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大学赴成昆线沿线城市“讲好中国铁路故事”暑期社会实践队——探寻中国铁道兵精神论文_李华恩,陈厚仲,金松鹏,王茜茹,陈泊伍,裴希杰

长安大学赴成昆线沿线城市“讲好中国铁路故事”暑期社会实践队——探寻中国铁道兵精神论文_李华恩,陈厚仲,金松鹏,王茜茹,陈泊伍,裴希杰

长安大学 陕西西安 710021

摘要: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从1945年的东北联军护路军、1948年之后的铁道纵队、铁道兵团、军委直属铁道兵,到1984年奉命集体并入铁道部,这支英雄部队,在战火纷飞的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援越战场和艰苦卓绝的铁路建设中,都立下不朽的功勋。铁道兵历史演绎在全国,浓缩在成昆,成昆铁路建成通车被誉为人类20世纪创造的三项伟大杰作。为深入学习铁道兵文化、传承和发扬铁道兵“铁血拼搏”精神,长安大学赴成昆线沿线城市“讲好中国铁路故事”暑期实践队乘坐成昆铁路火车到达四川省乐山市关村坝火车站,前往铁道兵博物馆、成昆铁路建设纪念碑等地,并通过实地调研、人物采访等实践活动在大凉山深处探寻铁道兵精神。

关键词:铁道兵精神;铁路故事;铁道兵文化

一、调研课题

探寻铁道兵文化及相关人文故事

二、调研背景

在革命战争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铁道兵广大指战员展现出来的爱国、敬业、奋斗、坚忍、牺牲、勤劳、创新、团结、奉献等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铁道兵精神,来源于铁道兵指战员们的艰苦奋斗实践,是几千年优良文化、历史精髓的传承,更是民族精神在铁道兵身上的充分体现。铁道兵精神也是时代的、科学的、进步的精神,是新时期振兴中华、建设社会主义强国不可缺少的精神力量。如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入了“新时代”,重重的困难和层出不穷的风险考验正在前方等待着我们,我们如何才能更好担当“新时代”重任?“铁道兵精神”正是青年学子们亟需传承、发扬的巨大精神宝藏。

三、调研目的

1、学习铁道兵精神文化内涵

2、了解铁道兵精神在当下的传承情况

3、调研铁道兵文化遗产于当地的保护情况

4、挖掘围绕铁道兵精神的人文故事

四、调研意义

长安大学赴成昆线沿线城市“讲好中国铁路故事”暑期实践队队员通过实地调研参观,感悟中国铁道兵精神,学习中国铁道兵文化,挖掘与铁道兵相关人物故事,提升自身作为交通专业学子的综合素质,助力中国铁道兵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五、实践内容

本次实践活动实践队员通过实地调研中国第一个洞中车站——关村坝火车站,感受铁道兵先辈们在修建铁路时克服困难的决心,实践队员们还在讲解员的陪同下参观铁道兵博物馆,深入了解铁道兵历史文化,并于当地人家中展开铁道兵文化传承情况的调研,最后实践队员们采访了大半生守护在铁道兵博物馆的王馆长,挖掘其身上的铁道兵相关故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六、调研成果

1、传承铁道兵“迎难而上、不畏艰险”的“铁道兵精神”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他们在繁重的铁路建设任务中,发扬“志在四方,艰苦奋斗”精神,逢山凿路,遇水架桥,风餐露宿,沐雨栉风,从东北兴安岭到海南五指山,从东海之滨到青藏高原,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处处留下铁道兵坚实的足迹,洒下铁道兵辛勤的汗水。铁道兵为国家的铁路建设和经济繁荣做出了重大贡献。其中,成昆铁路被联合国誉为“人类战胜大自然的三大杰作之一”,但正是这条铁路线,沿线山高谷深、川大流急,困难重重,机械设备、施工材料都是战士们用肩膀扛上去的。曾经被外国专家预言为“铁路建设的禁区,中国人不可能成功”,恰恰铁道兵修成了。1970年7月1日,成昆铁路胜利通车后,又有专家权威预言:“这条铁路沿线的地质结构复杂多变,火车不可能长期运行,十年后,整条铁路将变成一堆废铜烂铁”,但成昆铁路建设质量之好超过想象,40多年了,它还在为大三线作贡献。青藏铁路是梦想中的通天路,高寒、缺氧、冻土的地质条件被人称为铁道建筑业的“哥德巴赫猜想”,意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结果怎么样?火车奔驰在辽阔的雪域高原上,给藏族人民带来了幸福安康。

2、传承铁道兵“吃苦耐劳、甘于奉献”的“铁道兵精神”

细数鹰厦铁路、成昆铁路、贵昆铁路、襄渝铁路、东北林区铁路、新疆南疆铁路、青藏铁路和北京地铁工程等大型铁路,铁道兵修建的一条条铁路线,绝大多数都分布在交通艰险闭塞的边陲海滨、高原僻壤、沙漠戈壁、林海雪原地区,环境艰苦,工程艰巨,铁道兵战士们为此付出了沉重代价,累计牺牲了8314人,负伤5.9万余人。比如,邃道施工中非常危险的打风枪作业,洞内灰尘很大,对面不见人,需要穿上防护服才能保证呼吸等基本生理需求;但那时的祖国百废待兴,缺资金支持、缺材料设备,为了应对当时国内外严峻形势,保障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铁道兵战士们纷纷用生命当赌注、赶进度,在缺乏有效防护的情况下坚持作业,速度是快了,后遗症却十分严重,有的战士退伍回去后几年才查出了矽肺病,造成终身残疾。铁道兵还担负过许多国防工程和国计民生工程,如,“引滦入津”工程,为了解决天津人民吃水和工厂生产用水困难,要打一条穿越燕山山脉万米引水洞,正常施工要15年完成,铁道兵千方百计,艰苦奋战2年完成了;如,“上海虹桥国际机场”建设工程,由铁道兵部队一个团担负了一半的工程量,任务重、时间紧,只好时常加班加点,最多一次连续作业36小时,终于提前完成任务,受到国家民航总局通令嘉奖。此外,铁道兵战士们还在抗洪抢修、唐山地区地震的铁路抗震抢修、江河防汛、森林灭火、草原清雪开道等紧急抢险救灾中,发挥了突击队作用。“哪里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在替你负重前行”,铁道兵战士们就是替我们“负重前行”的先辈,共和国的建设和发展史上,处处流淌着他们的汗水、闪耀着他们的光辉业绩。“铁道兵精神”也必将激励我们更好迎接“新时代”各项挑战,担当“新时代”各项重任。

七、结语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全长1085公里的成昆铁路总共牺牲2100余名烈士,平均不到一公里,就有两名铁道兵战士倒下。在一定意义上讲,这条号称人类二十世纪三大文明工程之一的西南战略大铁路,就是英勇的铁道兵战士们用生命铺出来的。“艰苦奋斗、志在四方”的铁道兵是新时代大学生的先锋模范,铁道兵“逢山凿路,遇水架桥”的精神更是我们公路学子所必须具备的。通过今日的学习,实践队员将秉承铁道兵的优良品格,努力弘扬铁道兵精神,并将自身所学投入到今后祖国交通事业的建设中,为中国现代化建设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论文作者:李华恩,陈厚仲,金松鹏,王茜茹,陈泊伍,裴希杰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18

标签:;  ;  ;  ;  ;  ;  ;  ;  

长安大学赴成昆线沿线城市“讲好中国铁路故事”暑期社会实践队——探寻中国铁道兵精神论文_李华恩,陈厚仲,金松鹏,王茜茹,陈泊伍,裴希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