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世界城市发展条件与前景初探_世界城市论文

中国世界城市发展条件与前景初探_世界城市论文

关于中国世界城市发展条件与前景的初步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论文,前景论文,条件论文,城市论文,世界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摘要 本文简要回顾了“世界城市”的理论背景及国内有关建设国际性中心城市的设想,根据世界城市的概念体系和理论框架,重点分析了中国建设世界城市的可行性和主要制约因素,并对中国未来世界城市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初步评价。

关键词 世界城市 国际化 发展

分类 (中图法)F123.7 (科图法)56.164

随着对外开放政策的深入,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社会经济文化联系正在日益加强,国民经济国际化的深度与广度逐步提高。这一过程伴随着国家和地区宏观社会经济空间结构的重大变化,并正在对全国范围的城市发展产生深刻影响。在这一宏观背景下,发展和建设国际性中心城市已成为当前我国城市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同时,这一新趋向也为我国城市研究和城市规划提出了新的重大议题:第一,主要中心城市发展国际性功能的可行性和潜力;第二,在传统体制下形成的全国城市体系格局调整和变化的主要方向是什么;第三,与国际化进程同步的城市产业结构转变,将对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演变产生何种影响。借鉴国外学者的“世界城市”理论及有关研究成果,分析我国主要城市面向国际化的发展条件和发展前景,将有助于提高我们对上述问题的认识,从而为制定正确的城市发展战略提供理论依据。

1 “世界城市”的理论与实践背景

1.1 “世界城市”理论框架

在世界经济趋向国际化和全球化、服务业经济日趋发达、各国间社会经济与科技文化联系和交流日益增强的全球背景下,美国学者弗里德曼(Friedmann)等人于80年代提出了世界城市体系假说。指出从全球角度看,城市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城市的集聚力和辐射力以及城市体系的空间尺度已由国家范围扩展到全球范围;世界上一批有重要国际化功能和全球性影响力的枢纽城市——世界城市(World-city)正在发展,而每一个世界城市的国际性功能决定于该城市与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方式和程度。在这种理论框架中,弗里德曼根据7个指标在世界上经济核心国家(core countries)和半外围国家(semi-peripheral countries)的范围内,选择了30个主要城市做为已经形成、或正在发展的世界城市,包括伦敦、巴黎、纽约、东京、鹿特丹、法兰克福、苏黎士、芝加哥和洛杉矶等(中国和印度等被列为外围国家的城市未被包括在分析范围内),并构造了这些城市间的等级体系。这7个指标是:①有世界意义的主要金融中心;②跨国公司总部所在地;③国际性机构集中度;④商业服务部门的高速增长;⑤主要的制造业中心;⑥世界交通网络上的重要枢纽;⑦城市人口达到一定规模。

近几年来,针对世界城市发展的理论与实证研究成为国际城市研究中一个引起广泛兴趣的热点议题,有关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三方面:第一,选择指标构造全球范围的世界城市体系;第二,分析某一类与跨国经济互为依托的现代服务业部门,如财会咨询、工程咨询以及国际金融和保险等在全球范围的分布体系及其与世界城市网络格局的相关性;第三,对某个世界城市发展历程的研究。从这些研究中可以概括出以下关于世界城市发展特征的重要结论:

(1)国家和区域经济的国际化是世界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当前,已被普遍承认的世界城市主要集中于在世界经济一体化过程中居主导地位的三大中心区——北美、西欧和亚太地区三个区域。

(2)区域经济和城市经济由工业化经济向服务型经济的转变,是促进世界城市形成与发展的重要因素。当前比较公认的世界城市都是以服务产业为中心职能的,其中高度发达的金融、贸易、专业技术咨询、市场信息服务、R&D等生产性服务与跨国经济的发展互为依托,十分重要。

(3)世界城市的发展一般对区位条件有很高的要求。已经取得世界城市地位的城市呈现明显的区位特征:绝大多数是由在全国社会经济体系中占有绝对优势的首都城市发展成的大都市区;绝大多数位于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带;是国际交通运输网和跨区域通讯网络上的重要节点。高科技信息技术和高度发达的交通通讯设施是世界城市得以发展的必要物质基础,目前最重要的世界城市都位于世界信息网络的主要节点上。

(4)在全球变化的动态格局中,随着国家与区域经济比较优势的变化,世界城市与专业化的国际性中心城市的构成与排序也在发生较大的变化,其中最突出的一点就是亚太地区城市地位的上升。在研究中被普遍提及的位于全球网络之上的亚太地区主要城市包括东京、香港、新加坡、悉尼、墨尔本、汉城、台北和曼谷等。我国近年来建设国际性中心城市的呼声正是这一世界潮流的体现,中国大陆主要城市成长为世界城市的可行性也随之成为国际关注焦点。

