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测度指标及其评价_贫困线论文

贫困测度指标及其评价,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贫困论文,指标论文,评价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224.0 文献标识码

引言

一般来说,研究贫困问题主要涉及三个方面:一是贫困的识别;二是贫困程度测定;三是反贫困效果判定以及相应的战略选择。贫困识别问题主要指贫困的基本范畴及贫困线的合理确定,关系到贫困集合的准确界定;贫困程度的测定主要指贫困指数的定义和计算,关系到贫困程度大小的判断;反贫困效果及相应战略选择的主要含义是现有的反贫困措施效果如何?如何选择合适的发展战略?这关系到反贫困最终目标的实现。这三个方面可以说是环环相扣,贫困识别是前提,程度测定是基础,反贫困效果判定以及战略选择是目的。反贫困效果的好坏主要是根据贫困指数的升降幅度进行判断,贫困识别的直接目的就是测度贫困指数,所以贫困指数理应成为研究贫困的首要问题之一。

在众多的测度贫困程度指标之中,究竟哪些指标能够较好地反映贫困的程度呢?在已有的文献中,评价指数的优劣的方法通常有三种:一是统计方法,利用指数反映的统计含义来判断;二是福利方法,评价该指数,结合其所反映出的经济福利来考察;三是公理化方法,即先给出相应指数经济上应满足的条件,再寻找满足这些条件的指数,这种方法在目前应用广泛。笔者就采用公理化方法来评价测度贫困程度的各种指标。

一、评价贫困测度指标的公理性标准

1976年,Sen在《Econometrica》上发表了一篇重要的文章,采用了一种公理化方法,对贫困评价指数进行研究,开拓了贫困指数研究的新方法和新思路。同时一些学者沿着Sen的思路继续拓展了其他公理性标准,逐渐形成了一个判定测定贫困指标优劣的公理性标准体系[1]。

(一)单调性公理

在现有收入分配的基础上,减少任何一个贫困成员的收入时,贫困指数增加,整个社会的贫困程度将更严重。设ε〉0,对任何i〈q,若,则:

P(y,π)≤P(y-ε,π)

(二)转移性公理

附图

二、贫困程度测度方法及其评价

可以把贫困程度测度指标分成三大类:一是通过贫困人口数来衡量贫困,如贫困总人口数、贫困发生率;二是通过贫困人口的收入水平来衡量贫困,如收入缺口、收入平均缺口和收入缺口率;三是通过综合贫困人口数和贫困人口收入水平来衡量贫困,如Sen指数、FGT指数,处于贫困状态的人越多,收入水平越低则说明社会贫困程度越深。在这三类指数中常用的是贫困发生率、收入缺口比率、Sen指数和FGT指数。下面根据这些指数的特点,并结合贫困指数应满足有的公理性标准,对贫困测度指标予以分别评价。

(一)通过测定贫困人口数量衡量贫困的指标

通过测定贫困人口数量衡量贫困的指标主要包括贫困人口数和贫困发生率,而贫困发生率是经常使用的指标,下面对该指标进行评价。

1.贫困总人口。这是一个最简单的方法。贫困人口总数越大,说明贫困问题越严重,反之亦然。但是这个指标很显然受到人口规模的影响,因此为了消除规模的影响,又提出了贫困发生率这个指标。

2.贫困发生率。表明人均收入在贫困线以下的人口占总人口比率。公式如下:

HC=q/n

其中q为贫困人口数,n为全部人口数。这个比重越大,说明社会中处于贫困线以下的人越多,社会的贫困程度越深。

(1)贫困发生率反映了在全部人口中有多少人处于贫困的状态,反映了贫困人口数量规模,但是没有说明处于贫困的人口中也有贫富之分。该方法对位于贫困线以下的人口在测算贫困程度时给予了相同的权重。这样,对于贫困群体内部的收入变化、生活水平的变化都不能得到反映。只有当贫困个体的收入从贫困线以下提高到贫困线以上才可能引起贫困发生率的下降。因而当贫困成员的收入减少时,不会对该指数有任何影响,其不满足单调性公理。

