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课人格品质教育的渗透论文_徐志林

浅谈初中数学课人格品质教育的渗透论文_徐志林

四川省甘孜州道孚县中学教师:徐志林

摘要:教育的本质是树人,教授学生知识的同时,更应该培养学生高尚的人生品格。数学是基本础性学科,是学习其它理工科的必备工具。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帮助学生克服学科困难,学好数学并进行人格品质渗透。因此,数学教师要结合学科特点及时、恰当、有目的地渗透人格品质教育,其自身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方法,因地制宜,帮助学生形成高尚的人生品格。

关键词:教育、数学、人格品质、渗透

《中小学生德育教育大纲》要求各学校必须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我国传统理念认为:数学能够让人具备基本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应用数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而对中学生教学而言,数学可以让学生培养处理复杂事情的能力,养成良好的、严谨的行为准则,其作用非常之大。在数学教学中良性有序地进行人格品质教育,能培养出有高素养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一、利用数学史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有国才有家,祖国的繁荣昌盛才能促就社会的和谐发展,才能有祖国儿女大显才能的机会。故而,德乃大行、人格品质为重。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有些内容对学生来讲非常困难,比如数理统计、空间几何、平面解析几何、函数的图像与性质等等。这时我们可以利用一些小知识,告知学生我们的祖先、近(当)代数学家在数学领域中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在教学中自然地利用我国在数学研究应用方面辉煌的成就,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例如:计算圆周率,从东汉张衡,三国时刘徽、直到南北朝祖冲之等多位数学家,为之进行艰苦探索,得出了当时世界上最为准确的圆周率,成书于汉朝的《九章算术》是世界上最早系统叙述了分数运算的著作。注重实际应用是《九章算术》的一个显著特点,利用周朝就出现了的“勾股定理”求解了许多问题。南宋数学家杨辉发现“杨辉三角”,揭示了二项式展开式系数的规律,先于其它国家400多年。现代,数学家华罗庚教授发起、推广的优选法,被广泛地应用于生产和科学试验,创造了很大的经济价值。教师利用典型的数学史让学生们了解数学的作用,数学家的伟大。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之努力学习,健康成长。

二、利用坐标系和函数进行人生观、发展观教育。

数学是有着严密逻辑推理的学科,教师应在教学课中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人生观、发展观的教育。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确立,能够准确地确定点位置,找准方向。通过平面内点与有序实数对的一一对应关系,一个点(横坐标、纵坐标)就可以将这个点在平面内的位置确定下来。然而,我们所处的整个社会,实际上可以认为存在着坐标系,每个人进入社会后,就象平面内的点一样,都有自己的位置,也都在寻找更适合自己的位置。告诫学生,在学校学习道德观、人生观、发展观的关键阶段,每个学生都应正确认识自己和社会的关系,确定正确的人生目标,端正人生态度,为以后成为有用的人才而努力学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另外,在学习了函数的图像后,告诉学生曲线有波浪形的如正、余弦函数,有的是直线形的如一次函数,有的是抛物线形的如一元二次函数等等,由此启发学生联想到人生的发展进程就如同曲线,有上升必然有滑落,也如各种图形一样,有的是直线、有的是曲线等,也就意味着我们的人生道路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有成功也必然有失败,所以我们只有始终保持冷静向上的人生态度,去经受成功与失败的考验,把握好自己的现在,不断地努力学习。

三、利用数学美进行集体意识教育。

数学是一门枯燥乏味的学科,基础性较强,难度较大。大部分学生谈数学而色变,这导致学生对学习数学毫无兴趣,严重影响到学生自我修养的培养和其它相关学科的学习。实际上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数学中包含着许多美学元素。从数学比例分析可以得出“黄金分割率”,这个比例体现了人体以及自然界中的最美。

数学美多方面地表现其和谐、对称、秩序、统一性等特征。比如圆是平面图形中近乎完美的图形,它代表着一种当今社会之中人人必备的精神——集体主义精神,这是因为圆本身就是把无数零散的点,有秩序地、对称地、和谐地、按统一的规律排列而成的封闭图形,就像现在我们提倡的和谐社会,在这个社会中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位置和作用,同时也遵循着集体的纪律。由此我们引导学生思索,你们每个人就象圆上一个个孤立的点,你们所处的班级、学校乃至于整个社会就好比一个圆,集体的形象与荣誉与你们自己的努力是分不开的,自己在学业发展与成长上更需要集体的力量。

四、利用教学实际进行心理素质教育。

数学知识的范围广、难度大、课程多。学生的心理压力大,这些具体的困难是培养学生心理素质的最佳时期。在此过程中以其为核心去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和想象力。数学中很多定理、公式的教学都可采用让学生从感知、理性、归纳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在讲课时可利用节奏、语调、板书、多媒体的变化等多种学习手段来培养学生的注意力,在数学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对数学问题进行想象、分析,对数学中的概念、定理和公式抓住其相互关系,强调理解后再记忆。有意识地锻炼和培养学生心理的稳定性、学习的坚韧性、做事的灵活性。通过种种方式强化学生的心理素质,使之用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学习。

六、利用师德师风进行优良作风教育。

数学是一门规范、严谨的学科,数学教师对待教学时首先要有严谨、认真负责的态度。在进行教学时,数学语言要运用完整、精练地叙述;对公式所起的作用,要讲得透彻;在板书过程中要有条有理,不得随意跳跃;书写要规范,时常给学生做出严谨求实的表率。这样学生才能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规范、严谨、端正的工作态度,从细微中教师的品质,感化我们的学生。教师通过自身的师德师风的传递,人格品质的重现,对学生严格要求,教会他们从小事抓起,从身边做起。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言必有据、一丝不苟、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科学态度。对学生所做的事情要严格要求,指出在实际工作中点滴差错误都有可能造成很大损失。同时教师也不能回避教学中发生的失误,有错必改,从而培养学生高尚的人格品质,规范严谨的优良作风。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要根据数学课的特点,及时、恰当、有目的的渗透人格品质教育,最终使数学教学不局限于知识、技能技巧所构成的智力因素系统内,而应将人生观、心理素质、纪律培养、规范严谨的工作态度等因素纳入教学之中,加强学生的数学能力的培养力度,渗透人格品质教育。培育一批批具有过硬的数学知识、良好人格品质的新时代新人。

参考文献:

1. 心的放飞.上海南湖职业学校出版社,2004.

2. 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组织编写《教师职业道德》

3.人民教育出版社潘菽主编《教育心理学》

4.高等教育出版社李文林主编《数学史》

论文作者:徐志林

论文发表刊物:《现代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3

标签:;  ;  ;  ;  ;  ;  ;  ;  

浅谈初中数学课人格品质教育的渗透论文_徐志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