1.2 国内有关建设国际性中心城市的规划设想

近年来,建设国际性城市或国际性商贸中心的发展目标出现在国内许多城市的城市规划文件或政府制定的社会经济发展战略中。有关学者也就此提出了各自的观点,探讨中涉及的城市主要位于沿海地区,其中既包括传统的核心城市,如上海、天津和北京;也有近年来发展迅速的重要沿海城市,如广州、大连和青岛;还有一些在对外开放过程中日趋活跃的南方沿海城市,如深圳、湛江、北海,等等。除此而外,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向沿江和沿边的不断深入,一些内陆中心城市(以武汉为代表)和少数边贸城市也提出了发展国际性经济功能、建成国际性城市的设想。

归纳上述城市提出的有关规划目标,可以发现以下相似点:①都以“国际性城市”、“国际性……中心”为目标,但对概念内涵没有明确界定;②基本上都是90年代初提出的;③多数以2000年或2010年为实现发展目标的时限;④多数以发展第三产业和高科技工业为发展国际性城市的产业基础。

显然,上述规划中所普遍采用的“国际性城市”或“国际化城市”概念,与弗里德曼的“世界城市”的概念内涵并不一致。国内有些提法似乎在发展国际性城市功能与建成有国际意义的全球范围内的重要城市两个概念间有所混淆,对于一个城市发展重要的国际性功能的必要条件缺乏足够的认识。本文将根据世界城市的概念体系和理论框架,初步分析中国发展世界城市的条件和潜力。

2 中国发展“世界城市”的背景与条件

根据现有的对世界城市的规律性认识,我们从以下四个方面考察中国规划和建设“世界城市”的可行性和制约因素。

2.1 社会经济国际化的宏观区域背景

世界城市是作为国际化的国家或区域经济与世界体系的连接点而产生和发展的。中国曾长期游离于全球发达的市场经济体系之外,80年代以来我国对外贸易额、外资流入量以及外商独资和中外合资企业的增长趋势和地区分布表明,中国国民经济与世界体系的总体联系强度正逐步提高。同时,正在发展中的国际交流和联系呈现出较为鲜明的区域特征。东部沿海地区是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其社会经济国际化水平目前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同时,在东部沿海地区内部,受政策环境、已有社会经济基础和产业结构、宏观区位等因素的影响,各省市建立国际经济联系的速度、强度和结构方式也已初步形成区域分异。

迄今为止,中国大陆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资金、物资、技术、人员和信息交流的空间分布,高度集中在沿海省市。相应地,对于支持跨国性经济活动的服务业的需求增长也集中在这些地区。据计算,1979年至1994年期间,中国利用外资总额达980亿美元,其中80%以上投向沿海地区;1994年沿海地区吸收了85.7%的全国外商直接投资总额,其中广东、上海、江苏、山东和福建五省市所占比重高达62.8%。1994年全国各省市中,国民生产总值中国际贸易额比重最高的省市是广东(62.3%)、上海(46.7%)、辽宁(32.1%)、天津(29.9%)和北京(23.1%);1994年,广东、辽宁、上海、山东、江苏五省市外贸总额占全国总量的52%。

分析各省市国际贸易主要伙伴以及外资主要来源等方面的差异,可以发现中国大陆在国际经济联系方面已经初步形成了几大区域集团:以环渤海地区为中心的北方区域;以珠江三角洲为中心的南方区域;以上海、长江三角洲为中心的中部经济区域。其中,环渤海经济区位于华北、东北、华东三大区的结合部,是中国北方广大地区进入太平洋、走向世界的便捷通道。同时,该地区是我国参与东北亚经济区区域性国际合作的核心区域。南方区域与港、澳、台、新加坡及其他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经济联系十分密切,是中国大陆参与“大中华经济圈”的核心部分。中部区域依其在全国沿海的中心位置,是建立全方位国际经济联系的枢纽地带。

2.2 现代化服务经济的发展水平与开放程度

高度发达的现代服务经济是支持世界城市发展的重要产业基础,而中国第三产业发展长期滞后,高级服务经济部门的市场化程度和对外开放程度仍很低。从总体上看,中国服务经济在发展水平和体制环境上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难以在短期内消除。毫无疑问,这将制约中国城市加入世界统一体系的进程。

在世界主要工业化国家,服务业都已成为最主要的国民经济部门。美、法、英、德、日等国,服务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高达50—70%,而中国第三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至今仍停留在30%以下。世界银行对中国产业结构的研究指出:“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在发展批发和零售贸易、金融、保险和银行服务、房地产和住宅服务、法律服务、卫生和教育服务的规模和阶段上仍然严重落后。”当前发达国家和拉美、东南亚等市场经济比较完善的发展中国家的中心城市,都以第三产业为中心职能。例如,纽约、东京、墨尔本和新德里几大城市的全部就业人口中,第三产业所占比重都在65—85%之间。另外,这些城市的服务经济行业普遍对外开放,国际化程度高。相比之下,我国城市经济综合发展水平相对较高的主要中心城市,如上海、北京、天津、广州等,第二产业主导型向第三产业主导型的产业结构演变明显滞后。