(2)若其他条件不变,把收入从任何一个贫困成员转移给另一个相对较富有的成员时,贫困发生率或者不变或者降低而不会增加。这是因为,如果接受转移收入的成员是非贫困成员,那么该指数将保持不变;如果接受转移的是贫困成员,当接受转移收入后,其收入水平高于贫困线时,那么该指数会降低,否则该指数依然保持不变。因而该指数也不满足转移性公理。

(3)当对贫困成员进行相同水平的收入转移时,贫困成员的收入水平的高低对该指数没有任何影响,贫困发生率会保持不变,因而也不满足转移敏感性公理。

(4)如果部分贫困成员的贫困程度加重,贫困发生率会保持不变;如果部分贫困成员的贫困程度有昕减轻,只有当减轻的幅度使贫困群体的收入高于贫困线时,贫困人口指数才会有所降低,否则该指数也将保持不变。因而可以看出贫困发生率也不满足子集单调性公理。

综上所述,贫困发生率不满足贫困指数的四个公理性标准。但是应该说,这种方法是简单而重要的,它可以显示出贫困人口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变动的基本趋势,并能够反映出发生贫困具体的阶层,有助于明确扶贫对象。

(二)通过测定收入水平衡量贫困程度的指标

1.收入缺口。用来测量贫困人口收入与贫困线之间的总体差额。用公式表示为:

附图

2.收入平均缺口。表示贫困人口的平均收入与社会贫困线的差距。用公式表示为:

g*=π-y*

其中y*表示贫困人口的平均收入。这个指标消除了贫困人口规模的影响,反映了贫困程度的一个平均水平。贫困缺口越大说明社会的贫困程度越深。

3.收入缺口率。表示收入缺口与所有贫困人口达到贫困线时的收入之比,其公式为:

I=g/qπ

其中I为收入缺口率,g为收入缺口,π为贫困线,q为贫困人口数。收入缺口g率与贫困发生率相比,对贫困人口的数量不很敏感,而侧重于收入分布。

(1)通过测定收入水平衡量贫困程度的指标主要包括收入缺口、收入平均缺口和收入缺口比率,而收入缺口比率是经常使用的测度指标。收入缺口比率反映的是贫困人口收入与贫困线之间的差距,使用该比率就消除了收入规模的影响。这种方法与贫困发生率相比,能够准确反映贫困群体的平均贫困程度。

(2)在现有收入分配的基础上,减少任何一个贫困成员的收入时,收入缺口g就必然会增大,收入缺口率也会随之增大,整个社会的贫困程度将更严重,因而收入缺口率指标满足单调性公理标准。

(3)若其他条件不变,把收入从任何一个贫困成员转移给另一个相对较富有的成员时,以收入缺口串衡量的贫困程度的变化将不能确定;如果贫困成员将收入转移给非贫困成员,那么收入缺口g就将会增大,因而收入缺口率也将随之增大,贫困程度加重;如果较低收入的贫困成员将收入转移给具有较高收入的贫困成员,当具有较高收入的贫困成员没有跨越贫困线时,收入缺口g将保持不变,因而收入缺口率也保持不变,当具有较高收入的贫困成员跨越贫困线时,那么此时的收入缺口g的变动不能确定,收入缺口率也会根据具体情况而变动。因而可以看出收入缺口率不满足转移性公理标准。

(4)在贫困线和贫困人口数确定的条件下,收入缺口率的变动决定于收入缺口:的变动,而收入缺口的变动决定于贫困成员收入水平的变动,而与贫困成员的收入绝对水平的高低无关。不管贫困成员的绝对收入水平是高是低,只要收入变动的绝对额相同,对收入缺口的影响是相同的,以收入缺口率衡量的贫困程度是相同的。因而收入缺口率不满足转移敏感性公理标准。

(5)如果部分成员的贫困程度加重,那么收入缺口g必然会随之增大,以收入缺口率衡量的整个社会的贫困程度也加重,任何一部分成员的贫困程度减轻,收入缺口g必然会随之降低,以收入缺口率衡量的整个社会的贫困程度也随之减轻。因而收入缺口率满足子集单调性公理标准。

综上所述,收入缺口率满足单调性公理标准和子集单调性公理标准,而不满足转移性公理标准和转移敏感性公理标准。但是收入缺口率从收入层面上来衡量贫困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弥补贫困人头指数在测量贫困程度状况上的不足,也是一个相当流行的指标。

