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建工集团第二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广西桂林 541000
摘要:该文论述了建国以来,我国建筑行业获得了长足进步和长远的发展,但其中也存在着一定的质量问题和安全隐患,这些潜在的问题和隐患,最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不到位。仅此,文章就对如何加强建筑施工技术管理进行探究,希望能予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创新
引言
在新时期的背景下,我国建筑行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我国对基础建设事业的投资不断加大,同时,建筑业也在促进国家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善居住环境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日益显著,但是近年来的工程事故频频发生,给人民的生活、企业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带来了严重的危害,由此,建筑业的发展问题越来越受社会各界的关注。建筑工程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了基本的生存需求,它包括了道路建设工程、桥梁建设工程、水利建设工程、铁路建设工程等大型施工工程,随着现代化社会的高速发展,建筑施工技术的管理与创新得到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一、土木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应用现况
从理论层面角度来看,我国土木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研究起步较晚,因而,部分理论知识借鉴了西方发达国家理念,同时,到目前为止仅实现了土木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知识体系的建立,且注重将非线性分析、最优路径等等均纳入到体系中。而从技术应用现况来看,地基施工技术在土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最为广泛,但传统的地基施工手段,注重运用桩基础材料,例如,碎石桩、钢桩、混凝土桩等,增强工程基础结构稳固性。而由于群桩的设置极易引发不均匀沉降等施工问题,因此,在具体工程施工期间,应针对地基施工技术进行创新与优化。另外,从当前混凝土施工技术角度来看,部分施工单位在建筑工程项目主体结构设计过程中,注重强调混凝土施工技术与钢筋施工技术的结合,由此优化施工水平。但此种技术手段在应用过程一旦出现差错,将引发裂缝等施工问题,同时,由于钢结构施工技术对水平或垂直力学平衡要求较高,因而,在实际施工期间,极易产生不理想的结构施工效果。为此,为了保证土木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同时,满足基础结构稳固性设计需求,应针对土木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进行进一步优化与创新,由此推进现代工程建筑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二、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中创新管理的制约因素
在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中,有效地融人创新管理,是提升施工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但创新管理并不是一娥而就的,而是受多种因素制约的。现阶段,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中制约和影响创新管理的主要因素包括,成本管理、安全管理及合同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一)合同管理的缺失制约着创新管理
合同则是维持和规范企业合作关系的重要依据。企业合同管理风险已成为导致企业经营风险的重要原因,合同管理风险的存在不仅会造成企业经营的失败,甚至会导致企业的破产。而且,当前我国部分建筑企业根本不重视这种合同管理,在进行具体的合同管理风险规避时,没有有效的贯彻风险规避措施,严重阻碍和制约了技术管理的创新管理。
(二)成本管理不科学制约着创新管理
科学的成本管理能够为为企业实现预期中的经济效益。但是,实际的工程预算成果和工程成本管理并没有实现其价值。因为部分施工单位为了更快的通过工程施工审核而强行降低工程预算结果,在正式开展施工时为了保证工程质量又不断的要求追加自资金投人,这种行为导致工程成本的最终“失控”。当然,出现这种问题不能将全部责任推给施工单位,建设单位不断提高的工程质量要求和不断增加的工程变更以及工程方案设计的不合理等都是该问题出现的原因之一。这种情况制约了工程技术管理的创新管理。
(三)安全管理不到位制约着创新管理
工程施工单位的安全管理问题一直都是社会关注的焦点。良好的工程施工单位安全管理不仅能够保障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而且能够保证工程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相反,缺乏高质量施工安全监督管理的工程必然会遇到诸多安全问题。工程安全管理作为工程技术管理创新管理的基础,若是无法保证安全管理,那就无从谈起技术管理的创新管理。
三、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创新要点
(一)深基坑支挡技术
在土木建筑工程施工期间,为了控制不均匀沉降问题,需创新深基坑支挡技术,即在深基坑支挡技术应用中:①了解土木建筑工程各项参数。例如,通过临近建筑物、管道、电缆、光缆等的测定,掌握工程施工现况。然后,在支护结构设计中,结合工程参数,合理布局连续墙、内支撑体系、锚杆支撑、土体加固等工艺操作,并实施土方工程、工程降水、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等施工项目。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其中,工程施工组织的设计必须由两个以上的设计单位共同完成,并确保在深基坑实际防护作业中,杂填土由砖瓦粒、粘性土、砂性土等共同组成,同时,结合土木建筑工程地段的不同,将杂填土厚度控制在12.5m左右,而其深基坑防护结构内聚力大于15kPa,就此达到高效性深基坑支挡作业状态。②在深基坑支挡施工期间,亦应注重强调对喷锚网支护、排桩锚拉支护等作业方法的应用。例如,华能大厦基坑围护、厦门普达广场深基坑支护等土木建筑工程项目,均涉及到了新型深基坑支挡技术的应用。
