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投资与巴西的发展(1822-1929)_圣保罗论文

外国投资与巴西的发展(1822-1929)_圣保罗论文

外资与巴西的发展(1822-1929年),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巴西论文,外资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对于外资,人们对它的历史作用曾有过不同的看法。以前,因出现过接受外资过多而受到外资控制的现象,所以学术界出现了依附论的意见。然而本世纪五十年代后不少国家依靠外资取得了发展,但问题仍然较多,所以在发展意见出现后依附论依然有其影响。但从当前看,如:我国引进外资主要投入生产,不但成绩斐然而且经济形势十分稳定,依附论显然不适用了。然而,东南亚、韩国等国则相继发生了严重的经济动荡。同是利用外资,为什么有成功的,有发生危机的?巴西在历史上大量利用外资并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其成功的原因是什么?本文拟通过对巴西引进外资的具体剖析,来探讨这方面的是非、得失问题。

一、外资与社会发展

首先要讨论的问题是巴西为什么要引进外资?巴西独立之初国家又穷又弱,国库早被前不久离去的葡萄牙国王若奥搬运一空。当时国家穷得几乎连正常支出都难以维持。这时,欧洲的神圣同盟又叫嚣着要帮助葡萄牙和西班牙殖民势力到美洲来复辟,而巴西国力这时微弱到连海防也无人守卫的程度,不得不求人庇护。当时世界上英国最有钱,也最有力量,与巴西也是旧交,所以就求英国来保护。

巴西请英国保护,正中英国下怀。英国正想插足南美的事务,便乘机提出:如果要它来保护的话,巴西必须向英国开放市场、偿还原宗主国葡萄牙所欠英国的债务、承认与葡萄牙签订的有关英国在巴西享有特权的条约仍然有效,巴西应废除奴隶贸易,英国有权在巴西的商船上搜查奴隶等。

宗主国葡萄牙欠英国多少债务?累计金镑200多万。对刚独立的巴西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天文数字。葡萄牙向来仰承英国的鼻息,不敢不听英国的调停,然而为了恢复本国因拿破仑入侵所伤的元气,便提出要巴西偿还它当年投入巴西的1000万美元的债务,还要偿还昔日殖民当局向教会、商会及私人借的内债。到1831年4月,巴西的内债总额还有5.1万康托莱斯,内外债相加共8.8万康托莱斯之多,而它每年的收入仅为1.5万康托莱斯。

巴西权衡利弊,无可奈何地同意了英国和葡萄牙的种种要求。这就是巴西立国后“引进”外资的初衷和原委。

那么外资进入巴西起了什么作用呢?

1.发展了生产。1825年英国给巴西贷款500万英镑,合2435万美元。以后陆续加大了贷款数额(注:资料来源:根据卡约·小普拉多:《巴西经济史》,布宜诺斯艾利斯1960年版;联合国编:《外国资本在拉丁美洲》,纽约1955年版;若泽·马里亚·贝洛:《巴西近代史(1889-1964)》,斯坦福大学1966年版;弗雷德李波:《法国在拉丁美洲的投资》,引自《泛美经济事务》1948年秋季号第2卷第2期;巴西《农业、工业和商业部年鉴,1929》等书综合。)。这些贷款维持了巴西的财政,更发展了生产。

受外资变化最明显的是咖啡业。1821-1830年的10年间才出口咖啡3178000袋,而到1881-1890年时已跃增到51631000袋(每袋60公斤)了(注:沃纳·贝尔:《巴西经济—增长与发展》(Werner Bear:The Brazilian Economy-Growth and Development),纽约1989年版,第16页。)。1821-1830年,咖啡占出口的19%,到1891年上升到63%(注:沃纳·贝尔:《巴西经济—增长与发展》,第16页。)。1886年后,咖啡成为巴西经济的支柱。咖啡出口的收入,1822-1831年间平均为380万英镑,到1852-1861年间已上升为平均1090万英镑(注:莱斯利·贝瑟尔主编:《剑桥拉丁美洲史》第3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4年版,第747页。)。

