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联合艾炷灸治疗外伤性截瘫30例临床观察论文_孙大为,张洪翠,王大卫

山东文登整骨医院 264400

摘要:目的:评价针刺联合艾炷灸对外伤性截瘫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0例外伤性截瘫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每日针刺联合艾炷灸治疗;对照组(30例)静脉滴注丹参注射液。两组均治疗3个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0%,对照组总有效率66.7%,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针刺联合艾炷灸治疗外伤性截瘫疗效显著。

关键词:外伤性截瘫;针刺;艾炷灸;临床观察

外伤性截瘫,是指脊髓在受到外界突发的重大伤害后,受伤平面及以下双侧肢体感觉、运动、反射等消失和膀胱、肛门括约肌功能丧失的一种病症。随着交通事故的增多,自然灾害的频发,其发病率日趋增多。而本病治疗难度大、预后差,且治愈率非常低,大部分患者在没有得到及时治疗后会并发多系统疾病,对患者的生命产生了巨大的威胁。我科运用传统中医针刺联合艾炷灸治疗该病收获良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60例病人均为我院的住院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18~60岁,平均(41.1±12.5)岁;病程最短者8周,最长者2年,平均(0.85±0.53)年。对照组30例中,男20例,女10例;年龄22~60岁,平均(44.2±9.1)岁;病程最短者6周,最长者2年,平均(0.78±0.48)年。治疗组车祸12例,坠伤8例,摔伤4例,压砸伤2例,击打伤4例;对照组车祸15例,坠伤5例,摔伤5例,压砸伤3例,击打伤2例。治疗组病变部位在颈段8例,胸段6例,胸腰段4例,腰段12例;对照组病变部位在颈段7例,胸段6例,胸腰段10例,腰段7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病变类型、损伤程度等方面没有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与纳入标准

诊断标准:参照《现代中医临床辨病治疗学》[1]进行诊断。

纳入标准:①符合诊断标准的患者;②自愿接受治疗,能配合进行观察与检查,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③无合并心、脑、肝、肾等系统严重原发性疾病者。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2.1.1 针刺治疗

主穴:损伤脊柱节段的夹脊穴、命门、肾俞、脾俞、肝俞、绝骨、足三里;上肢功能障碍为主者配穴:肩三针、曲池、外关、手三里、合谷;下肢功能障碍为主者配穴:环跳、伏兔、梁丘、委中、阴陵泉、阳陵泉、三阴交、解溪、太冲;二便功能障碍者配穴:中极、气海、大肠俞、承山、八髎穴、长强。以上穴位分组交替使用,每日针刺 1次,每次留针30分钟,连续治疗3个月。

2.1.2 艾炷灸治疗

选取损伤脊柱对应的督脉穴位以及神阙、关元、足三里,将穴位皮肤涂以少量芦荟汁,然后放置蚕豆大的艾炷施灸。当患者对灼热感难以耐受时将艾炷稍抬离皮肤,直至艾炷燃灭,视作一壮,连灸五壮(尽量不要产生灸疮),每次2~3穴,每次针刺结束后施灸。

2.2 对照组

药物治疗:复方丹参注射液20ml加入生理盐水250ml或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1次/天,连续治疗6天,休息1天,连续治疗3个月。

疗效评价标准

显效:治疗后患者的损伤平面以下感觉恢复,排便功能自控,肌力有显著恢复;好转:损伤平面以下几个节段感觉或个别肌肉肌力恢复,排便基本能够控制;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

4 临床疗效

经过3个月的治疗,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0%和66.7%,差异有显著性(P<0.05),见下表。

5 讨论

外伤性截瘫急性期西医治疗一般采用手术减压,整复固定,恢复期主要以营养神经的药物和功能锻炼为主,病情恢复缓慢,疗效欠佳。中医学将本病归属于“痿证”“痹症”等范畴。《难经·二十八难》云:“督脉者起于下极之俞,并于脊里,上至风府,入于脑。”可见,该病病变部位主要在督脉,是以督脉因外力损伤致病,造成气乱四溢,阻滞不通,则主要出现瘫疾不仁,肌肉萎缩,二便失禁等症。

有研究认为[2],针灸治疗可以激发外伤性截瘫患者损伤之后残余的神经功能,刺激其脊髓及神经干,从而使患者的神经组织恢复兴奋的传递功能。督脉循行于后背正中,贯穿整个脊柱,行于脊里,上行入脑,并从脊里分出属肾,与脑、脊髓和肾有密切联系。故针灸督脉穴可以疏经活络,调节脏腑气血平衡,减轻和延缓伤后早期病理损害,改善脊髓微循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和神经再生[3]。祖国医学认为:“肾主骨、生髓、司二便,为先天之本;脾主肌肉四肢,且脾胃为后天之本”。本研究还选取夹脊穴[4],以调理上下肢阴阳平衡、疏通脏腑气血。而背俞穴是脏腑之气输注的部位,故通过针刺背俞穴可以调节相应脏腑功能。依据“治痿独取阳明”理论,取穴中也侧重选取了阳明经的穴位,与他经穴位配合使用,从而发挥针灸治疗的优势。艾灸疗法是传统医学中针灸学重要组成部分,《本草纲目》记载:“艾叶生则微苦太辛,熟则微辛太苦,生温熟热,纯阳也。可以取太阳真火,可以回垂绝元阳……灸之则透诸经,而治百种病邪,起沉疴之人为康泰,其功亦大矣。”《扁鹊心书》云:“保命之法:灼艾第一,丹药第二,附子第三。”这说明艾灸具有广泛的治疗功效。故本研究通过以督脉、脾经、肾经、阳明经(胃经、大肠经)经穴以及背俞穴为主穴进行针刺和艾灸,对外伤性截瘫的治疗收获良效,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韩向明,田金洲主编.现代中医临床辨病治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089-1094.

[2]陈姣媛.针灸结合物理疗法对外伤性截瘫患者的康复治疗与护理[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33):98-99.

[3]陈锡栋,陈凌云,吴开丽,等.针灸加中药外洗内服治疗不完全性脊髓损伤外伤截瘫患者疗效观察[J].亚太传统医药,2011,7(2):19-120.

[4]关卫.外伤性截瘫的中医治疗及研究概况[J].医学综述,2007,13(11):873-875.

论文作者:孙大为,张洪翠,王大卫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3

标签:;  ;  ;  ;  ;  ;  ;  ;  

针刺联合艾炷灸治疗外伤性截瘫30例临床观察论文_孙大为,张洪翠,王大卫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