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乡村聚落的特色景观规划论文_李迪

浅谈乡村聚落的特色景观规划论文_李迪

华诚博远工程技术集团有限公司辽宁分公司

摘要:本文从突出乡村聚落的生态景观空间,尊重传统乡村布局、重视地域整体特色,挖掘具有开发价值的特色乡村景观等三方面阐述了乡村聚落景观规划设计的重要作用,最终通过特色景观规划,实现突出当地景观的特殊性,体现乡村的文化内涵和乡村吸引力,使之成为有别于其他乡村聚落的目标。

关键词:乡村聚落;生态;整体设计;特色景观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经济、建设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城市的迅速发展使人们的生活环境大幅度地提高,而乡村的发展和建设依然是一个没有完全解决的问题。根据我国“十二五规划”发展的重点,及时在统一的理论指导下,进行乡村聚落的统一建设和规划,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

乡村聚落是乡村居民的聚集地,是他们居住、赖以生存的活动场所。乡村聚落景观主要是由乡村聚落形态、乡村建筑形态和乡村环境构成。除此之外,乡村聚落景观还包括了精神文化层面,也就是村民们行为和活动以及其中所蕴含的意义。这就要求规划设计具有更深一层的意义,就是要体现出乡土文化特色,是村民对聚落景观存在着一种切身的、不可分割的归属感。所以,乡村聚落景观的整体内涵,可以说是形态、行为和文化的三者间的统一。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乡村聚落的发展过程有着明显的自发性。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深和乡村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很多乡村聚落都面临着改建和更新的局面,以往的做法是家家户户都根据自己的经济条件自行进行改造和更新,结果是造成了乡村建筑布局与景观混乱的现象,乡村更新没能更好地保护和继承乡村原有的风貌,反而造成了更多景观上的新问题。所以,总结经验,乡村聚落景观规划与设计一定要摆脱一家一户分散改造更新的模式,进行统一的规划和设计。

一、突出乡村聚落的生态景观空间特色

乡村聚落的外部景观空间具有不同于大中城市的特点,因此乡村聚落景观规划与设计一定要体现它本身的特点,才能具有生命力,形成乡村聚落自己的风格和个性。在规划设计中要正确处理好景观与适用、经济的关系,以及整体与局部、重点与非重点的关系。注重乡村聚落特色景观的创造,坚持以人为本、尊重自然、尊重历史,创造优美的乡村聚落景观。

在以往的城镇建设当中,我们在设计中往往强调的是要改造自然,以人工建筑取代自然元素,追求现代的,高科技的景观元素设计,因此带来了许多对自然生态的破坏。近些年来,人们逐渐认识到城市中自然要素的宝贵,寻求城市与自然、几何形建筑与自然形态的呼应。在乡村聚落景观设计中更应该注重利用自然环境特征创造空间特色。

乡村聚落的景观规划与大中城市相对具有更明显的区域根植性和对腹地的高度的依赖性。作为乡村聚落景观规划的设计者,应该把特色设计立足于区域的差异。我国地域差异明显,自然环境、历史文化环境、建筑风貌等诸多方面的差异为各地乡村聚落特色景观的设计提供了广阔的素材。例如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地形平坦、河网密布。在对此处乡村聚落景观规划设计中要抓住其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并加以尊重,形成江南水乡村镇的特色;而在山地乡村聚落景观规划设计中,要强调乡村聚落与山体的关系,对相对平坦的土地集约利用,从而形成完全不同于江南水乡乡村聚落的形象。

自然环境是影响乡村聚落景观特色的基础因素,要充分利用自然环境特征创造景观环境特色。我国皖南黟县宏村,是表现其环境的自然地理特征的佳例。这个经规划师和设计师们勘察和精心布局的村落,不仅选择依山面水的优越的自然环境,而且在村落内部布置了层层景观空间,创造了人工水体——在村口及村的核心地带都规划设计了开阔的水面,又以象征着牛肠的小溪贯穿全村和村内外的水面,水系成为村落空间的纽带,将自然引入其中,在村内、村外处处可见山水,屋宇交相辉映,人向往自然的本能在这里得到最大的满足。它的设计不是强制性的征服自然,而是尊重自然,和它亲切的对话。