2.废除了奴隶制,推翻了帝制。英国是个工业国家,需要劳动力、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巴西在独立后保留了落后的奴隶制。奴隶在劳动中积极性极差,所以需要许多奴隶才能完成工业国家少量劳力就能完成的工作。巴西对奴隶劳力的不断需求,促使葡萄牙奴隶贩子在非洲穷凶极恶地掠夺奴隶。无休止的猎奴行为严重地破坏了非洲社会。也破坏了英国的原料产地、销售市场和劳动力的来源。所以英国竭力反对猎奴和贩卖奴隶。迫于英国的压力,巴西在1850年不得不宣布不再从国外买进奴隶。经济的发展,引起了咖啡业种植园主和新兴的资产阶级与奴隶主之间的矛盾。新兴力量与落后的奴隶主阶级之间的斗争终于迫使这个曾是奴隶主掌权的国家从颁布胎儿自由法到1888年5月实行“黄金法”最终废除了奴隶制。奴隶制的废除使资产阶级问鼎政治。1889年11月12日,由资产阶级共和派领导的“革命”,终于结束了统治国家长达67年(1822-1889)之久的帝国政权,建立了共和制国家。

3.产生了一批新兴工业。共和国的建立(1889年)为巴西的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道路。一批新兴产业,如纺织业、畜牧业、可可业、糖业、制鞋和运输业等应运而生。国家的收入也大幅度地增加了,仅咖啡和天然橡胶这两项就得到了2200万英镑的年收入。

4.缓解了盲目发展的危机。19世纪末,巴西咖啡生产过剩。英国为保护它在咖啡业的投资,向巴西再提供1000万英镑的贷款。巴西在外资的帮助下征收国内商品印花税、消费税和直接所得税,并采取通货收缩、控制货币数量等政策,使1898年—1902年的4年中,国家的货币密耳瑞斯的汇率从8.5辨士上升到12.5辨士,不兑换纸币的总额从78万干度下降到67.9万干度(1871年,一干度等于一千密耳瑞斯,约为500美元)(注:若泽·马里亚·贝洛:《巴西近代史(1889—1964年)》,第15页。)。巴西在外资的支持下国家预算出现了盈余,在伦敦银行储存了黄金。1901年,巴西偿还了普鲁登特·德·莫赖特政府欠下的112万英镑的国库贷款。由于巴西废除了奴隶制度,又有大批外国移民的到来,再加上维持已发展起来的咖啡生产和实施偿债基金贷款法,使巴西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在世界金融市场中恢复了信誉,提高了国际地位。

从巴西独立到共和国建立后的历史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尽管巴西在开始引进外资时是被迫的,但外资进入后起了推动巴西社会发展的作用。

二、间接投资与直接投资

巴西在帝国时期主要是利用间接投资来保证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和发展。什么是间接投资:即是巴西政府用向外国私人企业借贷和发行向外国人出售的有价证券(包括国库券)的方式引进的外资。这种引资方式开始时是为了取得世界各国的承认并偿还宗主国所欠的旧债,后来则是在国家财政困难时为维持收支平衡而采取的一种手段。

19世纪时巴西引进间接投资的情况大致是:1825年从英国私人银行借得300万英镑。1825年到1850年间,向英国借到4次贷款共约430万英镑。1850年到1871年间借到7次贷款,共计1800万英镑(注:联合国编:《外国资本在拉丁美洲》,第49页。)。巴西的外债从1860年的560万英镑,上升到1870年的1230万英镑(注:巴斯包姆:《1889年建立的共和国之史实》,第120页;转引自苏联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著:《巴西史纲》(上册),辽宁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245-246页。)。1888年和1889年又向英国的罗思柴尔德财团借了两笔贷款,共计2600万英镑。

