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信息化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分析论文_王华龙,张慧

煤矿信息化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分析论文_王华龙,张慧

山能龙矿集团梁家煤矿科信中心 山东省龙口市 265700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对煤炭企业以及煤矿生产有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煤炭企业为了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对煤矿进行了信息化建设,但是在建设的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煤炭企业要及时的发现并解决,以保证煤矿的生产安全。

关键词:煤矿信息化建设;问题;对策

1煤矿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原则

1.1实用性原则

从煤矿企业的角度上讲,对管理信息化系统进行开发建设的主要目的是应用该系统提高生产管理水平,基于这一前提,必须确保开发出来的系统具有良好的实用性,企业能够利用该系统解决生产管理中的实际问题,这样才能使系统的应用价值得到充分体现,所以,在对系统进行开发建设时,应当遵循实用性的原则。

1.2可靠性原则

可靠性是衡量系统开发建设成功与否的一个关键性指标,只有保证系统的运行稳定、可靠,才能对其进行应用,若是系统运行中常常出现故障,那么不管系统本身的功能如何强大,也很难给用户带来良好的应用体验,这样的系统对于企业而言形同虚设,其实际意义不大。故此,在对管理信息化系统进行开发建设时,应当以稳定、可靠作为基本原则。

1.3安全性原则

由于管理信息化系统是以计算机网络作为运行载体,因此,在应用的过程中,就不可避免地会受到来自网络病毒、黑客的威胁,一旦系统被病毒入侵,不但可能导致重要的信息数据丢失,而且还可能造成系统瘫痪,由此会给煤矿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故此,在对管理信息化系统进行开发建设时,必须确保系统的安全性。

2煤矿全面质量管理信息系统设计

2.1煤矿企业质量数据管理中心

应用大数据思维集成构建煤矿企业“质量数据管理中心”,实现煤矿质量管理从数据化运营到运营大数据的适应性变革。将安全生产调度指挥中心、生产技术管理部、安全监督管理部、销售中心等数据管理密集的部门质量数据集成构建为煤矿“质量数据管理中心”。对其数据职能重新整合分工,逐步建立对煤炭质量、安全等全方位质量考核评价的独立机构,定期向管理层提供一致、准确的决策数据分析报告,用于管理层的宏观决策。

2.2基于PDCA的动态质量管理子系统

基于PDCA的动态质量管理子系统注重过程的管控,在日常工作过程中,形成动态、螺旋上升的质量管理结构。在该子系统中,实现质量检查计划的制定,使用移动智能终端来采集现场工作质量检查的数据,检查出的问题进入闭环消缺管理流程处理,动态质量管理结果实时反馈给质量管理机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系统以这种不断地计划(P)→执行(D)→检查(C)→处理(A)的工作模式,每循环一次解决一批质量问题,形成大环套小环的阶梯式循环上升,真正实现通过过程控制的手段,从而保证煤炭质量管理可以台阶式提高。

2.3煤炭质量协同管理子系统

煤质管理是新形势下煤炭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无论从掘进、回采的煤矿生产环节,还是洗选加工、销售等环节,煤质信息流贯穿与生产和管理各部门间。通过将煤质管理任务分解,分配给煤矿企业各部门具体完成,然后汇集在本系统的煤质数据管理中心,实现各部门的在煤质管理方面相互协作,为煤矿生产满足市场需求变化提供有力保障。同时借助煤炭质量协同管理子系统,每一个部门不仅可以方便统计煤质信息,而且也为煤矿稳定的煤质生产优化提供数据支撑。

2.4质量考核子系统

质量考核子系统包含日常工作质量考核和煤质月度绩效考核管理。日常工作质量考核是依据煤矿制定的质量体系认证管理手册和程序文件中检查标准进行检查并记录。煤质月度绩效考核管理以《月度生产经验作业计划》下达的煤质指标为参照,依据煤质考核标准,自动计算绩效工资煤质的扣款比例。

