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终身教育的发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_终身教育论文

日本终身教育的发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_终身教育论文

日本终身教育的发展以及对我们的启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日本论文,启示论文,终身教育论文,以及对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终身学习化社会”的提出

早在80年代中期,日本成立了临时教育审议会。为了迎接21世纪的挑战和适应日本战后经济迅速发展所带来的社会各方面的发展变化,该会对日本战后50年来的教育制度进行彻底的反思和检讨,吸收了当代国际社会中“终身教育”的思想,提出了以“重视个性”为原则,以构筑“终身学习化社会”为目标的教育改革设想。日本教育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所谓“第三次教育改革”开始了。

日本历史上“第一次教育改革”,是指明治初期(1872年)日本颁布“学制”,确立了近代学校教育制度。“第二次教育改革”,是指战后排除军国主义的影响,建立机会均等的新的学制。战后日本新的教育制度,在日本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初等、中等教育方面,走在了世界的前列,培养出具有较高知识水准和素质的国民,成为日本经济迅速崛起的根本动力之一。与此同时,高等教育的入学率也迅速提高,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教育成就。但是,经过50多年的历史变迁,日本的经济、社会等外部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曾经发挥过积极作用的战后教育制度,也逐渐暴露出其不足和随之产生的种种教育弊端。这主要表现在:过度强调了教育平等,形成了过分追求整齐划一的教育要求和僵化的教育制度,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个性要求;与企业雇用制度和社会观念一起,形成了偏重学历、偏重理论知识的“学历社会”;面向一流企业、一流学校的考试竞争激烈,学校、教师、家长、学生都被卷入考试竞争之中,从而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过分依赖学校教育,家庭教育能力低下,社区教育弱化,青少年在社会上经常受到不良影响;现行教育制度对社会的迅速变化反映迟钝,难以适应新的社会需求;目前在中小学里存在着严重的欺负弱小行为、厌学逃学、青少年犯罪等“教育荒废”现象,等等。鉴于上述情况,日本国内近年来一直在呼吁进行教育改革。以1984年成立的“临时教育审议会”为标志,前后共提出四次咨询报告,开始了日本历史上“第三次教育改革”。

在这次教育改革中,除了提出要改革学校教育,以尊重个性、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原则,增加选择机会,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考力、表现力,适应社会的国际化、信息化之外,一个很重要的特色就是,正式提出了要改变迄今为止的以学校教育为中心的观念,把“学历社会”转向“终身学习化社会”。这是日本借鉴当今国际上先进的“终身教育”的思想,不再把教育改革限定在对学校教育制度的修修补补,而是对现行学校教育制度进行深刻地反思,重新认定学校教育的作用及其界限,克服原来“学历社会”的种种弊端,提出要重组整个教育体系,以建成“终身学习化社会”。日本把这种“终身学习化社会”定义为,“人们在自己一生中的任何时候都能自由地选择学习机会进行学习,并且其学习成果能得到恰当的承认和评价”的社会。

日本提出“终身学习化社会”,有其深刻的经济和社会背景。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为了纠正现在“学历社会”的弊端。日本认为,由于社会过于偏重形式上的学历,对其他学习成果缺乏适当的承认和评价,导致社会过于依赖学校教育,造成学校体系的不断扩大和延伸,学生长期脱离社会实际生活而处于激烈的考试竞争之中,失去了学习和生活的乐趣。这是产生一系列“教育荒废”现象的重要原因。从纠正这些弊端的立场出发,有必要将“学历社会”转变为“终身学习化社会”。二是随着日本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有了较大提高,闲暇时间增加。与此同时,社会走向老龄化,从而在人生的各个时期和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学习的社会需求,这是提出要建立“终身学习化社会”的社会基础。三是伴随着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社会走向信息化和国际化,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也迅速变化,这就需要人们不断学习新的技术和知识。

实施“终身学习”的政策措施

自从196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成人教育发展国际会议上正式提出“终身教育”的思想以来,这种主张在世界各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且近年来逐渐成为占主导地位的教育思想。但长期以来它只限于一种理论思考和对学校教育的反思及批判,一直缺乏有效的推动措施。这可能是因为“终身教育”的内涵广泛,几乎无所不包,涵盖了一切教育活动,内容过于庞杂反而不易操作,而且各国的国情和教育水平各异,关注的重点和发展的程度也不相同。日本是世界上积极实行“终身教育”的国家之一,并多次召开相关的国际研讨会,在实施“终身教育”方面也形成了自己的一套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其主要政策措施可概括为:

1.教育立法。日本是一个重视依法治教的国家。一事未行,首先立法。日本于1990年7月颁布了据说是世界上第一部专门为终身教育制定的法律——“关于完善振兴终身学习政策措施的推行体制的法律”(以下简称“终身学习振兴法”)。该法是与学校教育法、社会教育法等相并列的一部教育基本法律,共分12条,就立法目的、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措施的责任、都道府县教育委员会的责任、振兴区域终身学习事业的基本构想和基准、设置终身学习审议会以及相应的财政措施等事项,分别作出了相应的法律规定。与此同时,日本内阁制定了实施该法律的“政令”,文部省下发了关于这部法律的立法主旨、内容要点、注意事项的通知,并制定了都道府县完善振兴终身学习事业推进体制的基本标准,基本形成了相应的法规体系。

2.设置相应机构。法律赋予政府开展终身学习的责任,政府就要有一定的机构来保障具体实施。文部省早在1988年,就在原有社会教育局的基础上成立了终身学习局,综合制定并调整有关终身学习的政策措施。按照法律规定,1990年在文部省内设立了终身学习审议会。该会就今后振兴终身学习的方针政策和充实区域性终身学习机会,先后向文部大臣两次提出咨询建议。另外,法律规定,各都道府县的基本构想要由文部大臣和通产大臣予以认可,而文部大臣和通产大臣在认可之前要分别听取终身学习审议会和产业结构审议会的意见。

依照法律规定,在都道府县一级,也要设立相应的地区性终身学习审议会,分别向地方行政长官提出政策建议。中央政府还鼓励和奖励都道府县成立由政府部门、教育部门、企业等各方代表组成的“终身学习推进会”等联络协调组织。到1995年为止,在所有的47个都道府县政府内,都设立了终身学习课或社会教育课等机构。33个都道府县设立了终身学习审议会,并且22个县已经提出了咨询报告。42个都道府县制定出终身学习振兴计划或基本构想。

在市町村一级,到1995年为止,有85.6%的市町村(1877个)设置了终身学习推进会议;有32.3%的市町村(1036个)已经制定出振兴终身学习的计划或构想;参加“终身学习宣言”的市町村已有106个。

日本目前已基本建立并逐步完善着一整套推进终身学习事业的行政体制。

3.落实有关经费。相应的财政措施是实施振兴终身学习事业的基本保证。日本政府采取了如下措施:

(1)充实文部省终身学习局所管预算。为了进一步振兴终身学习事业,日本首先充实了文部省终身学习局的预算。1990年,终身学习局预算额为428.6亿日元,占整个国家教育费的0.89%;到1993年,该局预算增至519.4亿日元,占整个国家教育费的比例上升为0.96%。预算项目为:“完善振兴终身学习的基础”、“扩充学校的终身教育的功能”、“振兴社会教育”、“完善青少年社会教育设施”等。

(2)对终身学习事业采取税制上的优惠。对作为公共法人的终身教育团体及有关设施,实行所得税免税;对作为公益法人的终身教育团体及有关设施,实行所得税减免;对赢利事业以外的所得免除法人税,对赢利事业实行法人税减免。对捐赠、遗赠给终身教育团体及设施的资金免除赠与税和遗产税,而且对捐赠人实行所得税或法人税减免。对终身教育团体及设施所用土地免除地产税。另外,终身教育团体还在一些关税、居民税、不动产税、固定资产税、城市规划税等许多方面享受税制上的优惠。

在最近制定的“终身学习振兴法”中,还特别写入“在设立区域性振兴终身学习事业基金会时,民间团体所支出的负担金可作为特例计入亏损”的条款,以便这些民间团体享受相应的税制优惠。

(3)由日本开发银行等金融机构对博物馆及相当设施进行融资。日本规定从1991年起,对根据博物馆法进行登记的博物馆以及相当设施,实行特别融资制度,其对象包括购置土地、建筑、必要器械等,上限在施工费的40%以内,融资期限为5~25年,分期偿还。

(4)设立用于终身学习事业的国库补助金。补助金制度是日本中央政府从国库开支中给予地方政府的一种指定用途的财政补助,是转移支付的一种宏观调控手段,一般指定用于公共事业、社会保障、教育等公益事业。

日本为了支持地方政府开展终身学习活动,完善终身学习体系,特设“地方终身学习振兴费补助金”,1996年预算为136.1亿日元。这笔预算在建立终身学习推进体制,开展终身学习事业,支持学校设立公开讲座事业,设置社会教育指导员,建立终身学习信息提供体系,促进地区性国际交流,妇女终身学习事业,青少年自然体验活动,老龄社会学习事业,振兴家庭教育及学习事业奖励等方面,对地方进行了有力的资助。

