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体支抗辅助安氏Ⅰ类双牙弓前突矫治的疗效分析论文_苏伟

广西省田东苏医生口腔医院 广西田东 531500

【摘 要】目的 探讨种植体支抗辅助安氏Ⅰ类双牙弓进行前突矫治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安氏Ⅰ类双牙弓前突患者42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唇侧矫治器配合微螺钉种植体支抗进行矫治,观察所有患者微螺钉种植体的稳定性,并对患者治疗前后的头颅侧位片进行头影测量,评价治疗效果,采用自制的调查表对患者的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 微螺钉种植体种植成功40例,成功率为95.2%。与矫治前比较,矫治后上颌前牙明显内收,上中切牙切端平均远中移动(6.3±1.6)mm,唇部与审美平面之间的距离明显缩小,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矫治前比较,矫治后上颌第一磨牙近中移动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矫治完成后进行满意度调查,结果满意40例,较满意2例,满意率为100%。结论 种植体支抗辅助安氏Ⅰ类双牙弓治疗安氏Ⅰ类双牙弓前突患者,能够有效控制磨牙支抗,治疗效果满意,患者满意度高。

【关键词】种植体支抗;安氏Ⅰ类;双牙弓;前突矫治

上颌牙齿及齿槽前突是临床口腔科常见的畸形。由于上前牙的唇倾、牙槽骨的前突导致开唇露齿,侧貌为凸面型,严重影响患者的美观。正畸治疗旨在通过拔牙矫治内收上前牙、建立正常的牙轴及覆盖,减少牙槽骨的突度,从而改善面型。对于严重前突的患者,在内收上前牙的过程中,防止后牙的前移,即磨牙的支抗控制非常重要。种植体支抗由于具有良好的可控性且不需要依赖患者配合,被认为是绝对支抗。常常植入于后部牙槽骨,用于内收上前牙改善前突[1,2]。由于其植入简单、可即刻负载等优点,受到患者和临床医师的喜爱。2013年1月~2015年12月,我们将微螺钉种植体应用于安氏Ⅰ类双牙弓前突唇侧矫治器患者的治疗中,评价微螺钉种植体的稳定性,以及治疗后的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3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安氏Ⅰ类双牙弓前突患者42例;均为首次进行正畸治疗,并采用唇侧矫治器矫治技术;上颌牙列采取拔牙矫正,左右各拔除一颗双尖牙;均采用上颌后牙强支抗(上颌微螺钉种植体支抗)。排除标准:曾经进行过正畸治疗或治疗失败患者,或者有相关手术禁忌证者。本组患者中男17例,女25例,年龄14~36岁,平均(23.3±6.1)岁。

1.2材料和矫治前准备 采用长10.0 mm、直径1.5 mm的Dentaurum助攻型微螺钉种植体。进行治疗前,全部患者均需拍摄头颅侧位X线片及曲面断层X线片,评估牙根位置、上颌窦窦底位置、植入部位的牙槽骨骨量等,并排除相关不宜手术者。

1.3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的手术均按照规范由同一位正畸医师进行操作。局部利多卡因浸润麻醉,美兰标记植入部位,部位选择种植在上颌第一磨牙和第二前磨牙颊侧牙根之间的牙槽骨。严格消毒、铺巾,在标记部位处做2 mm切口并剥离黏骨膜。使用转速为200r/min的裂钻(直径1.0 mm)钻入突破骨皮质预备植入通路后,再用专用直角手柄将微螺钉种植体旋入至适宜深度,种植体植入完成后无需缝合切口,常规服用抗菌药3d进行抗感染。术后拍摄X线片评估种植体植入是否准确,如有严重偏离预定部位者需重新手术植入。正畸治疗采用国产唇侧矫治器,托槽为水平槽沟,槽沟大小为0.017×0.025(英寸)。植入微螺钉种植体2周后,通过微螺钉种植体支抗滑动内收上颌前牙,每个月复诊加力一次,完全关闭上颌拔牙间隙为止。