二、尊重传统乡村布局,重视地域整体特色

(一)树立因地制宜的布局理念

我国广大乡村聚落受本土地域文化影响颇深、外来文化影响极少。特别是多数远离大中城市铁路和公路干线的内陆乡村,至今仍保持着自身特有的风俗习惯和经济文化特色,包括当地传统的村落空间格局与建筑文化。当然,经济文化在不断发展,风俗习惯也会随之演变,但是传统建筑文化应该得到延续和发扬。我国幅员辽阔,南北方气候差异较大,地形多变。北方村落因地处平原地区,村落大多呈团块状分布;而南方水网地区受水网和气候的影响,村落大多呈线性分布。我国各地区、各民族延续居住了几百年甚至上千年历史的民居,同样集中体现了世代祖先的生活习俗和智慧结晶,是子孙后代所熟悉、热爱并引以为荣的。在进行乡村聚落景观规划设计中,对当地的住宅建筑文化必然尊重,历史性建筑应保存修复;新建筑要吸收传统建筑文化的精髓,从平面布局、立面处理、建筑装饰、建筑色彩等多方面来继承和发扬传统的建筑文化。

我们北方乡村聚落景观有两大特点:一是传统北方乡村聚落多为成团片状布局,建筑布局多以南北向为主,较为规整,利用保温、隔热和通风;二是街道尺度适宜,规整之中富于变化,成为人们交往的主要空间。例如,延庆县八达岭一带乡村聚落景观布局。其住宅建筑南北向规整布置,最大限度的争取日照通风。同时,为避免空间形态的呆板,规划中利用局部单元之间,楼栋之间错动,形成类似传统空间的宜人尺度,达到较好的空间效果。在延庆县八达岭镇乡村聚落景观规划中,其建筑设计则通过形体的变化、色彩的选择以及与周边场地的结合,都力求体现八达岭长城文化特征和北方居民。

(二)重视乡村整体的特色景观设计

首先,创造尺度宜人的乡村聚落景观空间。在乡村聚落景观空间的规划和形成中,空间尺度控制的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乡村聚落景观的“体量”。传统乡村聚落的尺度是以人为本的一种亲切宜人的尺度,其存在的主要依据是步行出入,可称之为步行尺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而目前,乡村聚落景观规划建设中,出现了热衷于开大马路的现象,却不去研究道路两侧的建筑与道路断面的比例关系,造成乡村聚落街道尺度失调。同时,各地建设了不少大体量的广场,全部采用硬质铺装,缺少必要的空间划分,人们身处其中只会感到空旷、渺小,失去亲切感。因此人们也很少在广场停留,而只能成为村镇宣传图册上的精美图片。我们应该研究步行尺度还能在多大程度上运用,以及随着城镇规模的扩大,机动交通的介入,应当建立怎样的空间尺度关系,以建立符合乡村聚落发展需要的尺度宜人的空间。乡村聚落的街道和广场就像聚落的纹理,将乡村聚落的空间编织起来,形成和谐统一的乡村聚落空间。但是将不当的尺度运用于乡村聚落空间中,就会破坏了乡村聚落景观的和谐之美。大中城市有大中城市的尺度,乡村聚落也同样应该有乡村聚落的尺度,乡村聚落如果盲目照搬大中城市的尺度,按照大中城市的“体量”建设,显然是不合适的。

其次,应重视街道空间设计。乡村聚落街道景观不同于城市街道景观,除了满足交通功能外,还具有其他功能,如连接基地的元素,居民生活和工作的场所,居民驻留和聊天的场所。景观规划设计既要满足交通功能,又要结合乡村聚落街道的特征,体现乡村风味。必须把它作为一个整体来处理。街道景观规划要对乡村聚落道路的自然环境、沿街建筑群、广场、绿地、文化古迹以及各种公共基础设施等重要元素进行统一考虑,组成有韵律、有节奏的外部空间序列。街道景观环境的美化是综合的,根据街道的不同性质、长度、宽度和街道线型,来组织街道和周边建筑的空间关系,沿街建筑立面采取高低、进退、曲折、虚实等手法予以变化,再加上绿化、小品、色彩、照明等的辅助手段,从而形成统一而又多变的街景空间。

第三,要重视景观节点设计。节点是乡村聚落景观形态上的重要点,如道路交叉点、广场、标志性目标等,这些节点通常是乡村聚落景观不同空间的结合点或控制点,是人们对乡村聚落景观形象记忆的重要所在。人们在其中进行各种交往活动,它给乡村聚落景观带来生机与活力。在乡村聚落景观节点设计中,不应盲目模仿大中城市广场设计手法,可结合乡村聚落景观独有的特性,运用适宜的手法,利用当地材料、传统符号,结合社会、人文特色,展现地方自然风貌和风土人情,强调节点的实用性、观赏性、地方性与艺术性的结合。

