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公开出版融资面临的挑战与政策建议_论文

学术论文公开出版融资面临的挑战与政策建议_论文

资助学术论文开放出版的挑战与政策建议,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学术论文论文,建议论文,政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学术论文开放出版,又称Gold OA,指学术论文在发表后立即通过期刊网站提供开放获取。其中,完全开放出版(Full OA)指整个期刊所有论文都开放获取,这些期刊称为开放期刊,相当多期刊要求作者在论文录取后支付论文处理费(Article Processing Charge,APC);复合开放出版(Hybrid OA)指期刊中部分论文在支付APC后开放获取,期刊仍需订阅,这些期刊称为复合期刊。是否应该或者如何资助作者支付开放出版APC,成为科研信息政策的热点问题。

       1 学术论文开放出版成为主流趋势之一

       据Directory of Open Access Journals(DOAJ)[1]统计,截至2014年6月,已有开放期刊9884种。据统计,Scopus系统收录的2011年166万篇论文中约有12%为开放出版[2]。有研究预计,到2017—2021年,开放出版论文将占全部论文的50%,到2020—2025年,将达到90%[3]。中国的开放出版期刊也不断增长,中国科学院共有180种期刊实行不同程度的开放获取[4],占总数50%以上;根据《2012年中国科协期刊发展报告》,中国科协期刊有308种实行不同程度的开放获取,占总数29.3%。

       开放期刊出版者不仅包括PLoS、BMC、eLife、PeerJ等完全开放出版社,也包括越来越多的订购型期刊出版社,如AIP、APS、CPU、Elsevier、IEEE、IOP、NPG、OUP、SAGE、Science、Springer、Taylor & Francis、Wiley等。而且许多商业出版社大规模推动复合出版,如Springer的复合出版几乎涵盖了它的所有订购期刊[5],Elsevier已有1600种订购期刊支持复合出版[6],Wiley宣布它旗下85%以上期刊支持复合开放出版[7],Taylor & Francis的复合出版已涵盖其1600多种期刊[8]。开放出版已经不再是原订购型期刊出版社的边缘业务。

       相当多的开放期刊取得较好影响力。2013年底SCI已收录1100种开放期刊,1300多种开放期刊获得SCImago Journal Ranking排名指数。据Journal Citation Report 2013[9],PLoS Biology影响因子为11.771,排名1/83(SCI同主题领域83种期刊中第1名,下同);“发表一切值得发表的科研成果”的PLoS ONE影响因子达3.534,排名8/55。BMC的Genome Biology影响因子为10.465,排名4/165;BMC Biology影响因子为7.431,排名5/83。由德国马普学会等联合资助的eLife期刊,2012年10月才正式发文,影响因子已达8.519。

       2 学术论文开放出版呈现多种资助形式

       专项拨款。英国研究理事会2013年向大学提供专项经费,由大学为本校受资助项目作者发表开放论文支付APC[10],第一个年度支持45%的项目论文开放出版,第二年度支持超过50%的项目论文开放出版,到第五个年度使开放出版论文达到当年项目发文的75%。德国科学基金会(DFG)也通过专门款项[11],资助德国大学作者发表开放论文。

       项目经费支付。欧盟Horizon2020计划允许受资助项目作者使用项目经费来为项目发表的开放论文支付开放出版APC。几乎所有科研资助机构都有类似支持,包括美国国立健康研究院、美国科学基金会、澳大利亚研究理事会、瑞士国家科学基金会、奥地利科学基金会等,以及我国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科技部、中国科学院等。

       机构资助作者。美国哈佛大学、康奈尔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哥伦比亚大学、密西根大学、杜克大学、欧洲粒子物理研究中心等多家机构,都设立了开放出版基金[12],支持机构成员在开放期刊上发表论文。德国马普学会(MPG)长期资助其作者在BMC、PLoS、Frontiers以及SpringerOpen和Wiley Open Access等开放期刊上发表文章[13]。

