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作文发展趋势的分析与思考_中考论文

新课程中考作文走向的分析与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课程论文,中考论文,走向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义务教育新课程改革开始于2001年秋,到2004年国家级实验区正式进入中考。但是,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则自2002年就融入了语文中考之中。为了理清中考作文的走向,笔者依据不同层次对10个地区5年来的中考作文试题进行了抽样分析。下面是这10个地区的作文情况列表:

由上表可以得出新课程开展以来中考作文的命题走向:

第一,作文内容注重引导学生表达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义务课标》)要求:语文课程要“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中考作文分值比例高,大多占到试卷总分的40%以上,在考查学生综合写作素养的同时,有意识地引导表达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从而使学生在人生的道路上健康成长,这也是中考试题的一种使命。情感态度价值观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要落实在作文试题中,必须是比较具体的内容,从表中可以看到,几乎所有的作文材料或题目都在或明晰或隐含地表达了这一认识。比如北京海淀区2006年关于“沉着、自信、关爱、知识的力量”任选一个角度进行作文的材料,这里提供的任何一个角度都应该是人生应该追求和具备的优秀品质,无论选择哪一点作文,都会引导学生对这方面的人物、事件以及怎样才能具备如此品质,这一品质对人生、对社会的价值等方面进行深入的思考,从而在思考中辨析,在思考中成长。再如陕西省2003年的“拥有现在”的话题作文,与上例比较,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导向似乎隐晦了一些,但是却在提示考生珍惜求学的生活,年轻的时光,拥有的亲情和友情,和谐的社会与家庭……引导其以客观真实的心态和眼光正确认识生活,思考生活,对待生活。

第二,作文范围力求引导学生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五年来,各地的中考命题者依据《义务课标》的这一要求,在思考着,探索着,实践着。“自然、社会、人生”涵盖了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怎样将这些内容化无形为有形,化抽象为具体,化宽泛为特指,以帮助考生迅速审题立意,选材构思,下笔成文,这是命题者思考的首要。近些年出现的作文题前面的引语即起到了这样的作用,例如河北省2006年话题作文“财富”前面的引语:

我们每个人都需要财富,我们每个人都拥有财富。金钱是财富,知识是财富,时间是财富,信誉是财富,亲情是财富,朋友是财富,成功的经验是财富,失败的教训也是财富……拥有财富,我们才可以拥有富有的人生。

“财富”这一话题,含义是多方面的,如果没有如上引语,学生很可能会理解成它的本意,即有价值的金钱或财产。如果真是这样认识,就曲解了作文命题的价值和意义。虽然引语也提到了“金钱是财富”,但其引导写作的重点显然在后面,诸如“知识”“时间”“信誉”“亲情”“朋友”等等。无论从哪一点引申出话题或主题,都可以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和体验。

“具有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写出真实的情感,表达真实的观点,描述真实的体验,作文才会具有创造性和个性。作文命题如何引导学生说真话,诉真情,不人云亦云,不矫揉造作,更是命题者重点思考的内容。如吉林省2004年的半命题作文“我的________(心愿、乐园、最爱、财富、老师……)”、河南省2006年的命题作文“长大的路上,他(她)牵着我的手”,山西省2006年要求写成记叙文的命题作文“发生在身边的故事”,用意都十分明显:作文时,必须紧密结合自身生活实际,结合个人情感实际。倘若使用别人的或凭空想象的材料,则表达的自然是虚假的、经不住推敲的内容和情感。

第三,作文题型丰富多样,从纵向上呈现由开放向开放与限定相结合转变的趋势。

从抽样看(其实,全国各地的作文命题也不例外),五年来,作文题型主要有四种:话题作文、材料作文、全命题作文和半命题作文。这四种题型比较,开放性最大的是话题作文,其次是半命题作文、材料作文,最后是全命题作文。我们将上表内容进行综合,得出:

年代话题 比例 半命题 比例 材料 比例 命题 比例 合计

作文

%作文%

作文

作文

2002年

6 50 216.6

3 25 18.3

12

2003年

646.2 1 7.7

5 38.5

17.7

13

2004年

6 50 3 252 16.6

18.3

12

2005年

3 20 3 205 33.3

426.6 15

2006年

4 26.63 204 26.6

426.6 15

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开放性很强的话题作文五年来呈下降趋势,而具有开放与限定结合的半命题作文和材料作文则发展稳定而平衡,限制性较大的命题作文则呈现上升趋势。

由此,我们可能会产生一个疑问:是不是经过几年课程改革的实践和思考之后,作文教学又将回归到改革前的状况?下面是几例2000年的中考全命题作文题:

“我的兴趣爱好”(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让我动脑筋的事”(北京房山区)“我不再依赖别人了”(黑龙江省)“我现在怎样做儿子(女儿)”(湖北十堰)

再看上面大表中的命题作文:

