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道路改造工程中的理论分析与试验研究论文_卞东辉

江阴市经纬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 214432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市政道路交通量大幅度上升,在原有道路的基础上进行改造是促进城市道路建设的必然要求。对旧路进行改造能改善城市交通质量,满足人们出行需求。本文针对目前市政道路改造工程现状进行分析,结合理论研究,提出了有效提高市政道路改造工程质量的措施,以促进城市交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市政道路;改造工程;理论;试验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道路交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由于我国道路交通量急剧增加,现有的市政道路逐渐出现一些问题,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对市政道路的改造工程。市政道路改造工程主要为旧路路基加宽工程及道路返修工程,以缓解道路交通压力。然而在市政道路改造工程中,常常出现新旧路基不均匀沉降的问题,给市政道路带来了质量及安全隐患,不利于市政道路建设的发展。

一、当前我国市政道路改造工程现状

当前我国市政道路改造工程中的道路加宽工程,能够实现对路基的有效利用,通过在原有路基的基础上,对道路进行拓宽处理,减少了对公路建设用地的占用率,还极大的满足了人们的出行需求,促进公路建设的长远发展。在旧路加宽工程中最大的问题在于新旧路基不均匀沉降的问题。由于原有道路路基建设时间较长,受到路面行车及自然沉降的作用,旧路路基沉降已基本稳定,但在对旧路进行改造过程后,新路基存在的沉降作用会导致市政道路出现严重的沉降不均匀问题,极有可能导致新旧路面的融合位置出现纵向裂缝的问题,导致市政道路无法正常投入使用,影响了人们的正常出行。因此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以解决新旧路基中存在的不均匀沉降问题,提升新旧路基的融合度。

路面不均匀沉降问题与路基的荷载、土体性质以及土体应力能力具有密切联系,导致路基不均匀沉降的情况主要有路基填土压实度不足、地基中存在的软性土体、路堤填料不够均匀以及地下水的影响等。我国针对新旧路基不均匀沉降问题,引进了国外的概率分析理论以及随机场理论进行研究,探索影响新旧路基不均匀沉降的因素以及路基土体的变形规律,以降低产生新旧路基不均匀沉降变形的可能性。

二、市政道路改造工程的理论分析与试验研究

(一)新旧路面不均匀沉降对路面造成的影响研究

市政道路路面受到行车荷载以及自然环境的作用,使得路基产生变形。在实施道路改造工程后,对原有路面进行加宽处理,极易导致新旧路基不均匀沉降问题,从而能导致路面基层约束力受到影响,给路面结构增加了附加应力,长期以往会使得路面受到破坏,影响市政道路功能的正常运行。新旧路基不均匀沉降问题,进而对路面结构产生影响的过程,理论上是路基与路面的相互作用问题,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对路基与路面相互作用问题的研究。

(二)新旧路基不均匀沉降办法与试验研究

当前针对市政道路新旧路基不均匀沉降的问题主要采用以下几种办法:第一,利用低等级路面进行过渡;第二,利用桥头搭板的方式;第三,采用土工合成材料实施加筋处理,或制作褥垫层,缓解路基不均匀沉降问题;第四,采用轻质EPS泡沫处理路基沉降问题;第五,采用压力灌浆法;第六,强夯法。

强夯法与压力灌浆法是当前处理路基不均匀沉降现象的主要办法。其中强夯法指的是通过大力对路面进行夯实处理,以增加路基的密实性,从而缓解新旧路面不均匀沉降变形的问题。强夯法被广泛应用于我国市政道路建设中,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但由于对强夯法加固路基的效果、加固机理、夯点部位确认以及施工质量控制管理中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我们必须加大对强夯法的研究。下面主要介绍强夯法在江阴市某县沿江道路改造过程中的应用。

1.工程试验方案

在江阴市某沿江市政道路改造过程中,选取200m路段的新旧路结合处,采用10t的夯锤从8m的高度落下,并利用简易贯入仪对数据进行收集与分析,分析新旧路结合处的夯实效果。

2.强夯法实际施工分析

强夯法作用机理:强夯法主要利用夯锤对路面夯击时产生的强大冲击,使土体表层出现剪切压缩及侧向挤压,从而提高路基土体的密实性。然而随着土层深度不断加深,强夯法的加固作用逐步降低(如图1)。

图1 强夯法应用于路基加固结构图

在第一层的地基土体中,强夯法会对土体产生横波及面波的干扰,使地面表层土体产生上下震动,使土体产生松动。

在第二层的地基土体中主要利用纵波的反复作用,使地下应力强度大于地基破坏强度L的作用范围,对土体产生良好的加固作用。

第三层的地基土体受到纵波作用逐步减少,地下应力强度位于L-y范围内,强夯法的加固作用明显降低。

第四层的地基土体应力强度位于地基弹性范围之内,强夯法无法有效克服地基土体变形情况,对此层土体不产生加固作用。

3.施工工艺

施工工艺:①对该路段路面进行清理,并对夯实前路基的压实度进行检测;②标注夯点的位置;③测量夯锤的高度,并使夯锤与夯实点吻合;④严格控制夯击的次数;⑤将夯坑进行推平处理;⑥利用简易贯入仪检测夯实效果。

该路段土体性质为低液限粘土,压实标准为97%,粘土粘聚力为223。在对不同土层土体进行夯实前,检测填土的含水量。利用标准击实试验检测出该路段最佳含水率在14.8%-16.8%之间,最大干密度为1.5g/cm立方-2.0g/cm³之间,保证施工现场的含水量在±5%之内,以提高夯实的效果。

4.试验结果分析

通过强夯法对该加宽路基工程新旧结合部进行加固处理,检测结果显示路基表层(50m之内)夯实后的压缩模量值有一定程度的降低,说明强夯法对路基浅层土基具有明显的加固作用,且加固范围超过2m。对距离夯实点20m处的压缩模量值进行测量,显示压缩模量变化显著,证明强夯法作用范围超过20m,因此证明强夯法能有效提高新旧路基结合部的土体密实度,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结束语

市政道路改造工程对于我国城市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必须重视市政道路改造过程中出现的新旧路基不均匀沉降问题,并采用合理的处理手段,提高新旧路基的土体严密性,降低新旧路基产生土体不均匀现象的可能性。经试验研究证明,强夯法能有效提高新旧路基土体的密实性和稳定性,强夯作用范围能达到50m,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王俊杰.市政道路旧路改造工程的施工质量控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25:245.

[2]石永善,孔丹华.探讨现代城市市政道路改造工程的设计[J].科技与企业,2012,14:243+245.

论文作者:卞东辉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5年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19

标签:;  ;  ;  ;  ;  ;  ;  ;  

市政道路改造工程中的理论分析与试验研究论文_卞东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