       订购费转换。一些出版社推出订购费代为支付APC(称为APC Offsetting)。英国皇家化学会(RSC)[14]表示,如果英国教育科研机构订购了RSC的Gold Collection系列期刊,该机构作者在这些复合期刊上发表开放论文时的APC从机构订购费中扣减,作者不再支付。英国物理学会出版社(IOPP)启动试点[15],22家英国研究型大学可用机构的订购费抵消本校作者在该出版社期刊上发表开放论文的APC。美国化学会从2014年开始实行新的开放出版计划[16],对定购ACS期刊数据库的机构的作者在ACS期刊发表开放论文提供APC折扣。Sage与JISC合作,把NESLi2采购联盟各机构的作者在它的复合期刊发表开放论文的APC减至200英镑[17]。

       集团支付。许多科研教育机构参加到开放出版期刊社的集团资助APC计划中。超过500家机构以多种形式资助作者在BMC开放期刊上发表论文[18],包括中国科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和上海交通大学等;近40家机构资助作者在开放期刊PeerJ上发表论文[19],其中包括美国哈佛大学和英国剑桥大学等多所著名高校;而美国国立健康研究院、麻省理工学院、普林斯顿大学、德国马普学会、瑞士联邦理工学院、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等成为PLoS的集团支付成员[20]。

       联盟资助。SCOAP3(国际高能物理开放出版资助联盟)[21]由包括中国在内的30多个国家100多个研究机构组成,集团向高能物理期刊出版者购买开放出版服务,将订购期刊转换为开放获取期刊,将机构原有的订购费转为开放出版费用,实现论文开放出版。

       3 资助学术论文开放出版具备明确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学术论文开放出版的必要性日益凸显。数字网络时代使得任何信息可以方便地广泛传播,这时仍不实行最有利于知识传播利用的方式,采取各种借口阻碍知识的开放传播,是落后和荒唐的。当然,可采取开放存储实现学术论文在一定时间后的开放获取,但开放出版能立即实现最终发表版的开放获取,有助于论文内容的复用许可,可大幅度提升学术论文的开放速度和内容利用的深度。

       资助学术论文开放出版的合理性日益明确。公共资助科研的目的是创造、传播和利用知识,但在订购期刊环境里,知识传播到社会创新体系的最后一公里被阻塞。为保障公共科研投资效能的充分实现,应该把资助知识传播看成是公共科研投资的有机部分。而且,英国惠康基金会实践表明,资助论文开放出版的费用还不到项目资助总经费1%,体现了资助开放出版带来的重大绩效[22]。

       支付APC来开放传播学术论文更符合数字网络时代经济规律。在印刷时代,期刊出版还需要印刷和发行等传递成本,传递成本与订购规模直接相关,出版社需要通过“按订购者收费”来回收成本。但在数字网络时代,印刷、发行等传递“边际成本”几乎降到零,出版学术论文第一个副本的成本基本上就是该论文出版发行的所有成本,“按订购者收费”失去合理性,“按出版一篇论文收费”更为合理。因此,根据出版社提供的服务,按篇支付APC,具有经济学合理性。

       支付APC来支持开放出版能更经济公平地保障信息传播。社会公众作为纳税人,一方面通过公共科研经费资助科研,一方面又通过公共财政拨给图书馆文献经费来订购学术期刊,在知识生产和使用阶段重复资助、重复支付,所获得的知识还只能在少数机构供有限用户使用。支付APC来支持学术论文开放出版,从源头上一次解决“出版开支”和“传递开支”,大幅度削减中间环节及其成本,把科研投资与知识创造、传播、利用的整体成本有机透明绑定,是公共投资科研、投资信息保障的更为经济、公平的途径。

       资助开放出版已经是资助机构的现实任务。其实,社会还面临另一种“重复支付”:资助机构实际上已经允许作者使用(而且作者已经在大量使用)科研经费支付开放出版APC,其中包括向仍然收取订购费的复合期刊支付的APC,但同时又在用财政经费去订购这些复合期刊。在缺乏合理订购费扣减时,这相当于任由出版社赚取“额外APC收入”,也帮助出版社维持了订购期刊模式。应该建立按开放论文比例扣减复合期刊订购费的机制,对这种不合理现象釜底抽薪。