19世纪50年代前,巴西使用间接投资贷款主要办了几件事:一是归还殖民时期遗留下来的200万英镑的外债和内债;二是建设巴西帝国的政府机构;三是用于咖啡、甘蔗等农业;四是用于矿山开采。英资对矿山开采最为积极。明显的例子是它利用巴西政府向英国资本家提供的米纳斯吉拉斯金矿开采权,于1824年成立了第一家开采巴西金矿的英国公司。

英国是向巴西间接投资的主要国家。当然,英国对巴西的支持是有条件的,它的目的是获取更多的利润,所以巴西从英国银行借到100万英镑,巴西政府就必须委托该银行发行200万英镑的、在规定期限内偿还的债券,而这些债券则以票面的50%价格卖给该银行。所以说巴西要多还一倍的本金和多付一倍的利息。这就是外资对巴西剥削的本质。

然而,它的另一面效应却使巴西的经济运转起来。如英资到来之后,为了投资的方便,“不自觉”地帮助巴西发行了统一的货币,实行了固定的银行汇率,建立了金融体系。到19世纪50年代,巴西已出现14家银行、23家保险公司和3家贷款银行。1854年,巴西在英资的支持下在里约热内卢成立了巴西国家银行,它拥有独家发行钞票权。从此,纸币和有价债券的发行制度建立起来了。

19世纪50到80年代,开始大量引进直接投资。直接投资是外资来巴西后直接开办工厂、矿山和交通运输等国民经济部门的投资方式。外国向巴西的直接投资促进了巴西经济的发展。如外资在巴西建立了62家新的工业企业,8家矿山开采企业,20家轮船公司,3家城市交通运输公司和3家煤气公司(注:诺尔马诺:《巴西·经济类型研究》,查佩尔希尔1935年版,第161页;里约热内卢1935年版《商业日报》第61卷《商业回顾》,第137-142页材料统计。)。1852年,外资修建了铁路,1854年末建成第一条14.5公里长的铁路。1870-1889年间,通车铁路长度从1870年的745公里增加到1889年的9583公里,仅1888-1889年两年中,就新修建了1183公里的铁路。1894年为12260公里,1924年,则为30306公里。铁路建设中,英国资本起了主要作用。

英国资本还投入了巴西的金融业。如巴西著名的买办毛阿男爵开办的银行就得到了英资的支持。50-60年代,巴西除毛阿银行外,还在外资的支持下成立了14家银行,23家保险公司和3家贷款银行,从而出现了1857年巴西金融的繁荣景象。根据1888年政府委员会的调查,仅圣保罗一个州就有7家银行,其中2家就是英资支持成立的。

外资在巴西工业企业中投资,主要投向轻工业及为其服务的机械、动力工业,例如纺织业、食品业和发电站。据统计,1881年时得到外资支持的44家纺织企业中,就拥有2000台从欧洲进口的纺织机。1883年巴西建成第一座外资支持的70马力的发电站。1889年巴西已有636家工业企业,其投资分配为:纺织业占60%,食品工业占15%,化学工业占10%,木材加工业占4%,制革业占4%,服装业占3.5%,冶金工业占3%(注:埃托尔·费雷拉·利马:《圣保罗的工业发展(历史扎记)》,圣保罗1953年版,第52页;西蒙森:《巴西的工业发展》,圣保罗1939年版,第24页。)。这些产业部门无不是在外资的帮助下建立起来的。

1889年后,外国的直接投资增加了。英、美的投资从1880年的5300万英镑增加到1929年的3.85亿英镑(注:莱斯利·贝瑟尔主编:《剑桥拉丁美洲史》第5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第699页。)。外资进一步被引进到巴西经济的基础部门中去,如农业、工业、交通运输、金融和外贸等。

美资从1911年开始在巴西建立泛美银行。

由于外资的投入,共和国时期咖啡生产继续蓬勃发展。19世纪80年代,咖啡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50%以上,占巴西出口总值的70%(注:陈芝芸:《拉丁美洲对外经济关系》,世界知识出版社1991年版,第13-14页。)。1990-1904年巴西咖啡占世界总产量75%以上。(注:诺尔马诺:《巴西:经济类型研究》,第40页。)其中,自然条件好、离出口地点近的圣保罗州的咖啡产量就占全国咖啡产量的60%以上。咖啡的利润投入到工业部门,使圣保罗成为19世纪末巴西的金融和工业中心。

