们要做的是,依靠这个大企业的实力和资信,对与该核心企业发生交易的客户进行向上或向下的拓展。”所谓向上就是核心企业的中间品供应商,向下就是核心企业的分销商或者销售商。

这个核心大企业就是“1+N”中的“1”,而那些小企业群就是“N”。“1+N”表达了深发展这样一种见解:即很多小企业是依赖一个大企业而生存的。企业的关系不是厂家间的堆积,而是一个生态群的整合。

仇说,需要银行票据融资支持的这些中小企业紧密地连着市场一端,如大的零售供应商,或者是为大的企业供应中间产品,或者为大企业提供销售服务的。“我们做票据服务时发现,如果银行借助贸易融资产品(周期短,自偿性,真实贸易背景)就可以掌握和这个核心企业交易的中小企业的最核心信息。由于我们在处理票据时是和这些小企业的交易对象——核心企业打交道的,核心企业的资信能够消除外部性的风险。”

但是,现在,供应链有点变形了。“1+N”中的“1”本来仅靠自身的资信即可,但现在,“1”需要向深发展提供某种承诺和担保。

这是为什么呢?

答案很简单,因为在这个企业生态群里,银行把风险完全押在“1”上。因为“1”是核心大企业,它可以讲述“大到不死”的故事。依托“1”开展整体票据融资业务的深发展并不能保证自己的票据风险问题。

修正与转向

值得注意的是,2004年年初,深发展新任行长何如在2004年工作会议上宣布:深发展要把主要精力转到零售银行业务上来。

这意味着2002-2003年的拳头产品票据业务的主导型地位告一段落。而2002年深发展票据业务贴现总额是上市银行老大,为483亿,招商银行450亿,浦发银行为317亿,民生银行为251亿。2003年,这个趋势继续。

转变背后的故事是,作为贷款投放最主要渠道之一的票据业务并没有在消除坏帐上给予深发展多大的帮助。

据深发展年报显示:按“一逾两呆”口径计算,深发展不良贷款2003年余额92.84亿元,比年初增加6.89亿元。深发展的资本充足率只有7.01%,是上市银行中唯一一家没有达到8%资本充足率的银行。

“实际上,从去年到今年,存款准备金率一路上调,最主要打击了像深发展这样的中小银行的票据业务的资金供应。同时四大银行资金的收紧也影响了中小银行的票据转贴。中小银行目前在票据业务上举步维艰。”一位深发展内部人士对记者说,“深发展的票据供应链模式因为自身的风险问题也增加了部分不良资产,推高了不良资产率。”

该人士不愿意透露票据贷款带来的具体坏帐数目,但他还认为,深发展股权纷争的产物——过渡期管理委员会的大规模查账摸底也影响了深发展供应链模式的修正和成熟化。“比如过渡期管理委员会对广州分行,影响非常大,他们的大规模查账导致了广州分行产业链的新业务模式推广以及新的信用卡发放工作的暂时停顿,也导致了整个银行内部大规模的人事变动。”他不无微辞。

毫无疑问,在资金紧缩的年代,中小银行必须要淡化“资金放贷型”(票据放款就是其中之一),而加强“金融零售服务型”的业务,比如个人理财,以及卡业务。

招商银行是中小银行转型的范本。

在对比上市银行2003年年报后,招商银行主营业务收入、现金流量总额、现金分红额、每股净资产等其他29项经营指标均位居上市银行首位。招商银行的拳头产品是零售业务。招行的“一卡通”发行了2800万张,每张卡的存款余额平均达到4500元,而国内银行卡的平均水平不到1000元,仅此一项就使招商银行稳定住了1000多亿元的储蓄存款,使招商银行储蓄存款占全部存款的比重占到近一半,而招行利率超过3%的对公协议存款的比重只有2%,这是全国最低水平的存款成本。

“像民生银行、浦发银行都在全力推进自己的零售银行业务。”该人士表示,“深发展现在的处境是,要控制贷款的坏帐,同时还要摆脱盈利能力过低的情况。信贷紧缩大环境影响了票据的贸易融资,而供应链模式需要修正,解决风险集中大企业的问题。银行未来的增长点主要将来自零售业务,以及同业间的收费业务。”

这是深发展2004年转型原因的注解。

标签:;  ;  ;  ;  ;  ;  

供应链模式面临瓶颈中小银行转向零售业务_银行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