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思想品德课中的问题与对策论文_何嘉喜

浅谈小学思想品德课中的问题与对策论文_何嘉喜

湖南省衡南县廖田中心小学 421141

摘 要:教师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加强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突出思想品德课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的作用,上好每一节思想品德课,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质量。本文对小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小学生思想品德 问题 对策

一、关于小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心态

分析研究小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心态,能更好地掌握熟悉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和心理特点,有利于思想品德课教学质量的提高,完成新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目标,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1.积极的学习心态。这类学生课堂精神愉悦,勤学好问,求知欲望很强,注意力集中,学习时自觉性较高,持续时间较长。学习的态度、动机、兴趣积极向上,思维敏锐,兴趣浓厚,不受各种干扰的制约,有丰富的想象力、强烈的参与意识,善于动脑动手,情感丰富,积极配合教师讲授,解答问题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分析问题能力较强,带有积极主动的色彩,善于抓住讲课重点,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

2.消极的学习心态。这类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的知识学习没有信心,不是主动学习,学习的积极性较差,不动脑筋,不感兴趣,不能独立思考,思维不敏捷,想象狭窄,机械照搬学习,水平极低,是非不辨,死记硬背一些观点,分析能力低下,求知欲望很差,不能根据课文观点回答问题,进取心减退,没有学习动力,学习态度不明朗,学习成绩极差,情感淡漠,处于消极的心态。

3.淡漠的学习心态。这类学生对思想品德课学习缺乏学习态度,学习动机不明确。没有浓厚的学习兴趣,求知欲和进取心较差,意志力极其薄弱,想象思维处于消极定势,不流畅,不灵活。这些学生完全受教师的支配,心态处于饱和状态,对待一切都是淡漠的、模糊的、不清晰的。

4.消遣的学习心态。这类学生对思想品德课学习经常是兴奋好动,听一会儿课注意力就不集中了,不能全身心投入学习之中,注意不稳定,活动过于频繁,学习态度、学习动机、学习兴趣比较明确,思维不稳,对问题的认识比较清楚,意志力较差,活泼爱动,对一切满不在乎。

二、思想品德课存在问题的原因

1.教师教学的不重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教师只是注重语文、数学、外语三科,重视学生的智力因素,忽视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思想品德课不被重视,处于无足轻重的地位,干扰了学生的学习,导致学生产生了厌学情绪。

2.教学方法的单一。教学方法单一、呆板,不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与小学生接受能力、发展水平相左,脱离实际,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能因材施教,导致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3.学生情感因素的缺失。小学生受年龄、知识、经历的限制,调动学生的真情实感困难较大。教师没有结合这一特点发挥学生自身的情感因素、按照知情意行的规律进行教学,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的学习缺少思想性和趣味性,让思想品德课成为教师大话连篇的政治说教,学生学习兴趣减弱了。

4.教师能力的欠缺。教师教学能力较差,难以驾驭多变的教学,没有了解每一名学生的学习活动。可以说,教师的讲授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违背了学生的学习意愿,致使学生失去了学习兴趣,丧失了意志力,缺乏学习信心。

5.学生的错误认识。一些学生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形成了错误定势:思想品德课没有语文、数学、外语学科重要,追求分数第一,进行题海战术,课业负担极为沉重,造成了学生心理的不平衡。

三、关于加强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对策

1.吃透教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要想上好思想品德课,教师一定要钻研教材,吃透教材,把握教材重点,教材的主要观点、基本内容、基础知识必须熟悉,做到游刃有余,达到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处于最佳状态,彻底解决学生知识与能力、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共同要求与因材施教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改进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

(1)精心设计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要运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情绪,满怀激情地学习新知识,使学生获得精神上的满足,根除学生消极、沉闷的心态。教师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结合学生心态实际,循循善诱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2)挖掘教材情感因素,激发学生兴趣。由于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局限,调动小学生的真情实感比较困难,教师一定要把情感作为教学的主线,进入情感领域,不断挖掘教材情感因素,激发学生自身的情感,让情感因素辐射周围环境,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于学习之中。(3)巧妙设计提问,激发学生学习欲望。要结合每一课的教学目的,教学重点、难点,巧妙设计系列问题,吸引学生的好奇心,不断进行讨论,由难到易,步步为营,充分使用大脑的知识储备,感受学习知识的乐趣。(4)鼓励标新立异,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师一定要给学生想象思维的机会,鼓励标新立异、质疑问难,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学生参与意识越强,思维锻炼与培养效果越好。

参考文献

[1]康海宁 李化树 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反思[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年,02期。

[2]李化树 论新课程背景下小学德育课的生活化发展方向[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3]尹洪雨 孟祥诚 民国初期小学校知行结合的修身观[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2年,02期。

论文作者:何嘉喜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6年12月总第1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2/8

标签:;  ;  ;  ;  ;  ;  ;  ;  

浅谈小学思想品德课中的问题与对策论文_何嘉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