外国资本也直接投资于金融、工业和外贸。仅1900年,就成立了6家英国公司,5家比利时公司,4家法国公司,2家意大利公司,1家德国公司,1家美国公司,1家葡萄牙公司和1家阿根廷公司。(注:马拉加里加:《经济形势的发展》,阿雷格里港1958年版,第87页。)1911年,在巴西设有3家英国银行的分行,还有德国银行、意大利银行和法国—比利时—意大利联合银行的分行。

外国的投资热,促进了巴西工业的发展,到1920年时工业企业已增加到13336家,这些企业中食品工业占40.2%,纺织工业占27.6%,服装工业占8.2%,化学工业占7.9%,其他工业16.1%。到1929年时,纺织厂全国有347家。这一时期动力工业也有很大的发展,1920年全国共有325座发电站,发电能力达431200马力,可供3045家企业用电。从1921-1928年,又有124座发电站开始发电,总能量为198629马力。在一些雇佣工人多、技术比较先进、规模较大的企业里,电力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蒸汽力和水力。

19世纪末20世纪初,巴西引进外资的特点在农业方面仍然是咖啡、橡胶、棉花等部门。工业方面也依然是轻工业,尤其是食品加工业和纺织业。经济布局向东南转移。主要转向圣保罗州(咖啡)、米纳斯吉拉斯州(矿)、南里约格朗州(畜牧、玉米、小麦、水稻,并生产腌肉)以及里约热内卢州部分经济区(咖啡),而一度在国家经济中起过作用的北方和东北地区(甘蔗和棉花)由于得不到外资的支持而衰落了。巴西较大的企业、几乎全部交通运输业和贸易业都得到了外资的支持。

三、既依附又发展

巴西的发展依靠了外资,外资多了免不了在某些经济领域中产生一些对外国资本的依附性。这里的依附性指的是巴西在发展过程中不得不依靠外国资本、市场和依赖外国贷款和直接投资的种种现象。

巴西在咖啡生产上依靠外资的现象比较突出,外资投入很多。1825年英国贷给巴西500万英镑,1828年40万英镑,1860年560万英镑,1865年600万英镑,1870年1230万英镑……,这些资金大部分用于发展咖啡生产。1895-1916年间,为了进一步发展咖啡生产,巴西又连续向英国借了10多笔的贷款,共计8000多万英镑。1908-1916年间,法国向巴西提供5笔贷款,共计3亿法郎以上。巴西外债从1900年的4560万英镑,增加到1910年的12930英镑(注:联合国编:《外国资本在拉丁美洲》,第49页。)。

巴西的咖啡产量,从19世纪70年代占世界产量的50%提高到20世纪初的75%以上。20世纪初的几十年中,咖啡的出口平均每年占巴西出口总值的50%以上。到1925-1929年,咖啡生产和出口为巴西提供了75%的外汇收入。

1833-1889年,咖啡的增长使巴西外贸增长了6-7倍(注:E·布拉德福德·伯恩斯:《简明拉丁美洲史》,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第180页。)。但是严重地依赖国际市场,一旦市场动荡就会产生危机。果然,1905年时,咖啡价格突然下跌了50%以上,而巴西咖啡的库存量则占世界咖啡年销量的70%。为此,巴西政府为了挽救咖啡生产,利用信贷人为地提高咖啡的价格。巴西政府资金不足,不得不向外国银行借贷。1906年又由国家出面收购市场上多余的咖啡,人为地稳定咖啡行情。结果当然是巴西政府付出了沉重的代价。1906-1910年间为提高咖啡价格而向外国资本家借下的贷款,一直到1945年尚未还清(注:卡约·小普拉多:《巴西经济史》,第244页。)。这是依附性的突出表现。

