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论文_潘志远

浅析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论文_潘志远

(武胜县真静乡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站 四川 广安 638400)

中图分类号: G71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16)03-065-01

作为我国主要粮食作物的玉米,具有单产高、增长潜力大、品种多且适应多种生态几栽培条件等特点,是世界第三大粮食作物,玉米的作用突出,应用范围广泛,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推动了玉米需求的持续增长。广安市的耕地面积中,玉米的种植面积也占有相当的分量。老百姓对玉米的种植和高产技术也十分青睐。为实现广安玉米种植的高产高效,我们对玉米的品种选用,适宜播种期,施肥等技术进行了研究。

一、根据地域特点选择优良的玉米种子

如何选好玉米良种,是关系到农民产量增收的关键问题。在品种的选择上,要针对各地不同类型的气候特点、土壤情况、栽培管理水平、种植习惯等实际情况来考虑,选择适合当地种植的玉米品种。因此在选择玉米良种时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根据热量资源条件选种。2、根据当地生产管理条件选种。3、根据前茬种植选种。4、根据病害选种。5、根据种子外观选种。6、根据当地降水和积温选种。

二、种子处理

晒种:经过阳光晒过的玉米种子,播种后吸水快,发芽早,出苗整齐,出苗率高,幼苗粗壮。 浸种和拌种:清水浸种主要是供给水分,促进发芽。化学药剂浸种主要有磷酸二氢钾和微量元素,但浸种的浓度太高或浸种时间太长,种子容易中毒受害,降低发芽率。用农药拌种可防治病虫危害。

三、选择整地

播前整地的实质就是为玉米高产创造一个良好的耕层构造和适度的孔隙比列,从而调节土壤水分存在状况,协调土壤肥力各因素间的矛盾,为玉米的播种和种子萌芽出苗创造适宜的土壤环境,玉米根系发达,适应性强,对土壤的要求不严,肥地及贫瘠地均可种植,但玉米植株高大,根系多,分枝多,要从土壤中汲取大量的水分和养分,所以要选择地势平坦、土层深厚、质地疏松、通透性好的土地种植,才能获得较高产量。播种前要精细整地,使土质松软,细碎平整后再开沟起垄播种。

四、适时播种

在特定的气候和生产条件下,对某一个品种都有最适合播种期或最适播种阶段确定播期应考虑一下因素:

1、土壤温度。2、水分和通气性。3、生育期。4、温光特性。5、品种抗性和病虫害。

五、合理密植

玉米的适宜种植密度受各种特性、土壤肥力、气候条件、土地状况、管理水平等因素的影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因此,确定适宜密度时,应根据上诉因素综合考虑,因地制宜,才能达到玉米高产、优质、高效的目的。

合理密植就是解决单位面积上的穗数问题。合理密度的确定受品种特性、自然条件以及土壤水条件的影响,早熟品种,发育期较短,株型清秀,植株较矮,种植密度可适当偏大一些;直播种植每亩可达4000株左右。株型紧凑的品种,种植密度可适当大些,每亩可在4000-4500株左右。就同一品种而言,密度高低则要由所要求达到的产量来定。有灌水条件或雨量充足的地块种植密度宜密,无灌水条件,降雨又少的旱地种植密度宜稀一些。

六、科学施肥

玉米施肥量是由玉米计划产量对营养元素的需要数量、土壤能供给玉米各种速度养分的数量、施入肥料的有效养分和肥料在土壤中能被玉米吸收的利用率来决定。

玉米使用基肥的方法有条施、撒施和穴施三种。尤以条施效果较好,能施肥料靠近根系而易于吸收作用。配方施肥,根据不同土壤条件、不同品种、不同肥料类型、不同植物生长时期,采用不同的施肥量和不同的配比量,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适时追肥。一般苗期不施肥,可看苗期长势灵活掌握,补充少量氮肥,全施功穗肥,亩肥尿素25kg,钾肥5kg,巧施粒肥,亩施尿素5kg。

七、加强田间管理

1、查田补种:播种后10d每隔5d进行一次查种、查芽,对坏种、坏芽的应及时催芽坐水补种。

2、间苗,定苗:幼苗3叶期间苗,4-5叶期间定苗。留大苗、壮苗、齐苗、不要求等距,但要按单位面积保苗密度留足苗,可多留一成苗,留作迫肥前去掉弱、小、病、杂苗时备用,以保证定足苗。

3、铲趟:铲前深趟一犁:除面耕地外,当幼苗长到2-3叶时,进行铲起深趟一犁,深度20-25cm。

4、三铲三趟:及时铲趟,做到三铲三趟,搞好田间管理。雨季前拿大垄。

八、防治病虫害

玉米病虫害发生严重且频繁,许多病虫害容易发生爆发危害,造成严重损失。玉米主要虫害有:玉米螟、蚜虫、红蜘蛛等,病害有:大斑病、纹枯病、霜霉病等。防疫措施:选用抗病性较强或感病轻的品种,实行轮作换茬,增施钾肥等可提高植株的抗病力,消灭玉米植株残体,杀灭越冬幼虫、拔除枯心苗等可减少虫害。注意及时防治玉米纹枯病、大小斑病、地老虎、玉米螟、大螟等。

九、适时收获晾晒入库

玉米要等到60%以上的玉米苞都起泡发松时开始采收,过早采收玉米减产。采收后的玉米穗要及时脱苞晾晒,带苞玉米穗放久了,遇到阴雨天气就会变霉,剥光的玉米穗需太阳晒干开始脱粒,脱粒早了籽粒容易破碎,造成人为减产,玉米籽粒晒干方能入库保存,通过实践,综合这些技术的应用在玉米的增产增收上收到了显著的效果。

论文作者:潘志远

论文发表刊物:《科学教育前沿》2016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0

标签:;  ;  ;  ;  ;  ;  ;  ;  

浅析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论文_潘志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