开展终身学习的方法与效果

1.举办终身学习文化节,大力进行宣传工作,普及终身学习知识,启发国民的终身学习意识。

日本文部省从1989年开始,每年在一个地方与当地政府共同举办一次终身学习文化节。到1996年为止,这种文化节已先后举办了8次,在全国造成很大的影响。在终身学习文化节上,举办学术研讨会、演讲会、讨论会、展示会等,提供当地终身学习的各种信息情报,介绍典型经验,造成宣传声势,以推动当地终身教育事业的发展。另外,已有42个都道府县地方政府,自行举办了类似终身学习文化节的活动,出版各种宣传材料和刊物,利用广播电视等媒体进行宣传普及活动。

2.以都道府县为单位,建立终身学习信息提供系统。

到1995年,日本已有39个都道府县建立并启动了终身学习信息提供系统,利用电子计算机将有关终身学习的情报数据化,建立信息库和信息网络,开展学习信息提供服务和有关学习活动的咨询服务。居民可以从中很容易地得知各种学习的信息和参加方法。另外,在国立青少年综合中心建立了有关青少年活动的信息中心,在国立妇女会馆建立了有关妇女教育的信息中心。其他的有关中心,比如文化信息中心,文物信息中心,美术信息中心,地区文化信息中心等,它们的数据库和网络也正在建设中。

3.利用各种教育设施,充分提供学习机会。

(1)高等教育机构:

在已经普及义务教育的基础上,人们的终身教育要求,相对集中在高等教育阶段。以大学、短期大学、高等专门学校为主的各种高等教育机构,在开展终身学习方面,担负着极为重要的责任。日本的高等教育机构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终身教育:

A.对在职人员实行“特别选拔制度”,即在大学招生定额中划出一定名额,专门用于招收在职人员入学。1995年,日本已有236所大学实行了这一制度,共招收了4189名在职人员进入大学本科学习。

B.开设夜间部和昼夜开讲制,以便于在职人员利用自己合适的时间进行学习。1995年,日本共有160所大学、短期大学设置了夜间部,在校生为14万多人。独立设置的夜大学有11所。另外,有33所大学、113所研究生院设立了昼夜开讲制,方便了在职人员就学。

C.单科修习生制度,允许在大学里取得特定科目的学分。1994年,共有1.56万人在358所大学里进行单科修习。

D.开展函授教育。日本在1996年开设函授教育课程的大学有26所(包括日本放送大学),在校生约26万人。

E.充分发挥放送大学的作用。放送大学由于没有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开展终身学习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日本目前正准备把放送大学的覆盖范围由部分地区向全国化发展,在各地设置“地区学习中心”。

F.开展继续教育。日本以高等教育机构、地方政府、产业界共同构成地区性“继续教育推进协议会”,主要从事在职人员学习需要的信息收集、学习项目的开发、学习课程的设置等活动。

G.大学开办公开讲座,把大学的有关教育和科研成果直接向社会介绍。1994年,日本各大学共开设了6190个公开讲座,听讲者在62万人次以上。

H.实行大学入学资格认定制度。对没有受过高中教育的人进行大学入学资格认定,使之拥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1995年,接受认定人数达17000多人,合格者5100多人。

(2)中小学:

中小学在重视培养学生掌握基本能力和基础知识,为将来终身学习打好基础的同时,积极发挥学校设施的各种作用,也是日本开展终身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日本中小学对社会上的能工巧匠、有识之士实行了特别许可制度,学校可以聘请这些人担任学校的非常任教师,充分开发和利用社会各方面的教育能力。高中开设了“开放讲座”,1992年共有11万人听讲。日本目前共有93.5%的小学、88.6%的初中、63.4%的高中实行了学校设施对外开放。一些学校的富余教室也转用于终身学习设施。

(3)社会教育、文化、体育等设施:

各种社会教育、文化、体育设施,本来就设立在社区里,与居民的学习活动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在振兴终身学习活动中,这些设施发挥着重要作用。

A.公民馆:公民馆本来就是各地进行社会教育的主要场所,文部省对各地政府设立公立公民馆,采取补助一定比例建筑费的奖励措施。据1993年统计,日本的公民馆在市(区)的设置率已达85%,在村一级的设置率已达50%,总共有17562所,年利用率达2亿多人次。文部省最近鼓励各都道府县设立综合性的社会教育设施——“终身学习推进中心”。到1995年8月,已建立此类中心30个。

B.图书馆:到1993年10月,日本各地政府设立的公立图书馆有2138个,法人设立的私立图书馆有34个。年利用率超过1亿人次。

C.博物馆:到1993年10月为止,在都道府县教育委员会登记的博物馆共有619个,由教育委员会指定的相当于博物馆的设施242个,从事博物馆事业的设施2843个。这些博物馆的年利用率达1亿3千万人次。

