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港口电力企业风险管控的研究与应用论文_李建国

关于港口电力企业风险管控的研究与应用论文_李建国

日照港股份有限公司动力分公司 山东日照 276826

摘要:企业的安全管理要着眼于“人”和“设备”的重点管控,只有抓住这两个关键点,确保职工具备职业素养和高超的操作技能,设备处于稳定运行状态,企业的安全生产就是可控的,文章针对港口电力企业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从风险管控程序、安全培训、措施保障三个维度进行阐述,如何抓好安全生产工作。

关键词:风险管控;风险评估;设备管理;危险源

港口电力企业的生产组织主要围绕电气设备的建设、运行和维护管理等内容开展,高电压电气设备是企业安全管理的难点和重点,如何确保电气设备风险可控、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及人员的生命安全是港口电力企业安全管理研究的方向。

1、存在的问题

风险管控的研究应以设备运维管理为中心,从“人、机、物、法、环”五个因素分析存在的问题和风险,找寻安全管理规律,提高安全管控水平。设备运维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 员工安全意识欠缺,安全操作技能欠规范。

电气设备操作风险高,倒闸和电气维修作业时,发生诸如走错间隔、操作不到位或者调度命令执行错误等现象,都将可能导致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出现触电伤亡事故。而我们部分一线员工风险意识淡薄、思想麻痹大意等危险心理依然存在,对安规和操作规程不熟悉,专业知识不系统,对安全隐患视而不见,缺乏安全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

1.2 设备重负荷运转,风险系数增加。

电力设备一直处在连续大电量输出的状态,进入重负荷操作状况。依据电路的物理性质,长期处在高压状态,就会使设备产生更多的热量,出现安全事故的可能性就很大;在重负荷情况下操作系统,也会增加变电站运行的风险。

1.3粉尘污染造成设备损伤,风险系数增加。

港区矿砂粉尘较重,在电气设备周围凝集沉降,从而减少电气距离,破坏电气设备绝缘强度,在线路过电压或电气操作过程中极易造成电气击穿短路事故;粉尘堆集于电气开关的触头之间、电磁铁芯之间都会造成电气开关接触不良故障,尤其在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电路中影响醉倒,造成触头黏连,造成设备故障;通风道被粉尘堵塞,导致设备间温度升高,造成设备承载能力下降。

1.4 设备管理缺位,风险系数增加。

机械设备操作不规范,人员不固定,维修保养跟不上,只重使用,轻管理,对防护装置,或弃而不用,或失灵不修复就使用,机械设备老化,该报废的仍在继续使用。

2、风险管控程序

风险管控基于作业安全分析法(JSA),把具体工作分成若干步骤,分析其中人、机、物、法、环等因素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识别潜在危害并评估风险,制定风险控制措施(控制消除危害),消除和减少危险到一个可接受的水平,其主要环节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控制、安全培训、措施保障、工作记录等。

2.1 危险识别

危险源的识别是电气设备风险评管控关键步骤之一,遵循 “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风险辨识原则,参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86),综合考虑事故的起因物、致害物、伤害方式等特点,将风险识别到位并描述清楚。

2.2 风险评估

采用LEC评价法(美国安全专家K.J.格雷厄姆和K.F.金尼提出),评价潜在危险性环境中作业时的危险性和危害性。三因素分别是:L(likelihood,事故发生的可能性)、E(exposure,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和C(consequence,一旦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给三种因素的不同等级分别确定不同的分值,再以三个分值的乘积D(danger,危险性)来评价作业条件危险性的大小。

2.3 风险控制

遵循消除、替代、工程技术控制、管理控制、个人防护的原则制定风险控制措施。比如通过技术革新、流程再造和科学管理等手段,实现自动化作业、遥控技术等,从根本上消除危险和有害因素;使用安全阀、安全屏护、漏电保护装置、安全电压、熔断器、防爆膜、事故排放装置等预防性技术措施预防危险的发生;通过安装连锁装置,当操作者失误或设备运行一旦达到危险状态时,通过连锁装置终止危险、危害发生;采用遥控作业、安全罩、防护屏、隔离操作室、安全距离、事故发生时的自救装置(如防护服、各类防毒面具)等手段将人员与危险隔开。

风险控制措施的制定应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针对作业活动的具体特点和评价中提出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及其后果,提出对策措施,使之能够有效控制风险事故的发生;安全控制措施应尽可能指明对策措施所依据的法规或标准,可量化、可执行,便于作业人员应用和操作。