中国政府关于第三产业对外开放领域及程度的宏观控制,一方面有利于保护国内新兴的和高层次的第三产业行业,另一方面则限制着全国服务经济国际化发展的速度、深度和广度。近两年来,政府对外商进入中国兴办第三产业的政策限制有所放松,但在可进入行业、开展业务的允许范围、空间区位等方面有明确规定。上海、北京、天津、大连、青岛、广州和5个经济特区是商业领域对外开放的首选区位,外贸领域的外商投资只限于保税区;在国家批准的11个旅游度假区内允许外商开发与合作;外资银行等外资金融机构在大陆仅能开展外币业务等。可见,中国正在逐步地选择性地发展能够与国际接轨的现代服务经济,而处于领先开放和发展地位的有关城市或地区无疑在国际化方面具有相对优势。外国银行设立的代表机构或分支机构首先集中出现于上海、北京、深圳和厦门的重要原因就在于此。

2.3 现代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与网络结构特征

现阶段,中国交通运输、能源、通讯等传统基础设施能力仍落后于国民经济发展需求,以先进光电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现代基础设施的发展历史更短,网络内外连通度较低,还没有形成世界通讯信息网络上的重要结节点。这种现状显然不足以支持现代化、国际化的金融、贸易、信息服务和技术服务等部门的普遍迅速发展。80年代以来,能源、交通运输和邮电通讯等基础行业一直是我国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投资重点。十几年来,沿海地区在港口与机场建设、高速公路建设等领域进展较快,综合运输体系初步形成,对内对外联系条件都有明显改善,全国邮电通讯网络和信息网络的建设也逐步展开。延伸到全国七大区的光缆干线的建设已基本完成,并在上海与国际海底光缆干线连通;越来越多的商业性联机信息服务网相继开通;金融电子化已取得初步成果,全国性金融卫星通讯网已从1991年开始运营,全国证券交易系统通过卫星通讯网首先在广东、福建、海南三省和北京、广州、厦门等城市投入运营。在这些项目建设过程中,北京作为全国信息中心的地位更加突出,上海作为全国经济对外联络节点的功能有所强化。

2.4 周围国家和地区“世界城市”发展的动态格局

世界城市的影响力是跨国界的,相应地,其发展潜力必须在超越国家和地区界限的更广阔的区域背景下去考察。亚太地区经济国际化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趋向以及在这一背景下亚太地区世界城市的发展动态是中国大陆发展国际性中心城市外部环境的重要因子。随着60年代以来日本、亚洲四小龙和东盟国家在世界经济中地位的迅速上升,其内部一些城市也在快速国际化,并正在相互激烈竞争进入世界城市体系。

由于区域背景、历史基础、区位条件、政策环境等因素的差异,这些城市与全球和地区经济的联系方式和联系程度及其变化是不一样的,也就是说它们作为“世界城市”的发展水平和发展方向不同。根据其目前的国际化功能和强度,可划分为三个发展层次:Ⅰ、一级世界城市,东京;Ⅱ、国际性金融中心,香港、新加坡;Ⅲ全球地位正在上升的国家和地区中心城市,汉城、台北、曼谷和马尼拉等。中国大陆城市的国际化进程刚刚起步,作为后来者,任何一个向世界城市进军的候选者都将面临着与东京、香港、新加坡、汉城和台北等大都市的竞争与合作。

从国际社会经济联系与地区性国际经济合作的角度看,位于中国北方的世界城市的产生和发展将直接受到东京和汉城的影响。南部的世界城市的发展潜力则与香港、新加坡和台北的演化密切相关。而上海能否在亚太地区及至全球范围内重新获得重要地位,既依赖于中国社会经济国际化的发展前景,也依赖于其与亚太地区现有国际大都市的全面激烈竞争。

3 中国未来世界城市发展前景评价

3.1 主要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评价

分析我国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单项指标(见表1),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表1 我国城市单项社会经济发展指标(1993)

Tab.l The rank list of China's major cities by index of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1993)

评价指标位居前六位的城市(依次)

市区非农业人口 上海、北京、天津、沈阳、武汉、广州

[]国民收入 上海、北京、天津、广州、沈阳、武汉

市区工业总产值 上海、天津、广州、北京、深圳、沈阳

[]铁路货运量(发送)北京、太原、武汉、大连、天津、成都

[]公路货运量北京、天津、沈阳、大连、上海、重庆

[]航空货物及邮件量 北京、广州、上海、成都、厦门、西安

海港吞吐量 上海、天津、秦皇岛、广州、宁波、青岛

外贸口岸出口总额上海、广州、深圳、天津、大连、青岛

实际利用外资金额上海、苏州、广州、深圳、厦门、大连

利用外资新签合同数 上海、北京、天津、深圳、苏州、广州

注: 为1992年数字。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1993。中国城市统计年鉴,1993—1994。