第四,注重对乡村聚落边界特色的挖掘。北方乡村聚落多为成团片状布局。乡村聚落边界较为自由,被成组成簇的树丛耕地所包围,村与村之间空间形态较为独立,与城市连片的住宅区有鲜明的区别。目前,新建的大多数乡村聚落绿化建设只注重内部绿化景观,而不注重外缘绿化景观。建筑群矗立在农业景观之中,显得非常突兀,与其周围环境格格不入,每幢建筑物独立呈现,与地形缺乏关联性,与田间地块缺乏缓冲绿带。这是乡村建设中聚落破坏自然景观的一种突出现象。乡村聚落注重外缘绿色空间的营造,利用外缘空地种植高低错落的植被,并与外围建筑庭院内的植被共同创造乡村聚落外缘景观,形成良好的聚落天际轮廓线,并与乡村的田园环境融为一体。

三、挖掘具有开发价值的特色乡村景观

应从区域大背景中去挖掘乡村聚落的独特灵魂和品味,把一些潜在的最具有开发价值的特色景观在市场经济中表现出来。

现在农业旅游形式多样,包括以现代农业为原型的旅游开发,比如浙江奉化滕头村;它不是以某一种原型作为旅游开发,而是以多种原型的农业综合旅游开发为特点的。首先,在旅游景观设计中注重了村口景观,村口绿地占地约3200平方米,呈三角形,其南面是环村的清河,潺潺流过。六角形的攒尖小亭临水而建,在亭和古树周围散落布置了一些四季花卉和散石。其次是果树花园的景观设计也成为了一大亮点。果树园位于整个村子的北面,一条东西向的葡萄架贯穿其中,南面是延环村河的柑橘观赏林,北面是黄花梨基地。“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每到春花烂漫时,遍野的梨花尽相开放,景象煞是壮观,形成了一幅乡村特有的田园景色。第三,花卉盆景园的景观设计。滕头村在抓生态环境建设的同时,已经形成了几大生态环保产业,其中园林绿化是滕头村生态经济中的一大特色产业。盆景园中展示了造型各异、千姿百态的各类名贵盆景,成为全国最大的盆景基地。第四,滕头公园是滕头村集中的公共性景观园林。占地3公顷多,公园由一大一小两个圆形水面组成,几乎占了整个公园的一半。公园内新建了九曲桥,湖中饲养了青鱼、红鲤鱼等,营造了“景衬人,人融景”的江南水乡风光。如今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滕头村,比起诗人笔下的“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那个乡村,实在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乡村聚落景观规划与设计的最终目标是:(1)营造良好视觉品质的乡村聚落环境;(2)符合乡村居民的文化心理和生活方式,满足他们日常的行为和活动要求;(3)通过环境物质形态表现蕴涵其中的乡土文化;(4)通过乡村聚落景观的规划与设计,使乡村重新恢复吸引力,充满生机和活力,聚落布置和空间组织以及建筑形态体现乡村田园特色并延续传统乡土文化的意义。作为设计师,就应该不断地挖掘具有开发价值的特色乡村景观,使之成为有别于其他乡村聚落的特色乡村聚落景观。

结 论

在城市化和多元文化的冲击下,乡村聚落整体景观规划就显得格外的重要。乡村聚落的景观意义在于景观所蕴涵的乡土文化所给予乡村居民的认同感、归属感和安全感,只有在村民的认同下,才能确保乡村聚落的更新与发展。乡村聚落景观是乡村生态、生活、生产的综合体现。而乡村聚落景观规划则是以突出乡村自然环境;保护景观的完整性和文化特色,营造良好的乡村人居环境;挖掘乡村景观的经济价值,发展乡村经济、增加村民收入,实现乡村生态、生活、生产三位一体的发展目标。不同地域都有其特殊的自然景观和地方文化,形成了不同特色的乡村景观。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为乡土文化注入了新的内涵,没有发展就没有现代文化的产生和传统文化的延续。在整合文化的同时,借助乡村景观规划,强化和突出当地景观的特殊性,体现当地的文化内涵,提升乡村景观的吸引力。

参考文献

【1】陈威 《景观新农村》 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7年9月第一版

【2】王云才 《现代乡村景观旅游规划设计》青岛出版社 2003年

【3】俞孔坚 《景观:文化、生态与感知》 科学出版社 1998年

【4】王向荣 《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的理论与实践》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2年

论文作者:李迪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12

标签:;  ;  ;  ;  ;  ;  ;  ;  

浅谈乡村聚落的特色景观规划论文_李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