3、安全培训

通过组织开展专家授课、安全警示教育、风险辨识专题培训等多种形式培训举措,让一线员工掌握危险源辨识的方法和技巧,全面辨识在生产工艺、设备设施、作业环境、人员行为和管理体系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风险,制定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和应急处置措施,做到能辨识、会评估、强落实。充分发挥安全知识微信群、阳光视讯多媒体等途径强化安全知识宣传效果,使风险防控安全教育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广大职工在参与活动中受到教育和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强化安全意识。通过组织开展安全知识讲堂、风险防控知识微信群、座谈交流等方式,提升各级管理人员“问诊把脉”的水平,熟练掌握运用JSA安全工作法。“先知而后行,行必有所为”,持续不断的安全知识宣贯,帮助员工实现从“要我辨识”到“我要辨识”,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思想转变。

4、措施保障

设备风险管控工作要通过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风险辨识,从组织领导、设备管理和现场管理等三个方面进行落实,确保风险管控在安全生产工作中落地,夯实安全管理基础,最终达到降低或避免安全事故发生的目的。

4.1 组织领导

企业管理人员要下沉一线,参加班前会、现场会、班后会,全面参与到风险点辨识、风险评价分级和安全措施制定全过程;组织建立风险分级管控清单,绘制“红橙黄蓝”四级安全风险分布图,对风险点做到心中有数、掌握在前;按照“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进行风险等级划分,逐一落实企业、站队、班组和岗位的管控责任,确保安全风险始终处于受控范围内。自始至终把控着风险管控工作的各环节,

4.2设备管理

从提高设备本质安全上下功夫,提高设备运行质量,降低设备运行危险。一是遵循“全面、全员、全程”原则,实行“设备主人制”管理模式,把高低压开关柜、变压器等设备的安全放在突出重要位置,建立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操作人员三级设备管理网络,落实设备管理主体责任;二是严把入网设备安全关,从严格技术标准、完善监测体系等方面入手,强化变压器、开关等主设备安装、调试、验收的全过程管理;三是要坚持“养修并重,预防为主”原则,严格落实设备维护保养制度标准,做好以检查、清洁、防腐、润滑、校对为主要内容的设备日常运行维护保养工作,特别要做好供用电设备、变电所电气线路和设备内积尘、油污的专项检查清理工作,保证设备不失修失养;四是依据“五定”原则和“望闻问切”巡检法,对设备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维持和改善设备的工作性能,使设备保持“整齐、清洁、润滑、安全”状态;五是强化设备运行统计分析,及时掌握设备运行状态,指导改善设备维修保养和运行管理;六是强化“互联网+设备管理”模式,充分利用二维码技术和云存储手段,实现设备信息档案、标准化作业指导书、操作规程实时共享。

4.3 现场管理

“风险在一线,隐患在现场”,现场管理应重点做好以下2方面工作:一是坚持“危险源辨识不到位不开工”和“现场安全措施不落实不开工”工作原则。要求班组长在班前会安排生产任务的同时,组织开展好危险源辨识和安全措施制定。同时,强化掌上安全管理系统应用,确保作业风险预控到位、措施执行到位、安全监督到位,实现安全管理与生产组织一体化;二是强化员工对电力安规的刚性执行力,严格执行停送电工作流程,严格执行“两票三制”,强化安全技术交底和现场许可,杜绝无票作业和作业行为随意、松散等不安全现象,落实运行和检修、运行和施工之间的安全责任;三是落实“三人团”督办制。对安全风险高、操作难度大、技术要求高的重要作业项目,站队长、工程师、技师人员必须到场监督检查,协调解决出现的组织问题、技术问题和安全问题,督导现场安全措施落实;四是在醒目位置和重点场所设置安全风险公告栏,制作岗位安全风险告知卡,标明主要安全风险、可能引发事故隐患类别、事故后果、管控措施、应急措施以及报告方式等内容,让员工知晓风险所在,从源头上遏制事故发生;五是强化管理人员安全履职能力。对“三违”行为敢于亮剑、敢动真格,敢抓敢管,对 “工作不执行,责任不落实”的员工进行曝光考核,强化员工工作执行力和责任落实。

5、结论

港口电力企业风险管控工作要充分应用作业安全分析法(JSA),着眼于“关口前移、重心下沉”预防式科学管理模式,通过强化组织领导、安全培训,提高设备管理精细化水平,抓好现场安全管控措施落实,使员工自觉执行电力安全操作规程规定,确保设备风险可控、在控。

论文作者:李建国

论文发表刊物:《当代电力文化》2019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8

标签:;  ;  ;  ;  ;  ;  ;  ;  

关于港口电力企业风险管控的研究与应用论文_李建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