       资助开放出版已经成为资助机构引导市场良性发展的重要手段。越来越多作者通过支付APC发表开放论文,但单个作者往往是盲目、弱势的,很容易受到不良出版社的欺诈,也缺乏价格博弈的能力。在开放出版市场迅速发展、游戏规则正在形成之时,迫切需要通过强有力的资助杠杆,引导市场游戏规则维护社会利益、保护作者权益、促进知识传播利用、促进信息交流市场良性发展。其实,支持开放出版已经逐步成为公共科技资助政策的重要部分。前述英国研究理事会成为这方面的典范,欧盟“地平线2020”研究计划的开放获取政策[23]也明确支持受资助项目允许使用项目经费支付APC。2013年5月,全球研究理事会发表《开放获取行动计划》[24],要求所有公共科研资助机构实行同行评议学术论文开放获取;2014年对全球60多个资助机构的调查发现[25],多数资助机构允许受资助者使用项目经费支付APC。2014年5月,中国科学院发布开放获取政策声明[26],明确支持公共资助项目在质量可靠和合理费用的开放期刊上发表论文。

       4 资助学术论文开放出版面临的主要挑战

       识别与规避欺诈型期刊的挑战。多数开放出版学术期刊采用规范严谨的同行评议和严格的编辑加工,可以说,学术质量与期刊是否开放出版没有直接关系。但确实也出现了一些欺诈型期刊[27],借用开放出版的名目、为收取APC而采用多种欺诈手段[28]:不进行真实认真的同行评议;事先隐瞒收取APC的事实;骗请学者作为编委会成员甚至编列虚假的编委会名单;模仿知名期刊刊名和网站内容,等等。由于开放期刊确实需要收取APC维持其经营,许多作者又有强烈的发文需要,一定程度上助长了欺诈型期刊的出现。资助机构有义务帮助作者识别和规避欺诈型期刊。资助机构可以采取黑名单(Black list)或白名单(White list)方式,但前者可能承担过多的举证调查责任,后者则难以应付不断变化的期刊市场。所以,很多资助机构提出(或采用第三方)期刊遴选标准来引导作者,例如开放获取学术出版商协会(OASPA)的行为准则[29]、DOAJ的遴选标准[30]、STM出版商协会的行为准则[31]、COPE/DOAJ/OASPA学术出版透明性原则[32]等。此外,Jeffrey Beall的欺诈型期刊或出版商名单[33]也很有帮助。

       建立合理APC价格机制的挑战。首先,当前的APC价格没有体现数字网络红利应该带来的价格优势。多数开放期刊都是e-only,没有印刷发行成本,信息网络又大幅度提升了同行评议和编辑加工效率;虽然需要网络平台并进行作者付费管理,但开放出版不需要订购管理和用户访问控制,至少部分抵消了可能新增的开支。但是许多出版商仍提出按照印本期刊的价格水平计算APC,把开放出版应有的价格优势占为己有。第二,不同类型开放出版APC价格存在明显差异。有研究表明[34],复合期刊开放论文APC(平均2727美元)明显高于订购型出版社的开放期刊APC(平均2097美元),后者又明显高于纯开放出版社的APC(平均1418美元),而且这些差异与期刊影响力并无直接关系。复合期刊通过订购费已回收了成本,也不能证明商业出版社开放期刊比纯开放出版社期刊的影响力更大,因此,这些价格差异显然不合理。第三,复合期刊双重付费迟迟不能透明解决。复合期刊在照样收取订购费的同时再对开放论文收费,本属于双重收费(double dipping),虽然部分出版社承诺按开放论文比例扣减订购费,有些还公布了期刊订购价格的调整,但总体上措施不具体、执行不透明。有些出版社以各种理由拒绝进行订购费扣减,有的出版社还提出只对有作者支付APC的机构按其开放论文比例进行扣减[35](前述订购费转换就是这类个性化扣减措施之一)。第四,APC价格构成不透明。人们已经在要求出版社说明自己APC定价机制及其理由,以便判断是否超过了业界认可的合理赢利水平、是否通过垄断牟取高额利润,但部分出版社以商业秘密为理由不公开其运行成本,或者笼统地把各类开支堆砌在一起。经历过科技期刊价格飞速上涨后,我们有理由对APC价格的失控上涨充满警惕。第五,APC价格控制机制远不健全。订购期刊市场中还有图书馆作为有专业调查评价能力的集体支付者,为期刊价格提供了一定的市场化平衡机制。但在作者直接支付APC时,作者缺乏对价格合理性的调查判断能力,又不具备谈判博弈能力,还有强烈的发文压力,往往只能被动接受出版社的APC价格,助长了APC高企的倾向。再加上APC主要来源是公共资金,作者本人对价格的敏感性降低,使得价格信号的作用力度可能要小于其他一些市场,也容易使得“要高价”的行为失去自然约束。因此,科技界采取了多种集团资助方式,利用自己的市场购买力来引导APC的良性发展。

