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某些专业的毕业生很难找到工作_专科生论文

为什么某些专业的毕业生很难找到工作_专科生论文

部分专业毕业生为何就业难,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毕业生论文,专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996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派遣工作已经结束。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毕业生数量的逐年增大,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人数已达到290万人,成人高等学校在校生人数达到260万人,二者加到一起,我国高等教育的总规模已达到550万人。虽然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国经济发展对人才的迫切需要,但是由于某些学科专业发展的过快、过猛,以至出现了供大于求的现象,无疑给毕业生就业工作又增加了一份新的压力。

过去人们谈毕业生就业难,似乎只难在文科、理科和农学的少量长线专业上,而财经、管理类专业始终被认为是热门专业,但是在近一两年这些专业的毕业生也出现了就业难的问题。据一些省市反映,今年,国际金融、国际贸易、货币银行学、投资经济、市场营销以及其它管理类专业的社会需求均不到毕业生人数的一半。

自1991年以来,由于我国普通高等学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快速发展,毕业生人数有了大幅度增长:1991年全国共有经济、管理类毕业生4.67万人,1995年增加到9.42万人,其增长率达到101.7%,而同期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的平均增长率不到26%。到了1996年经济管理类毕业生已突破12.7万人,如果再加上成人高校的培养规模,我国各种类型的经济、管理专业毕业生将突破40万人。面对如此大规模的经济管理类专业人才,其社会需求情况又是如何呢?1996年全国毕业生供需情况虽然总体上持平,但与前两年相比,社会需求明显下降,而且地区之间、学校之间、专业之间和毕业生层次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不平衡。一些地区和部门经过多年的人才补充,出现了部分专业人才饱和现象,其中特别是对经济、管理类专业的需求,远远不如前两年,上述专业的供需比1994年为1:1.3,1996年下降到1:0.5。随着经济、管理类专业毕业生需求总量的下降,昔日的热门专业,逐步变成今日的长线专业。

此外,从社会需求层次看,近几年由于社会普遍对研究生和本科生的需求旺盛,而对接收专科生积极性不高。所以专科生的就业困难。专科生的实际需求,平均不到70%,而经济管理类专科生的需求就更少了。这不能不使我们静下心来仔细地分析一下其中的原因

首先,我们从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规模中发现,专科生的发展速度已远远超过本科生的发展;1993年时专科毕业生只有27万,占当年毕业生总数的47%;1996年时,专科毕业生已发展到48万,占当年毕业生总数的58%,其中经济管理类专业专科生的比例已达到72%。如果再加上成人教育中的同类专业的27万名专科生,我国经济管理类专业本科生与专科生的培养比例恐怕已达到1:9。这样的膨胀,怎么能不出现该专业的“人才过剩”现象呢?

其次,从经济管理类专科生的培养质量看,由于这些专业布点多、招生量大,学生入学时起点相对较低,同时,又加上教学条件和其它一些环节上的不足,专科生的质量不能得到必要的保证,因而使得一些用人单位感到专科生不如本科生好用,特别是当一些专科生在职期间为了今后的发展,继续“专升本”,而不能专心致志地投入工作时,更加深了社会上对专科生的“不稳定,不适用”的看法,因此,当用人单位在用人成本相差不多的情况下,当然选择高学历,要本科生而不要专科生了。

第三,从普通高等教育和成人高等教育之间的关系看,由于我们的成人高等教育与国外的在职培训式教育不同,也在实施学历教育,而且在专业结构上偏重财经、政法等应用性文科专业,在培养层次上又以专科生为主,毕业生质量虽不能充分保证,但数量已超过普通高校。当原来属于专科生的岗位被受过成人教育的在职人员占据时,成人教育便构成了对普通高校专科生的就业冲击,并在一定程度上挤占了专科生的需求市场,加重了专科生的就业困难。

以上种种问题的出现,不仅造成了经济管理类毕业生的就业难,而且还进一步影响其它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对此,我们应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作为教育主管部门在扩大学校招生和专业设置自主权的同时,还要根据国家的实际需要加强宏观调控,优化专业结构,保持培养层次、专业结构的合适比例。最近,国家教委已发出通知着手解决有关专业设置上的问题,并提出将对国际金融、国际贸易、工业外贸、房地产经营与管理、国际企业管理、新闻学等6个“热门”专业进行宏观调控,这对引导高校更好地培养“全面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经济管理类人才,具有深远意义。

标签:;  ;  

为什么某些专业的毕业生很难找到工作_专科生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