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的“品牌管理”伤害了谁?_酒店服务论文

酒店的“品牌管理”伤害了谁?_酒店服务论文

酒店“品牌经营”损害了谁?,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酒店论文,品牌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酒店、餐饮店里的酒水、饮料价格为什么比市面上贵出许多?这是一个许多消费者经常想问的问题。其实,个中的“奥秘”很简单:酒水、饮料的供应商为了进入酒店或取得一定的“垄断”地位,必须花高价买断促销权和进货权,这部分费用最终转到了消费者头上,酒水价格自然水涨船高。

当这种“品牌经营”的模式逐渐成为酒店的普遍做法时,人们不得不问:这样做对市场利大还是弊大?这对消费者公平吗?它是否有合法存在的依据?

要进我酒店,留下“买路钱”

为了了解杭州市场的真实状况,记者以白酒推销人员的名义,对一些酒店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一种酒水要想在大酒店争得一席之地,还真不容易。要进店,先交钱,这在杭城许多酒店已成为一条不成文的“规矩”。

在延安路上的一家大酒店,采购部门的负责人看了看记者手中的酒,不以为然地说,这个牌子名气不大,恐怕不会好卖。现在我们这里已经有好几种名牌白酒了。记者说了一堆好话,这位负责人才慢吞吞地开口问:“你们打算给多少进场费?”记者请他开价,负责人甩出的价码让记者吓了一跳:每年4万元!他开出这个价的理由是:这里是杭州有名的大酒店,档次高,酒的销量大。同时,让你的酒进来不但增加了你的销量,还等于每天都给你做无形的广告。况且,想进来的人排着队呢。记者细一了解,这4万元仅仅是让进来的费用,如果想在酒店做促销,还得另外加钱,价格得看促销的规模。

多数大型酒店都不愿意让一种品牌的酒水取得“垄断”权,因为在他们看来,让几种品牌的酒水在自己店里相互竞争,既可以抬高进场费,又可以满足不同口味的客人需要。而在一些中小餐饮店,情况又不大一样了,他们的进场费比大酒店低得多,有的甚至不用,但要想让他们不卖其它品牌的酒水也可以,只要肯出大价钱。

而一些饮料在大小酒店都有取得“垄断”地位的可能。如酸奶类,由于现在市场上时兴的品牌不多,很多酒店都只卖一种品牌的酸奶,个中的原因,自然也是高额的“垄断费”在起作用。

据业内人士介绍,一种品牌的酒水在一个酒店取得“垄断”地位有两种方式:一是买断促销权,即在一定时间内,只允许某个品牌在酒店内做促销,一般由商家配合厂家来做。二是买断进货权,即酒店所需的所有酒水均由买断者提供,由商家来做。买断促销权或进货权虽然费用大,但一些新品牌为了开拓市场,也不得不忍痛掏钱,特别是地处繁华地段、知名度高的酒店,更是经常成为厂家“买断”的目标。

酒店得利有多大?

酒店到底能从收取进场费、买断费等种种费用中取得多少利润?一位长期做某著名品牌白酒的代理商的郑先生给记者算了这么一笔账:酒店的酒水种类很多,有白酒、黄酒、葡萄酒、啤酒和各种饮料,几乎每个品牌进酒店都必须交进场费,大多数都会交促销费,其中一部分为了取得“垄断”地位,还交纳“买断”的费用,这样加起来,一家中档酒店所收的经销费用不会少于几十万元,有些高档的大酒店,这笔费用更是高得惊人,一年收入百万元也不在话下。

值得注意的是,酒店收入的这笔费用中,几乎是没有成本的,至少没有看得见的投入,即使是促销小姐的工资和奖金,也是由供货商支付。酒店提供的,无非是堆放货物的场地等等,最多加上一些宣传上的便利,对于酒店来说,这笔钱真可以算是白拿的了。拿代理商郑先生的话来说,这其实是酒店把客人“卖”给了供货商。

酒店:这是双方自愿的

在记者采访中,很多酒店的管理人员认为,供货商愿意花钱到酒店来销售,由酒店提供一定的便利条件,这是你情我愿、互利互惠的事情,不存在什么不合理之处。对于供货商来说,这是一种有效的促销手段;对于酒店来说,这是一条增加经济效益的捷径。

还有的酒店指出,供货商之所以愿意出钱,完全是市场竞争的结果。现在生产同一类商品的厂家太多了,在质量、价格都差不多的情况下,竞争经常趋于白热化。在同一个酒店,同一类酒水有时有好几个品牌的促销人员同堂促销,对供货商来说,竞争难度加大,而对酒店来说,由于品牌之间你争我夺,有时难免出现不和谐的事情,甚至会出现暴力事情,如果买断促销权,那么大家都省事了。

收取进店费并不是酒店的专利,很多其它销售商都在这样做,有的甚至比酒店厉害多了。这是酒店收费理直气壮的又一个原因。比如超市,有谁不向厂家要钱?什么进店费、促销费、店庆费……名目多如牛毛。

在很多酒店看来,收取进场费、买断费作为一种新的经营方式,很可能会成为酒店经营的一个趋势。

供货商:我们有什么办法?

