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绘画中的情感教学论文_陈志欣

幼儿绘画中的情感教学论文_陈志欣

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观桥幼儿园 陈志欣 075000

内容摘要:是人格要素的核心因素,幼儿的发展,不仅是认知的发展,也是情感的发展。首先生动的绘画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幼儿的情感体验。其次在绘画中自由的发挥想象、随心所欲,自由表达,同时激发了幼儿的情感体验。最后情感是创作的原动力,情感是作品的生命力,情感实现幼儿自我表现的欲望。充分发挥情感的功能,真正做到“教学真情”,“学得动情”。

关键字:情感态度、情感体验、情感的功能、绘画情感

正文:

美术是儿童表现情感的重要手段,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应充分运用美术教育这一载体,鼓励和培养幼儿的积极情绪和情感,疏导和控制消极情绪和情感。

几年来,我在辅导幼儿美术创作时,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同时也对培养幼儿情感方面做了大量的尝试,并受到了良好的效果。最重要的是利用美术作品所表现的多元性及个性的特点,让幼儿在体验成功的创作喜悦,树立起充分的自信心,促进其宽容大度、尊重他人、豁达乐观等道德情感的形成,这对幼儿健康人格的发展、对未来的生活和社会和谐发展都具有积极的影响。

一、激发幼儿的绘画情趣,处于跃跃欲试之中。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曾指出:“儿童是个有主动性的人,他的活动须以某种兴趣做先决条件。”为此课堂教学的开头设计应有趣味性、新鲜感和吸收力。这样,就能很快地进入学习的佳境。

1、创设情境,活跃气氛。教学中善于创设特定的可感和可知,有声有色亦虚亦实的情境,以及与其相适应的教学艺术氛围,就能增强孩子们的参与意识,激发情感,使其积极主动的获取知识。

2、巧设悬念,诱发动机。如:在“宝宝要睡觉”活动中再一张三角形的纸中间画出一个逗人喜爱的娃娃,再在纸的反面画上花纹,然后将两个角向里折成小被包娃娃样。之后让幼儿抱娃娃做游戏。幼儿情绪很高涨,都在努力地画,他们从中获得很大的乐趣。因此,生动的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幼儿的情感体验,是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的有效手段。

二、突破框框,大胆作画,调动幼儿情感。

思维的独创性是学生在绘画过程中,有与众不同的想法,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要有有独立性。

比如经常有学生喜欢问这样的问题“老师某某怎么画?”对待这样的学生老师一般要示范给他看,要么找某位同学画给他看,要一下子说清很不容易,我遇到这样的学生首先要启发学生反问他:“你看过某某吗?你有没有认真的观察过某某?”这样就会启发自主的理解观察对象,进而表现对象。例如大班小朋友画树时总是一个模式——公式化,也受幼儿简笔画的影响,遇到这样的情况,我就会让他们观察真树,看到各种各样的真树后,在讲树的画法,树的生长规律,如树干是下粗上细,(这是树的基本规律)这样有了创新又培养了独立性。

2、培养想象力中的情感。

儿童具有丰富的想象力,想象力的培养很难。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我们经常鼓励幼儿大胆作画,去表现客观事物。如:鼓励大班幼儿将天气情况直接画上去。他们把风画成凶猛的狮子,把大雨画成一个淘气的小子拧开了水龙头,把大雪画成了天上飘下许多雪人——幼儿最初的实物想象发展到超现实想象。

想象力越充分,兴趣就越高涨,思维就越活跃,创造力就越丰富,由此产生的影响就越深远。自由的想象发挥、随心所欲,自由表达,同时激发了幼儿的情感体验。

三、情感是创作的原动力,情感是作品的生命力,情感实现幼儿自我表现的欲望。

1、尊重幼儿的表现意愿。

人们常说“孩子凭兴趣做事”、“幼儿是情绪的俘虏”。我们在绘画教学时可以观察到,幼儿对绘画有兴趣时,注意力很集中,绘画很投入;不想画时,怎么叫他画都不画,因此这种带有原始感情性质的兴趣和好奇,是一种内驱动性的情绪,是幼儿早期认识发生的动力源泉。如一名幼儿画了一辆很多轮子的轿车,当老师纠正他侧面轿车只画两个轮子就可以时,他却不接受,反而振振有词地认为“轮子多才跑得快”。其实是幼儿把自己的情感容入了画中,表达了他想让汽车跑得快一些,当老师了解了他的创作意图后,对他加以肯定,避免打击他的积极性,这样既尊重了孩子,又能从孩子的意图出发加以正确的引导,使幼儿从小对生活、对周围环境抱有浓厚兴趣 。

2、在美术教学中我们应凭借作品、抓住作品,丰富幼儿的情感。

在幼儿绘画中以观察为认知基础,以想象力为建构的再认识的过程。它是幼儿对周围事物的认识,态度和情感的综合体现 。如:“在照相馆”的游戏中,小“摄影师”能根据顾客的身份,为“爸爸”画上眼镜,为“妈妈”画上发卡,为“爷爷”画上胡子?????;再“开医院”的游戏中,“小医生”为营养不良的患者在处方上了白菜、胡萝、苹果等,充分满足了孩子们内心的表现欲望。活泼、自由、轻松的绘画活动,使教育过程情趣化,幼儿不自觉地活动主角。

3、欣赏优秀作品,丰富幼儿情感

正确评价幼儿绘画的创作。评价是美术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全面客观地评价是维护幼儿参加绘画活动的兴趣的重要保证。每个人都希望能够通过活动来体现出自我的价值,通过成功的作品来获得别人的肯定和赞誉。在美术教学活动中,能够经常地让孩子感受成功的喜悦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可以培养起学习的兴趣,更能增强他学习的信心,良性循环可促进他完成更出色的作品。有的小朋友性格内向,胆子较小,画画非常拘谨,常常画出物体很小的画,老师及时地肯定,大大表扬,增加幼儿自信心很重要。甚至他们的画有了明显的进步,物体画大了,色彩也丰富了,更重要的是喜欢画画了,而且每次作画都充满了自信。

《美术课程标准》指出:“情感性是美术的一个基本品质,也是美术学习活动的一个基本特征,所以美术能陶冶幼儿的高尚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增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及责任感,并培养他们尊重和保护自然环境的态度以及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美术教师要紧紧抓住情感性这一个基本品质,教学中要重视幼儿的情感教育,充分发挥,真正做到“教学真情”,“学得动情”。 是我们美术教师应该认真研究的课题,还有待老师们的共同努力。

参考资料: [美]阿伦.福杰 《情感在早期儿童教育中的作用》

论文作者:陈志欣

论文发表刊物:《未来教育家》2014年第3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4-22

标签:;  ;  ;  ;  ;  ;  ;  ;  

幼儿绘画中的情感教学论文_陈志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