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探究服装实训模式论文_王敏

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探究服装实训模式论文_王敏

◆ 王 敏 山东省平度市职业教育中心 266700

摘 要:我校采用五段式实训教学模式,加大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紧密结合,确保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与企业的对接,有效地解决了学生就业难、企业用工荒问题。

关键词:服装实训教学 校企联姻 体验生活

随着现代文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穿着的要求越来越高,沿海地区的穿着引领内地潮流,所以沿海地区成为服装纺织生产密集地,各种大中型服装厂随处可见,用工量也随之增加。我们一直为大中型企业输送大批的服装毕业生,受到企业的欢迎。然而近几年输送的毕业生到工厂后不久就会失去自信心,自动毁约,再从事其他工作,开始我们以为是学生嫌弃企业管理太严、劳动强度太大而放弃了优越的工作环境。

针对这一现象,学校组织专业教师走访了新郎西服、红领集团、好事中、乐好、即发、红妮等大中型服装合作企业,调查后得知:大部分毕业生不能快速融入到企业生产中去。这说明我们的实训教学与企业存在巨大差距,主要问题是教师缺乏对企业生产的认识。现在各大企业的工业生产从原材料投产到产品检验,整个生产过程是短、平、快的流水操作过程。服装产品生产过程分为生产准备、裁剪工程、缝制流水线、整理工程、质量管理、包装等几个阶段,缝制流水线的安排在整个生产过程中是最关键的, 需要技术管理人员将工序合理安排给合适的工人, 使裁片能在最短的时间流通缝合为成品,这样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而学校的服装实训教学仍是停留在传统的制衣方式,以教为主,由学生自己完成整件衣服,对不同服装工序没有强化练习,只是会做而已,未能保证作品质量与效率。所以学生对企业不同的分工、流水线安排都了解甚微,导致培养的学生专业操作性不强,不能很快融入企业生产,让满怀信心的毕业生身心受到挫伤,为此流失转行。这是当今整个服装专业教学落后于企业的普遍现象。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学校领导积极与联姻企业协议,利用假期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进行专业技能培训,熟悉企业工作流程。将企业中的新工艺充实到教学前沿,能实现学校与企业所需技能之间的对接,缩短学生融入企业的时间,使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同时受益。学校根据联姻企业要求,以学生适应企业需求为主,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加大实训课比例,采用五段式教学模式强化学生技能,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阶段:专业技能入门,锻炼基本功。新生入学两个月要掌握常用的服装专业术语,便于企业交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工艺操作上,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男裤后袋嵌线的制作,目的是熟练掌控机器运转。为激发学习兴趣,再引导学生完成裙子的制版、裁剪与制作,让其发挥各自潜能,培养扎实的基本功。

第二阶段:入企质检,体验生活。在完成裙子制作后,让学生到联姻企业青岛华实检品公司体验生活10天,并入企业流水线,学生每人负责检查一个部位,了解出口服装在质量上的要求与教学中有哪些差距,提高他们的质量意识与团结协作的工作精神,为以后更好地融入企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三阶段:化整为零教学,提高操作技能。体验结束后,按教学大纲要求学生要完成西裤的制作。学校根据企业生产模式,改变以前传统教学方法,而是采用化整为零的教学模式。首先将成品衣服划分成几个重点模块,以裤子实训教学为例,划分成后袋、侧袋、前门襟拉链、做装腰四个重要模块。然后对每一模块进行讲解强化训练,考核要求按照企业标准。最后学生在教师的讲解下,按照组合要领将四个模块组合出成品。原来乱哄哄的课堂不见了,整个班级形成了敢比超的局面,激发了学生的上进心与求知欲,更提高了成品的质量。

第四阶段:模拟企业流水线,强化技能。每年春天,学校都会组织一次面向家长的学习成果展示会,学生们迫不及待地想要借此时机向家长展示自己的技能。教师便抓住此心理,将制作西裤来一次班级团体流水技能大比武,要求各工艺小组长合理安排工序,来进行西裤制作比赛。在制作的过程中,教师密切观察各小组的分工问题、制作流程是否合理、学生之间的配合是否默契等问题进行现场指导,课堂变成了赛场,让学生体会到了流水线上团结协作和合理安排工序的重要性。

我们仿照企业流水线的形式安排教学,缩短了教学时数,加大训练密度,大幅度提高了成品的质量,学生在学校就能提前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为下一步入企体验生活做好准备。

第五阶段:加入企业流水线,展现自我。在第三学期,学校将安排学生到联姻企业体验生活50天。专业教师根据学生的能力,将他们分别安排到合适的联姻企业中,直接并入工人流水线。为激发学生的生存能力,一周后学生自己组成简易流水线,展开与工人的竞争,将他们所掌握的技术运用到实践中。这时学校与企业商量按计件给予学生一定的工资报酬,让学生体会工作的熟练程度与自己的收入有密切的关系,激发学生回校努力学习文化知识和操作技能,促进了学校的教学工作。

采用五段式实训教学模式,加大了学校和企业的紧密结合,增强了学生进入社会的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确保专业技术人才与企业的对接,有效地解决了学生就业难、企业用工荒问题。更重要的是,由于企业新技术的介入,推动了我校的服装教学,其教学水平一直走在全省的前沿。

参考文献

[1]赵志群 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05,01。

[2]姜大源 关于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理性思考.职业技术教育,2006,10,11。

论文作者:王敏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6年6月总第19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1

标签:;  ;  ;  ;  ;  ;  ;  ;  

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探究服装实训模式论文_王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