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生化检验前及检验后质量控制效果分析论文_刘莉

益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 413000

【摘 要】目的:分析临床生化检验前及检验后质量控制效果。方法:以2015年1月-2018年8月间入本院进行临床生化检验的88例患者为研究主体。分成A组和B组,均是44例。A组与检验前后行质量控制措施,B组给予常规检验。对比检验效果。结果:A组的与临床不符、时效性与重现性等检验结果均优于B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检验后,A组的总胆固醇(TC)水平低于检验前,且低于同期B组,组间与组内对比有差异(P<0.05)。A组的失误率为11.36%,B组为52.27%,除饮食因素外,其他失误原因对比均有差异(P<0.05)。结论:在生化检验前后行质量控制措施可提高检验效果,减少失误情况,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临床生化检验;质量控制;检验结果;失误率

医学生化检验即在机体上采集生物标本,利用血液学、生物学、免疫学或微生物学等技术进行检验的过程。其主要用于诊断与治疗疾病,是临床中应用率较高的检验手段[1]。在医学技术的指导下,生化检验更具信息化与自动化特征,检验时间得以缩短,准确度得以提升,但其检验结果仍受到人为因素与环境因素等影响。研究中以2015年1月-2018年8月间入本院进行临床生化检验的88例患者为研究主体,旨在探究临床生化检验前及检验后质量控制效果,如下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2015年1月-2018年8月间入本院进行临床生化检验的88例患者为研究主体。经伦理委员会直接审查,且得到批准。随机分成A组和B组,均是44例。A组中,男28例,女16例;年龄范围是19-80岁,平均(35.16±0.25)岁。B组中,男27例,女17例;年龄范围是17-82岁,平均(35.29±0.43)岁。上述数据对比并无差异(P>0.05),可比较。

1.2 方法

B组给予常规检验,即口头叮嘱患者检验前注意事项,常规处理标本。A组与检验前后行质量控制措施,具体为:

1.2.1 检验前质量控制

向患者讲解标本采集前的注意事项,确保其处于检验前最佳生理状态,如:告知患者空腹状态进行血液标本采集处理,并评估其血糖与血压指标。告知其在检验前禁止饮酒、剧烈运动或服用精神类药物,以免影响检验结果。明确影响检验结果的主要因素,使患者可主动调整。此外,应提高标本采集人员的专业技能,定期为其培训,使其熟练掌握采集血量、时间和止血操作等事项。同时教授其标本保存、送检等处理方法,使其能够被正确送检。

1.2.2 检验后质量控制

工作人员应反复核对检验信息,检查标本情况,并与医生积极沟通,评估检验结合是否相符。若结果准确无误则在相应报告表中明确记录,将检验标本放置好,再次分析与检查可以标本,确保检验精准。

1.3 观察指标

标本检验完成后,登记肝、肾、血脂与心酶等指标,并对比是否符合临床检查结果,评估检验时效性与重现性发生率;记录检验前后的TC变化;同时记录饮食因素、患者因素、标本因素与药物因素等失误原因发生率。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通过SPSS16.0软件加以处理,TC变化用()表示,行t检验,检验结果与失误率用(%)表示,行x2检验,若P<0.05,则说明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对比检验结果

A组的与临床不符、时效性与重现性等检验结果均优于B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1。

表1 对比检验结果[n(%)]

3讨论

生化检验是临床检验学的主要内容,其以患者生物标本为检验对象,用以评估患者的疾病类型与程度[2]。常见的生化检验指标为肝功能、肾功能、血脂与血糖等。在检验仪器的不断更新发展下,生化检验结果更具精细化和精准度,但仍旧存在降低检验质量的因素。检验人员的专业知识、检验技能、质量意识等都会影响到最终的检验准确度[3]。若其缺乏质量控制意识、专业技能与理论知识,便会导致生化检验报告不规范或不合格,进而引发错诊或误诊情况。所以,检验人员的质量控制至关重要,应通过定期培训等方式提高其工作责任感,使其能够不断完善自身技能与知识,熟练掌握检验仪器的操作方法,并能及时发现错误现象[4]。此外,患者的检验前状态同样会影响最终结果,检验人员应严格按照相关要求告知患者检验前的注意事项,若无法科学评估其空腹状态,则进行血糖或血压等测量,避免因饮食或患者因素导致失误情况。药物与标本因素是导致检验失误的主要原因,检验人员应合理保存和运送标本,并明确药物间影响,避免因物理或化学等因素干扰,使检验结果出现偏差[5]。

结果为:A组的与临床不符(9.09%)、时效性(63.64%)与重现性(84.09%)等检验结果均优于B组的25.00%,40.91%和65.91%(P<0.05);检验后,A组的总胆固醇水平低于检验前,且低于同期B组(P<0.05);A组的失误率(11.36%)低于B组(52.27%)(P<0.05)。与曹丽华[6]等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可见,质量控制措施可确保生化检验的高效性与精准度,避免失误等情况发生,可推广。

参考文献:

[1]李润青,宫丽君,王腾蛟,等.西格玛方法在临床生化检验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7(9):727-732.

[2]温冬梅,张秀明,王伟佳,等.临床实验室生化免疫自动审核系统的建立及应用[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8(2):141-148.

[3]刘金华,简庆佳,符传东,等.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影响的研究与探讨[J].中国当代医药,2017(9):138-140.

[4]黄培坚,黄雪珍,梁志坚,等.利用条码管理系统跟踪急诊标本周转时间优化工作流程的探讨[J].现代医药卫生,2016(22):3562-3564.

[5]闫绍荣,何令伟,钱定良,等.临床化学检验结果自动审核系统的建立与评价[J].中华全科医学,2018(7):1171-1174.

[6]曹丽华.临床生化检验前后质量控制效果分析[J].养生保健指南,2016(31):40.

论文作者:刘莉

论文发表刊物:《兰大学报(医学版)》2018年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6

标签:;  ;  ;  ;  ;  ;  ;  ;  

临床生化检验前及检验后质量控制效果分析论文_刘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