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新生儿经PICC输入脂肪乳剂导致导管堵塞的原因并探讨相应护理对策论文_龙芳

分析新生儿经PICC输入脂肪乳剂导致导管堵塞的原因并探讨相应护理对策论文_龙芳

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 湖南常德市 415003

摘要:目的:研究新生儿经PICC输入脂肪乳剂导致导管堵塞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2016年5月-2018年4月本院接诊的经PICC输入脂肪乳剂的患儿30例,综合分析患儿导管堵塞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30例患儿中有6例发生导管堵塞的情况。1例经尿激酶再通获得成功,5例在导管堵塞后拔管。结论:合理配置药物,积极采取正确的封管以及冲管方法,对置管技术进行规范,充分了解导管维持的相关知识,可显著降低导管堵塞发生率,确保患儿生命健康。

关键词:脂肪乳剂;新生儿;护理对策;PICC导管

目前,PICC,即外周中心静脉导管,在我国临床上有着比较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肠外营养、输入血液制品和化疗药物中的应用,可为患儿提供可靠的生命通道维持途径[1],可尽管如此,患儿在PICC置管的过程当中也比较容易发生导管堵塞等并发症。此研究,笔者将着重分析新生儿经PICC输入脂肪乳剂导致导管堵塞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6年5月-2018年4月本院接诊的经PICC输入脂肪乳剂的患儿30例,包含男性27例,女性3例;日龄在2-26d之间,平均(13.24±2.65)d;极低出生体重儿,8例;肠闭锁者,7例;低出生体重儿,15例。患儿都在监护人的知情同意下接受诊治,有完整的临床资料,获得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利用1.9Fr型的外周中心静脉导管,并按照常规的置管方法对患儿进行PICC置管。穿刺部位位于腋静脉者,1例;位于贵要静脉者,18例;位于肘正中静脉者,9例;位于头静脉者,2例。

1.3 评价指标

统计导管堵塞发生者的例数,并对其堵管的原因进行综合分析,同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

2 结果

本组30例患儿中,有6例发生导管堵塞,其中有1例经尿激酶再通获得成功,有5例在导管堵塞后拔管。在6例导管堵塞患儿中,有1例选择头静脉进行穿刺,有1例选择肘正中静脉进行穿刺,有4例选择贵要静脉进行穿刺。置管后第3d有1例发生导管堵塞,置管后第5d有1例发生导管堵塞,置管后第10d有4例发生导管堵塞。

3 原因分析

微血栓形成。因PICC导入的长度比较长,长时间漂浮于血液中,能够影响正常血液,并由此形成了涡流,从而导致微血栓。

血液反流。因输注的速度比较慢,使得血液反流于管腔中,并和药物相互结合,从而形成了血栓。

纤维蛋白鞘形成。因PICC导管留置的时间比较长,加之血液对导管头部进行不断的冲击,使得纤维蛋白于导管头部中形成了纤维蛋白鞘套[2]。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置管不合理。在置管的过程当中,未利用生理盐水对手套上沾有的滑石粉进行彻底的冲洗,直接用手对导管的外壁进行接触,从而导致微粒进入到了机体当中。置管时,护士用力过大,使得患儿的血管内膜受到了损伤,从而引发了血栓性静脉炎,并由此导致了导管的堵塞。

巡视不及时。在液体输注结束之后,未及时续泵,亦或者是未及时发现仪器故障,未及时处理患儿的躁动症状,未及时处理血液回流情况,从而导致堵管。

未对肠外营养液进行合理的配制。对脂肪乳剂进行直接输注,配制时未使用其它的营养液,亦或者是输注了有配伍禁忌的药物,使得药物性状发生了变化,从而引发了药物的沉淀亦或者是结晶[3]。

冲管方法不正确。护士未充分人知道及时冲管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在冲管的过程当中,未严格按照相关的标准进行冲管,亦或者是冲管不彻底,使得药物在管壁中沉积,从而导致了堵管。

4 护理措施

在输入其它的药物之后,要彻底冲管,然后才能输注脂肪乳剂。若为24h不间断输注脂肪乳剂,需每隔6h利用生理盐水对管道进行1次脉冲式冲管处理。封管时,要利用正压,要缓慢。护士要熟练掌握穿刺技术,防止因反复穿刺对血管外膜亦或者内膜造成损伤。穿刺前,要利用生理盐水对手套上的滑石粉进行彻底的冲洗,并对亲水性导丝进行预冲,以免对导管内壁造成划伤。在置管的过程当中,要利用无齿镊,避免对导管的外侧壁造成损伤。

根据《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4]中的相关内容,对脂肪乳剂进行配置,需要注意下述几点。(1)切勿加入其它的药物。(2)输注时要保持均速,控制室温为15-20℃,且需在24h之内输注完毕。(3)利用不同的溶液对钙剂以及磷酸盐进行配置,避免药物沉淀。(4)全面落实无菌操作原则。(5)控制葡萄糖浓度在23%以下,以提高混合液的稳定性。(6)输注的药液要现配先用。

定期组织护士对PICC置管的相关知识进行培训,让每一位护士都能充分掌握置管的方法、脉冲式冲管和封管的方法、护理要点等。加强巡视力度,注意观察患儿PICC导管的情况,确保导管通畅,此外,还应每日记录以及对比导管的滴速。定期对输液泵的性能进行检测,确保输液泵能够正常运转。

导管堵塞后,应先对堵管的原因进行仔细的分析,切勿盲目通管。比如:因血液反流所致堵管,需利用注射器对凝固的血液进行回抽,然后再利用尿激酶进行再通[5]。

5 结束语

若输注脂肪乳剂时,输注的速度过快,有可能会引发过敏反应、高热、输液反应、精神异常、血尿、过敏性休克、脂肪超载综合征、急性肾衰以及心律失常等不良反应。有报道称,在单独输注脂肪乳剂时,要控制输注的时间≤12h,防止微生物生长。目前,临床通常采取的是24h连续滴注法,以减少免疫反应发生风险,提高脂肪氧化作用。但在应用微量泵对脂肪乳剂进行输注的过程当中,需合理控制输注量以及速度,正确进行冲管以及封管,降低导管堵塞发生率。

参考文献:

[1]尹小乐,吕艳梅.新生儿PICC置管后的管道管理[J].蛇志,2011,23(4):406-407.

[2]何婧.应用根本原因分析法降低新生儿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导管堵塞的效果观察[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4,(3):135-135,136.

[3]胡艳玲,苏绍玉.肝素钠加入静脉营养液中持续滴注减少新生儿PICC导管堵塞的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2):180-181.

[4]金丽,林真珠,熊小云等.新生儿PICC导管堵塞危险因素的多中心前瞻性研究[J].护理学杂志,2018,33(7):47-50.

[5]陈文清,林真珠,简增娇等.精密过滤输液器预防新生儿PICC导管堵塞的效果观察[J].全科护理,2014,(21):1938-1939.

论文作者:龙芳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31

标签:;  ;  ;  ;  ;  ;  ;  ;  

分析新生儿经PICC输入脂肪乳剂导致导管堵塞的原因并探讨相应护理对策论文_龙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