1.4疗效和满意度评价 所有患者矫治6~12个月后,拔牙间隙完全关闭,进入保持阶段即可进行疗效评价。拍摄曲面断层和头颅侧位X线片,对X线片进行头影测量,以评估治疗前后牙颌面组织结构变化。采用以S点为原点的坐标分析法进行头影测量[3],即以过S点与SN平面向下呈6度的平面作为水平参考平面,即X轴;以过S点与水平参考平面垂直的线作为垂直参考平面,即Y轴。矫治完成后采用自制调查表对患者满意度进行调查,一共10项内容,包括治疗效果、舒适度、美观等,每项1分,分数越高表示满意度越高。≥8分为满意,6~7分为基本满意,<6分为不满意。满意率=(满意例数+基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2 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矫治,无中途退出者。42例患者共植入微螺钉种植体84枚,共有3枚(3.6%)发生松动后调整位置重新置入,重新植入后未发生松动,因此并未影响矫治进程。矫治后,患者的软组织侧貌得到显著改善。与矫治前比较,矫治后上颌前牙明显内收,上中切牙切端平均远中移动(6.3±1.6)mm,唇部与审美平面之间的距离显著缩小,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矫治前比较,矫治后的上颌第一磨牙近中移动较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所有患者矫治完成后进行满意度调查,结果满意40例,较满意2例,满意率为100%。

3 讨论

微螺钉种植体支抗是一种稳定的固定支抗装置,它在正畸领域的应用实现了磨牙绝对支抗的控制。陈文静等[4]选择了30例需最大支抗的双颌前突病例,按患者的意愿分为J钩支抗组和种植体支抗组;李平[5]选择了36例双颌前突的患者,在滑动内收阶段分别选择种植体支抗和传统的腭舌弓支抗。组间对比结果表明上颌中切牙角度均显著减小,但组间无统计学差异。通过种植体支抗,本研究内收上前牙效果显著,上颌前牙平均远中移动5.8 mm,而上颌第一磨牙平均近中移动仅0.4 mm,起到了绝对的磨牙支抗效果。但种植体支抗具有使用方便、患者舒适等优点,因此,患者的满意度也更高。

安氏Ⅰ类双牙弓前突治疗取得成功的另一个关键因素是要控制好上颌前牙转矩,在磨牙取得良好的支抗控制的前提下,我们可以大量远中移动上颌前牙,在内收上颌前牙的过程中一定要控制好前牙的转矩,防止出现前牙舌倾。因此,本研究患者均采用滑动法关闭拔牙间隙,比较好地控制了上颌前牙转矩。如遇到上颌前牙本身就比较直立的患者,我们需要在上颌前牙段增加10°~20°的正转矩,且适当加大上颌弓丝摇椅,同时适当减小远中移动前牙的颌内牵引力。适当加大上颌弓丝的正向转矩可以有效的控制前牙转矩,同时也可以防止垂直弯曲效应的出现,造成侧方牙列咬合欠佳。在内收的过程中随时观察上颌前牙的转矩角度,如果出现了上颌前牙直立甚至舌倾的情况,需暂停上前牙远中移动,增大上前牙正向转矩控根,待上颌前牙的转矩调整到正常后再继续内收。

本研究植入84枚微螺钉种植体,仅有3枚脱落(成功率高达96.4%)。种植体的成功取决于植入部位的选择、植入手术的操作质量、患者的颌骨密度、患者的口腔卫生状况。对影响种植体松动的原因总结如下:种植体反复植入,从而导致植入孔直径过大,影响稳定;种植方向不确定;口腔卫生状况不良,种植体周围就容易感染;饮食不注意。本组1例因进食硬物而导致种植体脱落。

综上所述,微螺钉种植体支抗辅助安氏Ⅰ类双牙弓前突矫治,能够有效控制磨牙支抗,在内收上颌前牙的同时能有效控制转矩,治疗效果满意,患者满意度高。

参考文献:

[1] Hourfar J,Kanavakis G,Goellner P,et al.Fully customized placement of orthodontic miniplates:a novel clinical technique.Head Face Med,2014,10(1):14-19.

[2] Gurgel JA,Tavarez RR,Ursi WJ,et al.Mini-implants as provisional anchorage for the replacement of missing anterior teeth:A clinical report.J Prosthet Dent,2014,112(4):706-709.

[3]Borsos G,Voko Z,Gredes T,et al.Tooth movement using palatal implant supported anchorage compared to conventional dental anchorage.Ann Anat,2012,194(6):556-560.

[4]陈文静,李青奕,龚爱秀,等.两种支抗配HeMBT直丝弓技术矫治双颌前突的效果比较.中华口腔医学,2008,43(2):83-86.

[5]李平,毛靖,朱声荣,等.微型种植体支抗在安氏Ⅰ类双颌前突矫治中的应用研究.临床口腔医学,2007,23(11):688-690.

论文作者:苏伟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23

标签:;  ;  ;  ;  ;  ;  ;  ;  

种植体支抗辅助安氏Ⅰ类双牙弓前突矫治的疗效分析论文_苏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