一个酒店动辄数万元的进场费、买断费,一个城市需要投入的酒店又有多少?这对于供货商来说,自然是一笔不小的投入,甚至于成为沉重的负担。对于这种“新生事物”,他们只有表示无奈。一方面,酒店产品销量确实大,另一方面,你不上,竞争对手的产品也要上。更何况在产品新推出时,为了尽快提高知名度、获得消费者的认同,酒店确实是一条不可多得的途径。因此,“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得上”,这已经成为众多供货商的共识。“谁让地盘是人家的呢?”一位白酒经销商这样说。

跟超市比起来,酒店餐饮的胃口表面上看要小一些,但其它变相的费用也不少。现在的餐厅,从冰柜、消毒柜,到筷子、酒杯,几乎全是供货商提供的。

至于这笔费用的来源,供货商有两种办法,一是跟厂家商量商量,大家合计着把这笔费用消化掉,但这是有限度的。二是提高价格,让消费者来出钱。这一点似乎比较容易,但也容易带来负面效应,价格太高了,同样有损于品牌形象。尤其是一些老牌商品,其价格早已深入人心,忽然间价格提上去,消费者会怎么想?

但是,也有供货商意识到,靠买断酒店的经销权的办法来取得市场只是一种短期行为。一个品牌在其首先进入市场时可能会更多地借助营销、策划之类的外在因素,但最终被消费者接受的,还是靠质量等内在因素。而且,对买断者而言,风险也很大,如酒店转让、销量小而资金不能及时回笼等。

这对消费者公平吗?

有些酒店认为,进场费也好,买断费也好,他们收来的钱都是由供货商支付的,对客人并没有造成任何损害。但在记者采访中,很多消费者在了解了其中的内情后,纷纷对此表示了异议,他们认为,这样做对消费者的间接损害是显而易见的。

经常在酒店招待客人的某企业部门经理王先生说,酒店的酒水价格比外面商店里高得多,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比如一瓶酸奶的价格,外面如果卖10元,在酒店里却往往要卖到15元到20元,差价高得惊人。不过因为这种情况很普遍,很多消费者也就习惯了,而不会深究其中的原因。其实,酒店进货都是成批量的,按理说,价格应该比零售的低,但为什么反而比外面零售的高呢?按他的理解,问题肯定是出在这些进场费、买断费上。供货商出高价,好不容易才挤进酒店,成本抬高了不少,如果不提高价格,他还有什么赚头?

还有的消费者更认为,一旦酒店的某类商品经销权被买断,就使得消费者没有了选择的余地,这实际上也是一种侵权行为。许多人在酒店吃饭都有过这样的经历:自己明明是喜欢某品牌的饮料,但一问服务员,酒店却偏偏没有这种牌子的商品,于是只好“入乡随俗”,酒店提供什么,就喝什么了。更有甚者,客人刚一落座,促销小姐便拥过来,不厌其烦地向你推荐某种牌子的酒水,你不点她就不走,很多时候,客人也只好顺从,否则,便显得太“没有风度”。

花了高价却得不到应有的享受,这怎么能令消费者心甘呢?

法律界人士:这其实有不正当竞争嫌疑

法律界人士认为,买断酒店经销权是排斥他人的促销方法,应属于不正当竞争的范畴。但在目前,国家和有关管理部门并未在法律上做出相应的具体规定,因此,似乎还难以对这种行为进行制止。

浙江天创律师事务所的陈建兵律师说,从法律角度来说,买断一个酒店的经销权实际上是在“打擦边球”。从长期来看,如果这种现象愈演愈烈,就很有可能超出正当竞争的范畴。比如说给进场费、买断费,如果是给酒店,那还说的过去;如果有些供货商打起了歪主意,直接以回扣的形式给酒店的某些管理人员,那就是十足的不正当竞争了。事实上,现在已有不少供货商为了与酒店“搞好关系”,经常给酒店的管理人员送礼品、请吃饭之类,如果发展下去,后果是值得忧虑的。

因此,陈律师认为,对这种现象,应该有人来管一管了。

标签:;  

酒店的“品牌管理”伤害了谁?_酒店服务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