3煤矿企业信息化建设现存问题

3.1对煤矿企业信息化建设认识不够充分

部分煤矿企业对信息化建设认识不够全面,对煤矿企业信息化建设不够重视,误以为煤矿企业的长期发展不需要进行信息化建设。有的煤矿企业管理者习惯于经验管理方式,没有意识到信息化社会对企业的影响。信息化时代,信息决定了企业的发展前途和命运,不进行信息化建设,企业发展必定会发展缓慢,且不会长久。

3.2基础工作不能满足信息化建设的需求

一方面煤矿企业内部指标体系不统一,为信息化建设带来了很大的麻烦。指标体系是煤矿企业业务管理所必需的,是企业的重要基础工作。部分企业内部产品,物资和设备没有统一编码,基层部门要处理不同部门的数据报表,而上层管理部门的指标的渠道数据并不相同,严重影响了信息的准确度和真实性。其次煤矿企业信息采集渠道方式较为落后,造成信息不全面,传统的市场调查缺乏创新,?不能保障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影响了信息的可靠性。

3.3煤矿企业对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管理重组的重视不足

有的煤矿企业对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管理重组工作的作用和意义认识不足,我国现行的煤矿企业管理模式有待改进,其虽具有严格的等级制度,劳动分工明细的特点,但职能部门各自为政,缺乏相互间的交流协作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没有良好的合作会造成企业产生浪费内耗,且束缚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信息交流的不通畅,影响信息传达的高效性,产生很大的负面作用,无法满足市场客户的需求。其次,煤矿企业没有把握住信息化建设的实质。企业信息化的实质就是通过进行管理重组从而提升煤矿企业自身竞争力,大多的煤矿企业信息化忽视了管理模式的转变,因此并未取到良好的成效。

4煤矿信息化建设中问题的解决措施

4.1做好战略规划与总体设计

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许多国家为了在煤矿行业中占有竞争优势对矿山制定了许多发展规划,如数字矿山、无人化矿山、智能化矿山等,而我国作为大量开采煤矿的国家,并没有赶上其他国家煤炭行业的发展步伐,没有制定出煤矿在以后的发展战略。因此,我国煤矿企业要制定智能矿山建设战略规划,然后对相关的科学技术进行研究,以及对相关科技人员进行培养。实现矿山现代化管理,促进煤炭工业健康、稳定、安全的发展必须要建设智能矿山,同时也是打破传统煤炭工业形象的最佳途径。智慧矿山的建设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所以必须要做好总体设计,然后一步一步的实施,找出适合我国当前煤炭企业的管理模式,使煤矿生产真正从各个环节实现自动化、信息化和智能化。

4.2提升检测支持和智能应用

智慧矿山的核心特征就是深度互联、透彻感知、智能应用,其所展现的新型矿山信息化形态是绿色环保、经济高效、管控智能、可持续发展等,是当前社会背景中煤矿企业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经之路。除了数字矿山以及感知矿山以外,智慧矿山更注重系统的互联互通以及信息的共享,还注重对矿山数据以及云计算的信息技术的深度应用以及对矿山数据的挖掘分析,最终使矿山生产更加安全、绿色环保。

4.3加大人才培养的力度

在煤矿企业信息化建设管理的过程中,加强对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在信息系统的实施、运行以及维护的过程中需要一支专业技术强、综合素质高的人才队伍,所以对现有的专业技术人员要进行不同层次的培养,提高他们的应用信息系统的专业技能以及信息系统的管理能力。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合理的制定出工作岗位对信息系统技术人才的需求,然后规划出具体培养人才的计划,让短期培训与企业的长期发展规划相结合。

结束语:

总之,为顺应信息化时代的发展要求,煤矿企业应当加快管理信息化系统的建设进程,在系统的开发建设过程中,企业应当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对系统的功能模块进行开发,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出系统的应用价值,提高企业的生产管理水平,促进煤矿企业稳定、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沈风光.煤矿大型耗电设备远程监控与智能动态管理系统的实现[J].煤矿机械,2017(12):143-144.

[2]王海澜.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与性能优化——以煤矿企业为例[J].鄂州大学学报,2017(8):109-110.

论文作者:王华龙,张慧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1

标签:;  ;  ;  ;  ;  ;  ;  ;  

煤矿信息化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分析论文_王华龙,张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