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点滴之功,筑九尺垒台——浅谈普通高中语文学科核心论文_赵晓燕

积点滴之功,筑九尺垒台——浅谈普通高中语文学科核心论文_赵晓燕

摘要: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素养整体结构的基础层面。它要求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积累的基础上,形成自我的构建能力,并且形成一定的经验,提升这种语言表达能力。笔者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尝试和探究:立足课堂,感知语言魅力;立足积累,建构语言体系;立足表达,提升语言能力。

关键词:感知语言魅力;建构语言体系;提升语言能力

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是指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通过主动的积累、梳理和整合,逐步掌握祖国语言文字特点及其运用规律,形成个体的言语经验,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正确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的能力。

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素养整体结构的基础层面。学生语文运用能力的形成、思维品质与审美品质的发展、文化的传承与理解,都是以语言的建构与运用为基础,并在学生个体言语经验的建构过程中得以实现的。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的水平是其语文素养的重要表征之一。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就这一能力,从如下角度进行训练与培养。

一、立足课堂,感知语言魅力

语言建构与运用要求学生首先对语言形成一种感知能力,能体味意境,能获得美的感受。这种能力的培养,落脚到我们的语文课堂,就是通过培养学生诵读能力来达成。下面以人教版第四册第二单元宋词单元教学为例,我是用唱读的方式完成了整个二单元的教学,既适合诗词的平平仄仄,也呼应宋词的音律之美,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了祖国语言文学的无限魅力。

这个想法来源于自己以前的一篇教学论文《乘着音乐的翅膀》,语文课堂的丰富多彩,激情飞扬有时就靠这些精当的音乐了。况且,词本来就是宋代的流行歌曲,到了现代,我们何不让它继续发挥他作为歌曲的魅力呢。

1、配乐诵读

现在的语文课堂,一个精心准备的诵读可能会被学生取笑,我们可能都遇到过这样尴尬的情况。但是,如果来点音乐的熏陶,让学生提前进入词的意境和氛围里,然后再来诵读,会不会更自然一些呢。

我做了一些尝试,在《雨霖铃》诵读环节,我提前让学生听《阳关三叠》,进入这样的感伤的氛围后,再让学生来试着跟着音乐的节奏来读,小组比赛,然后推举一名来全班进行比赛。这样完成诵读这个环节效果还算不错。这首词还可以配曲古琴演奏《梅花三弄》,词的缠绵悱恻,深沉婉约与古琴的厚重凝练混合,状难状之景,达难达之情。

本单元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可配乐《英雄的黎明》或者《临江仙》。《声声慢》可配乐《琵琶语》……只要用心,我们定可以让学生爱上诵读。

2、融入流行

流行音乐是最好的拉近师生距离的秘密武器。在教学中,如能恰当运用,自然会事半功倍。教学《雨霖铃》,在“无语凝噎”这句词的解读上,我做了以下尝试:让学生想象,假如有话,他们会说什么?学生讨论发言后,我适时地唱起了齐秦的《大约在冬季》:“轻轻的我将离开你?,请将眼角的泪拭去。?漫漫长夜里未来日子里?,亲爱的你别为我哭泣?。前方的路虽然太凄迷?,请在笑容里为我祝福?,虽然迎著风虽然下著雨?,我在风雨之中念著你?。没有你的日子里?,我会更加珍惜自己?,没有我的岁月里?,你要保重你自己?。问我何时归故里?,我也轻声地问自己?,不是在此时不知在何时?,我想大约会是在冬季。”

伤感的歌词,哀婉的曲调,与本词的意境巧妙融合,更是将恋人之间不忍离别又不得离别的痛楚表达得很到位。《雨霖铃》还可以与李琛的《窗外》结合运用,《声声慢》可以与《菊花台》结合运用。当然,还有很多,我们可以让学生发散一些,说不定有意外惊喜。

3、经典流传

最近综艺节目《经典咏流传》火了,节目里面唱的就是古典诗词,我们可以给学生听,让他们学唱,甚至可以亲自教学生唱,像易安的《一剪梅》,苏轼的《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李煜的《虞美人》都是传唱特别多的。即使不能唱咱,我们也可以借助多媒体啊,目的就是要带给学生美的享受与感悟。让其在浓厚的文学氛围里,在轻松的音乐曲调中,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

4、阅读课堂

每周我会利用阅读课一半的时间,模仿央视《朗读者》,让学生读自己的文章、经典诗词、优美篇章、经典段落等,在班上形成了特别好的朗读氛围。

二、立足积累,建构语言体系

语言的建构与运用要求学生能积累较为丰富的语言材料和言语活动经验,具有良好的语感。中国文字语言博大精深,包罗万象,天文地理,精彩纷呈。面对如此特殊的一门学科,我们很难说语文学习有什么捷径可走。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贵在平时,重在过程,而成于点滴积累。为此,笔者高中阶段特别注重对学生积累习惯的培养,并做出了如下尝试。

1、 基础知识积累

高一一进校,我就要求学生自备一本积累本,并且要求学生做好分类。

其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基础知识的积累:

(1)、每周10个成语

(2)、一首古典诗词鉴赏,这部分可以摘录高考诗歌鉴赏题,也可以摘录鉴赏。

(3)、古代文化常识积累5条,此项可以结合教材进度整理,也可以按照古代文化常识分类整理。

这些点滴之功,帮助学生构建语言基础知识体系,长期坚持,终能汇成汪洋之海。

2、作文素材积累

(1)、理论论据的积累

理论论据的积累,包括名言警句(比如《习近平用典》)、优美语段、哲理语段、高考优秀作文中的精美语段。这部分内容在早读落实,在落实的过程中促使学生形成自我的语言体系。

