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性脑梗塞护理中优质护理服务的临床应用效果观察论文_宋晓雯

宋晓雯

(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 上海 200072)

【摘 要】目的:研究优质护理在老年性脑梗塞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8月至2015年4月间收治的68例老年性脑梗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利用数字随机分组法原则,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4例病例。观察组为优质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与生活质量评分情况。结果:①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7.06%,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为79.41%,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②护理前,两组患者的躯体功能、心理状态评分差异不大,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取护理干预措施后,观察组的躯体功能、心理状态评分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具有较大差异,两组数据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在老年性脑梗塞护理中应用价值较高,有利于提升患者满意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脑梗塞;优质护理;老年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3-5028(2015)8-0774-02

目前,我国老龄化发展趋势越来越明显,老年性脑梗塞发生率逐渐上升,这类患者的脑部发生血液循环障碍,且局部存在缺血、缺氧现象,可诱发局限性脑组织缺血性坏死,对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了很大影响[1]。现阶段,患者对医院的护理服务有着非常高的要求,以往常规护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患者需求,必须树立新的护理理念,提高患者满意度,为其提供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取得较好的护理效果。本文主要分析优质护理在老年性脑梗塞护理中的应用价值,选取我院收治的68例病例进行研究,现作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我院在2012年8月至2015年4月间收治的68例老年性脑梗塞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数字随机分组法原则,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4例病例。观察组为优质护理,男性20例,女性14例,年龄在60至81岁间,平均年龄(68.42±4.35)岁。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男性19例,女性15例,年龄在60至80岁间,平均年龄(68.76±4.17)岁。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对比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定期巡查病房,对患者病情变化进行观察,检测相关指标,主要包括肾功能、肝功能、血常规、心电图、尿常规等检查,对患者给予健康教育干预,便于患者对疾病知识增强了解。

观察组:优质护理。①创造良好的休息环境。护理人员要确保病房内的干净与整洁,为患者营造良好的疗养环境,在护理干预过程中,注重鼓励、关心患者,实施心理干预,取得患者信任,保持良好护患关系,告知患者脑梗塞发生的原因,让患者对相关的疾病知识增强了解,鼓励其战胜疾病,对疾病治疗充满信心。以患者需求为依据,对治疗方案进行制定,了解患者的情绪变化情况,告知患者良好的心情可促进病情的改善。②康复护理。脑梗塞患者通常伴有肢体功能障碍,因此,护理人员要明确诱发不良事件的危险因素,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干预,可将床两侧安装护栏,预防摔倒。确保病房室内的洁净,让患者能够安心疗养。待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后,可参与康复训练,关节部位可参与被动训练,对四肢关节进行锻炼,在自主运动中,需强化患者的主动运动能力,每天训练2次,每次坚持时间为30min。患者可进行四肢拉伸、床上翻身等运动,根据其恢复情况,逐渐过渡至平衡训练。③指导患者正确饮食。患者需食用低脂肪、粗纤维丰富的食物,注重蛋白质、钙、钾等物质的补充,不可食用酸冷、辛辣等刺激性强的食物。④心理护理。患者在治疗期间,护理人员要注重观察其情绪的变化情况,了解患者心理状态,脑梗塞发病比较突然,且伴有肢体活动障碍、感觉器官障碍,对患者生活质量产生了严重影响,导致患者易产生焦虑、恐惧等情绪,这对疾病改善非常不利,为了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护理人员必须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告知患者疾病产生的原因与治疗方法,让患者保持良好心态,将心中的顾虑消除,可鼓励患者倾听舒缓音乐,缓解心理压力。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与生活质量评分情况,并进行对比。护理满意度:经问卷调查的方式评估患者满意度,评估内容包括护理技巧、护理熟练度、护理态度、护理内容全面性等,评估分值在0至100分间,满意:≥80分;较满意:60至79分;不满意:≤59分。

生活质量评分:利用GQOLI-74(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2]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评估内容包括患者的心理功能、躯体功能,每个项目下有多个小条目,每个小条目的分值在1至5分间,分值越高,表明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收集脑梗塞患者的临床资料,数据资料利用统计软件(SPSS16.0)分析,不同类型的数据资料采用不同检验方法,计数资料给利用X2检验表检验,计量资料利用t检验表检验,表示形式为±标准差(±s),P<0.05表明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估

观察组的护理满意、较满意、不满意患者分别为23例、10例、1例,总满意度为97.06%。对照组的护理满意、较满意、不满意患者分别为16例、11例、7例,总满意度为79.41%。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更高,两组数据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脑梗塞因脑部动脉出现粥样硬化,导致血管内膜受到损害,致使管腔出现狭窄现象。脑梗塞的发生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针对这类疾病,通过给予临床治疗,病情可得到控制,在接受治疗的同时,还需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同时改善患者病情,取得更好的护理效果与临床疗效[3]。

优质护理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不仅注重对患者病情的观察,还提倡实施心理干预,该护理模式与传统护理存在较大差异,要求护理人员坚持以患者为中心,注重提高自身的护理技能,提升护理水平。有研究表明,老年脑梗塞患者接受护理干预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4],优质护理干预的内容非常丰富,包括康复训练、饮食干预、心理干预等,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可获取家属认同[5]。

通过本次研究发现,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达97.06%,且躯体功能、心理状态生活质量评分均得到明显改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这表明优质护理在老年性脑梗塞的护理中应用效果显著。优质护理服务要求护理人员指导患者的康复训练与饮食,稳定其病情,尽量满足患者需求。本次研究证实,优质护理所取得的效果优于常规护理,主要原因在于优质护理注重鼓励患者接受康复训练,促进其运动功能的改善,可提升其生活质量。在护理过程中,要对患者给予心理指导,提高临床治疗依从性。

综上所述,优质护理可在老年性脑梗塞护理中充分发挥作用,对患者运动功能、神经功能均能够起到改善作用,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提高护理质量,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可以取得更确切的护理效果,易于被患者所接受,在老年性脑梗塞护理中应用价值更高,能弥补传统常规护理中的不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陈粹,王延芬.优质护理服务在老年性脑梗塞护理中的应用[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3,07(07):156.

[2]于锦红,勾霞.优质护理服务在62例老年性脑梗塞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外医疗,2015,18(08):170-172.

[3]朱晓霞.优质护理在脑梗塞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02(07):1350-1351.

[4]严霄飒.优质护理服务在老年性脑梗塞护理中的应用[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5,06(02):140+142.

[5]胡红艳.优质护理服务在51例老年脑梗塞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4,23(13):109+111.

论文作者:宋晓雯

论文发表刊物:《河南中医》2015年8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

标签:;  ;  ;  ;  ;  ;  ;  ;  

老年性脑梗塞护理中优质护理服务的临床应用效果观察论文_宋晓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