类似的情况也存在于进出口贸易之中。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在巴西进出口贸易中居第一位。19世纪50-80年代,英国对巴西出口的工业品中轻纺织品占63.2%。当时,外国货充斥巴西市场。1889-1930年时,巴西商品出口主要依靠欧美市场。出口品中的咖啡、橡胶、糖、原棉、可可、烟草等,不是输往英国,就是美国和法国(注:见1889-1930年巴西商品出口结构表。资料来源:《巴西统计年鉴.1939/40》(Anuario Estatistico do Brasil,1939-40)表三,第1377-1378页。)。

然而这并不说明巴西对外国资本总体上的依附,因为巴西政府在国家主权上从不让步(注:巴西因1861年英国水兵在里约热内卢攻击巴西行政机关和1862年英国公使威廉·杜格尔·克里斯蒂要求赔礼的无理要求及傲慢行为而于1863年与英国断绝外交关系。),在利用外资上也逐渐有了主动性。一战期间,工业品进口减少,政府为了弥补不足就引导外资投入基础经济部门,如农业、牧业、采矿业、轻纺业、铁路、金融和动力等工矿业部门。政府的主动性指导使巴西的工业在一战期间和一战结束后到本世纪20年代有很大的发展。工业发展的结果自然减轻了国家对间接外资的依附。1900-1929年间,巴西国内生产总值的人均年增长将近2.5%,1925-1929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110美元(注:参阅莱斯利·贝瑟尔主编:《剑桥拉丁美洲史》第5卷,第699页。)。1889年已有工业企业636家,1890-1895年间又建立了452家,到1907年已有3250家,至1920年时共有13336家工业企业了。

以纺织业和食品加工业为主的工业部门,到1920年时共雇用了3万工人。制造业雇用27.5万工人。从占资本投入看,纺织业占40%,食品加工、服装、肥皂、蜡烛占45%。虽然从工业企业的布局看,还限于国内的主要地区。1907年时的工业产量,联邦区占33%,圣保罗州占16%,南里约格朗德州占15%,其他州共占35%(注:卡约·小普拉多:《巴西经济史》,第276页。)。也就是说,两个州和一个联邦区的工业产量就占了全国工业总产量的一半以上(64%)。20年代时,圣保罗一个州就占巴西工业生产的55%。这时开始形成了有水力发电、铁路交通和初具市场条件的,以圣保罗、里约热内卢和贝洛奥里臧特为中心的东南部大工业区。1925年时巴西的工业已占国民生产总值的5%-15%了。

重要的工商企业在外商的投资下也有很大的发展。如巴西的铁路就得到显著发展,“巴西修筑铁路,大部分用的是法、比、英、德的资本”。巴西全部商业资本的46%来自英、德资本(注:参阅《列宁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第787页。)。20世纪20年代,外国资本已投资到工业制造业,如冶金工业就得到英国、美国、比利时和瑞典等国家资本的支持;又如巴西赖以发展的动力基础工业绝大部分得到了外国的投资。外国公司和外国股份公司已拥有877000多干度的资本。这些外企或合资企业的工业企业产值,占全国工业产值的48%。

外资也有利于发展农业。1926年,农业产值为600万康托莱斯(包括咖啡产值),而工业产值则仅有360万康托莱斯(注:巴斯托斯:《巴西资本主义发展过程》,圣保罗1944年,第170页。)。相比之下农业的发展还是较快的。

民族工业也开始发展。到1927年,巴西民族资本的股份公司已有14家。民族资本与外资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许多巴西公司与外国银行和垄断组织挂钩。以工业股票和有价证券为例,其中59.1%是外国资本,本国资本仅占40.9%左右。

所以,巴西1822-1929年的发展进程中在发展之初和不甚发展时不得已而依附了国际市场和依靠外国资本,但在适当的时候又能利用国际形势指导外资投入到了需要资金的工业企业中去。应当说巴西是从依附走向了发展,或者说利用依附促进了发展。

