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分输血应用于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治疗的效果研究论文_黄新春

湖南省岳阳市第一人民医院 414000

【摘 要】目的:探究将成分输血应用于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中2017年2月至2018年4月间收入的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的一般资料,根据实验要求抽取出62例患者纳入本次研究作为实验对象,通过随机数分组方案,将所有患者均分两组,分别命名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中均包含31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案,实验组患者则应用成分输血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完成后的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计数、血细胞比容的状况。结果: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各项血液指标显示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成分输血应用于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治疗工作中,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病症,对于提高治疗安全性来说有积极作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关键词】成分输血;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治疗方案;价值分析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是指患者系统内出现免疫功能调节紊乱,产生自身抗体或补体,并吸附于红细胞表面,通过抗原抗体反应加速红细胞破坏而形成的一种溶血性贫血[1]。在目前进行治疗时,通常采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方案,对患者的病症加以控制,但这种治疗方案难以取得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而成分输血则是目前应用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案[2]。就目前来说,采用合适的方案,对患者的病症加以控制,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所以本次研究中,探究将成分输血应用于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治疗中的效果,取得了一定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中2017年2月至2018年4月间收入的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的一般资料,根据实验要求抽取出62例患者纳入本次研究作为实验对象,通过随机数分组方案,将所有患者均分两组,分别命名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中均包含31例患者。其中对照组男性患者19例,女性12例,年龄31-72岁,平均年龄(52.8±6.2)岁,实验组男性患者17例,女性14例,年龄30-70岁,平均年龄(51.1±5.9)岁。所有患者均有认知正常功能,对本次研究知情并随时有权利选择退出,并根据患者年龄、性别、病情等一般资料显示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案,主要应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对患者进行相应的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状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实验组患者则应用成分输血治疗,主要治疗方案为洗涤红细胞治疗。其中包括A型48U,B型44U,O型52U,AB型16U。

1.3 评价标准

记录所有患者的血红蛋白浓度(Hb)、红细胞计数(RBC)、血细胞比容(HCT)等血容量数据。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涉及到的各项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进行常规数据统计,实验结果中涉及到的各项数据和患者的一般资料用(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并采取t检验,若p<0.05,则证明统计学意义存在。

2结果

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各项血液指标显示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的治疗后血细胞状况对比

3讨论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是指患者的正常机体免疫功能出现障碍而生成的一种抗体,这种状况会导致患者的自身血细胞在一成生成的抗原抗体的影响下出现红细胞受损。导致这种病症发生的原因主要包括原发性AIHA、自身免疫病、恶性血液病等多种因素,而遗传基因突变和红细胞膜抗原变化等,都会导致患者的免疫功能紊乱。这种状况会对患者机体自身产生极大的刺激,从而生成一种抗红细胞自身抗体,对于红细胞的寿命来说会有极大的降低状况,最终引起患者发生溶血性贫血[3]。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当患者发生免疫障碍时,会对同种抗体的减除和鉴定产生一定的干扰,所以在进行输血治疗时,可能会导致输血无效,甚至出现溶血性输血反应症状,提高了患者的血型鉴定和配血难度。

成分输血是一种临床上应用广泛的输血方案,主要是将患者血液中的有效成分进行分离,从而制备出高纯度和高浓度的制剂,并根据患者的具体状况进行相应的针对性输注,以获得最好的治疗效果[4]。成分输血中的洗涤红细胞需要经过三次洗涤处理,这不仅会对红细胞造成一定的损伤,也会导致红细胞在数量上有明显减少,增加红细胞的脆性,缩短红细胞的寿命,并且会降低溶血难度。所以在对患者进行输血治疗时,应当做好患者的个人状况评估,并不一定需要对患者输注经过洗涤的红细胞,而注射红细胞悬液或浓缩红细胞,均可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值得注意的是,对于自身抗体水平偏高的患者,在进行治疗时,如果采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较差,则可以采用血浆置换方案进行治疗,并应用激素和免疫球蛋白对患者进行辅助治疗[5]。所以在进行实际临床治疗时,应当根据患者的个人体质,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案。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各项血液指标显示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结果提示,实验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各项血液指标均得到改善。但由于本次研究进行实验对象选择时,进行了一定的筛选,所以疗效较好,但在临床实际应用时,应当根据患者的具体状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以获得最好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将成分输血应用于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治疗工作中,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病症,对于提高治疗安全性来说有积极作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刘丹,周婷,闫安.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中成分输血的应用及护理对策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8,13(05):41-43.

[2]李荣香.成分输血在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中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方法[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09):257+259.

[3]王明慧,方春燕,梁萍,杨涛.洗涤红细胞输注在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治疗中的应用研究[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5,14(24):2101-2103.

[4]曹艳珍,张雅西.成分输血在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中的临床疗效比较及护理方法探讨[J].中国医药科学,2015,5(11):110-112.

[5]王姣杰,李建斌,单泓.两种红细胞制品治疗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效果比较[J].中国输血杂志,2015,28(05):555-556.

论文作者:黄新春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8年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28

标签:;  ;  ;  ;  ;  ;  ;  ;  

成分输血应用于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治疗的效果研究论文_黄新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