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促进市政工程建设项目的增多。市政道路是最常见和重要的市政基础设施,对城市的建设与发展及居民日常生产生活都有重要作用。在市政道路设计工作中,除了要考虑设计专业层面上的问题,还要积极引入以人为本思想,以此提高市政道路设计水平,保证设计质量。本文就市政道路设计中以人为本理念展开探讨。
关键词:市政道路;设计;以人文本
引言
这两年来,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推动了我国的城市化进程的进步,对我国的市政道路设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城市道路设计的过程中,逐渐地将人性化的设计应用到城市道路设计中,符合以人为本的理念,为构建稳定和谐的社会提供可靠的保障。
1市政道路设计中以人为本理念的作用
(1)以人为本设计可以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以人为本设计理念的应用,对于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城市道路作为日常出行的重要载体,满足行人的人性化需求,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使人们更好地为城市发展做出贡献,间接地促进了社会的和谐发展。(2)以人为本设计可以促进社会经济环境优化。在城市道路设计过程中,通过引入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不仅能对城市环境进行有效的保护,更会促进城市的生态系统发展,给城市的发展带来动力支持。随着人们对城市环境要求的不断提高,加强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应用,会进一步完善城市规划,使其更具科学性、合理性、人文性,进而保证城市内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对城市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帮助。
2城市道路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
2.1坚持人性化原则,以人为本
相关设计人员在城市道路设计规划的过程中,应该设计出多种满足人们需求的城市路线,不断的提高水平,结合实际需求和相关的路线进行有效的分析,站在全局的角度,综合兼顾不同人群的出行需求,做好各项服务工作,科学合理的分配城市的资源和道路,坚持人性化原则的设计工作。
2.2可持续发展原则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道路的使用年限也在不断提高,因此在进行城市道路设计过程中必须要秉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对城市道路设计时要进行合理的规划,对城市发展进行研究,使城市道路与城市发展相适应,这样才能提高城市道路的使用效率。
3“以人为本”市政道路的设计模式
3.1总体设计
市政道路设计过程中,树立“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目的是可以缓解人们驾驶的疲劳感,舒缓交通使用者的心情。从整体出发进行整体的布置,使用系统论的原理,巧妙地结合当地实际的地形地貌、自然水系等自然环境,使用“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利用周围的建筑环境和美好的自然景色装饰道路。严格按照使用规范指标,结合城市以人为中心的高度,提高人们对市政道路的满意度,减少对自然生态环境破坏的同时,最大程度的减少城市道路建设的经济成本,使路网结构和完美的曲线设计科学合理地结合起来,充分的使用地势造就城市的自然景观。但是在设计的过程中,也不能一味的追求线条的美感,过度的对地形地势进行保护,而是要最大程度的提高人们对市政道路的满意度,充分的考虑道路周边用地的实用性,从而有效地对整体进行设计工作。
3.2非机动车道设计
(1) 确定非机动车道的宽度时,必须进行深入计算与分析,不可完全按照已有的经验和规范进行。保证车道宽度是确保非机动车正常行驶的基础,在相关规范中对车道宽度提出了最小值要求,但最终结果需要充分结合实际情况,道路主要功能来确定,以保证所确定的车道宽度的合理性与可行性。(2)相对于主道上的机动车,非机动车属于弱势群体,尤其是在中小城市当中,居民安全意识有待提高,加之雨雪冰冻,使非机动车的行驶有很大安全隐患,一旦和机动车相撞,将造成惨痛后果。对此,为防止意外,应将两个车道分离。按照这一思想,在项目的路网设计中,采用绿化带分离两个车道,形成三幅道路。通过这样的设计,能有效约束各自行驶轨迹,促使其可以各行其道,有效降低事故发生率。(3)对于平面交叉口,它不仅容易发生交通事故,而且对道路通行能力有很大的制约。平面交叉口的非动车道及交通组织设计在路网设计中一般很少体现,这是造成行人和非机动车一同横穿马路危险现象的主要原因,既影响安全,又降低通行效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对此,在路网设计工作中,考虑专门设计可供非机动车过道的车道,在斑马线范围内,采用标线做明确标示。(4)日常生产生活中,时常会有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相互混行的实际情况,其产生原因是为了满足机动车道要求而放弃了非机动车道的设置。实际上,这种道路不仅在功能上有所缺失,而且还极度缺乏人性化。基于此,在设计工作中,必须保证非机动车道连续性。(5)设置专门停放非机动车的停车场,为日常出行提供切实保障。非机动车停车场,可设置在商场的门口,公共汽车站点处和大型广场中。通过对这一停车场的合理设置,能提高市容整洁性,避免乱停乱放,还能保证停车安全。