(三)通过综合贫困人口数量与收入水平来衡量贫困的指标

要想衡量穷人的贫困程度,而避免上述两种指标的缺陷,则需找到衡量穷人贫困程度的综合性指标。目前流行的Sen指数与FGT指数恰是对上述两种指标的综合。下面分别介绍和评价这两种指数:

1.Sen指数。经济学家阿马蒂亚森首先找到把贫困发生率与贫困缺口指数综合的测量法,使贫困人口的分布和收入分配都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并在对贫困人口收入差距的反应中对贫困程度的衡量作了有用的补充。这种方法或贫困程度测定指数被命名为Sen指数。森把贫困看作穷人的贫困缺口的加权平均,其公式为:

附图

p=H{I+(1-I)G}

如果把I替换为它的等价形式1-(Y*/π),则得到另外表达式:

P=H{1-y*(1-G)/π}

Sen指数在0到1之间变动,当每个人的收入都在贫困线以上时,q=0,因而Sen指数也等于零;当所有人都没有收入,或社会分配极度不平等时,I=0,q=n,G=1,Sen指数等于1。

Sen指数是一个有效弥补贫困发生率和贫困缺口率两种方法不足的测度贫困程度的综合指数法。下面依据评价贫困测度指数的四个公理性标准对Sen指数进行评价。

(1)在现有收入分配的基础上,减少贫困成员的收入,那么此时贫困缺口率I必然会增大,假设增大幅度为△,那么变动后形成的Sen指数P′会如何变化呢?依据Sen指数公式:

P=H{I+△+(1-I-△)G}=H{I+(1-I)G+(△-△G)}

又由于0〈G〈1,△-△G〉0,所以P′〉P,可知减少贫困成员的收入时,Sen指数增大,满足单调性公理标准。

(2)若其他条件不变,把收入从任何一个贫困成员转移给另一个相对较富有的成员时,那么此时形成的贫困群体内部收入差距必然拉大。基尼系数变大,相应得到的Sen指数随之增大,可见Sen指数满足转移性公理。

(3)贫困成员的收入水平越高,在从他们那里进行相同水平的收入转移时,此时影响Sen指数大小的三个指标:贫困发生率H、收入缺口率I和贫困成员内部的基尼系数G都不会发生变动,因而此时Sen指数反应的贫困程度不变,而不是降低,因而Sen指数不满足转移敏感性公理。

(4)如果部分成员的贫困程度加重,那么贫困成员的平均收入y*会随之下降,而贫困成员内部的收入差距G则会随之扩大,因而依据Sen指数的公式:P=H{1-y*(1-G)/π},可以得知Sen指数表现为增大,所反映的整个社会的贫困程度加重;反之任何一部分成员的贫困程度减轻,Sen指数表现为降低,所反映的整个社会的贫困程度也随之减轻。因而可知Sen指数满足于集单调性公理标准。

总之,Sen指数满足单调性公理标准、转移性公理标准以及子集单调性公理标准,是测量贫困程度优秀的指标。但能否在实践中应用这种方法还需要根据政策的需要和采集数据的可能性、可靠性做出选择。

2.FGT指数。FGT贫困指数是由经济学家Foster、Greer和Thorbecke在1984。年提出来的贫困测量指数[3]。与Sen贫困指数不同的是,FGT指数直接使用贫困缺口作为权数,其公式为:

附图

附图

三、结论

通过对上述测度贫困指标的评价,可以得到以下基本结论。

在利用贫困指标测度贫困时,应该考虑到各种测度指标所反映的经济含义,同时也要考虑到各种指标的局限性,只有这样才能够说明现实问题。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就本质而言,贫困的度量属于对复杂社会现象的测量。由于社会现象自身的高度复杂性及不确定性,在社会科学领域,任何一种科学度量体系都必须有其赖以支撑的基本框架,这个基本框架实际上就是对应于特定对象而建立的一个理论解释系统。关于贫困度量的公理化方法为贫困度量指数的构建提出了一个统一的理论框架,使贫困的度量建立在对概念和理论清楚表述并深刻理解的基础之上。

标签:;  ;  ;  ;  

贫困测度指标及其评价_贫困线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