四、利用矛盾减轻依附

巴西在发展经济过程中尽量利用资本大国在巴西的竞争竭力避免和摆脱可能的依附,也就是说在发展中多方位地引进外资而努力挣脱依附。这一点是相当突出的,也是值得重视的。尽管在20世纪以前,英国在巴西的投资占了绝对的优势,然而德国、美国和法国等国资本也相继进入巴西。外资在巴西的竞争使巴西能多方面筹措资金,因而避免了对某一国家过分依赖而使它有对巴西发号施令的可能性。19世纪晚期德国工业赶上并超过英国,巴西引入了许多德资。经历了1861-1865年南北战争的美国经济迅速发展,到世纪末超过了德国,也积极参加了在巴西的资本投资竞赛。美国尤其利用它的地理优势,从1865年起,就成了巴西咖啡的最大购买国。1870年后,巴西有一半以上的咖啡豆卖给了美国(注:E·布拉德福德·伯恩斯:《简明拉丁美洲史》,第226页。)。

19世纪末,美国对巴西的投资已有5000万美元。1915年纽约花旗银行在巴西设立了最早的两家美国银行。

英国不甘落后,在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前,它在巴西的投资总额为141300万美元,占外国在巴西投资总数的一半以上,超过美国总投资的2倍多(注:《美国在拉丁美洲投资》,第82页;《农业·工业和商业部年鉴·1929年》,里约热内卢1929年版,第127页。)。美国的投资尽管在数量上不如英国,但在增长速度上却大大超过了英国。在1921年巴西经济衰退时期,美国成了巴西的大债主。美国在1918年和1922年向巴西提供了不少贷款。1929年时,美国在巴西的投资总额为47600万美元(其中19400万美元为直接投资),比1913年增加7倍半,而英国的投资总额只增加了23.4%,英国在巴西的金融霸权正在逐渐失去。仅是向巴西出售汽油、煤油、煤炭、汽车、各种仪器、日用品、小麦、粮食及其他商品的卖主。英国货只占当时巴西进口总额的三分之一。而美国已是巴西矿产原料、农业原料、橡胶、咖啡、可可、水果及其他产品的最大买主,约占巴西出口的50%。1922-1926年,巴西对美国的出口额由4890万美元增至11330万美元,美国商品的进口额则由11690万美元增至21800万美元。同期,巴西对英国的出口额只由5510万美元增加到7310万美元,而英国商品进口额却由2970万美元减少到1590万美元(注:《泛美联盟公报》,1931年2月,第163页。)。1928年时,巴西出口品的42.2%是运往美国的,而只有6.5%运往英国。进口品中,美国商品占31.1%,而英国商品只占19.2%(注:温克勒:《美国在拉丁美洲的投资》,波士顿1928年版,第275-283页;莫拉:《外国资本在巴西》,圣保罗1959年版,第67-68页。)。

英、法向巴西贷款的主要目的是影响巴西的进出口贸易,因此,英法资本主要用在与外贸有关的铁路和港口的修建上。而美国的贷款主要用于生产和制造业方面,为打开局面常常用拢络感情的办法建立亲美的关系网,为美国更多的直接投资、掠夺巴西的自然资源创造条件。例如美国钢铁公司在米纳斯吉拉斯州的工业中投资7500万美元,美国熔炼公司投资约2亿美元,加速开发该州的锰矿工业。1928年,该州政府又得到美国银行家一笔860万美元的贷款,不久又得到第二笔800万美元的贷款。又例如,美国给南里约格朗德州4200多万美元贷款,美国斯威夫特公司、阿摩尔公司、狄龙—里德公司等著名的大公司,在这个畜牧业盛行的州的经济和政治生活中起了重大作用。当然,英国也注意政经合一的贷款,例如,1929年伦敦银行家给圣保罗州200万英镑的贷款。路易斯联邦政府也得到英国900万英镑的贷款。但这些贷款基本上落到了圣保罗大庄园主手中,对工业发展的作用不大。

