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物资企业改革不应分为两部分:股份制改革的利弊分析_股份制改造论文

县级物资企业改革不应分为两部分:股份制改革的利弊分析_股份制改造论文

县级物资企业改革宜合不宜分——兼析股份制改造的利弊,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利弊论文,县级论文,企业改革论文,股份制改造论文,物资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县级物资企业是国营流通企业的最基层单位,处于改革的前沿,具有资金少、实力弱、负荷重的特点,在当前全行业亏损的情势下改革更加困难重重。因此,目前县级物资企业的改革应慎之又慎,改革模式的选择宜合不宜分。

一、改革模式比较

目前鄂东县级物资企业改革处于模式选择、试行运转阶段,大致上有三种运行形式:

一是麻城模式——集中型。即强化主管局职能,实行“六统”经营策略:即劳资、分配、人事安排统一管理;财务决算、资金筹调统一管理;资产处置、发展规模统一规划;业务开发,基地建设统一筹划;实业开发、创办实体统一安排;上交税利统一承包。凡牵涉到上述六个方面的大事,不准随心所欲、各自为政、草率行事。其他各项工作,所属企业各自发挥积极性、创造性去实施。这种模式,实为上策。实践证明,麻城市物资企业的综合实力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任凭风浪起,稳步往前行,经营形势一年比一年好。

二是蕲春模式——松散型。即适度调控,有合有分。这种管理形式与麻城相似,只是在调控力度、管理深度上较前者次之,称之为中策。因此,企业发展速度、综合实力不及前者。

三是浠水模式——多制型(分离型)。浠水县物资局共有24个经营单位,其中股份制5个,租赁制9个,承包5个。这种形式为化整为零,分散作战,实为下策。其结果是企业无力发展,主管局管理费收不上来,干部职工工资发不出,行业亏损严重,整个系统处于极其困难的境地。

二、股份制利弊分析

股份制无论是在国外还是国内,应该承认是一种比较先进和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这是毋庸置疑的。但它不是唯一的最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对股份制的建立应根据行业特征、现行条件、单位的具体情况而定,否则适得其反。6月上旬,我们对浠水县物资局五个改为股份制的公司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调查,分别与各层次的31名负责同志进行了座谈,其结论是弊大于利,各转制公司集所有企业的弊端于一身,处于进退两难地步。职能部门认为浠水物资局不具备股份制改造的条件:一是资不抵债;二是未参加保险;三是股利低于银行利率。已参加改制的公司一致认为改糟了,职工要求退股,公司要求回归原制,经理们要求辞职。

浠水县物资局根据县体改委的统一部署和安排,将局机关和五个公司改为股份制(其中有一公司只一人,履行了批准手续至今未挂牌),经过近一年的运行,由于政策不到位,缺乏后期管理,目前弊病很多:

1.机关无法运行,忙而无酬。改制后的机关,工作量没减一项,而工作人员太少,政工办只有1人,财务办2人,办公室2人,疲于应付日常工作,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即使每人背了一个电脑也处理不完上级交办的任务。改股份制的公司说是没有主管单位,但又划归物资局管,仍然是大小事都找局里,而且不交管理费,要交管理费须通过股东讨论,股东通不过仍无法上交,局机关工作人员忙而无酬。

2.公司“官位膨胀”,“庙小菩萨多”。由于没有主管,企业内部各项工作需设机构,每个机构要安排“官位”。以回收股份公司为例,该公司股东32人,除了设有董事会、监事会、经营办公室外,还有行政方面的财务、总务部门;党务系统有党支部、工会、共青团、女工等五大系列。开董事会、监事会,这些部门、系统要派人参加,开经理会,书记要参加;不管什么会,这些“和尚”都要请到场,形成企业机关化,干部比职工多的状况。不仅如此,这批“和尚”们还要有相应的报酬,如果开会漏请了人,或者有一个“和尚”未拿到相应的报酬,就各自向自己的上级反映,从而增加了矛盾,增加了开支,拿钱的人多,做事的人少,搞经营的人更少。