       提高资助经费效益的挑战。资助机构希望自己付出的资助经费能够避免浪费、获得最大效益。首先,是资助本身的运行效率,使作者、资助机构、出版社都能采用最方便经济的方式来管理资助经费。直接让作者使用项目经费自行支付APC,往往增加作者和出版社负担,也无助于解决作者弱势问题;由作者机构代为管理和支付,有助于减轻作者负担,借助机构力量来培训、协助作者,引入机构参与期刊遴选、价格谈判等;当然也有直接由资助机构为所有符合条件的作者支付APC,例如德国马普学会(为该学会成员)和奥地利科学基金会(为奥地利作者)直接支付在Wiley-Blackwell发表开放论文APC[36]。后两种做法还可以为那些并没有获得项目资助或项目经费不足的作者提供支持。第二,资助经费的经济效益,即是否用最小量的资金资助最大量的开放出版论文。资助机构要避免因经费资助中的“道德风险”(也称“公用地困境”)[37],避免在不直接负担APC时作者随意支付高价APC的倾向。为此,许多资助机构以一定形式把APC费用与作者挂钩,例如只支付一定比例的APC,其余由作者项目经费支付;或者只支付一定限额的APC,超过限额部分由作者支付;或者每个作者每年度只能享受一定额度的APC资助,超出时由作者自行支付。另外,资助机构往往通过集团谈判,与出版社协商合理的价格或者价格折扣。第三,资助经费的服务效益。资助机构支付APC,实际上是向出版社购买学术论文的同行评议、编辑加工、出版、传播等服务,资助机构有权利对这些服务的内容和效率提出要求,包括高质量的同行评议和可靠的开放出版服务,APC支付和论文使用统计及论文推送等服务,而且为促进知识的广泛利用,可要求出版社支持合理的开放存储政策(包括合理的开放获取时滞期),支持公众对内容的灵活再利用,支持灵活全面的论文使用评价指标,支持对所有论文及其附加数据的长期保存,支持论文附加数据的公开可检验和可获取等。

       开放出版环境下发展国内期刊的挑战。发展高水平科技期刊是我国科技、出版事业的重要任务,但有人担心,如果对我国作者在国内外期刊发文时提供开放出版资助,会使“人们更容易或更愿意在国际期刊上发文”,对我国科技期刊的发展造成负面影响。应该看到,这里的“挑战”,实际上是我国学术期刊的长期现实。例如,由于国际优秀期刊的高影响力、科研国际化和科学家对国际影响力的追求,科研人员在同等情况下往往会将自己的优秀稿件投到国际优秀期刊,这与期刊是否开放无关。而且,国际科技期刊价格大幅度高于国内科技期刊价格,从图书馆订购资金角度,也早就是“对国际期刊的经费支持远高于对国内期刊的经费支持”,只不过APC支付方式把这种支持变得更加直观。另外,国内期刊长期面临小而散的局面,难以优化资源配置来发展期刊;部分期刊质量水平不高,对科学诚信、研究方法规范严谨性等的监管缺失,降低了期刊的可信度和影响力;还有,国内学术期刊的事业单位经办制,容易使期刊与市场隔绝,再加上巨大的发文需要,致使期刊不关注经营效率和服务,创新发展动力严重不足。这些问题本质上不是开放出版的问题,也难以由开放出版资助措施来解决。其实,开放出版本来可以提供国内期刊弯道超车的机会。开放出版作为基于数字网络环境的新出版模式,打破了原来市场模式下的沉淀优势,给新成员提供了平等竞赛和发挥后发优势的机会,应该给发展历史短、积累优势弱的中国科技期刊带来机会,从而在新的游戏规则下与“老牌”期刊在同一起跑线上竞争新的发展空间。当然,毋庸讳言,开放出版模式确实对国内期刊提出了新的挑战,例如开放获取政策要求公共资助科研项目论文的最终审定稿存储到机构知识库中并在12个月后开放获取,这对那些靠垄断性占有内容来牟利者显然是个“冲击”,也要求科技期刊加快发文速度、加快论文传播速度。再者,开放出版及其APC机制提高了人们对期刊质量控制及其透明性公开性的要求水准,例如DOAJ登记注册页面[38]所要求的期刊公共透明地发布相关政策、流程,PLoS对不同类别论文应该遵循的科研道德、研究方法规范、写作规范、审查指南等的公开细致要求[39],我国还鲜有期刊能达到这样的要求。而且,开放出版不是圈钱游戏,反因为期刊收取APC而受到资助机构和作者对期刊经营效率及其透明性的更多关注。资助机构必然要求出版社提供透明的期刊定价机制,而且将用自己资助经费的市场力量来惩罚那些不透明、弄虚作假、或者成本或牟利过高者。但是,国内期刊多数尚没有清晰的经济核算机制,没有严格的成本效率分析,再加上经费来源多元化,可能使得经济上难以“说清楚”APC的构成及其合理性。国内期刊不可避免地处于国际期刊市场的竞争之中,应该利用开放出版来加速改革和创新,把期刊从论文出版平台向信息交流服务平台转化;保证期刊质量控制高标准、看得见、可证明;建立明确的经济核算和成本效率分析机制,提高成本透明性,增加服务外包和服务集约化发展,提高运行的经济效率。