英国一直是向巴西提供贷款的最大的银行家。然而,在竞争中遭到了美国强有力的挑战。(德国因一战失败而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退出了巴西。)纽约国民银行、狄龙—里德公司和其他美国银行与英国银行进行了剧烈的竞争。美国银行除以前提供多笔贷款外,1926年狄龙—里德公司向巴西提供一笔6000万美元的贷款,1927年又给了一笔4150万美元的贷款。1926-1927年间,美国金融资本家还向南里约格朗德和米纳斯吉拉斯州提供了总数达4850万美元的贷款。而英国从1922-1927年,一共才向巴西提供了两笔贷款,总数为1900万英镑。到1929年时美资已成了巴西主要的外国资本。

巴西在外国资本彼消此长的斗争中利用它们之间的矛盾尽可能地摆脱制约,并利用资本大国的竞争不断争取到新的投资,开发新的经济领域。巴西在美资排挤英资和德资的斗争中得到了新效益,使本国利用外资的方式从金融、咖啡业进入了工业。从此,国家进入了以效仿美国工业化为发展目标的时代。

巴西是一个外资起主导作用的国家,又是一个利用外资使用国民经济发展的国家。正如一位著名的经济学家说的:在巴西的经济中,“外国资本的活动占着中心的地位,成为巴西经济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不了解这一点,就不可能充分了解巴西经济的任何一个方面。”(注:卡约·小普拉多:《巴西经济史》,第308页。)

外资到巴西来的目的自然是为了增殖。它剥削巴西,是一种以经济面貌出现的殖民主义行为。但在另一方面,产生的意想不到的结果是起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的作用(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68页。)。马克思在《不列颠在印度统治的未来结果》里说:“英国在印度要完成双重使命:一个是破坏性的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的社会;另一个建设性的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第70页。)外资进入巴西后也奠定了“西方式社会的物质基础”。所以外资不单是一个有剥削行为的魔鬼,它的引进对国家建设也有有利的一面。

外资进入后的问题是你如何处理好它的剥削和建设之间的关系。巴西引进外资开始时以间接投资居多,后来注重直接投资。直接投资主要用于发展生产。国家发展了,经济上有了偿还债务的能力,所以外资虽然剥削了巴西,却没能使它成为依附于他人的国家。

巴西的发展很重要的方面在于咖啡生产上。咖啡生产占了国民经济的主要部分。所以巴西在这一段历史里用的是单一生产的方法。单一经济在传统的观念中是不可取的。不过研究历史不能超越时代。巴西在发展之初工业还很落后,发展工业需要大量的资金和漫长的时间。资金的积累需要一种有效的手段。巴西是个农业国家,它的农业特色是长于咖啡生产。咖啡生产简单易行,见效快,又受国际市场欢迎,积累资金容易,所以它用发展咖啡的办法为国家积累资金是个扬长避短的有效的方法。事实上咖啡生产也为国家积累了大量资金,为国家偿还外债和发展工业起了重大的作用。所以对巴西的咖啡生产的历史作用不能因单一经济而一笔抹杀,应当充分估价它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历史作用。在国家的工业尚不发达的时期,这种生产也不失为一种为了积累资金而因地制宜的办法。

巴西的发展向我们揭示,为了发展需要摸索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世界上没有一种固定的模式。更不能拿一种自以为正确的模式来套某个国家的发展道路,来评论它的是与非,得与失。巴西的历史还告诉我们,为了发展免不了要作出一些牺牲。发展没有不付出代价的,如果付出了代价而得到了发展,那么这个代价是值得的。

诚然,人们希望少付代价多收成果。然而为避免本国经济因引进外资所可能出现的某些弊端而拒绝利用外资无异于“因噎废食”,是不可取的。在当代世界,广大发展中国家为了发展本国经济,引进外资不失为一种有效办法。可以依据本国国情,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形成自己的发展道路。

标签:;  ;  ;  ;  ;  ;  ;  ;  ;  

外国投资与巴西的发展(1822-1929)_圣保罗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