3.3市政道路照明设计
加强城市道路的照明设计,这属于一项非常实用的道路设计规划,尤其对提高市政道路安全性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对城市道路照明系统与发生交通事故的联系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有三成交通事故是因为城市道路的照明系统所引发的,因此,必须要加强城市道路的照明系统设计。良好的城市道路照明设计,能有效地保证车辆安全通行速度,并且缓解城市交通拥堵,保障城市道路的安全性。并且,加强城市道路的照明设计,还能给城市环境提高一定的辅助作用,使城市的夜景显得更加优美。因此,在城市道路照明设计中应用以人为本的理念,首先要对照明系统的路灯进行布设,通过加强照明系统的路灯亮度、间距以及高度等参数,使照明效果达到最优,从侧面降低市民的出行风险。其次,还要结合城市的发展定位,对照明的灯具、灯杆进行科学合理的选择。灯具和灯杆必须要和城市规划相协调,与周围环境和景观风格进行配合,从而保证满足照明功能的同时还能够提高城市景观效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4路面铺筑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提高,人们日常生活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在市政道路施工的过程中,人们对道路舒适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进行路面铺装设计的过程中,为了达到行车舒适、安全可靠、生态环保的效果,应该使用“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选择合理的材料和结构,充分使用现代化科学技术进行铺筑。在进行市政道路面铺筑的过程中,一般都会使用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和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沥青路面在行车时,产生的噪音比较低,路面舒适、震动小、美观、扬尘小、无反光并且美观,所以沥青路面被人们使用的越来越广泛;而水泥路面在行车过程中,比较容易发生跳车的现象,行车安全性、噪音大、反光严重,非常容易造成驾驶员的眩晕、行车舒适感差、扬尘大,所以已经被人们逐渐的淘汰了,水泥路面越来越不能适应人们对道路行车舒适性的要求。在我国科技发展的今天,在设计的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应该对比不同材料和结构的优缺点,选择沥青路面的种类,根据不同的道路等级和交通成分选用合理的铺筑材料和结构。
3.5道路横断面设计
在进行城市道路设计中以人为本理念的应用过程中,对于一些影响城市道路设计质量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道路横断面设计非常重要。首先,加强横断面设计,能够有效的保证城市道路畅通,并且还能对道路周围的绿化带、建筑物等进行全面的考虑,使其进行有机结合,真正的提高城市道路的设计质量。其次,在进行城市道路的横断面设计时,要考虑横断面设计对城市交通拥堵的影响,对城市道路红线范围内的地勘和物勘进行了解,合理优化平面线形和横断,避开地下障碍物,使城市地下空间得到释放,改善拥挤的城市环境,优化城市道路车道,使道路的规划更加合理,为城市居民提供顺畅的交通环境。因此,提高城市道路的横断面设计能力,充分体现了道路设计中以人为本的理念。
3.6注重道路景观设计
实际设计工作中,不仅要重视非机动车和行人,而且还要重视景观设计,采用有效的技术手段进行绿化渲染,注重色彩合理运用和相互协调,使艺术和技术能够完美的融合到一起,将道路的美感带给所有行人,放缓城市生活节奏,缓解人们的精神压力。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社会和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促使了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推动了我国市政道路工程的发展。在进行市政道路设计工作的过程中,相关设计人员,应该严格按照“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进行设计,优化市政道路工程各个施工环节,从而提高我国市政道路的适用性,保障人们出现的安全。
参考文献:
[1]周利.以人为本的市政道路设计相关问题探讨[J].科技与创新,2015(13):33-34.
[2]李江涛.以人为本的市政道路设计相关问题探讨[J].科技视界,201(18):288.
[3]杨飞.以人为本的市政道路设计相关问题研究[J].建筑技术开发,2017(24):27~28.
[4]曹慧.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实践研究[J].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2017(12):25~28.
论文作者:罗利淼,林宝茂,邓锟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22
标签:城市道路论文; 以人为本论文; 市政道路论文; 道路论文; 过程中论文; 非机动车论文; 城市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