(2)、事实论据的积累

当下的作文考题方向,要求学生关注国家大计,关注时事,关注社会。所以在事实论据的积累方面,要求学生积累的素材要结合时代,关注民生,关注天下大事。我们有很好的参考资料:一是《作文素材》这本杂志、二是我们年级统一印发的阅读材料。要求学生每一周积累两则素材,全面了解事件、人物、意义。这一安排落实下来,能够积累足够我们写作所用的素材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语文学习,离开积累,一切都无从谈起。不要怕书读得少,不要怕基础薄弱,高中三年的时间,锲而不舍,坚持点滴积累,定会学好语文,也一定会领略语言的无限的魅力,形成较强的构建语言的能力。

三、立足表达,提升语言能力

语言的建构与运用要求学生能在已经积累的语言材料间建立起有机的联系,能将自己获得的语言材料整合成为有结构的系统;能理解并掌握汉语言文字运用的基本规律,能凭借语感和语言运用规律有效地完成交际活动。为此,在语言训练发面,我作了以下尝试。

1、课前演讲

本学年我带两个文科班,文科班的孩子思维活跃,参与演讲特别积极,提前准备,精心制作ppt,效果也特别好,其中有两个孩子的演讲让我们印象深刻,其中一个是我课代表汪含菁的《见字如面》,她给两年后的我们写了一封信,感动了全班所有同学。还有一位王雨菡同学的演讲,把自己精心制作的手账展示给我们,同时讲诉自己制作手账时的故事和心境,让我们也是大开眼界,收获颇丰。这样的活动人人参与,班级学习语文的热情空前高涨。

2、课堂微写作

语言的建构与运用要求学生将自己获得的言语活动经验逐渐转化为富有个性的具体的语言表达,这才是我们的终极目标,听说读写,最终落脚点还是在表达上。书面训练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有日记,周记,读后感等等,我想跟大家交流一下的是我们语文组在赵中举老师指导下进行的各式各样的课堂微写作。赵老师的理念是:老师讲得再多,不如学生动脑想象,动笔写写。尤其是在教学古诗文的篇目时,我们是随时写,写新写美写出价值。古诗文之所以流传千古,出了其形式的美之外,还有其内容之美,其情感之美,其哲思之美。每堂课,我都会寻找一个“美点”,让学生发挥想象,联系古今,进行课堂微写作训练。如在讲解《采薇》时,我就让学生将《诗经》中最美的诗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以第一人称“我”的口吻,改写成一段情景交融的文字。下面即是学生(经我修改)的一个答案。

“我终于等到了回家的一天。回首往昔,多少个不眠之夜,听不尽羌管悠悠;多少次九死一生,看不尽残阳如血。天地茫茫,我一人饥肠辘辘、踽踽而行,怎奈归途漫漫,道路泥泞,“山一程,水一程”;回望四下,不胜今昔,乱山飞雪,凄迷纷纷,“风一更,雪一更”。无尽的战争已化为不可弥合的心灵创伤,隐隐作痛。抬眼远眺,故土似乎近在眼前: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但莫名的恐惧涌上心头:家园安好?父母健在?兄弟俱存?近乡情更怯!为何,为何!回家的路本已无比艰辛,回家的我更是如此伤悲!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我和学生共同完成一篇创作,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还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上完《赤壁赋》之后,我让学生写了“苏轼与黄州”,我也写了一段,引导学生。

“黄州是苏轼失意的起点,也是东坡旷达人生的开始。

公元1079年,震惊中国文学史的“乌台诗案”,后人永远不能忘怀。九死一生的你,拖着疲惫的身躯,顶着犯官的罪名,来到了长江边偏僻的小镇黄州——失去了自由,埋没了抱负,走进了人生的最低谷。

可苏轼有幸,遇到了赤壁;赤壁有幸,迎来了东坡。

黄州赤壁,风景如画,江山多娇: 壁立千仞,乱石穿空;怒涛霜雪,惊涛拍岸。

赤壁黄州,人杰地灵,千古风流: 小乔初嫁,周郎雄姿;横槊赋诗,孟德豪情。

江城赤壁的山水,给予了政治失意的苏轼无穷的慰藉。月明星稀,荡舟赤壁,望着滚滚而去的长江之水,沐浴皎皎初升的东山之月。苏子沉醉,东坡超然。

可以说“乌台”贬掉了一个政治上的苏轼,而赤壁却成就了一个文学上的苏轼——千古苏东坡。

赤壁甚幸,苏轼甚幸,中国甚幸。”

例如:在教学《雨霖铃》时,我们通过诵读整体感知,这首诗就是由几个场景构成的:上片:长亭送别——兰州催发——执手而视——踽踽独行

如:踽踽独行:离愁渐行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那如烟波般浩渺绵长的是我的不舍与无奈啊!那如楚天般辽阔的是我独自一人要走的路啊!天高路远,思念的路上,一个人要怎么走,再聚是多么渺茫,前途是多么渺茫。

我们可以让学生动笔写,运用想象与联想,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几个场景的一个,可以分组,也可以自由选择。

《声声慢》我们可以写:美神易安

《定风波》我们可以写:堪破人生晴雨的达者

《永遇乐》我们可以写:栏杆拍遍

学生爱写,会写,能写,他们收获了,我们也轻松了。

积点滴之功,筑九尺垒台。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我们一直在路上。

主演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语文核心素养”的解读。

2、《浅谈语文核心素养及其培养建议》——梁才学校 刘庆

3、《关于语文核心素养内涵的解读》——汪潮

4、《语文核心素养研究》—— 杨若男

5、《利用古诗词教学提升高中生语文核心素养研究》——丁郁洁

论文作者:赵晓燕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14

标签:;  ;  ;  ;  ;  ;  ;  ;  

积点滴之功,筑九尺垒台——浅谈普通高中语文学科核心论文_赵晓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