第一,上海、北京、天津等传统的主要中心城市仍具有最高人口规模和制造业生产规模;第二,铁路、公路、航空和海洋运输等多种交通运输方式的主要集结点中,重合度较高的是北京、上海、天津、大连和广州,即这些城市在国内外运输联络方面占据重要的核心与枢纽地位,与其它城市相比对内与对外空间通达性相对较高;第三,利用外资发展国际化经济方面最活跃的城市包括上海、北京、天津三大中心城市,广州、大连、青岛等传统的重要沿海城市,以及以深圳、厦门为代表的新兴特区城市。

近年来,出现了不少关于我国主要城市在国家社会经济生活中地位排序的多指标综合评价研究成果。宁越敏和严重敏(1993)用城区非农业人口、GDP、邮政业务量三项指标构造了一个中心指数,用以评价我国中心城市的优势度,得出位居前列的城市依次为上海、北京、广州、天津、沈阳和武汉。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1992年选用39个指标综合评价全国187个地区级以上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所得结果中名列前茅的城市是深圳、北京、上海和广州。中国城市经济与社会发展评价中心1992年12月在系统定量分析的基础上评出全国综合经济实力50强城市,其中前八位城市是上海、北京、广州、天津、南京、武汉、深圳和大连。虽然在不同的指标体系下结果有所差异,但我们仍可以从中发现一些共同特征,即上海、北京和天津的持续优势以及广州和深圳地位的迅速上升。

3.2 中国未来世界城市发展评价

我国以建设国际化城市为中心目标的城市发展历程很短,若以弗里德曼提出的7项指标进行衡量,至今为止中国大陆上没有一个城市可以称作世界城市。若以其前3项指标考察上面提及的在全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的主要城市,可以发现它们做为潜在的世界城市的发展已开始呈现较大差异,其中上海目前在作为有世界意义的金融中心的发展、跨国公司总部或分支机构设置、国际性机构集中度几方面都走在其他城市前面。至1995年初已有近30家外资银行分行、合资银行、财务公司和保险公司,以及60多家外资金融机构代表处进驻了上海。1994年5月美国《幸福杂志》列出的500家全球大企业中,已有86家在上海设有办事处。从现有外国机构设置情况看,北京是另一个对国际经济活动具有很强吸引力的城市。

笔者认为,关于我国世界城市发展前景的最重要的三个问题是:①上海恢复昔日世界都市地位的可能性;②北京与天津联合发展成为一流世界都市带的可行性;③广州、深圳和香港的协同发展问题。

以下因素的存在预示着未来上海作为中国乃至亚太地区金融商贸中心,并进而向世界城市发展的可能性:其一,全球第三大金融中心的辉煌历史;其二,积极推进改革与扩大开放的政策环境;其三,在全国社会经济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其四,独一无二的区位优势,等等。

以下因素将使北京继续保持其集中发展国际性城市功能的相对优势,具有领先成为中国的世界城市的发展机会和发展潜力:其一,在全国不可替代的政治、文化和外交等方面的中心位置赋与其优先发展机会;其二,相对发达的服务经济产业基础及其国内基础设施与信息网络中心的地位;其三,与天津联合发展的较高可行性;其四,京津是中国北方地区与东北亚经济圈以至全球经济体系的主要接轨点,等等。

以下因素将推动广州和深圳与香港一起,以联系密切、功能互补的大都市带形式加入全球世界城市体系:其一,香港在世界城市体系中的现有地位及其变化趋势;其二,珠江三角洲在华南乃至全国经济国际化进程中的独特作用;其三,穗、深、港国际社会经济文化联系范围与方式的相似性,以及宏观经济区位的重叠性,等等。

收稿日期:1995-11-12,收到修改稿日期:1996-02-05

A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CONDITIONS AND PROSPECT FOR CHINA TO DEVELOP WORLD-CITIES

Pang Xiaomin

(Institute of Geography,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Beijing,100101)

Abstract

In this paper,foreign World-city Hypothesis and China's experience about developing international cities are briefly reviewed,and the possibilities and the major limiting factors for China to develop world-cities are analyzed by following the theoritical framework of world-city hypothesis.Besides,a preliminary evaluation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s and the prospect of potential world-cities in China is given.

Key words World-city,Development,Internationalization*

标签:;  ;  ;  ;  ;  ;  ;  ;  ;  ;  

中国世界城市发展条件与前景初探_世界城市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