3.“僧多粥少”,分配难搞。浠水有一个特殊情况,增值税提前预交,年底结算,但多交不退,少交要补(没有少交的);所得税不按查账征收,按下达文件分配任务征收,因此国家税收任务通过行政干预算是完成了。职工收入贯彻《劳动法》实行最低工资140元,只要报到上班不得少于140元,否则上诉、告状,所以职工收入也基本落实了。由于费用增大、僧多粥少,去年四个改制公司均亏损,只有轻化(民爆专营)公司略有盈利,扣除所得税,大概盈余5万元,但共有32万元股本,每万元的股利只有1562.5元,比预想的利息少得多。因此股东感到吃亏,纷纷要求退股。

4.法人地位削弱,经营决策困难。按照股份制章程规定,凡公司重大决定有2个以上的股东通不过就无法形成决议,经理就不能执行。这样经理无法从事大的经营活动,成了股份公司的“维持会长”,整天忙于搞协调、处理矛盾,有的经理提出辞职。

5.公司“四不像”,人心涣散。改制后的四个股份公司,由于工作不到位又缺乏后期管理,目前的机制是集现有企业所有弊端于一身,干部群众称为“四不像”,即不像股份公司(老干部说是驼子翻跟斗,两头不落实),不像国营公司,不像集体企业,不像私营企业。企业缺乏向心力,内部没有凝聚力,要求进步的人少,开会开不起来,政令难通,事情难办,管理费收不上来,工作布置不下去,人心涣散,老干部集体上访,提出要饭吃、要药吃。因此,干部群众要求回到原来的企业机制上去,好坏还有个主管局,可以捆在一起渡难关。

三、县级物资企业如何改革

县级物资企业的出路仍在改革。大改大发展,小改小发展,不改不发展,乱改就倒退,这已被实践所证明。当前,物资企业的改革要慎重进行,防止靠行政命令,应该依经济规律办事;不应该搞“双抢”,应该是成熟一个,改一个;更不能搞“一刀切”,应该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决定改革的走向和选择改革模式。

笔者认为,当前县级物资企业应把改革、改制、改组三者有机结合起来进行,其出发点是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形成规模,增大实力,捏成拳头,团结一致,渡过难关,其形式有以下三种可供选择:

一是要主动舍弃“空帽子”,从政府系列分离出来,成为真正的企业实体。各级物资局是计划经济的产物,当时的职能是代表各级政府行使计划的物资的分配、调剂任务,但从那时起并没有享受任何“行政待遇”,局长、副局长们就凭上级一张委任状做官,其他一概全无。现在已进入市场经济,物资局过去的职能已丧失,“空守寡”还不如找一个名符其实的“好丈夫”——按《公司法》运行,排除一切行政干预,卸掉一切社会包袱,从繁琐的事务中解放出来,一门心思抓经营,搞管理,增效益,促发展。

二是组建资产经营总公司,实行“鱼”和“熊掌”兼得的运行机制。县级物资局从政府系列分离后,可组建物资企业经营总公司,总公司应从国有资产管理局取得资产经营委托权,代表国家进行资产经营管理,保证国有资产按计划比例保值、增值,既可发挥原物资局、现总公司的积极性,做到国有资产不流失,又可保持物资队伍不散,人心不乱,实现稳定发展目标,是一个“鱼”和“熊掌”兼得的上策。改革能否达到这一目标,上有政策,全国有试点,关键在于各物资企业如何运作。

三是组建物资企业总公司,实行“六统”管理,增强企业实力。县级物资企业如不能向政府争得国有资产经营委托权,也应抱成团,像麻城模式那样,实行“六统”管理。实践证明这也是一种比较好的机制,有利于县级物资企业抵御市场风浪,渡过难关,稳定发展。

总之,县级物资企业的改革宜合不宜分,宜稳不宜乱,宜进不宜退,否则会动摇基础,有碍“三不”(资产不流失,人心不乱,队伍不散)落实。有的地方不切合实际,不根据自己的实情,一味追求时髦,盲目组建集团总公司,股份责任总公司,空热闹一场,国家、企业和职工个人均得不到实际利益,良好的愿望只会落空。

标签:;  

县级物资企业改革不应分为两部分:股份制改革的利弊分析_股份制改造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