       5 资助学术论文开放出版的政策建议

       基本实施原则。根据上述分析,建议我国科研资助机构在考虑是否资助和如何资助学术论文开放出版时遵循以下原则:(1)积极推进原则:考虑到开放出版的发展趋势、APC资助的合理性以及允许作者使用科研经费支付APC的现实,资助机构应积极介入对学术论文开放出版的资助,争夺游戏规则制定中的话语权和主导权。(2)试验递进原则:考虑到开放出版市场博弈和利益平衡机制尚不健全,大规模支持开放出版的时机可能尚不成熟。但结合“积极推进原则”,资助机构可选择试点资助学术论文开放出版。试点类型宜适当多样化,试点规模既要有影响又要可控,择优择时递进推动不同的资助措施。(3)综合效应原则:资助机构应积极通过自己由APC资助而直观化的市场力量,当仁不让地支持那些有利于提高知识创造水平、知识传播利用、整体经济效率与发展能力的市场行为和市场主体。(4)规则优先原则:考虑资助条件、资助方式和资助对象时,资助机构应主动要求和制定促进市场良性发展的规则和机制,并把这些规则和机制的规范性、透明性、客观性、可操作性、可检验性等作为重要条件。(5)开放评估原则:在基于可靠证据、各相关利益方参与的基础上,进行定期的公开的有相关利益方参与的评估。

       实施路线图。建议逐步推进以下措施:(1)坚持包括开放存储的多种途径开放获取,倒逼开放出版良性发展。(2)提出开放期刊遴选规范,建立良性市场行为规范。(3)提出可资助作者支付APC的期刊的良好服务指南,保证综合积极效应。(4)试验支持集团资助开放出版,建立开放出版市场再平衡机制。(5)优先支持纯开放出版期刊、有条件支持复合开放期刊。(6)积极试验支持国内学术期刊向开放出版转移,试验资助作者通过它们发表开放论文。(7)加强国际国内合作、促进开放获取规模效应和良性市场建设。(8)主动推动订购期刊转型,支持复合期刊在开放内容达到一定比例后整体转向开放出版,积极推动文献订购费向开放出版资助费的转移。