(二)土方旋挖施工技术
为了提高土木工程建筑施工质量,创新土方旋挖施工技术手段也是非常必要的,为此,应从以下几个层面入手:(1)在土方旋挖施工技术创新与优化过程中,为了保证土木建筑工程整体施工质量,需在土方挖运期间,结合实际工况,合理布置施工参数。例如,某项土木建筑工程在施工期间,为了保证基层结构稳固性,即在基坑总长为2660m,底宽为33-58m的基础上,保持基坑开挖深度在2.7-15m之间,同时,局部基坑开挖深度可达到19m,最终达到了土方总量为110万m3基坑土方挖运施工效果,满足了土方挖运施工需求;(2)在基坑支护桩作业中,应注重采取泥浆护壁作业方法,同时,将钢筋均匀布置在土方旋挖施工区域,并由土木建筑工程基坑深度和周边环境,确定具体的基坑支护间距、直径、锚固深度,且在基坑支护深度≤6m时,将桩间间距设定为1.5m,同时,选择桩径为0.8m的基坑支护施工材料。此外,若基坑深度处在6-8m之间,那么在基坑支护作业时,应选择桩径为1m的施工材料,并保持桩间间距为2m,就此达到高质量基坑支护施工效果。除此之外,若在基坑支护施工中遇到支护深度为8-10m的工程施工时,应保持桩间间距为2m,而桩径为1m,并在支护区域护壁喷射C25混凝土,达到最佳的施工效果。
(三)新型预应力技术
在土木建筑工程施工期间,为了进一步创新施工技术,应强调新型预应力技术的应用,而当前新型预应力技术又可分为先张法、后张法、体外预应力法3种,其中,在先张法预应力作业期间,需配置锚具、预应力连接器、油泵、千斤顶、真空灌浆泵等器具,然后,在实际施工作业中,首先,对台座进行清理,并在台座表面涂刷隔离剂,随后,进行穿预应力钢筋和安装钢筋骨架操作,最终依照安放预埋铁件→调整初应力→张拉预应力钢筋→安装模板→浇筑混凝土→混凝土养护→拆除模板→切断预应力钢筋→构件起吊堆放的工艺标准,完成先张法预应力施工,稳固土木建筑工程基础结构。此外,后张法施工工艺的开展,要求相关工作人员应严格遵从工艺流程,把控铺底膜、安放钢筋、埋管制孔、浇筑混凝土、养护拆模、穿筋、张拉预应力筋、孔道灌浆等工艺事项,但在孔道灌浆时,应运用HVW真空灌浆技术,即HVW真空灌浆技术的应用改善了预应力筋防护条件和结构安全性、耐久性,因而,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预应力施工时产生不密实、不饱满等问题。除此之外,在体外预应力技术应用过程中,为了保障整体工程施工质量,需配置转向装置、锚具、索体等张拉设备,同时,做好2000级、1860级钢绞线疲劳、静载等实验,且保持体外预应力施工中,组件承受应力为100-130MPa,最终在应力循环实验操作完成后,实施具体的施工环节,保证体外索作业水平。
(四)完善施工技术管理机制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建筑施工企业若想提升施工技术管理水平,需要完善工程施工管理体系,健全施工技术管理机制,从而提升项目施工管理水平。因此,施工企业应根据自身实际发展的特点,制定出严格的适合企业实情的规章制度,使各项工程施工实现有章可循,确保施工过程正常进行,增强企业发展的实力。其次应该全面落实各施工阶段技术管理方案,根据合同约定严格施工,确保每个阶段工程施工能遵循相应的技术规范要求。另外需要对工程施工质量与施工进度进行严格的过程监管,对影响过程质量和进度的各种因素进行控制并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组织协调施工过程中的交叉作业,确保工程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工程竣工交付前,要对工程全面进行质量审查,确保其符合国家验收标准,确保将合格工程交付业主。
(五)深化成本创新管理
建筑行业市场的竞争已经趋于白热化阶段,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胜出或争得一席之地,施工企业首先应该做的就是降本增效,提升发展空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一手抓经济,一手抓效益,要把这两碗水端平的确比较困难。矛盾与联系相辅相成的哲学智慧,同样对建筑工程这一领域有启发。有些不合理不够人性化的规则在管理过程中确实存在。比如在管理中只抓施工进度与工程质量,而忽略了工程的成本与市场价格间所存在的必然联系,以至于影响企业的利润。因此,在做好前期工程成本预测的前提下,要结合现实情况及时灵活的调整方案,解决处理风险和不利因素,规避企业经营风险。此外,建章立制、规范管理,规范各阶层人员的生产和经营管理行为,是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推手。要对在建项目实施成本监管、成本审计和业绩考核,是加强成本管理的有效手段,所以,在过程中对工程预结算工作进行监督和审核管理是极其有必要的。
结束语
总之,建筑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类产业,在人民就业、经济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新时期的背景下,建筑业必须审时度势,把握社会发展潮流,紧跟时代发展需要,认识到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重要性,完善管理系统能力,确保建筑工程的质量、进度和安全,提高施工技术创新管理水平,从而为项目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杨阳.城市园林绿化及其施工技术管理探讨[J]. 现代园艺. 2016(16)
[2]罗旭.探索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水平的提升[J].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16(13)
[3]冯剑.建筑项目施工技术管理中的优化措施[J]. 四川水泥. 2014(11)
论文作者:马元庆
论文发表刊物: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26
标签:基坑论文; 预应力论文; 工程论文; 土木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作业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