D.青少年教育设施:据1993年统计,日本共有732个青少年社会教育设施,年利用率为1616万人次。

E.妇女教育设施:据1993年统计,日本共有225个妇女社会教育设施,年利用率477万人次。

另外,日本还设有各种视听中心、文化中心、文化会馆等从事终身学习的设施。

(4)政府各部门和企业等研究、研修设施:

这些设施也都作为重要的教育资源在终身学习活动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4.积极进行终身学习的成果评价和认可:

对终身学习的学习成果进行适当的评价,由社会各方面予以认可并积极运用,是持续开展终身学习的生命力所在,也是改变社会过于偏重学历的根本措施。日本在这方面采取了如下的措施:

(1)设立“文部省认定技能审查制度”:

日本社会上设有一些民间组织,专门对青少年或成人通过各种途径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进行检查和鉴定,颁发相应的等级证书。它们当中有的是社团法人,有的是财团法人。日本文部省为了支持和鼓励这种学习成果的认定活动,特别设立了“文部省认定技能审查制度”,对这些从事检查和鉴定的民间团体中的较为优秀者,予以认定,也就是说承认它们的鉴定成果。目前,文部省已对日本速记协会、日本英语检定协会等23个团体予以认定。1995年,参加各种检定的人数达553万人,其中合格者达277.5万人。

(2)学校对有关学习成果承认其学分:

1991年,文部省根据中央教育审议会的咨询意见,对原有学校制度进行了改革:大学对学生在专修学校取得的学分,或通过文部省认定的检定,可以承认其学分。据1995年统计,共有25所大学59个学部对技能审查进行了学分承认,一般以承认英语检定的较多。同样,这项措施在高中、短期大学、高等专门学校里也可以实行。1995年,共有14个都道府县的高中,对技能审查中合格者予以承认。另外,有111所大学对学生在专修学校里取得的学分予以承认。

(3)对学有成就者颁发学位和专门士称号:

日本在1991年成立了学位授予机构,对于短期大学或者高等专门学校毕业生中,那些在大学作为听讲生取得一定学分、经审查合格者,授予学士学位。对国民教育系列以外的其他学校的毕业生,经审查合格,也授予相应的学士或硕士学位。另外,对各种在专修学校完成专门课程修习者,授予特别设立的“专门士”称号。1995年,共授予22万人以学位或专门士。

(4)授予社会上各种相应的资格证书:

在日本从事各种职业,大都需要相应的资格证书或许可证书。有些是国家颁发的,有些是各种机构和团体颁发的。对在终身学习中掌握一定职业技术的人,授予相应的资格证书或从业许可,也是日本推动终身学习活动的一项有利措施。

通过以上各种措施,日本的终身学习活动得到迅速的开展。据1992年的调查,日本成人中参加各种学习的比例已达47.6%,达到了相当普及的程度。

几点启示

1.开展终身学习是近年来日本教育改革中的一大趋势。日本希望通过建立终身学习化社会来迎接21世纪的挑战并彻底解决目前教育发展中所面临的各种问题。这种不再局限于对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修修补补,而是从终身教育这一新的视野出发,重新构筑未来的教育体系的设想,是值得我们深思和借鉴的。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近代以来产生的以青少年为中心、以学校班级为单位、以全日制学习为特征的学校教育,越来越显示出其局限性,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各种教育需求。终身教育的思想应运而生并迅速传播,在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发展终身教育已成为未来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日本对此的认识和觉醒,是走在世界前列的。

2.日本不再把开展终身学习作为社会性、群众性的自发活动,而是纳入了政府事业之中,重视立法并运用政府的行政、财政能力来大力推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我国目前也把终身教育作为基本原则列入了《教育法》,但还缺乏具体的实施体制和措施,仍处于倡导和宣传阶段,政府的介入和推动不够。

3.日本开展终身学习的一个很重要的经验,就是从一开始就十分重视终身学习成果的评价和运用,对学有所成的人颁发各种学习证书和资格证书。事实证明,“学有所用”和“学以致用”是开展终身学习所必不可少的政策保证。

4.正确处理好终身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关系,从终身教育的观点,从整个大教育系统来看待和规划学校教育的改革。重视终身教育,并不等于轻视原有的学校教育。对青少年实施的学校教育,有着其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未来的学校教育要重视打好将来一生中进行终身学习的基础,同时各级各类学校也应在终身学习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但是,学校教育也有其特殊性和自己固有的规律,社会不应把人们一生中的各种教育任务都放到学校中去,把学校当成无所不能的“万宝囊”。学校不可能满足各方面的种种教育需求。从终身教育的观点出发,学校教育和各种社会教育要有合理的分工与衔接。只有如此才能更准确地对学校教育的任务给予定位,才能更好地规划学校教育的改革,同时促进终身教育事业的发展。

驻日使馆教育处供稿

标签:;  ;  ;  

日本终身教育的发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_终身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