       近期建议资助措施。(1)继续允许科研人员使用项目经费支付开放出版APC,但要求作者遵循遴选规范、选择有良好质量控制和合理市场行为的期刊,期刊应保证论文及时开放获取、支持论文自动推送、支持CC_BY使用许可协议。(2)选择少数科研论文产出多、管理规范透明、对开放获取有实践经验的教育科研机构,资助它们与出版社签订集团资助学术论文开放出版的协议,但要求机构严格考核出版社是否符合遴选规范和良好服务指南,尽责争取有竞争力的APC折扣和复合出版的订购费扣减,为作者提供宣传与咨询服务,提供自有经费承担部分APC。(3)考虑到科研项目目前仍允许预算出版开支,考虑到APC市场现状,现阶段宜在一定额度内全额资助APC、超过一定额度按一定比例支付APC的方式,引导作者和出版社控制APC价格。(4)以部分资助形式鼓励教育科研机构参与类似于SCOAP3的科技界联盟资助机制,但要求这类机制保证最大限度开放获取,保证经费负担机制和管理机制的合理、规范、透明,建立对期刊质量与服务的监督评价,支持论文的本地存储利用。(5)选择少数高水平国内期刊,先期试验资助作者支付APC发表开放论文,但期刊必须保证论文开放获取、APC价格合理、符合通行的遴选规范和良好服务要求;优先支持全开放出版期刊、学术质量高的期刊,优先支持主办机构可提供部分APC资助的期刊。

       建立期刊遴选条件。应通过开放期刊遴选规范,从质量、价格、使用许可、服务等方面提出要求,形成对市场的明确引导:(1)期刊质量控制。期刊应实行严格的同行评议制度,评议条件应符合所在领域对学术水平、研究方法和科研诚信的要求,应明确说明自己遵循的行业标准、行为准则、最佳实践指南等并给出可靠的链接,应提供公开、详细、完整的投稿指南、学术伦理要求、各类论文格式指南、评审检查要点清单、同行评议流程、同行评议投诉机制等信息。(2)期刊编审力量。期刊应该具备高水平的评审编辑力量,应提供公开完整的编委会、编辑部、主编与学术编辑、同行评审专家的信息,并保证其新颖、准确。(3)期刊收费行为。期刊应提供公开、详细、完整的APC价格体系;应在征稿时和作者投稿时明确告知收取APC;应保证同行评议过程不受是否收取APC的影响;如果是复合期刊,应保证论文录用发表不受作者是否交纳APC的影响;应保证APC收取过程严格遵守市场通用的规则;应允许在特殊情况下减免APC,并公开、详细地公布减免APC条件;应严格避免把基本APC费用与其它增值服务费用捆绑收取。(4)期刊其他质量指标。期刊可公布自己被文摘索引工具收录及其影响力指标信息,但必须保证信息的准确和及时,可提供有可靠来源、可第三方验证的Altmetrics信息。(5)期刊诚信记录。期刊应没有包括在“欺诈型期刊列表”中,近期没有恶意欺诈、严重失职、无底线疏漏行为等,没有超出正常勤勉尽责的学术不端失察和稿件撤销比例等,并提供对曾出现问题的透明信息。

       建立良好服务指南。资助机构通过良好服务指南,要求受资助期刊(或出版社)在同行评议、编辑加工、出版、传播等服务上以及支持知识的保存利用上达到一定条件和效率。(1)出版服务要求:期刊保证受资助论文及时开放获取,并提供良好的网络服务平台;实行严谨的同行评议,提供公开透明的相应规范和流程;APC收费机制透明和事先告知,论文评审不受APC影响,基础APC费用不与其它增值服务费用绑定;不采取非法的市场营销手段对作者或用户造成不当侵扰。(2)对作者和机构的服务要求:期刊应为作者、作者机构和资助机构提供评审过程中的帮助服务,方便可靠的APC支付服务以及相应的统计审计服务,论文浏览下载的信息及相应的统计服务,向作者、作者机构和资助机构自动推送论文的服务。(3)对支持知识传播的服务要求:出版社(或复合期刊)必须按照合理的存储版本和开放时滞期支持非开放出版论文的开放存储(Green OA),也应支持我国订购机构对订购期刊的本土化长期保存。(4)对支持知识利用的要求:期刊应采用CC_BY使用许可协议,支持公众对内容的灵活再利用;支持altmetrics等使用指标,全面评价论文使用和影响力;支持论文附加数据的公开可检验和可获取,支持建立本土化开放数据存储系统。

       收稿日期:2014-08-18

       修回日期:2014-08-22

标签:;  ;  ;  

学术论文公开出版融资面临的挑战与政策建议_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