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资源管理模式与管理对策探讨论文_毛利权1,黄绍德2

水资源管理模式与管理对策探讨论文_毛利权1,黄绍德2

摘要:水资源管理是实现我国水资源永续利用与可持续开发的基本手段,其科学性与有效性会直接对水资源的利用、开发造成影响,从而直接影响到社会的生产生活与发展。但目前针对我国水资源管理问题,根据不同的主体、行政区域可以归纳出不同类型的管理模式,因此,各城市以及各地区(各地区各部门)要结合本区域的水资源情况与形式,选择合适的管理类型,切实发挥出水资源管理的作用。为此,文章对水资源管理模式与管理对策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水资源;管理模式;管理对策

水资源是社会发展与生活不可或缺的资源,合理的进行水资源配置、开发与利用,能够缓解水资源短缺问题,减少水资源污染与浪费,为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保障。因此,选择合理的水资源管理模式十分重要。文章探究水资源管理模式与管理对策,意在为各地区展开有效的水资源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一、水资源管理模式分析

根据不同的分类形式,我国(当今世界)有近10余(很多)种类型的水资源管理模式,文章对其中适合我国的管理模式进行了论述。

一是,流域管理以及行政区域管理。这种管理模式是通过对体制的划分得来的,其中流域管理主要是按照河流水系作为管理单位的模式,各管理区域会通过成立专门的机构对水资源的所有问题进行统一管理,包括利用、开发、保护等;而行政区域管理是根据水资源所属行政区域为单元进行管理的方式,管理工作主要由政府相关行政部分(部门)负责[1]。两种管理侧重点不同,其中流域管理主要是为了实现自然利于(流域)的整体效益,而行政区域管理是为了实现社会水循环的效益,所以一个自然属性强,一个社会属性强。

二是,分散管理与集中管理。这种管理模式是从资源管理上划分得来的,其中分散管理是根据国家法律法规、政策将水资源管理职责划分给各职能部门,分工进行管理,通常也会将一部分管理权限下放给当地政府;集中管理是由国家设立专门的水资源管理部门,或由国家将管理权限交给某一指定机构,协调各地区完成水资源管理与水资源开发工作[2]。

三是,水量、水质、水生态系统管理。这种管理模式是通过对管理对象的划分得来的,其中水量管理是进行科学的水资源规划、配置、开发、利用,侧重是对水资源总量的管理。水质管理,主要将水资源质量作为主要管理对象,目前逐渐进行管理范围扩大,目前已扩大到水环境管理上[3]。水生态系统管理是将淡水生态系统作为管理对象,通过对湖泊、河流等水环境构成的水生态系统进行管理。

四是,政府主导与市场主导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从主导水资源管理途径机制来划分的。政府主导的水资源管理又被称为计划型管理,政府利用行政权力根据政府意志通过颁布政策等方式,对水资源进行导向性管理;而且市场主导水资源管理主要是根据经济发展规律,将市场调节作为管理手段,根据市场机制进行水资源科学配置。

二、水资源管理对策探究

(一)严格落实管理制度

面对我国水资源短缺的现状,解决的根本方法是依照创新、绿色、开放、共享、协调的理念,实行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切实落实三条红线与思想制度。三条红线是落实用水方式转变,强化用水管理的约束机制,其能够帮助我国实现水资源节约与保护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空间格局,使水资源开发与利用与当地经济发展形势相适应,从而提升水生态系统的整体承载能力[4]。因此,必须优先进行我国管理方针、政策落实,重视水资源节约与保护,从水资源消耗量与消耗强度两个方面进行双向控制,严格对地下水资源开发量与开发水位进行约束,在各地区大力推行节约合同,并构建监督机制。将水源涵养作为水资源管理的根本,切实落实保护水资源的基础,尽快恢复生态建设,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做好水资源配置

合理的水资源配置是水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给予公平、可持续的原则进行水资源配置,需要全国共同加入到节约水源中,其中要始终坚持以人文本,将民众的用水需求、生活用水作为根本;协调社会生产、生活、生态三个环节的用水,加强工业、农业发展的节约用水管理;通常我国各地区的水资源,从开发、利用与保护,近期目标与远期目标等三个方面进行关系梳理,合理进行水资源分配。

针对水资源配置应家里(加强)分配机制与调度管理制度,从水资源使用权初始阶段进行资源优化配置;并利用调度机制实现地表水与地下水、水利(水量)与水质的科学管理制度,打破传统管理制度的束缚,实现优水优用的目标。同时在水资源权属的分配上,也要给予高度关注,有效提升水资源配置效率,加强水生态系统建设与恢复,提升我国水环境承载能力,并通过风险防控手段,逐步改善我国生态环境。另外,可以通过建立水市场的方式,利用市场需求作为价格杠杆,发挥出水价对资源用水以及水资源配置的作用,保障水资源实现优化配置,实现计划用水目标,减少水资源浪费。

(三)重视对流域水资源的综合管理

传统的水资源管理主要是通过对地表水、地下水、工业用水、农业用水、水质、水量等几个方面对水资源进行分割管理,过于重视水资源开发,忽视了水资源管理以及水环境的保护,这主要也是受经济体制的影响;而且在较长一段时间内,水资源无偿使用以及供水价格不合理导致民众形成了错误(不合理)的用水观念,水资源浪费情况十分严重。因此,应重视对水资源的综合管理,各地方政府应切实认识到水资源所创造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不单纯的将水资源规划与管理作为一个单一性的目标,应从水资源的整体效益出发,保障水资源效能最优化[5]。

综合管理的理念是将水资源作为社会、经济、环境等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系统性、综合性的管理方法落实水资源管理工作。其中将自然流域作为最基本的管理单位,水资源管理包括所有涉水事务,通过水资源管理使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经济三个发生作用,相互制约,共同促进生态系统建设,从而实现水资源持续利用的目标。

(四)强化风险管理

水资源管理具有系统性与复杂性的特征,在管理过程中容易受内外部诸多因素的影响,而主观认识上的局限也会影响管理效果。而这些都与水资源风险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水环境的变化,面对水资源短缺、水污染等风险性问题,应通过风险管理手段,加强水资源控制。构建风险管理制度,有针对性的对社会潜在的水资源危机进行处理,保障管理目标的实现;并建立风险预警机制、系统控制、资源储备机制等,对水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精准识别,加强控制、评价,为水资源安全提供坚实保障。

结束语

综上所述,每一种水资源管理模式都对应着完整的管理体系,但由于管理模式类型繁多,管理侧重点不同,各地区在展开水资源管理工作时,必须选择最合适的管理模式,切实加强水资源规划管理、开发管理、节约管理、保护管理,实现我国水资源的永续利用。

参考文献

[1]马雁萍.对石羊河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几点思考[J].中国水利,2018,32 (5):21-23.

[2]夏军,彭少明,王超,等.气候变化对黄河水资源的影响及其适应性管理[J].人民黄河,2014,24(10):1-4,15.

[3]黄磊,邵超峰,鞠美庭,等.西北地区小城镇水资源承载力评估及发展模式设计——以国家生态移民扶贫开发区红寺堡区为例[J].生态经济,2015,26(5): 146-149,169.

[4]孙金华,陈静,朱乾德.我国重大调水工程水资源调度管理现状研究[J].人民长江,2016,30(5):29-33,37.

[5]宋旭,孙士宇,张伟,等."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背景下我国水环境管理优化对策研究[J].环境保护科学,2017,28(2):51-57.

论文作者:毛利权1,黄绍德2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

标签:;  ;  ;  ;  ;  ;  ;  ;  

水资源管理模式与管理对策探讨论文_毛利权1,黄绍德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