“那是一首歌”“翻过那座山”“发生在身边的故事”“和你在一起”“长大的路上,他(她)牵着我的手”“陶醉”“真挚”

两相比较,可发现两方面的问题:一是2000年的作文题虽然注重了让学生说真话、诉真情,但与此同时,产生的问题是以“我”为中心的习惯性思维方式,把考生局限在“自我”的狭小天地中,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其思维的拓展和延伸。而2006年的命题作文则比较开放,虽然也体现了让学生写身边人、叙身边事,却利于学生拓展思维,放飞想象。二是在作文题的选材上,前者比较具体集中于个人的生活活动,限制性较大,后者既注重开放,又有一定的限制性。这是选拔性考试应该具有的重要特点。因此,可以说,作文命题中有回归的因素,但更重要的是在继承中进行改革,在改革中追求发展。

第四,作文题数由单一的题目逐渐过渡到二选一,三选一,或一个材料多角度选作。

作文题目数量由单一到多个或多角度的变化,是命题者对中考作文具有开放性特点的另一种理解。单一的作文题,都会有这样那样的限制,难免会影响学生的选材和写作。设计多个或多种角度,便于考生从中选择适合自己特点的内容,从而更好地发挥写作水平,展示写作能力,这无疑是一种体现对考生人文关怀的好思路、好方法。我们可以看出,这些地区设计多个文题的作文,有的是命题和半命题结合,有的是话题和命题结合,有的是材料和话题结合,还有的是一个材料多种角度的提示……有的文体要求不同,有的素材来源要求不同,有的思维角度要求不同……

总之,为了真正体现《义务课标》对考试评价的要求,体现在新课程改革实践中对语文课程实施和评价的思考,各地命题者真是做到了“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大家齐心合力,共同推动着新课程的深入开展,推动着课程评价进一步走向科学与规范。

自然,在观照中考作文命题发展趋势的同时,还有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

首先,没有文体限制的作文命题,会不会造成作文不讲体式,对平时的作文教学造成负面影响。从以上抽样情况看,无论哪种作文题型,几乎都没有体裁的限制(五年来,只有重庆市和山西省有两个作文题要求写成记叙文)。翻阅近年来一些中考高分作文集,看不出文体的文章确实不少,很多考生都在追求一种时尚:文前加可有可无的题记,中间是大量的无病呻吟的辞藻堆砌;写人记事空洞无物,议论抒情不切实际。据一些地区的阅卷者反映,如果中考作文是两道题,一道有文体限定,一道是自选文体,那么,肯定大多数考生选择的是后者,且不管有文体限定的文章多么没有审题难度,多么适合于考生的生活实际。这一现象是值得我们关注和思考的。因为中考不仅有选拔的功能,更多的是指导语文教学实践,引导教学培养学生全面的语文素养。试想,如果平时的作文教学都不讲究文体,不注意结合文体特点运用语言和布局谋篇,那么,将会对学生的写作带来多大的负面影响,甚至可以说会影响他终生的写作能力。《中学生》杂志的刘加民先生倡导“新作文行动”,就包括了对这一现象的讨论与反思。所以,各地命题者也确实应该考虑一下这一突出而至今还没有引起重视的问题。

其次,作文字数的要求,应该有依据,客观化。从上表看,对考场作文字数的要求大致有几种类型:500字、600字、500~800字、600~900字。当然,前面大部分都有“不少于”的字样。造成这种字数要求不统一的现象,可能有如下原因:答卷时间不同,有的地区为120分钟,有的地区为150分钟;还有的是结合阅读题答题字数考虑,主观性试题多的情况下,作文字数则适当下降;也有的是结合小作文进行的,像海淀区就有要求300字的作文。但是,最重要的一点依据,应该是《义务课标》的要求:“45分钟能完成不少于500字的习作。”这是需要命题者结合平时学生写作实际和试卷各板块的大约答题时间,科学地进行预估来操作的。

还有,应该考虑用于引导审题和选材范围的材料是不是都有必要。近年来,很多中考作文的话题或题目前面都有或长或短的材料或引语。这些内容体现了对考生的人文关怀,能帮助考生审清题目要求,扩大写作视野,拓展写作思路。但是也有一些材料和引语没有必要,因为作文的审题没有难度,选材方向也很明白,不会导致产生歧义而出现偏差。如果硬给作文加上材料和引语,势必会让考生因阅读材料而影响答题。

中考年年在继续,对它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我们相信,随着课程改革的健康发展,中考作文评价将会更加科学化和客观化,真正成为正确指导作文教学的“指挥棒”。

参考资料

[1] 见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3月出版,由教育部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语文学科课题评价组和教育部初中毕业与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项目组编写的《中考命题指导》

[2] 见未来出版社2006年2月出版,由北京师范大学中国语文与海外华文教育研究中心中考试题课题组编写的《全国课改实验区中考语文试题研究报告》

标签:;  ;  ;  

新课程作文发展趋势的分析与思考_中考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